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充电端口用盖的配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对设于例如电动汽车等车辆的充电端口充电时而安装的充电端口用盖的配设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动汽车或所谓的混合动力汽车中,为了对车载蓄电池进行充电而配设有充电端口。该充电端口具备与车载蓄电池连接的充电口和覆盖上述充电口的可开关的帽。而且,打开上述帽,向充电口插入充电枪(扳钮)而进行充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 318004号公报但是,上述盖与车身分体而设置,因此,具有在打开帽的状态下安装盖的操作变得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现有技术具有的课题而提出的。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向充电端口部分安装的充电端口用盖的配设结构。本发明的充电端口用盖的配设结构具备在充电端口用开口部设置充电口的充电端口、覆盖所述充电端口用开口部并可开关的帽、在打开所述帽的状态下以覆盖所述充电端口用开口部和帽的开放部分的方式安装的充电端口用盖。而且,所述充电端口用盖经由卡合部件安装于所述帽。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前端部的充电端口的立体图,并表示帽打开的状态;图2是表示在图1的帽上安装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充电端口用盖的状态的侧面图;图3是表示在帽上安装充电端口用盖并将其关闭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从车辆斜后方观察图3的帽附近的立体图;图5是从上斜前方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充电端口用盖的立体图;图6是从斜后方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充电端口用盖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充电端口用盖的侧面部的内侧的放大立体图;图8是充电端口用盖的弯曲部的剖面图;图9是从后方观察折叠了侧面部的充电端口用盖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充电端口用盖的帽及与车身侧的卡合机构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关闭安装有充电端口用盖的帽时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间隙密封部件的立体图。符号说明I保险杠(车身)
7帽15充电端口17充电端口用开口部21正常充电口(充电口)25导轨部件(导向部件)29帽侧H眼(卡合部件)35充电端口用盖85盖侧锁(被卡合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另外,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将电动汽车作为一个例子,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所谓的混合动力车。如图1 图4所示,在车辆前端沿车宽方向配设有保险杠1,在保险杠I的后方侧配设有从上方覆盖电机室的罩3。在该罩3前端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设有经由设于左右两侧的帽侧铰链5可以沿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开关的帽7。帽7俯视形成为大致梯形状,后缘9的长度比前缘11的长度较长地形成,侧缘13、13随着朝向前方而朝向车宽方向内侧沿着倾斜面而形成。 另外,如图1所示,在保险杠I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前端部配设有充电端口 15。帽7是形成于保险杠I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上端的密封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的部件。另外,在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的里面,在车辆右侧(朝向左侧)配置有快速充电口 19,在车辆左侧(朝向右侧)配置有正常充电口 21。另外,图1中表示向正常充电口 21插入充电枪30的状态。如果使用快速充电口 19,则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当使用正常充电口 21时,至充电结束花费较长时间。在帽7的背面,左右联接一对截面L字状的托架23、23,在各托架23、23上安装有后述的导轨部件(导向部件)25、25。