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车支腿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0665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泵车支腿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涉及用于工程车辆特别是混凝土泵车的支腿的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车辆,特别是混凝土泵车的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泵车的支腿限位是整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在支腿收回和行驶状态下将支腿锁定,满足设计的安全性要求,同时,支腿锁限制支腿在行驶状态中的支腿宽度,以不至于整车超宽,满足行业标准。当支腿在收回时,会由于地面不平等其他一些原因无法保证整个车的宽度尺寸,此时支腿限位就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现有的技术大部分是支腿锁限位形式,大致原理都是在支腿收回状态下将支腿锁芯推出,此时支腿上的挡板挡住锁芯后就限定了支腿宽度方向的位置,在整车作业时, 锁芯退回,支腿即可摆出工作,起到支撑整车的目的。但是,目前大部分支腿限位都是直接焊接且位置不可调节的结构形式,一旦出现制造偏差或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预测的原因,支腿限位将失去它的作用成为一种摆设。附图1显示了一种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现场配焊不可调节的前支腿限位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伸缩腿2'位于前支腿1'的末端。该限位装置是以下述形式组装的,即 在回转底座3'与前支腿1'装配完成后,先将支腿锁安装板5'焊接在回转底座3'上,支腿锁挡板6'焊接在伸缩腿2'上,再将支腿锁4'安装在支腿锁安装板5'上,将锁芯推出即可插入两块挡板6'中间起到将前支腿限位的作用。该限位装置是在方案设计阶段定好位的,但是,在焊接过程中稍有误差或者不可预计的焊接变形,都将导致锁芯插不进两块挡板之间的情况,致使支腿限位失去作用。在附图加和2b中以立视图和侧视图的形式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用于后支腿的限位装置。其中,支腿锁1"焊接在副车架上,支腿锁的插孔板2"焊接在后支腿3"和支腿油缸 4"上,当后支腿3"收回时,将锁芯推出插入到插孔板的圆孔中,起到将后支腿限位作用。 这种结构也存在前支腿限位中类似的问题,即在焊接过程中稍有误差或者不可预计的焊接变形,都将导致锁芯插不进插孔板的孔中的情况,致使支腿限位失去作用。综上可知,在现有技术中,前支腿限位装置是在装配现场装配焊接的,在支腿锁安装板和挡板焊接完成后,其位置已基本固定,假如焊接变形等客观原因超出了误差范围,将导致锁芯与挡板的位置偏差,支腿限位失去其作用。而对于后支腿限位装置来说,当出现一些支腿下沉、焊接变形等客观因素时,锁芯与圆孔的相对位置偏离较大,其同样失去限位作用。同时现场配焊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还影响外观油漆质量。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支腿限位装置,其用于在支腿收回和行驶状态时将其位置锁定,以免出现摆动油缸意外伸出,使得支腿突然摆出, 造成危险情况,满足泵车使用的安全性要求,同时使支腿在收回和行驶状态时车宽达到行业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本申请即为消除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前支腿限位装置,包括具有突出部的支腿锁挡板件、支腿锁装置和安装板,所述支腿锁装置包括锁壳、锁芯、操作附件及支腿锁安装件,所述锁芯与所述突出部相抵靠或脱离,所述支腿锁挡板件安装在前支腿的后挡板外侧,锁壳安装在所述支腿锁安装件上,所述安装板固定在回转底座上,其中支腿锁安装件的一部分与所述安装板相叠置,支腿锁安装件的所述一部分上制作有其长轴与锁芯的纵向轴线相垂直的细长孔,所述安装板上制作有与支腿锁安装件上的细长孔相对准的细长孔,安装板上的细长孔的长轴与锁芯的纵向轴线相平行,所述支腿锁装置与安装板通过穿过支腿锁安装件上的细长孔且穿过安装板上的细长孔的螺栓固定在一起。其中,在所述后挡板的内侧布置有带有螺纹孔的螺母板,穿过所述螺纹孔的螺栓将所述支腿锁挡板件固定在所述后挡板上。其中,支腿锁安装件成倒置的L形,支腿锁安装件上的细长孔布置在该L形的上部水平分支上。其中,所述锁壳在其靠近锁芯的那一端布置有安装法兰,在该安装法兰角部上形成的螺纹孔,所述安装法兰通过穿过所述螺纹孔的螺栓而固定在支腿锁安装件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后支腿限位装置,包括支腿锁挡板件、支腿锁装置和安装板,所述支腿锁装置包括锁壳、锁芯和操作附件,所述支腿锁挡板件部分地包围后支腿且在其后侧中部形成有贯通孔,锁芯在工作状态下即插入该贯通孔中,安装板通过其一端的安装部安装于副车架上,而所述支腿锁装置安装在安装板的另一端上,其中所述安装部的角部形成有细长孔,该细长孔的长轴与车辆纵向轴线相平行,安装板的所述另一端上形成有螺纹孔以及允许锁芯穿过的通孔;安装板通过穿过安装部上的细长孔的螺栓固定的副车架上,锁壳通过穿过安装板的所述另一端的螺纹孔的螺栓固定在安装板上;在所述安装部与副车架之间布置有垫片,通过调节垫片的厚度或数量则可使得所述安装板垂直于车辆纵向轴线进行调节。其中,所述锁壳在其靠近锁芯的那一端布置有安装法兰,在该安装法兰角部上形成的安装孔,所述锁壳通过穿过该安装孔以及所述安装板另一端的所述螺纹孔的螺栓而固定在安装板的所述另一端上。其中,所述工程车辆为混凝土泵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支腿限位装置与后支腿限位装置实现了对前后支腿的准确、 可靠限位,即使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在限位装置相对于支腿的位置由于工作原因而变化的情况下,可对限位装置的位置进行即时性调整。