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438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农业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田农业机械使用的轮胎。
背景技术
一般水田农业机械使用的轮胎往往只局限于在水田路面上行驶,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 Y公开了专利号为ZL 201120159966. 1,名称为“水田农耕机专用轮胎”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可在水田及公路上行走的胶质轮胎,该轮胎包括胶质轮胎主体及轮胎主体外表面的花纹,所述花纹是由多个L字形的胶质凸块构成,各胶质凸块奉承两排相对胎面中心线左右对称且相互错开;每一胶质凸块从胎肩到胎面中心的较长的条形前部与行驶面垂直,每一胶质凸块较短的块状尾部为沿胎面中心线方向延伸的纵向的花纹块;各胶质凸块的尾部环胎面圆周形成间隔的纵向花纹;各胶质凸块的深度至少不低于10厘米。当水田农业机械在旱地或非铺装路面行驶时,这种轮胎容易引起车辆较大的颠簸而令人感觉不适,同时往往由于花纹块刚性的不足易产生异常磨耗甚至是掉块,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当轮胎在转弯时,由于花纹块的横向性,容易发生侧滑,很不利于车辆的操纵,从而影响了农业工作的效率。另外,现有水田农业轮胎在使用时因湿软的路况往往容易打滑导致牵引力下降,甚至有时轮胎会陷入软泥坑,而车体本身的驱动已无法将其拉出,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农业轮胎,它可用于水田或未铺装路面,其在确保湿软路面牵引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排泥、自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业轮胎,具有胎体和胎面花纹,胎面花纹由若干个L字形的凸块构成,每一凸块由从胎肩到胎面中心的较长的条形部和沿轮胎前进方向延伸的较短的块状部组成,各凸块分成两排、相对胎面中心线左右对称且相互错开;各凸块的块状部越过胎面中心线并环胎面圆周形成间隔的纵向花纹;每一凸块的条形部相对轮胎前进方向有40° -80°的夹角;每一凸块条形部的前侧壁与行驶面法线夹有10° -40°的花纹前角;每一凸块条形部的后侧壁与行驶面法线夹有5° -20°的花纹后角,花纹前角大于花纹后角;每一凸块的条形部从胎肩到胎面中心的花纹后角的角度徐徐减小;每一凸块的块状部宽度大于条形部的最大宽度并保持不变。这样设计的凸块各块状部组成的纵向花纹有助于水田农业机械行驶时轮胎的破泥及导泥,同时可以增大轮胎的抗侧滑能力,提升轮胎转弯时的牵引力。条形部采用变角度设计,由胎肩到胎面中心条形部的花纹后角的角度徐徐较小,能够进一步优化花纹的排泥效果,保证行驶的稳定性。花纹前角大于花纹后角,这样不仅使轮胎在水田行驶时有足够的驱动力并能够及时将淤泥排除,又能使轮胎在水田路面行驶时不会因陷入太深而影响驱动性能。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凸块的条形部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为60° -70°。这样的设计能够使泥土更顺利地排出,在提供足够牵引力的同时,提高抗侧滑能力。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凸块的条形部花纹前角的角度为15° -25°,花纹后角的角度为8° -15° ;所述凸块的条形部从胎肩到胎面中心的宽度徐徐减小。条形部采用变宽度、变角度设计,由胎肩到胎面中心条形部的宽度和花纹后角的角度徐徐较小,能够进一步优化花纹的排泥效果,保证行驶的稳定性。如此选择的花纹后角的角度可增加花纹块的刚性,使花纹不易产生异常磨耗或掉块,并有助于轮胎的排泥。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在胎面环周方向上的花纹节距数为15-21 ;所述凸块的块状部为纵向圆头凸起,其纵向中心线未到达胎面中心线;所述凸块的块状部长度为花纹节距宽度的5%-30%。