具体地讲,托架23的一部分23a弯曲成凸状,在与帽7的背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在该间隙中插入保持有后述的间隙密封部件27。另外,在帽7的前端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设有向下方(帽7的背面侧)突出的帽侧闩眼(卡合部件)29。而且,在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的底面31,在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前端形成有向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闩眼插通口 33。帽侧闩眼29侧面看形成U字状,如果关闭帽7,则帽侧闩眼29插入闩眼插通口 33后,与图11所示的车身侧锁定装置34 (车身侧被卡合部件)卡合。接着,图3 图4中,对在帽7安装充电端口用盖35并将其关闭的状态进行说明。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的沿帽侧铰链5 (图1参照)的轴线方向(车宽方向)相对的两侧方的开放部分和沿着与帽侧铰链5的轴线方向(车宽方向)交叉的方向相对的前方的开放部分由充电端口用盖35覆盖。另外,如图1所示,在打开帽7的状态下,在帽7的前侧划分前方的开放部分18,在帽7的两侧方划分开放部分16、16。另外,如图4所示,在安装有充电端口用盖35的帽7的后缘9和罩前端3a之间,沿上下方向形成间隙。通过设于帽7的间隙密封部件27堵塞该间隙,由此,防止手或工具等侵入到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的内部。在此,图2中表示在安装有充电端口用盖35的状态下将帽7全打开的情况。在帽7安装有充电端口用盖35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当将充电端口用盖35的盖侧闩眼51与车身侧的锁卡合时,帽7位于从全打开状态至全关闭状态之间的开关轨迹上。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端口用盖35。如图5、6所示,充电端口用盖35俯视形成大致U字状。而且,充电端口用盖35具备配置于安装至车辆的状态下的前侧的前面部37和从前面部37的左右两端向后方弯曲的弯曲部39、39。进而,充电端口用盖35还具备与弯曲部39、39分体地构成,从弯曲部39的后端延伸到后方的左右一对侧面部41、41。在前面部37的车辆左侧形成有从下端向上方延伸的纵长的充电电缆用切口 43,在车宽方向中央部的背面形成有向背面侧(后方)突出的壁状的锁定机构部45。在正常充电时,与充电枪30 (参照图1)连接的电缆插通于充电电缆用切口 43。在车辆右侧的背面配设有可解除设于帽7的帽侧闩眼29和锁定机构部45的卡合的解锁杆47。即,充电电缆用切口 43和解锁杆47相互隔着锁定机构部45而配设于相反侧。另外,在锁定机构部45的上端形成有帽侧闩眼29可插通的闩眼插通槽49,在下端向下方突出有侧面看大致U字状的盖侧闩眼51。另外,如图5所示,充电端口用盖35的弯曲部39的后端成为侧面部41相对于弯曲部39向内侧折弯的分割部53。另外,如图6所示,在安装充电端口用盖35的状态下,充电端口用盖35的闩眼插通槽49和盖侧闩眼51配置于沿着帽7的开关轨迹的上下方向。另夕卜,侧面部41相对于弯曲部39经由侧面部侧铰链42可转动地构成。另外,如图6、7所示,遮蔽部55向内侧(背面侧)突出形成于侧面部41的内侧。也如图4所示,通过设置该遮蔽部55,堵塞形成于帽后缘9的左右两端的角部的间隙,防止手或工具等侵入到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的内部。另外,在遮蔽部55的内侧端部形成有可插入及卡合于安装于帽7的导轨部件25 (参照图1)的槽57的卡合部59,在该卡合部59的前端形成有卡止突起61。这些遮蔽部55、卡合部59及卡止突起61与侧面部41 一体形成。另外,如图7所示,卡止突起61与形成于导轨部件25前端的卡止孔63可卡止地构成。在充电端口用盖35的前面部37、弯曲部39及侧面部41,如图5所示,沿着前后方向在上部和下部形成有棱线65。S卩,如图8所示,例如在弯曲部39中,上端面67及下端面69的截面形成为弧状。在此,相对于将上端面67和下端面69连结成弧状的双点划线73,上端面67与下端面69之间的中间面71形成有向内侧凹陷的凹部75。另外,如图6所示,作为锁定机构部45的顶面,形成有在侧面部41的前端形成的抵接部77可抵接的止动面79。即,如图9所示,在全关闭左右侧面部41、41的状态下,侧面部41的抵接部77与锁定机构部45的止动面79抵接,关闭的状态的侧面部41的位置被保持。另外,如图10所示,帽侧闩眼29由安装于帽7背面的支承板81和从支承板81向下方突出的侧面看U字状的闩眼主体83构成。而且,在充电端口用盖35的锁定机构部45可转动地支承有与解锁杆47的动作连动而转动的盖侧锁85(盖侧被卡合部件)。盖侧锁85的下端部经由销87可转动地支承,在盖侧锁85的上端部形成有前端弯曲的钩部89。另外,盖侧锁85利用在销87上设置的未图示的扭转螺旋弹簧,如图10所示,向钩部89与闩眼主体83卡止的方向被按压。另外,在解锁杆47的锁定机构部45侧,一体设置向锁定机构部45突出的臂部47a,在其前端部,使以上下方向为轴心的未图示的转动支承轴可转动地支承于锁定机构部45的壳体。