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圈接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064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圈接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轮圈接合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提供快速及便利组设,且可避免接合处产生凹陷或毛边的功效的轮圈接合结构。
背景技术
轮圈主要是供轮胎组设形成车轮,且轮圈中央的轴心与车体的前、后叉枢接,借助车轮转动以带动车体行进。轮圈接合结构通常是以铝合金挤制成杆状,再滚压形成圆圈状,并使两端接合形成轮圈。该轮圈结构两端的接合方法,通常是于轮圈两端共同插设有一衔接件,以将两端接合形成完整的轮圈,由于两端的接合处是为轮圈中结构最弱的部位,因此利用该衔接件抵撑于轮圈内部,借以提升接合处的结构强度,且轮圈接合后的真圆度以及表面平整度,对于轮圈传动的顺畅及结构强度有极大的影响,而该轮圈两端与衔接件间的接合方式,常见者大致可分为插接式及焊接式,插接式是以柱杆或衔接件嵌接于轮圈两端,达到接合之目的;焊接式是于轮圈两端共同插设衔接件后,再利用碰焊或以焊条焊接的方式,以将轮圈两端面紧密结合,达到接合及稳固定位之目的。按,现有插接式的轮圈接合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0218967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自行车轮圈接合结构改良》,其是包括一轮圈,该轮圈接合处形成有二断面;一内衔接件,其外周断面形状恰等于轮圈断面所隔出的槽室内周形状,以使该内衔件恰可插组于该槽室内者;其特征在于该轮圈以及内衔接件相组合的外周面预定位置,是借助冲压方式形成内凹卡缘部位,俾藉该轮圈以及内衔接件的内凹卡缘相对内凹卡挡而达到使轮圈接合固定的目的者;藉此接合结构,将可省略插接件的使用而达组立快速、降低成本以及稳固结合、表面不凸出的实用效益者。另一现有焊接式的轮圈接合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2102705号发明专利所揭露的《自行车轮圈接合方法》,其主要是先将铝合金条杆滚压成轮圈,并于轮圈两对接端间插设有一内衔接器,让轮圈两对接端可相对贴合并留有一细微接合缝隙,并利用包含加热、填料、渗透及回温等步骤的接合方法所接合而成;其中加热于轮圈两对接端的相对接合缝周缘分设有若干的喷火枪,借以利用喷火枪对轮圈的接合缝进行加热,并持续加热至铝合金轮圈的熔点下;填料加热至熔点下后,可将膏状或条状的铝合金硬焊助焊剂置于两对接端间的接合缝上,让硬焊助焊剂可熔解形成熔融状后,沿接合缝的间隙及铝合金上毛细孔流动填料;渗透在进行硬焊助焊剂的填料后,持续对轮圈加热,并使其温度保持在铝合金轮圈的熔点下,让硬焊助焊剂在受高温作用下沿各高温点,可持续对接合缝及轮圈与内衔接器间的间隙流动渗透;回温待硬焊助焊剂完全渗透进入轮圈对接端的间隙及毛细孔后,停止对轮圈的加热,并让轮圈回温到常温;透过上述加热、填料、渗透及回温的步骤,扩大其结合区域及面积,让轮圈两对接端可完全的全面接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可增进其接合强度及免去二次加工的自行车轮圈接合方法者。上述所揭结构中,前者是于轮圈及内衔接件间的内凹卡缘相对内凹卡挡,以使轮圈接合固定,可达稳固结合且使表面不凸出的功效;后者则是将两对接端加热至铝合金轮圈的熔点下,并将助焊剂置于两对接端间的接合缝上,助焊剂即流动渗透于接合缝及轮圈与内衔接器间的间隙间,以焊结接合轮圈,可提升接合区域的面积及强度,并可避免于接合缝上形成凸出的毛边。只是,前者的轮圈及内衔接件间仅是借助内凹卡缘相对卡挡,其加工程序繁杂且组装不便,另由于内衔接件外周是对应轮圈内周形状,若内衔接件外周若小于轮圈内周,则会产生间隙,而产生不牢固的情形,因此为使内衔接件外周与轮圈内周紧密贴合,会使内衔接件外周约略相等于轮圈内周,始能达紧密贴合的效果,于组装时需施力将内衔接件推入轮圈内周,而撑抵轮圈,然而由于现今轮圈欲达轻量化目的,因此轮圈的厚度愈薄,其施力将内衔接件推入时,内衔接件抵撑轮圈内周,容易造成轮圈外周表面产生凸出状,而影响刹车夹器的夹煞效果;后者内衔接器插接于轮圈两端时,同样有抵撑轮圈内周而使其外周表面产生凸出的缺弊,其配合焊结确实可提供轮圈稳固接合的效果,然而为使轮圈表面避免产生毛边,因此助焊剂的填料量需精确掌控,否则填料量过多时,助焊剂会由接合缝溢出而产生表面毛边,若填料量过少时,轮圈两对接端间的接合缝会产生向内部凹陷状,因此其不良率高,亦造成制造成本提高,且其同样会产生假焊现象,严重时会造成轮圈断裂,而影响行车的安全性,整体结构确有待改良的必要者;故本实用新型人,针对前述问题进一步提供一具实用创新的轮圈接合结构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轮圈接合结构改良。