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安装副轮的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了副轮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工作中所使用的机动车,包括汽油车、柴油车、电动车等,如图1所示,大多为四轮车型,个别为六车轮或更多车轮。上述的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一旦出现爆胎扎胎的情况,爆胎轮的轮毂将直接接触路面,车体失控,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副轮的机动车,在主轮胎爆胎后副轮很快自动着地代替主车轮,保证爆胎后的机动车操控性,避免因爆胎导致的交通事故。一种安装副轮的机动车,包括主车轮I和连接主车轮的驱动轴2,在所述的主车轮I的旁边分别设置一个与主车轮I同心同轴的副轮3,所述的副轮3固定安装在驱动轴2上,所述的副轮3轮胎直径小于主车轮I的轮胎直径,所述的副轮3轮胎直径大于主车轮I的轮毂直径。所述的副轮3安装在主车轮I的内侧或外侧。所述的副轮3的宽度小于主车轮I的宽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动车的主轮胎旁边设置副轮,当主轮胎爆胎后,副轮着地行驶,副轮代替主轮胎,保证了车辆可控性,给驾驶员充分的反应停车时间,避免了因爆胎导致的交通事故,保护了人员安全。
图1是现有技术的机动车驱动轴及主轮胎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副轮安装在主轮胎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副轮安装在主轮胎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安装副轮的机动车,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四轮机动车包括四个主车轮I和连接主车轮的驱动轴2。如图2-3所示,在所述的主车轮I的旁边分别设置一个与主车轮I同心同轴的副轮3,所述的副轮3固定安装在驱动轴2上。副轮安装在驱动轴上的安装方式与主轮胎的安装方式相同。如图2所示,所述的副轮3安装在主车轮I的内侧,或如图3所示,所述的副轮3安装在主车轮I的外侧。所述的副轮3的宽度小于主车轮I的宽度,使副轮3不占用过多的空间。所述的副轮3轮胎直径小于主车轮I的轮胎直径,在车辆正常行驶时,副轮不着地;所述的副轮3轮胎直径大于主车轮I的轮毂直径,当主轮胎爆胎后,副轮着地。[0013]图1-3中所示为四轮机动车的情况,当机动车为4轮以上时,同样可以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动车的主轮胎旁边设置副轮,当主轮胎爆胎后,副轮着地行驶,副轮代替主轮胎,保证了车辆可控性,给驾驶员充分的反应停车时间,避免了因爆胎导致的交通事故,保护了人员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安装副轮的机动车,包括四个主车轮(I)和连接主车轮的驱动轴(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四个主车轮(I)的旁边分别设置一个与主车轮(I)同心同轴的副轮(3),所述的副轮(3)固定安装在驱动轴(2)上,所述的副轮(3)轮胎直径小于主车轮(I)的轮胎直径,所述的副轮(3)轮胎直径大于主车轮(I)的轮毂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副轮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轮(3)安装在主车轮(I)的内侧或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副轮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轮(3)的宽度小于主车轮(I)的宽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副轮的机动车,包括主车轮和连接主车轮的驱动轴,在所述的主车轮的旁边分别设置一个与主车轮同心同轴的副轮,所述的副固定安装在驱动轴上,所述的副轮轮胎直径小于主车轮的轮胎直径,所述的副轮轮胎直径大于主车轮的轮毂直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动车的主轮胎旁边设置副轮,当主轮胎爆胎后,副轮着地行驶,副轮代替主轮胎,保证了车辆可控性,给驾驶员充分的反应停车时间,避免了因爆胎导致的交通事故,保护了人员安全。
文档编号B60C17/04GK202896196SQ20122043195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刘海坤 申请人:刘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