本花纹采用15-21低节距设计,在胎体环周方向上,各个凸块的间距相对 较宽,这将能提高轮胎在水田环境中清除泥的能力。凸块的块状部采用纵向圆头凸起且偏离胎面中心线,而且凸块的块状部长度为花纹节距宽度的5%-30%,可进一步提高行驶时轮胎的破泥及导泥效果,并增大轮胎的抗侧滑能力,提升轮胎转弯时的牵引力。进而所述凸块的块状部长度为花纹节距宽度的10%-20%。这样可形成较少的接地面积,可提高轮胎在水田路面的驱动能力,并增强排泥效果。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胎体的外周面上同一排相邻两个凸块的条形部之间设有一条弧形的凸肋;每一凸肋以胎体外周肩部起始并向胎面中心线延伸,且凸肋末端与邻近的另一排凸块的块状部有间隔;每一凸肋的高度为凸块高度的5%-25%。凸肋不仅可以提高轮胎陷入水田地面时的驱动力,而且还能起到切割泥土、分泥的作用,从而提高轮胎的排泥性能。进而所述凸肋的高度为凸块高度的5%_10%。凸肋高度太大,容易影响其排泥效果,凸肋高度太小,则不利于增强轮胎的牵引。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凸块条形部外端面上设有减重槽;该减重槽由凸块肩部至胎体胎边部方向宽度由窄变宽呈扩散形,且两个相对的沟壁与凸块条形部外端面的夹角角度逐渐加大;该减重槽沟壁与凸块条形部外端面的夹角为5° -25。。当轮胎在水田路面行驶时,凸块会陷入路面,此时减重槽可以增强轮胎在水田路面的牵引力,又能使凸块的条形部端面及时排泥,保证轮胎有效行驶。进而所述减重槽沟壁与凸块条形部外端面的夹角为5° -12°。此夹角太大,不利于轮胎的牵引,此夹角太小,又不利于轮胎的排泥。本实用新型农业轮胎利用胎体外周面上倾斜的L字形的凸块形成较深的花纹,其与胎体外周面上的凸肋配合,在水田路面行驶时,不仅能够提升轮胎的牵引力,而且保证了轮胎使用时的净化能力,使泥土能够及时地排出。该轮胎不论是农田、旱地,还是各种非铺装路面,都能够正常行驶。当车辆转弯时,该轮胎亦不容易发生侧滑,保证了操控的稳定性。该轮胎花纹前角比花纹后角来得大,不仅使轮胎在水田行驶时有足够的驱动力并能够及时将淤泥排除,又能使轮胎在水田路面行驶时不会因陷入太深而影响驱动性能。凸块条形部采用变宽度、变角度设计,由胎肩到胎面中心宽度和花纹后角的角度徐徐减小,能够进一步优化花纹的排泥效果,保证在水田中行驶的稳定性。该轮胎通过以上特殊的凸块条形部花纹后角变角度设计,确保了花纹块的强度,也保证了其在未铺装路面行走时的稳定性。

[0017]图I为本实用新型农业轮胎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实施例的胎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实施例的胎面中各个剖面设置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C-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中D-D’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中1-1’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L-L’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3中M-M’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农业轮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如图I所示,它具有轮胎主体I和胎面花纹,胎面花纹由若干个L字形的凸块2构成。请参看图2,每一凸块2由从胎肩211到胎面中心的较长的条形部21和沿轮胎前进方向延伸的较短的块状部22组成,各凸块2分成两排、相对胎面中心线5左右对称且相互错开。每一凸块2的条形部21相对胎面中心线5向后倾斜,形成了具有方向性的胎面花纹。在胎面环周方向上同一排凸块2的数量即花纹节距数为15-21。请参看图2,每一凸块2的条形部21从胎肩211到胎面中心采用变宽度设计,条形部21从胎肩211到胎面中心宽度徐徐过渡减小,到凸块2的块状部22宽度最宽且保持不变。凸块2的条形部21与轮胎行驶面方向有夹角F,该夹角F为40° -80°,优选为60° -70°。