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汽车后排座椅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829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用型汽车后排座椅铰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铰链,特别是一种通用型汽车后排座椅铰链。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主机厂对汽车后排座椅铰链的技术要求,如承载强度要求等越来越高,国内各大汽车座椅调角器厂都在研究开发不同的高强度的后排铰链。传统的低强度汽车后排座椅铰链必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使用高强度无异音可折叠的座椅铰链必将得到迅速普及并取代前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制造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可靠稳定、生产成本低、高强度、无异音、可折叠的通用型汽车后排座椅铰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用型汽车后排座椅铰链,它有对称的右主动铰链和左被动铰链组成。现以右主动铰链为例说明本铰链的结构。上板上设置有上板卡槽、上板中转孔和工艺孔。上板工艺孔是用于在制造过程中悬挂上板的。上板卡槽卡装在定位销上并能绕定位销转动。上板中转孔套装在台阶螺母上。手柄上设置有手柄铆接孔I、手柄铆接孔II、手柄拉簧孔和手柄罩壳孔。手柄铆接孔I套装在手柄铆钉上并铆接固定。手柄铆接孔II套装在定位销上并铆接固定。拉线支架上设置有拉线支架铆接孔I、拉线支架铆接孔II、拉线支架拉簧孔4和拉线支架凹槽孔。拉线支架铆接孔I套装在定位销上并铆接固定。拉线支架铆接孔II套装在手柄铆钉上并铆接固定。下板上设置有下板座椅安装孔、下板座椅护板安装孔、下板拉簧孔、下板铆接孔、下板腰型槽、下板中转孔和下板平面板。下板腰型槽套装在定位销上并能绕定位销转动。下板铆接孔套装在手柄铆钉上并铆接固定。下板中转孔套装在轴套上并能绕轴套转动。限位片焊接在下板上,当铰链工作时限位片的面与上板的面相接触,达到限止上板移动位置的作用,加强限位强度。轴套套装在台阶螺母上并能绕台阶螺母转动。拉簧一端弯钩钩挂在上板的拉簧孔中。拉簧另一端弯钩同时钩挂在靠接在一起的手柄拉簧孔和拉线支架拉簧孔中。罩壳支架焊在下板平面板处,罩壳支架上的罩壳孔用于安装罩壳。通过下板座椅安装孔I和下板座椅安装孔II将右主动铰链安装在座椅上。通过下板座椅护板安装孔将座椅护板固定在右主动铰链上。手柄罩壳孔用于手柄罩壳的固定。左被动铰链与右主动铰链的结构相对称,其不同处是左被动铰链上不设置手柄。左被动铰链上设置有联动片,联动片上设置有联动片铆接孔I、联动片铆接孔II和联动片拉簧孔。联动片铆接孔II套装在定位销上。左被动铰链铆钉通过下板铆接孔、拉线支架铆接孔和联动片铆接孔I后把联动片和拉线支架和下板铆接固定在一起。拉簧和拉线支架拉簧孔相钩挂的一端同样钩挂在联动片拉簧孔孔中,帮助手柄回位。拉线一端的塑料软轴穿挂在右拉线支架凹槽孔I中。拉线另一端的塑料软轴穿挂在左拉线支架凹槽孔II中,当手柄解锁时,右主动铰链通过拉线带动左被动铰链连动,使左被动铰链同时解锁,达到主动铰链和被动铰链同时折叠后排靠背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左被动铰链与右主动铰链装配在座椅上。左、右铰链通过拉线连接。当右主动铰链解锁时,拉线带动左被动铰链同时解锁并折叠后排靠背。当座椅坐人时则把靠背立起,上板的卡槽卡住限位销,支撑靠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结构巧妙、制造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可靠稳定、生 产成本低、高强度、无异音、可折叠的的通用型汽车后排座椅铰链。

图I是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右主动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左被动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下板与轴套、限位片和罩壳支架的焊接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手柄与右主动铰链的拉线支架的固定连接结构图。图11是图10的D-D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联动片与左被动铰链的拉线支架的固定连接结构图。图13是图12的E-E向剖视图。图14是拉线与左被动铰链、右主动铰链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五菱宏光汽车后排三人座上专用的座椅铰链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通用型汽车后排座椅铰链,它有对称的右主动铰链和左被动铰链组成。现以右主动铰链为例说明本铰链的结构。上板2上设置有上板卡槽2-1、上板中转孔2-2和工艺孔2_3。上板工艺孔2_3是用于在制造过程中悬挂上板2的。