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充气式便携保温车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车衣,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式便携保温车衣,属于汽车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大量进入家庭,因为现有住宅小区提供的室内车库数量有限,所以大量汽车存放于户外。特别在天气寒冷的北方地区,在户外存放汽车,给车主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市场上的便携汽车防护,多使用车罩、半自动车库和加棉保暖车衣。车罩可以防尘挡雨,但不具备防碰撞能力,保温效果很低;半自动车库与 车型匹配性较差,体积相对庞大,故便携性很差;加棉保暖车衣其保暖效果取决于填充棉的数量,较好的保温效果带来的是车衣重量和体积的相应增加,虽然可以卷曲携带,但占去了车体后备箱的绝大部分空间。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式便携保温车衣,可根据车体形状的不同制造不同规格的充气式便携保温车衣。通过对车衣的充气,将车体包裹。解决户外存放车辆的保护、保温问题。为车主提供了一种方便实用的保温车衣。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充气式便携保温车衣,是由车衣、横向连接带、纵向连接带、充气泵组成。车衣为密封腔体结构,车衣充气后为车体形状,车衣扣在车体上后其下端通过连接扣与两个横向连接带和一个纵向连接带连接。在车衣右侧外层布料上设有充气咀并连接有充气泵。所述的车衣是由顶层外布料、顶层内布料、左侧外层布料、左侧内层布料、右侧外层布料、右侧内层布料构成,顶层外布料两侧分别与左侧外层布料、右侧外层布料连接,连接后的底边与顶层内布料与左侧内层布料、右侧内层布料连接后的底边对应连接构成密封腔体结构。所述的横向连接带和纵向连接带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充气车衣使用闭起性良好的双涂阻燃材质制成,对车体保护和保温效果好,非常适合户外存放车辆实用,不占用固定面积,携带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
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便携保温车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 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后视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侧视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0012]I、顶层外布料 2、顶层内布料3、左侧外层布料 4、左侧内层布料5、右侧外层布料6、右侧内层布料7、横向连接带8、纵向连接带9、连接扣 10、充气咀 11、充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I至图4,充气式便携保温车衣。充气式便携保温车衣,是由车衣、横向连接带、纵向连接带、充气泵组成。车衣为密封腔体结构,车衣充气后为车体形状,车衣扣在车体上后其下端通过连接扣9与两个横向连接带7和一个纵向连接带8连接。在车衣右侧外层布料5上设有充气咀10并连接有充气泵11。所述的车衣是由顶层外布料I、顶层内布料2、左侧外层布料3、左侧内层布料4、右侧外层布料5、右侧内层布料6构成,顶层外布料I两侧分别与左侧外层布料3、右侧外层布料5连接,连接后的底边与顶层内布料2与左侧内层布料4、右侧内层布料6连接后的底边对应连接构成密封腔体结构。所述的横向连接带7和纵向连接带8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扣。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式便携保温车衣,是由车衣、横向连接带、纵向连接带、充气泵组成;其特征在于车衣为密封腔体结构,车衣充气后为车体形状,车衣扣在车体上后其下端通过连接扣(9)与两个横向连接带(7)和一个纵向连接带(8)连接;在车衣右侧外层布料(5)上设有充气咀(10)并连接有充气泵(1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气式便携保温车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衣是由顶层外布料(I)、顶层内布料(2)、左侧外层布料(3)、左侧内层布料(4)、右侧外层布料(5)、右侧内层布料(6)构成,顶层外布料(I)两侧分别与左侧外层布料(3)、右侧外层布料(5)连接,连接后的底边与顶层内布料(2)与左侧内层布料(4)、右侧内层布料(6)连接后的底边对应连接构成密封腔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气式便携保温车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连接带(7)和纵向连接带(8)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式便携保温车衣,是由车衣、横向连接带、纵向连接带、充气泵组成。车衣为密封腔体结构,车衣充气后为车体形状,车衣扣在车体上后其下端通过连接扣与两个横向连接带和一个纵向连接带连接。在车衣右侧外层布料上设有充气咀并连接有充气泵。车衣是顶层外布料两侧分别与左侧外层布料、右侧外层布料连接,连接后的底边与顶层内布料与左侧内层布料、右侧内层布料连接后的底边对应连接构成密封腔体结构。所述的横向连接带和纵向连接带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扣。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充气车衣使用闭起性良好的双涂阻燃材质制成,对车体保护和保温效果好,非常适合户外存放车辆实用,不占用固定面积,携带方便。
文档编号B60J11/04GK202641335SQ20122033203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1日
发明者张建平, 王智高, 裴立波, 李岩 申请人:张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