本实用新型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现场装配焊接的需要,且消除了由于焊接变形、支腿下沉等原因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不可调节的前支腿限位装置的示意图;图2a、2b分别为现有技术中不可调节的后支腿限位装置的立视图和侧视图;图3a从内侧显示了支腿锁挡板件的螺母板在前支腿的后挡板上的布置;图北从外侧显示了支腿锁挡板件在前支腿的后挡板上的布置;[0020]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支腿锁装置的示意图;图5显示了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支腿限位装置的完整示意图;图6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支腿限位装置在后支腿上的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3a、!3b、4、5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支腿限位装置的构造及原理进行描述。在附图3a中显示了在前支腿3的后挡板2内侧上焊接有螺母板1,在螺母板1上钻制出至少四个螺纹孔,如图北所示,在后挡板2上与螺母板1相应的外侧布置有支腿锁挡板件4,在该支腿锁挡板件4上钻制出与螺母板1上的螺纹孔相对应的安装孔,这些孔相对准,并利用螺栓5将支腿锁挡板件4安装在前支腿3的后挡板2上,螺栓5借助于本领域中常用的弹性垫片和平垫片辅助安装,以将支腿锁挡板件4进行牢固安装。在支腿锁挡板件4上整体形成有突出部,以在支腿锁工作状态下与伸出的锁芯相抵靠。在图4中详细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腿锁装置。其中,支腿锁装置包括锁芯 8、锁壳14、操作附件以及呈倒L形布置的支腿锁安装件6。在锁壳14靠近锁芯8的那一侧布置有安装法兰,在安装法兰上制作有安装孔。利用螺栓7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支腿锁锁壳固定在所述支腿锁安装件6的竖向分支上。螺栓7借助于本领域中常用的弹性垫片和平垫片辅助安装,以将锁壳进行牢固安装。如图4中清楚显示的那样,在支腿锁安装件6的上部水平分支上形成有用于调节的细长孔9。该细长孔9的长轴与锁芯的纵向轴线相垂直。如图5所示,前支腿限位装置还包括有用于焊接在回转底座11上的安装板10,其中的回转底座是指混凝土泵车的专用装置,起到连接上下车的作用,并为上车提供支撑基础。在安装板10上形成有用于调节的细长孔12,该细长孔12的长轴与锁芯的纵向轴线相平行。如图5中清楚显示的那样,支腿锁安装件6上的细长孔9与焊接在回转底座11上的安装板10上的细长孔12相对准,且将螺栓13插入二者中进行紧固连接。在前支腿限位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锁芯8从锁壳14中伸出而抵靠在支腿锁挡板件4的突出部上,从而将前支腿保持在固定位置。由于在支腿锁安装件6和焊接在回转底座11上的安装板10上分别形成有相互对准的且长轴相垂直的细长孔,因此,通过旋松螺栓13即可对支腿锁装置进行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调节。这样,即使由于焊接变形等客观原因使得限位装置的安装超出了误差范围,通过借助于沿着支腿锁安装件6或焊接在回转底座11上的安装板10中的细长孔的调节,则可使前支腿限位装置正常地起到作用。下面根据附图6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支腿限位装置的构造及原理进行描述。其中,与前支腿限位装置中采用的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附图6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支腿限位装置,其中,该后支腿限位装置包括 安装在后支腿上的支腿锁挡板件15,该支腿锁挡板件15成形为U形而包绕部分后支腿,支腿油缸20从所述后支腿向下延伸。在所述支腿锁挡板件15的两个相对的前端(图中只能看到处于后支腿外侧的那个前端)上形成有安装孔,利用穿过所述安装孔的螺栓16并借助于本领域中常用的弹性垫片和平垫片而将所述支腿锁挡板件15固定安装在后支腿上。 当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例如通过焊接将所述支腿锁挡板件15固定在后支腿上。在所述支腿锁挡板件15的后部(即朝向车尾部)的中间部位形成有锁芯插孔21。所述后支腿限位装置还包括一安装板19,所述安装板19的一端具有安装在副车架17上的安装部,其中所述的副车架为连接底盘主车架与上车的结构件。在所述安装部的角部形成有细长孔18,所述细长孔18的长轴方向与车辆的纵轴线相平行。在安装部与副车架之间布置有垫片22,通过调节垫片的厚度则可使得所述安装板垂直于车辆纵向轴线进行调节。安装板19的另一端接近边缘处形成有多个螺纹孔以及允许锁芯穿过的通孔。如图6所示,支腿锁装置的锁壳14的端部布置有安装法兰,在安装法兰角部上制作有安装孔。利用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该安装孔与安装板19所述的另一端上的螺纹孔相对准)将支腿锁锁壳固定在安装板19上。安装好后的支腿锁装置的锁芯(图中未显示)可穿过安装板19端部中形成的通孔(图中未显示)而深入到锁芯插孔21中,从而将后支腿保持就位。在需要对后支腿限位装置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将安装板19安装于副车架 17的安装部中的螺栓旋松,则可实现后支腿限位装置沿车辆纵向轴线方向的前后调节,调节完毕之后再将其拧紧。通过调节在安装部与副车架之间布置有垫片22的厚度或数量,则可使得所述安装板垂直于车辆纵向轴线进行调节。