凸块2的块状部22为纵向圆头凸起,其纵向中心线相对胎面中心线5靠向本排凸块2的外侧,即块状部22的纵向中心线未到达胎面中心线5。将胎面环周方向上同一排相邻两个凸块2的条形部21起始点之间的展开距离称为花纹节距宽度H,则凸块2的块状部22长度E为花纹节距宽度H的5%-30%,优选为10%-20%。各凸块2的块状部22越过胎面中心线5且各凸块2的块状部22环胎面圆周形成间隔的纵向花纹,这种纵向花纹有助于水田农业机械行驶时轮胎的破泥及导泥,同时可以增大轮胎的抗侧滑能力,提升轮胎转弯时的牵引力。凸块2的各侧壁壁与行驶面法线有夹角,大夹角设计有利于增大胎面的强度,提升轮胎的牵引性能、增强轮胎的耐用性以及清除障碍的能力。图3示出本实施例的胎面中凸块2上涉及各个夹角的剖面设置。请参看图4,每一凸块2块状部22的前侧壁224与行驶面法线夹有花纹前角a,其夹角范围为5° -25°,优选为10° -16°。每一凸块2块状部22的后侧壁222与行驶面法线夹有花纹后角b,其夹角范围为5° -20°,优选为8° -15° ;花纹前角a必须大于花纹后角b。请参看图5,每一凸块2块状部22的外侧壁221与行驶面法线夹有夹角d,其夹角范围为10° -40°,优选为15° -25° ;每一凸块2块状部22的内侧壁223与行驶面法线夹有夹角C,其夹角范围为5° -20° ,优选为8° -15° ;夹角d必须大于夹角C。[0033]请参看图6,凸块2的条形部21内侧端头处的前侧壁212与行驶面法线夹有花纹前角f,其夹角范围为10° -40°,优选为15° -25°。条形部2内侧端头处的后侧壁213与行驶面法线夹有花纹后角e,其夹角范围为5° -20°,优选为8° -15° ;花纹前角f必须大于花纹后角e。请参看图7,凸块2的条形部21外侧端头处的前侧壁212与行驶面法线夹有花纹前角h,其夹角范围为10° -40°,优选为15° -25。;凸块2条形部21外侧端头处的后侧壁与行驶面法线夹有花纹后角g,其夹角范围为5° -25。,优选为10° -16° ;花纹前角h必须大于花纹后角g。在图6、图7中可以看出,凸块2条形部21的花纹前角应比花纹后角来得大,这样设计不仅使轮胎在水田行驶时有足够的驱动力并能够及时将淤泥排除,又能使轮胎在水田路面行驶时不会因陷入太深而影响驱动性能。凸块2的条形部21后侧壁213采用变角度设计,由胎面中心到胎肩211凸块2的条形部21后侧壁213花纹后角的角度徐徐增大,能够进一步优化花纹的排泥效果,保证行驶的稳定性。·凸块2的高度较大,为胎面宽的20%_50%,优选为25%_35%,较大的凸块2高度使得凸块2能够深深扎入水田路面,从而保证水田路面的牵引力,同时其通过较大的凸块2侧壁角度配合,保证轮胎可较平稳行驶于旱地、水泥及各种非铺装路面。相邻凸块2的底端之间为轮胎主体I的外周面11,轮胎主体I的外周面11上设有一定高度、弧形的凸肋3,在同一排两相邻凸块2条形部21之间的中心位置设置一条弧形的凸肋3。每一凸肋3以轮胎主体I的外周肩部13处作为起始端并向胎面中心延伸,且凸肋3末端与邻近的另一排凸块2的块状部22有间隔。如图8所示,凸肋8的高度K为凸块2高度的5%-25%,优选为5%-10%,凸肋3不仅可以提高轮胎陷入水田地面时的驱动力,而且还能起到切割泥土、分泥的作用,从而提高轮胎的排泥性能。凸块2条形部21的胎肩211采用圆滑过渡,在凸块2的条形部21外端面23上设计有减重槽24,由条形部21的肩部211向轮胎主体I的胎边部12方向减重槽24的宽度由窄变宽,呈扩散形,同时减重槽24两个相对的槽壁角度逐渐加大。如图3中L-L’剖面线与图9所示,该减重槽24外侧的沟壁夹角il为5° -25°,优选为5° -12°。如图3中M-M’剖面线与图10所示,该减重槽24内侧的沟壁夹角i2为5° -25°,优选为5° -12° ;夹角i2必须大于夹角il。当轮胎在水田路面行驶时,凸块2会陷入路面,此时减重槽24可以增强轮胎在水田路面的牵引力,又能使凸块2的条形部21端面23及时排泥,保证轮胎有效行驶。沟壁夹角il、i2太大则不利于牵引,沟壁夹角il、i2太小又不利于排泥。凸块2与轮胎主体I的外周面11之间通过倒角过渡,其原因在于防止凸块2上出现开裂,尤其是在外周面11与凸块2过渡区域处出现开裂。