另外,在臂部47a —体设有与臂部47a成大致直角地向离开前面部37的方向弯曲的卡止部件推压部47b。该卡止部件推压部47b的前端与盖侧锁85抵接。S卩,一体具备臂部47a及卡止部件推压部47b的解锁杆47可以以上述的未图示的旋转支承轴为中心进行转动。以上,当向箭头方向(朝向前面部37的方向)按压解锁杆47时,与帽侧闩眼29的闩眼主体83卡止的盖侧锁85的钩部89从闩眼主体83脱离。即,卡止部件推压部47b抵抗上述未图示的扭转螺旋弹簧,推压盖侧锁85同时转动,由此,在通常状态下,与闩眼主体83卡止的钩部89从闩眼主体83脱离。如图11所示,盖侧闩眼51由树脂制的保持托架91和安装于保持托架91的侧面看长方形状的闩眼主体93构成。闩眼主体93以保持托架91的转动中心52为中心进行转动。闩眼主体93前面部侧的下侧的角部95向内周侧弯曲凹陷,且在关闭帽7上安装的充电端口用盖35时,以与车身侧的开口端97抵接的方式构成。另外,保持托架91的前端99可以与锁定机构部45的抵接部101抵接,通过该抵接,保持托架91阻止向前方侧的转动,另一方面,允许向后方侧的转动。因此,如箭头所示,盖侧闩眼51只向后方侧转动。而且,如图12所示,间隙密封部件27由具有弹性的板状树脂形成,由沿横方向较长地形成的主体部103和从主体部103的左右两端向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卡止部105、105一体形成。主体部103由配设于两端及中间的一般面107和形成于这些一般面107之间的凹面109构成。凹面109在安装于帽7的状态下,向一般面107的里侧(车辆后方侧)凹陷。朝向左侧的凹面109是将快速充电用的充电枪插入快速充电口 19时成为充电枪的回避部的部位,朝向右侧的凹面109是将正常充电用的充电枪30插入正常充电口 21时成为充电枪30的回避部的部位。另外,如上所述,卡止部105的两端部105a通过和托架23与帽7背面之间的间隙嵌合,由此,间隙密封部件27被保持。接着,对利用充电需要长时间的正常充电口 21对搭载于车辆的未图示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从关闭帽7的状态操作车内的解锁杆,解除帽侧闩眼29和车身侧锁定装置34 (参照图11)的锁定,由此,如图1所示,将帽7设为全打开的开放状态。在该状态下,将充电枪30安装在正常充电口 21开始充电。而且,在将充电枪30安装在正常充电口 21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侧面部41、41相对于前面部37为打开的状态的充电端口用盖35如图2所示那样安装在帽7上。此时,将图6所示的充电端口用盖35的卡合部59插入卡合于图1所示的导轨部件25的槽57。另夕卜,在该插入时,通过向前面部37的背面按压图6、图10所示的解锁杆47并使之转动,解除帽侧闩眼29和盖侧锁85的卡合锁定状态。如果将充电端口用盖35的卡合部59插入导轨部件25的槽57,则通过解除解锁杆47的按压动作,解除解锁杆47前端侧的卡止部件推压部47b对盖侧锁85的按压。其结果,如图10所示,盖侧锁85利用未图示的扭转螺旋弹簧转动,钩部89与闩眼主体83卡止锁定。下面表示向前面部37的背面按压解锁杆47的操作的一个例子。首先,用两手从下方抓住充电端口用盖35的前面部37的锁定机构部45的两侧部分。此时,使两手的拇指位于前面部37的表面侧,并且,使两手的其它手指位于前面部37的背面侧。只要利用位于该背面侧的手指中的至少I根按压解锁杆47即可。这样的解锁杆47的解除操作与只利用上述的表面侧的拇指和背面侧的4根手指抓住充电端口用盖35的操作同样,可以容易进行。这样,对帽7锁定且安装充电端口用盖35之后,如图3、图4所示,将帽7与充电端口用盖35—起关闭。当关闭充电端口用盖35时,盖侧闩眼51中的闩眼主体93的角部95与车身侧的开口端97抵接。通过该抵接,盖侧闩眼51避开开口端97,以转动中心52为中心,沿图11中的箭头方向转动且进入闩眼插通口 33,与车身侧锁定装置34卡合锁定。由此,如图11所示,在帽7位于全打开和全关闭之间的例如半打开状态下,充电端口用盖35成为堵塞形成于帽7和保险杠I等车身之间的开放部分16、18的状态。由此,在进行长时间充电的特别是在夜间等,能够防止恶作剧的手或工具等侵入到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的内部。此时,如图4所示,在充电端口用盖35设置的遮蔽部55防止手或工具等从形成于帽后缘9的左右两端的角部的间隙侵入到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的内部。另外,在帽7的后缘9和罩前端3a之形成有间隙,但在帽7上设置的间隙密封部件27防止手或工具等从该间隙侵入到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内部。充电完成之后,操作车内的解锁杆,解除图11所示的状态下的充电端口用盖35的盖侧闩眼51和车身侧锁定装置34的锁定,该状态下,将帽7与充电端口用盖35 —起开放。然后,进行与图2的充电端口用盖35相对于帽7的安装操作相反的操作,从帽7卸下充电端口用盖35。卸下充电端口用盖35之后,从正常充电口 21拔出图1所示的充电用枪30,用未图示的罩盖上正常充电口 21,然后关闭该帽7。如从图5的状态到图9的状态所示,卸下的充电端口用盖35使侧面部41、41折叠于前面部37的背面使之重合。