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车辆遮阳板的定位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车辆遮阳板的定位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遮阳板现在已成车辆的标准配置,通常是安装在前挡风玻璃的上部,用于在行车时为前排乘员遮挡阳光。现有的一些车型的遮阳板是直接固定在车辆的防滚支架上。现有遮阳板安装时的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和遮阳板本体,底座安装在角型饰板上。由于底座为一轴对称的四边形,因此在安装时很难分清角度是否正确,导致遮阳板的底座很容易被装错。一旦发生底座装错,会影响遮阳板同挂钩的配合,且遮阳板在旋转至侧方时顶部会同车身有个较大的角度,影响遮阳效果且外观状态也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遮阳板在安装时容易被装错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的车辆遮阳板的定位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遮阳板的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和角型饰板,所述底座具有三个成弧形设置的定位销,所述角型饰板具有与所述定位销形状和位置相适配的过孔,以使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过孔后固定在所述车辆的防滚支架上。其中,所述防滚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其中,所述过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定位销的外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遮阳板,以及如上所述的定位装置,所述遮阳板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的定位装置,设置了弧形的三个定位销;这样只有在正确的方向才能将该底座通过角型饰板安装在防滚支架上。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在装配时防止错装,且不会对装配工序带来任何额外的工作。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遮阳板安装的仰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遮阳板安装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13]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遮阳板的定位装置,包括底座2和角型饰板3,所述底座2具有三个成弧形设置的定位销21,所述角型饰板3具有与所述定位销21形状和位置相适配的过孔22,以使所述定位销21穿过所述过孔22后固定在所述车辆的防滚支架上。其中,所述防滚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过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定位销的外径,即过孔周圈仅留工程所需的最小的间隙,以保证在安装公差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的定位装置,设置了弧形的三个定位销;这样只有在正确的方向才能将该底座通过角型饰板安装在防滚支架上。在实际安装遮阳板时,只有在遮阳板底座2上的定位销与角型饰板上的定位孔对正时,遮阳板底座的定位销才能同车身上的定位孔相对齐,从而顺利地安装遮阳板,当销与孔没有对正时,则遮阳板转轴不能插入角型饰板的过孔,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在装配时防止错装,且不会对装配工序带来任何额外的工作。·[00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遮阳板1(如图I中所示的遮阳板1),以及如上所述的定位装置,所述遮阳板I安装于所述底座2上。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车辆的顶衬上也可以具有上述角型饰板的过孔结构。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遮阳板的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和角型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三个成弧形设置的定位销,所述角型饰板具有与所述定位销形状和位置相适配的过孔,以使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过孔后固定在所述车辆的防滚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遮阳板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滚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遮阳板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定位销的外径。
4.一种车辆,包括遮阳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I 一 3任一项所述的定位装置,所述遮阳板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遮阳板的定位装置及车辆,包括底座和角型饰板,所述底座具有三个成弧形设置的定位销,所述角型饰板具有与所述定位销形状和位置相适配的过孔,以使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过孔后固定在所述车辆的防滚支架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的定位装置,设置了弧形的三个定位销;这样只有在正确的方向才能将该底座通过角型饰板安装在防滚支架上。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在装配时防止错装,且不会对装配工序带来任何额外的工作。
文档编号B60J3/02GK202782598SQ20122041903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曹慧林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