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农业轮胎,具有胎体和胎面花纹,胎面花纹由若干个L字形的凸块构成,每一凸块由从胎肩到胎面中心的较长的条形部和沿轮胎前进方向延伸的较短的块状部组成,各凸块分成两排、相对胎面中心线左右对称且相互错开;各凸块的块状部越过胎面中心线并环胎面圆周形成间隔的纵向花纹;其特征在于每一凸块的条形部相对轮胎前进方向有40° -80°的夹角;每一凸块条形部的前侧壁与行驶面法线夹有10° -40°的花纹前角;每一凸块条形部的后侧壁与行驶面法线夹有5° -20°的花纹后角,花纹前角大于花纹后角;每一凸块的条形部从胎肩到胎面中心的花纹后角的角度徐徐减小;每一凸块的块状部宽度大于条形部的最大宽度并保持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农业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条形部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为60° -70°。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农业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条形部花纹前角的角度为15° -25°,花纹后角的角度为8° -15° ;所述凸块的条形部从胎肩到胎面中心的宽度徐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农业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胎面环周方向上的花纹节距数为15-21 ;所述凸块的块状部为纵向圆头凸起,其纵向中心线未到达胎面中心线;所述凸块的块状部长度为花纹节距宽度的5%-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农业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块状部长度为花纹节距宽度的10%-20%。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农业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的外周面上同一排相邻两个凸块的条形部之间设有一条弧形的凸肋;每一凸肋以胎体外周肩部起始并向胎面中心线延伸,且凸肋末端与邻近的另一排凸块的块状部有间隔;每一凸肋的高度为凸块高度的5%-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农业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的高度为凸块高度的5%-10%。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农业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条形部外端面上设有减重槽;该减重槽由凸块肩部至胎体胎边部方向宽度由窄变宽呈扩散形,且两个相对的沟壁与凸块条形部外端面的夹角角度逐渐加大;该减重槽沟壁与凸块条形部外端面的夹角为5° -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农业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槽沟壁与凸块条形部外端面的夹角为5° -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农业轮胎,涉及一种水田农业机械使用的轮胎。它具有胎体和胎面花纹,胎面花纹由若干个L字形的凸块构成,凸块由较长的条形部和较短的块状部组成,各凸块分成两排、相对胎面中心线左右对称且相互错开;各凸块的块状部越过胎面中心线并环胎面圆周形成间隔的纵向花纹;凸块的条形部相对轮胎前进方向有40°-80°的夹角;凸块条形部有10°-40°的花纹前角和5°-20°的花纹后角,花纹前角大于花纹后角;凸块的条形部从胎肩到胎面中心的花纹后角的角度徐徐减小;凸块的块状部宽度大于条形部的最大宽度并保持不变。它可用于水田或未铺装路面,在确保湿软路面牵引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排泥、自洁效果。
文档编号B60C11/13GK202685791SQ20122027263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
发明者陈秀雄 申请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