一种自动调节坐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792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调节坐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汽车、航海、航天、航空的驾驶坐位,即一种自动调节坐架O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交通工具上的坐位都是在坐板下面垫放海棉或弹性器具,基本只能简单上下的减震,坐时间长了,很不舒服。
发明内容为了满足和提高人们工作或骑、驾时坐椅的舒适度,克服原各种交通工具的坐位只能简单上下活动减震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调节坐架的新设计。这种自动调节坐架,包括一个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板中央固定有支承架, 在支承架上端放置有活动器件,活动器件上放置有活动板,在活动板的下面,通过弹性元件和固定板相连接。支承架可以是刚性杆、弹性杆或减震器。活动器件可以是圆球或轴。活动板和固定板通过弹性元件相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是左右两边连接,或前后两边连接,或四周连接,或整体式连接。弹性元件可以是弹簧或橡皮筋,通过弹簧或橡皮筋把活动板和固定板的周边拉紧,也可以是弹簧或橡皮杆,通过弹簧或橡皮杆把活动板和固定板的周边撑起,还可以是海绵垫,通过海绵垫把活动板和固定板下部的空间填满,即整体式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器件和弹性元件使活动板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一定的弹性。 比如,驾驶员驾驶汽车在急速转弯时,因离心力,人有向外径方向的离心力而难受。本实用新型利用驾驶员在转弯时的自然向内径方向的身体倾斜,对内径方向的坐椅的压力,而使坐骑自动向内径方向倾斜,而大大提高舒适度。再比如,骑自行车时,两脚在不断轮换踩动时,而坐骑却不能左右根据压力而活动,强烈磨擦人的裆部,时间长了非常难受,利用本实用新型后,坐骑不仅能根据正压力上下减震,还根据左右压力,能自动左右调节坐板方向, 基本不磨擦裆部,这样会非常舒适,长久骑行,不会对裆部造成大的伤害。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示意图。图中1、固定板,2、支承架,3、活动器件,4、活动板,5、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4中,这种自动调节坐架,包括一个固定板1,在固定板1中央固定有支
3承架2,在支承架2上端放置有活动器件3,活动器件3上放置有活动板4,在活动板4的下面,通过弹性元件5和固定板1相连接。支承架2可以是刚性杆、弹性杆或减震器。活动器件3可以是圆球或轴。活动板4和固定板1通过弹性元件5相连接,可以是左右两边连接,或前后两边连接,或四周连接,或整体式连接。弹性元件5可以是弹簧、橡皮筋、橡皮杆、海绵垫弹性物件。下面通过4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下在图1中,支承架2为刚性杆,活动器件3为轴,弹性元件5为拉伸弹簧。在图2中,支承架2为减震器,活动器件3为圆球,弹性元件5为拉伸弹簧。在图3中,支承架2为刚性杆,活动器件3为轴,弹性元件5为海绵。在图4中,支承架2为减震器,活动器件3为圆球,弹性元件5为海绵。当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实施方式例举穷尽,但凡是在固定板和活动板之间,通过支承架、活动器件和弹性元件相连接的自动调节坐架,都属于我们的专利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调节坐架,包括一个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板中央固定有支承架,在支承架上端放置有活动器件,活动器件上放置有活动板,在活动板的下面,通过弹性元件和固定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坐架,其特征在于,支承架是刚性杆、弹性杆或减震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坐架,其特征在于,活动器件是圆球或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坐架,其特征在于,活动板和固定板通过弹性元件相连接,其连接方式是左右两边连接,或前后两边连接,或四周连接,或整体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坐架,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是弹簧或橡皮筋, 通过弹簧或橡皮筋把活动板和固定板的周边拉紧,或是弹簧或橡皮杆,通过弹簧或橡皮杆把活动板和固定板的周边撑起,或是海绵垫,通过海绵垫把活动板和固定板下部的空间填满,即整体式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调节坐架,包括一个固定板,在固定板中央固定有支承架,在支承架上端放置有活动器件,活动器件上放置有活动板,在活动板的下面,通过弹性元件和固定板相连接。支承架可以是刚性杆、弹性杆或减震器。活动器件可以是圆球或轴。活动板和固定板通过弹性元件相连接,可以是左右两边连接,或前后两边连接,或四周连接,或整体式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器件和弹性元件使活动板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坐骑自行车不仅能根据正压力上下减震,还根据左右压力,能自动左右调节坐板方向,基本不磨擦裆部,这样会非常舒适,长久骑行,不会对裆部造成大的伤害。
文档编号B60N2/54GK202147608SQ20112022731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杨银芝 申请人:杨银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