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内饰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ー种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由于石油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人类自身节能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因此汽车逐步向轻量化、小型化方向发展,但这往往导致车内空间显得有些低矮紧凑,令人产生压抑的感觉,尤其是对于身材较高的乘员,更是稍不小心头顶就会碰到顶棚内饰板,以至于乘坐时必须小心翼翼,有时连坐姿调整和头部摆动都自感受限, 因此乘坐舒适度大大降低。如何在较小的车身内发掘出尽量大的空间以求获得相应的舒适度,解决小型化车身和车内大空间这ー对矛盾,成为汽车设计师们现在和今后必须面对的ー个课题。公开号为CN101138947A的发明于2008年3月12日公开了ー种汽车中可调节的顶盖,尤其是汽车中的折叠式车顶,该顶盖具有用于与汽车挡风玻璃的框架相连的前端的第ー顶盖段、设置在后面的第二顶盖段、两个布置在汽车中心两侧的将顶盖段相互连接的由至少两个导杆组成的导杆装置,该导杆装置将两个顶盖段相互耦合,使得第一顶盖段在关闭或者打开顶盖时运动到第二顶盖段上方,该顶盖还具有在汽车中心的两侧支承在固定在车身上的轴承中的顶盖导杆装置,该顶盖导杆装置铰接在第二顶盖段上,其中每个顶盖导杆装置与用于调节顶盖段的布置在汽车同一侧的导杆装置的导杆耦合。每个顶盖导杆装置为了耦合顶盖段的所属的导杆装置具有铰接的耦合导杆,该耦合导杆至少与导杆装置的其中ー个导杆耦合。该发明可实现汽车顶盖的分段折叠,从而使车顶盖打开。但该发明结构复杂,需要较大的机构运行空间,成本也较高,其应用定位是作为车顶天窗的ー种具体实现方案,而非专为增大车内顶部空间之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小型化车辆车内空间低矮局促,不能适应身材较高乘员需求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ー种可改变座椅上方车内空间高度,以灵活改善乘员顶部空间的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ー种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设于车辆的顶棚内饰板上,包括顶棚窗ロ、可嵌入顶棚窗ロ的活动板以及活动板窗ロ卡紧机构,顶棚窗ロ设于座椅上方的顶棚内饰板上,活动板铰接在顶棚内饰板上。活动板可随意拨转改变位置,正常情况下可作为顶棚内饰板的一个组成部分嵌在顶棚窗口内,并通过活动板窗ロ卡紧机构卡紧,如乘员感觉头顶空间不够,可将活动板拨转移出顶棚窗ロ,这样,乘员上方的顶棚窗ロ空出,为乘员头顶增加了相当于顶棚窗ロ深度的空间高度,从而改善乘员头顶的活动自由度。作为优选,所述的活动板窗ロ卡紧机构包括窗ロ卡槽、伸缩卡条和卡条压销,所述窗ロ卡槽设于顶棚窗ロ的一条边上,伸缩卡条和卡条压销均滑动连接于活动板上,伸缩卡条与所述窗ロ卡槽适配,伸缩卡条和卡条压销上分别固连有卡条驱动杆和压销驱动杆,卡条驱动杆和压销驱动杆的自由端均设有啮齿,活动板上还设有压簧固定座及与活动板平行的齿轮,卡条驱动杆和压销驱动杆平行且分设于齿轮两侧,井分别与齿轮啮合,压簧固定座上设有可容卡条驱动杆穿过的孔,卡条驱动杆中部设有凸台,压簧固定座和凸台间设有压簧,压簧套设在卡条驱动杆上。自然状态下的活动板停留在顶棚窗口中时,由于压簧的作用,伸縮卡条弹出,嵌入窗ロ卡槽中,因此活动板的伸缩卡条所在端受到顶棚内饰板的支持,加上活动板铰接点的支持,活动板便可固定在顶棚窗ロ内。按压卡条压销吋,卡条压销驱动与之啮合的齿轮转动,进而又带动伸缩卡条克服压簧弹力向内收缩,退出窗ロ卡槽,活动板伸缩卡条所在端的限制被撤除,活动板便可绕铰接点旋转,移出顶棚窗ロ。作为优选,活动板内设有空心夹层,卡条驱动杆、压销驱动杆、压簧固定座、压簧及齿轮均设于所述空心夹层内。活动构件设于内部,既便于保护运动机构免受外部干扰,有利于保持车内装饰整洁谐调。