上板卡槽2-1卡装在定位销12上并能绕定位销12转动。上板中转孔2-2套装在台阶螺母9上。手柄3上设置有手柄铆接孔I 3-1、手柄铆接孔II 3-2、手柄拉簧孔3_3和手柄罩壳孔3-4。手柄铆接孔I 3-1套装在手柄铆钉11上并铆接固定。手柄铆接孔II 3-2套装在定位销12上并铆接固定。拉线支架4上设置有拉线支架铆接孔I 4-1、拉线支架铆接孔II 4-3、拉线支架拉簧孔4-2和拉线支架凹槽孔4-4。拉线支架铆接孔I 4-1套装在定位销12上并铆接固定。拉线支架铆接孔II 4-3套装在手柄铆钉11上并铆接固定。下板I上设置有下板座椅安装孔1-1、下板座椅护板安装孔1-3、下板拉簧孔1-4、下板铆接孔1-5、下板腰型槽1-6、下板中转孔1-7和下板平面板1-8。下板腰型槽1-6套装在定位销12上并能绕定位销12转动。下板铆接孔1-5套装在手柄铆钉11上并铆接固定。下板中转孔1-7套装在轴套8上并能绕轴套8转动。限位片7焊接在下板I上,当铰链工作时限位片7的7-1面与上板2的2-4面相接触,达到限止上板移动位置的作用,加强限位强度。轴套8套装在台阶螺母9上并能绕台阶螺母9转动。拉簧10 —端弯钩钩挂在上板的拉簧孔1-4中。拉簧10另一端弯钩同时钩挂在靠接在一起的手柄拉簧孔3-3和拉线支架拉簧孔4-2中。罩壳支架13焊在下板平面板1-8处,罩壳支架上的罩壳孔13-1用于安装罩壳。·通过下板座椅安装孔I 1-1和下板座椅安装孔II 1-2将右主动铰链安装在座椅上。通过下板座椅护板安装孔1-3将座椅护板固定在右主动铰链上。手柄罩壳孔3-4用于手柄罩壳的固定。左被动铰链与右主动铰链的结构相对称,其不同处是左被动铰链上不设置手柄。左被动铰链上设置有联动片6,联动片上设置有联动片铆接孔I 6-1、联动片铆接孔II 6-2和联动片拉簧孔6-3。联动片铆接孔II 6-2套装在定位销12上。左被动铰链铆钉11通过下板铆接孔1-5、拉线支架铆接孔4-3和联动片铆接孔I 6-1后把联动片6和拉线支架5和下板I铆接固定在一起。拉簧10和拉线支架拉簧孔4-2相钩挂的一端同样钩挂在联动片拉簧孔6-3孔中,帮助手柄回位。拉线14 一端的塑料软轴14-2穿挂在右拉线支架凹槽孔I 4_4中。拉线14另一端的塑料软轴14-1穿挂在左拉线支架凹槽孔II 4-5中,当手柄3解锁时,右主动铰链通过拉线14带动左被动铰链连动,使左被动铰链同时解锁,达到主动铰链和被动铰链同时折叠后排靠背的作用。
权利要求1.ー种通用型汽车后排座椅铰链,它有対称的右主动铰链和左被动铰链组成,其特征在于右主动铰链的结构如下; 上板上设置有上板卡槽、上板中转孔和エ艺孔,上板エ艺孔是用于在制造过程中悬挂上板的,上板卡槽卡装在定位销上并能绕定位销转动,上板中转孔套装在台阶螺母上; 手柄上设置有手柄铆接孔I、手柄铆接孔II、手柄拉簧孔和手柄罩壳孔,手柄铆接孔I套装在手柄铆钉上并铆接固定,手柄铆接孔II套装在定位销上并铆接固定; 拉线支架上设置有拉线支架铆接孔I、拉线支架铆接孔II、拉线支架拉簧孔4和拉线支架凹槽孔,拉线支架铆接孔I套装在定位销上并铆接固定,拉线支架铆接孔II套装在手柄柳钉上并柳接固定; 下板上设置有下板座椅安装孔、下板座椅护板安装孔、下板拉簧孔、下板铆接孔、下板腰型槽、下板中转孔和下板平面板,下板腰型槽套装在定位销上并能绕定位销转动,下板铆 接孔套装在手柄铆钉上并铆接固定,下板中转孔套装在轴套上井能绕轴套转动,限位片焊接在下板上,当铰链工作时限位片的面与上板的面相接触,达到限止上板移动位置的作用,加强限位強度; 轴套套装在台阶螺母上并能绕台阶螺母转动; 拉黃一端弯钩钩挂在上板的拉黃孔中,拉黃另一端弯钩冋时钩挂在果接在一起的手柄拉簧孔和拉线支架拉簧孔中; 罩壳支架焊在下板平面板处,罩壳支架上的罩壳孔用于安装罩壳; 通过下板座椅安装孔I和下板座椅安装孔II将右主动铰链安装在座椅上,通过下板座椅护板安装孔将座椅护板固定在右主动铰链上; 手柄罩壳孔用于手柄罩壳的固定; 左被动铰链与右主动铰链的结构相对称,其不同处是左被动铰链上不设置手柄,左被动铰链上设置有联动片,联动片上设置有联动片铆接孔I、联动片铆接孔II和联动片拉簧孔,联动片铆接孔II套装在定位销上,左被动铰链铆钉通过下板铆接孔、拉线支架铆接孔和联动片铆接孔I后把联动片和拉线支架和下板铆接固定在一起,拉簧和拉线支架拉簧孔相钩挂的一端同样钩挂在联动片拉簧孔孔中,帮助手柄回位; 拉线一端的塑料软轴穿挂在右拉线支架凹槽孔I中,拉线另一端的塑料软轴穿挂在左拉线支架凹槽孔II中,当手柄解锁时,右主动铰链通过拉线带动左被动铰链连动,使左被动铰链同时解锁,达到主动铰链和被动铰链同时折叠后排靠背的作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通用型汽车后排座椅铰链,它有对称的右主动铰链和左被动铰链组成,右主动铰链和左被动铰链之间由拉线相连接。右主动铰链和左被动铰链主要由下板、上板、手柄、右拉线支架、左拉线支架、联动片、限位片、轴套、台阶螺母、拉簧、手柄铆钉、限位铆钉等部件连接组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结构巧妙、制造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可靠稳定、生产成本低、高强度、无异音、可折叠的通用型汽车后排座椅铰链。
文档编号B60N2/30GK202573883SQ20122016463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8日
发明者蒙秋平 申请人:江苏力乐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