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车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491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汽车车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汽车车门。
背景技术
目前中低档汽车为了减轻车的自身重量,车身外壳一般采用薄板成型,但是这种车门的安全性能不高,抗撞击能力差,安全性能不高,同时由于现有的车门一般伸到门坎为止,门坎朝外的平面部分与车体连在一起在平面外露,在雨天时门坎外侧平面容易沾上泥浆,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汽车车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法是一种新型汽车车门,所述车门包括外壳板和内撑板,在所述的内撑板上设有加强筋和加强板,在所述内撑板的下部设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的内撑板上,在所述的车门底部设有裙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固定件设置有2-4个。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所述的防撞梁与所述的车门的底边成30。_5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所述的防撞梁的两端设有支撑外板,所述支撑外板与内撑板相连。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裙边成长弧形,通过铰链连接在车门的底边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撞梁,能够将撞击力分散到前柱和中柱,从而减小侧面撞击时车门的变形,最大限度上保证了车身的安全,同时通过设置裙边增加了车门的整体长度,能覆盖门坎的外侧平面不会沾上泥灰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各部件为1加强筋、2加强块、3内撑板、4固定件、5支撑外板、6防撞梁、7裙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车门,包括外壳板和内撑板3,在所述的内撑板3上设有加强筋1和加强板2,在所述内撑板3的下部设有防撞梁6,所述防撞梁6,所述防撞梁6通过固定件4固定在所述的内撑板3上,在所述的车门底部设有裙边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的改进,所述的固定件4设置有2-4个。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的改进,在所述的防撞梁6与所述的车门的底边成30° -50°。[00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的改进,在所述的防撞梁的两端设有支撑外板5,所述支撑外板 5与内撑板3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的改进,所述裙边7成长弧形,通过铰链连接在车门的底边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撞梁,能够将撞击力分散到前柱和中柱,从而减小侧面撞击时车门的变形,最大限度上保证了车身的安全,同时通过设置裙边增加了车门的整体长度,能覆盖门坎的外侧平面不会沾上泥灰浆。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包括外壳板和内撑板(3),在所述的内撑板(3)上设有加强筋(1)和加强板(2),在所述内撑板(3)的下部设有防撞梁(6),所述防撞梁(6)通过固定件(4)固定在所述的内撑板(3)上,在所述的车门底部设有裙边(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件(4)设置有.2-4 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防撞梁(6)与所述的车门的底边成30° -5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防撞梁的两端设有支撑外板(5 ),所述支撑外板(5 )与内撑板(3 )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7)成长弧形,通过铰链连接在车门的底边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车门,包括外壳板和内板,在所述的内撑板上设有加强筋和加强板,在所述内撑板的下部设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的内撑板上,在所述的车门底部设有裙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撞梁,能够将撞击力分散到前柱和中柱,从而减小侧面撞击时车门的变形,最大限度上保证了车身的安全,同时通过设置裙边增加了车门的整体长度,能覆盖门坎的外侧平面不会沾上泥灰浆。
文档编号B60J5/04GK202319831SQ2011204999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6日
发明者葛江宏 申请人:江苏华达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