作为优选,活动板的伸缩卡条相对端设有铰接耳座板,铰接耳座板中央设有转轴孔,转轴孔内穿设有固定在顶棚内饰板表面的铰接轴,铰接轴的长度大于铰接耳座板的厚度。活动板通过铰接轴实现与顶棚内饰板的铰接,由于活动板有一定厚度,若要让活动板摆脱顶棚窗ロ的限制并从顶棚窗口中移出,活动板应能在顶棚窗口内先做一定的轴向位移,或活动板应具备一定的轴向形变承受力,以使活动板整体能从顶棚窗ロ脱位。铰接轴的长 度大于铰接耳座板的厚度,因此活动板具备了轴向自由度,可做轴向位移。作为优选,所述铰接轴上设有内螺纹,所述铰接轴上还设有与所述铰接轴螺纹连接的压紧头,压紧头呈一端开ロ的筒形,压紧头开ロ朝向所述铰接轴,压紧头的筒形腔内径大于所述铰接轴外径。压紧头可在活动板转移到位后对活动板进行轴向压紧,防止其震颤发出噪音。由于压紧头具有筒形结构,筒形腔壁高度可以抵消一定的铰接轴长度,使压紧头开ロ端面与顶棚内饰板间距可以调节得小到足以夹紧铰接耳座板。使用压紧头还便于活动板装卸,活动板如需清洗或整体更换,只需将压紧头旋出,活动板便可取下。作为优选,卡条压销的尾端设于转轴孔的靠活动板ー侧的内壁上。卡条压销设在转轴孔内,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不需另外安排地方安置卡条压销,且使用时也较方便,将活动板朝卡条压销方向推动,卡条压销即可受所述铰接轴挤压,使卡条压销工作。作为优选,活动板边缘设有遮盖条。活动板嵌入顶棚窗ロ后,遮盖条可封闭活动板与顶棚内饰板间的缝隙,既可消除或减弱缝隙中产生的风噪,又可保持车内内饰的美观。作为优选,活动板的伸缩卡条所在端设有操作把手。操作把手可提供活动板受カ点,便于推拉活动板时用力。作为优选,顶棚内饰板上设有活动板卡带,活动板背面设有可与活动板卡带钩挂的活动板卡子。活动板卡带与活动板卡子配合使用,可在活动板移出顶棚窗ロ后,将活动板粗略固定在顶棚内饰板上,防止其大幅摆动。作为优选,活动板的整体材质为PET。PET具备较好的強度和弾性,且是常用的汽车内饰材料,无论是在性能还是成本方面,用来制作活动板都比较合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对小型车内一定区域内的座椅上方空间高度进行方便的调适,使高身材的乘员也能获得满意的乘坐舒适度。
图I为本发明中活动板的一种结构示意 图2为本发明中活动板空心夹层内一种结构示意 图3为本发明的ー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I-顶棚内饰板,2_顶棚窗ロ,3_活动板,4_活动板卡子,5_遮盖条,6_卡条压销,7-转轴孔,8-伸縮卡条,9-操作把手,10-活动板卡带,11-压紧头,12-卡条驱动杆,13-压销驱动杆,14-齿轮,15-压簧固定座,16-凸台,17-压簧,18-铰接耳座板,19-顶棚钢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说明。实施例
如图I、图2和图3所示,ー种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设于车辆的顶棚内饰板I上,而顶棚内饰板I又依附于车辆的顶棚钢板19上,包括长方形的顶棚窗ロ 2、可适配地嵌入顶棚窗ロ 2的活动板3以及活动板窗ロ卡紧机构,顶棚窗ロ 2设于座椅上方的顶棚内饰板I上,活动板3铰接在顶棚内饰板I上,活动板的整体材质为PET。所述的活动板窗ロ卡紧机构包括窗ロ卡槽、伸缩卡条8和卡条压销6,所述窗ロ卡槽设于顶棚窗ロ 2朝向车头的边上,伸缩卡条8和卡条压销6均滑动连接于活动板3上,伸缩卡条8呈长方体形且与所述窗ロ卡槽适配,伸缩卡条8和卡条压销6上分別固连有ー卡条驱动杆12和ー压销驱动杆13,卡条驱动杆12和压销驱动杆13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伸缩卡条8与卡条驱动杆12采用铝合金一体成型,卡条压销6也与压销驱动杆13采用铝合金一体成型,卡条驱动杆12和压销驱动杆13的自由端均设有啮齿,活动板3上还设有与活动板3 —体成型的压簧固定座15及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上套接一与活动板3平行的微型的齿轮14,卡条驱动杆12和压销驱动杆13平行且分设于齿轮14两侧,井分别与齿轮14啮合,压簧固定座15上设有与卡条驱动杆12适配的方孔,方孔具有2cm的深度,且方孔的孔道与活动板3平行,卡条驱动杆12穿过所述的方孔并可在方孔中滑动,从而实现伸缩卡条8与活动板3的滑动连接。