根据上述内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支腿限位装置与后支腿限位装置实现了对前后支腿的准确、可靠限位,即使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在限位置装置相对于支腿的位置由于工作原因而变化的情况下,可对限位装置的位置进行即时性调整。本实用新型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现场装配焊接的需要,且消除了由于焊接变形、支腿下沉等原因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上面的内容中针对用于混凝土泵车的前支腿限位装置和后支腿限位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描述,但该前支腿限位装置和后支腿限位装置并不仅限于混凝土泵车,其适用于任何采用摆动、支撑支腿的设备中。尽管在上面的内容中结合附图而对本申请的优选形式进行了描述,但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改型和改进。
权利要求1.一种工程车辆前支腿限位装置,包括具有突出部的支腿锁挡板件G)、支腿锁装置和安装板(10),所述支腿锁装置包括锁壳(14)、锁芯(8)、操作附件及支腿锁安装件(6),所述锁芯(8)与所述突出部相抵靠或脱离,所述支腿锁挡板件(4)安装在前支腿(3)的后挡板(2)外侧,锁壳(14)安装在所述支腿锁安装件(6)上,所述安装板(10)固定在回转底座 (11)上,其特征在于支腿锁安装件(6)的一部分与所述安装板(10)相叠置,支腿锁安装件(6)的所述一部分上制作有其长轴与锁芯的纵向轴线相垂直的细长孔(9),所述安装板(10)上制作有与支腿锁安装件上的细长孔相对准的细长孔(12),安装板(10)上的细长孔(12)的长轴与锁芯的纵向轴线相平行,所述支腿锁安装件与安装板(10)通过穿过支腿锁安装件(6)上的细长孔(9)且穿过安装板(10)上的细长孔(12)的螺栓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辆前支腿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挡板(2)的内侧布置有带有螺纹孔的螺母板(1),穿过所述螺纹孔的螺栓将所述支腿锁挡板件固定在所述后挡板( 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辆前支腿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支腿锁安装件(6)成倒置的L形,支腿锁安装件(6)上的细长孔(9)布置在该L形的上部水平分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辆前支腿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14)在其靠近锁芯(8)的那一端布置有安装法兰,在该安装法兰角部上形成的螺纹孔,所述安装法兰通过穿过所述螺纹孔的螺栓而固定在支腿锁安装件(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工程车辆前支腿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为混凝土泵车。
6.一种工程车辆后支腿限位装置,包括支腿锁挡板件(15)、支腿锁装置和安装板 (19),所述支腿锁装置包括锁壳(14)、锁芯和操作附件,所述支腿锁挡板件(1 部分包围后支腿且在其后侧中部形成有贯通孔(21),锁芯在工作状态下即插入该贯通孔中, 安装板(19)通过其一端的安装部安装于副车架(17)上,而所述支腿锁装置安装在安装板 (19)的另一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角部形成有细长孔(18),该细长孔(18)的长轴与车辆纵向轴线相平行, 在安装部与副车架之间布置有垫片02);安装板(19)通过穿过安装部上的细长孔(18)的螺栓固定的副车架上,锁壳(14)通过穿过安装板(19)的所述另一端的螺纹孔的螺栓固定在安装板(19)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车辆后支腿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14)在其靠近锁芯的那一端布置有安装法兰,该安装法兰的角部具有安装孔,穿过所述安装板的所述另一端的螺纹孔的所述螺栓还穿过该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车辆后支腿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0 的厚度或数量是能够调节的。
9.根据权利要求6-8之一所述的工程车辆后支腿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为混凝土泵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车辆支腿限位装置,包括支腿锁挡板件、支腿锁装置和安装板,在支腿锁装置的与安装板相叠置的部分上制作有长轴方向与锁芯的纵向轴向相垂直的细长孔且在安装板上制作有长轴方向与锁芯的纵向轴线方向相平行的细长孔,螺栓还穿过相对准的上述两种细长孔。另外,通过在安装板的一端上布置长轴方向与车辆纵向轴线相平行的细长孔以及布置在安装板的安装部与副车架之间的垫片,则可实现对混凝土泵后支腿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准确限位调节。本申请实现了对支腿的准确、可靠限位。在限位置装置相对于支腿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可对限位装置进行即时性调整。本实用新型消除了由于焊接变形、支腿下沉等原因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文档编号B60S9/02GK202264752SQ20112034074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3日
发明者刘文波, 吴庆勇, 汪辉, 陈玲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