此时,侧面部41、41前端的抵接部77与锁定机构部45的止动面79抵接,关闭的状态下的侧面部41的位置被保持。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I)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端口用盖的配设结构由下面所示的结构构成。即,具备在形成于保险杠(车身)I的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设置并且具有正常充电口(充电口)21的充电端口 15和覆盖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并且相对于车身可开关的帽7。还具备在打开帽7的状态下,以覆盖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和帽7的开放部分的方式安装的充电端口用盖35。在此,充电端口用盖35经由卡合部件即帽侧闩眼29安装于帽7。因此,通过使盖侧锁85与帽侧闩眼29卡合的简单的动作,将充电端口用盖35安装在帽7上,因此,充电端口用盖35的安装操作变得简单。另外,通过将充电端口用盖35安装于帽7保持不变而关闭帽7的简单的操作,能够利用充电端口用盖35覆盖打开帽7的状态下的开放部分。(2)在帽7上设置对充电端口用盖35进行导向并安装于帽7的导向部件即导轨部件25。因此,如图2所示,充电端口用盖35能够从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沿着箭头方向简单地移动,因此,充电端口用盖35向帽7的安装操作变得容易。(3)上述卡合部件由设于帽7的帽侧闩眼29和设于充电端口用盖35的盖侧锁85构成。如果在帽7上设置锁且在充电端口用盖35上设置闩眼时,则使充电端口用盖35与帽7卡合的操作变得困难。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端口用盖35向帽7的卡合及固定的操作变得容易。(4)上述导向部件即导轨部件25与帽7分体地构成。因此,在导轨部件25损坏等情况下,只要更换导轨部件25即可,具有易于维护保养的优点。在此引用(日本)特愿2010 — 223847 (申请日2010年10月I日)的全部内容。以上,按照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记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当然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及改进。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将充电端口用盖经由卡合部件安装于帽,由此,可简化充电端口用盖的安装操作。即、通过将充电端口用盖安装在帽上保持不变而关闭帽,由此,能够利用充电端口用盖容易地覆盖打开帽的状态下的开放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端口用盖的配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形成于车身的充电端口用开口部设置充电口的充电端口;覆盖所述充电端口用开口部并相对于车身可开关的帽;在打开所述帽的状态下以覆盖所述充电端口用开口部和帽的开放部分的方式安装的充电端口用盖,所述充电端口用盖经由卡合部件安装于所述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端口用盖的配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帽上设置有对所述充电端口用盖进行导向同时安装于帽的导向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端口用盖的配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具备设于所述帽的帽侧闩眼和设于所述充电端口用盖的盖侧锁。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端口用盖的配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与帽分体地 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充电端口用盖的配设结构具备在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设置正常充电口(21)的充电端口(15)、覆盖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并且相对于车身可开关的帽(7)、在打开帽(7)的状态下以覆盖充电端口用开口部(17)和帽(7)的开放部分的方式安装的充电端口用盖(35)。而且,充电端口用盖(35)经由卡合部件即帽侧闩眼(29)安装于帽(7)。
文档编号B60L11/18GK103079857SQ201180041318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日
发明者山丸纯一, 高岛大介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