卡条驱动杆12中部固设有膨大的凸台16,压簧固定座15位于凸台16与卡条驱动杆12的啮齿端之间,压簧固定座15和凸台16间设有压簧17,压簧17两端分别固连在压簧固定座15和凸台16,且压簧17套设在卡条驱动杆12上。活动板3内设有空心夹层,卡条驱动杆12、压销驱动杆13、压簧固定座15、压簧17及齿轮14均设于所述空心夹层内。活动板3的伸縮卡条所在的ー边开放,此边的活动板3上、下表面间无侧壁;其余三边均封闭,在活动板3的上、下表面间设有侧壁,其中,与伸缩卡条8相対的ー边的侧壁为2cm厚,该侧壁上设有与压销驱动杆13适配的2cm深的压销驱动杆孔道,压销驱动杆13穿于所述压销驱动杆孔道内并可在压销驱动杆孔道内往复滑动。活动板3的伸缩卡条相对端设有铰接耳座板18,铰接耳座板18与活动板3 —体成型,铰接耳座板18中央设有椭圆形的转轴孔7,转轴孔7的靠活动板3 —侧的内壁上设有压销孔道,所述压销孔道与所述压销驱动杆孔道连通且同轴,卡条压销6穿设于所述压销孔道转内,从而实现卡条压销6与活动板3的滑动连接。轴孔7内穿设有固定在顶棚内饰板I表面的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长度为铰接耳座板18的厚度的
I.5倍,所述铰接轴上设有内螺纹,所述铰接轴上还设有ー压紧头11,压紧头11呈一端开ロ的筒形,压紧头11开ロ朝向所述铰接轴,压紧头11筒形腔内的中轴线位置上设有ー螺杆,该螺杆焊接在压紧头11的封闭端上,并与所述铰接轴上的内螺纹适配,因此压紧头11与所述铰接轴间为螺纹连接,压紧头11筒形腔的内径大于所述铰接轴外径,压紧头11的筒形腔壁的高度为铰接耳座板18的厚度的60%。活动板3边缘设有硅橡胶制的遮盖条5。活动板3的伸缩卡条8所在端设有操作把手9,便于推拉活动板3。顶棚窗ロ 2后方的顶棚内饰板I上设有橡胶制成的活动板卡带10,活动板3背面设有可与活动板卡带10钩挂的活动板卡子4。本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配置于车内的主、副驾驶座及后排左、右座的上方。乘坐配备了本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的小型汽车时,乘员可根据自身身材决定是否对所坐座位上方的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活动板3嵌入顶棚窗ロ 2中,伸缩卡条8在压簧17作用下弹出,楔入顶棚窗ロ 2的窗ロ卡槽中,压紧头11旋至较深的位置压紧活动板3,活动板3可稳妥地与顶棚内饰板I融为一体。如果普通身材的乘员不觉头顶空间压抑,可保持原状,不必移出活动板3 ;如果乘员身材较高,感觉头顶空间不足,或希望头顶能有更大活动自由度,可先将压紧头11旋出ー截,然后扣住操作把手9向卡条压销6所在方向推压,伸缩卡条8便可从顶棚窗ロ 2的窗ロ卡槽中脱出,并沿所述铰接轴下降一段距离。由于PET制成的活动板3具有一定弾性,可以承受适度的弯 曲变形,因此可尝试在操作把手9上稍微用カ将活动板3往下板,如能使活动板3整体移出顶棚窗ロ 2タト,就向后拨转活动板3 ;如活动板3还不能整体移出,可将压紧头11再旋松ー些使活动板3能再轴向下降一些距离,直至活动板3能脱离顶棚窗ロ 2的限制。活动板3向后拨转后,待活动板卡子4钩挂住活动板卡带10,便可放手,最后再次旋紧压紧头11,活动板3便可紧贴在顶棚内饰板I下方,顶棚窗ロ 2空出,为乘员头顶增加一段相当于顶棚窗ロ 2深度的空间高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设于顶棚内饰板(I)上,其特征是包括顶棚窗口(2)、可嵌入顶棚窗口(2)的活动板(3)以及活动板窗口卡紧机构,顶棚窗口(2)设于车辆的座椅上方的顶棚内饰板(I)上,活动板(3 )铰接在顶棚内饰板(I)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动板窗口卡紧机构包括窗口卡槽、伸缩卡条(8)和卡条压销(6),所述窗口卡槽设于顶棚窗口(2)的一条边上,伸缩卡条(8)和卡条压销(6)均滑动连接于活动板(3)上,伸缩卡条(8)与所述窗口卡槽适配,伸缩卡条(8)和卡条压销(6)上分别固连有卡条驱动杆(12)和压销驱动杆(13),卡条驱动杆(12)和压销驱动杆(13)的自由端均设有啮齿,活动板(3)上还设有压簧固定座(15)及与活动板(3)平行的齿轮(14),卡条驱动杆(12)和压销驱动杆(13)平行且分设于齿轮(14)两侧,并分别与齿轮(14)啮合,压簧固定座(15)上设有可容卡条驱动杆(12)穿过的孔,卡条驱动杆(12)中部设有凸台(16),压簧固定座(15)和凸台(16)间设有压簧(17),压簧(17 )套设在卡条驱动杆(12 )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活动板(3)内设有空心夹层,卡条驱动杆(12)、压销驱动杆(13)、压簧固定座(15)、压簧(17)及齿轮(14)均设于所述空心夹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活动板(3)的伸缩卡条相对端设有铰接耳座板(18),铰接耳座板(18)中央设有转轴孔(7),转轴孔(7)内穿设有固定在顶棚内饰板(I)表面的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长度大于铰接耳座板(18 )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铰接轴上设有内螺纹,所述铰接轴上还设有与所述铰接轴螺纹连接的压紧头(11),压紧头(11)呈一端开口的筒形,压紧头(11)开口朝向所述铰接轴,压紧头(11)的筒形腔内径大于所述铰接轴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卡条压销(6)的尾端设于转轴孔(7)的靠活动板(3) —侧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活动板(3)边缘设有遮盖条(5)。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或7所述的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活动板(3)的伸缩卡条(8)所在端设有操作把手(9)。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或7所述的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顶棚内饰板(I)上设有活动板卡带(10),活动板(3)背面设有可与活动板卡带(10)钩挂的活动板卡子(4)。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或7所述的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活动板的整体材质为PET。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上方顶棚调节装置,设于车辆的顶棚内饰板上,包括顶棚窗口、可嵌入顶棚窗口的活动板以及活动板窗口卡紧机构,顶棚窗口设于座椅上方的顶棚内饰板上,活动板铰接在顶棚内饰板上。活动板可随意拨转改变位置,正常情况下可作为顶棚内饰板的一个组成部分嵌在顶棚窗口内,并通过活动板窗口卡紧机构卡紧,如乘员感觉头顶空间不够,可将活动板拨转移出顶棚窗口,这样,乘员上方的顶棚窗口空出,为乘员头顶增加了相当于顶棚窗口深度的空间高度,从而改善乘员头顶的活动自由度。本发明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对小型车内一定区域内的座椅上方空间高度进行方便的调适,使高身材的乘员也能获得满意的乘坐舒适度。
文档编号B60J7/16GK102848890SQ20121019536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1日
发明者宋百忠, 王海林, 刘强, 杨安志,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