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轮圈接合结构改良,其包含有一轮圈,是呈框状杆体,其两端分别为一组接端,且各该组接端内部分别具有一嵌槽;一衔接件,是呈框杆状,其是对应该嵌槽的形状制成,且内部呈镂空状,该衔接件的外周对应轴心方向而轴向连续设有多个凹槽,于该轮圈两端的嵌槽内共同插设该衔接件,并以加热加压接合方式(即以预设温度加热于该轮圈两端的组接端,再加压于各该组接端且使其相互接合固定)使其相互接合固定;借助上述构件,该衔接件外周的多个凹槽,可减少与该嵌槽内壁间的接触面积,可达快速及便利组装的目的,且两组接端间的加热加压接合方式,可避免接合处产生凹陷或毛边的情况,其构件简单、便利组装,使其整体结构可达便利实用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提供了一种轮圈接合结构改良,其是于轮圈两端的组接端嵌槽内插设有一衔接件,该衔接件外周轴向连续设有多个凹槽,可减少该衔接件与嵌槽内壁的接触面积,使其组装更为容易、快速,且构件简单,确具极佳创新实用性及便利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轮圈接合结构改良,于加热后并加压结合该轮圈两端的组接端时,该多个凹槽可提供加压结合的压力释放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轮圈接合结构改良,是可利用碰焊的接合方法,加热于该轮圈两端的组接端,再加压使两组接端相互接合,配合该衔接件具多个凹槽的组设,有效避免该两组接端的接合处产生凹陷、假焊或产生毛边的情况,确达稳固接合及增加结构强度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轮圈(10) 组接端(11)嵌槽(12)衔接件(20) 凹槽(21)。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1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轮圈接合结构改良,其主要包含有:一轮圈(10)及一衔接件(20)。
·[0021]该轮圈(10),是以铝合金材料挤制成框状杆体,再滚压成圆圈状,该轮圈(10)的两端分别为一组接端(11),且各该组接端(11)内部分别具有一嵌槽(12)。该衔接件(20),是呈框杆状,其是对应该嵌槽(12)的形状制成,且内部呈镂空状,该衔接件(20)的外周对应轴心方向而轴向连续设有多个凹槽(21),于该轮圈(10)两端的嵌槽(12)内共同插设该衔接件(20),且可抵贴固定于该嵌槽(12)内壁,藉该多个凹槽
(21)的设计,可减少与该嵌槽(12)内壁的接触面积,即可便利插设组装,接着再利用碰焊或喷火枪等加热方式,例如利用电流加热于该轮圈(10)两端的组接端(11),对各该组接端
(11)以预设温度进行加热,接着加压于各该组接端(11)且使其相互接合固定,即可形成一完整的该轮圈(10),藉该衔接件(20)可提供接合部位的结构强度,且其接合方式,可避免两组接端(11)间接合处产生凹陷的情况。借助上述构件,该轮圈(10)两端的组接端(11)分别具有嵌槽(12),且该衔接件
(20)外周连续设有多个凹槽(21),可减少与该嵌槽(12)内壁的接触面积,即可便利且快速将该衔接件(20)插设于轮圈(10)两端的嵌槽(12)内,再利用预设温度加热于该轮圈(10)两端的组接端(11),接着加压使两组接端(11)相互接合固定,有效避免接合处表面产生凹陷或假焊的情况,则可达到快速组装及稳固接合的功效,同时整体结构的构件简单,故整体结构极具实用便利性。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组设,是于轮圈(10)两组接端(11)的嵌槽(12)内共同插设有该衔接件(20),接着以预设温度加热于两组接端(11),再接着加压使两组接端(11)相互对接结合,即组设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该衔接件(20)外周轴向连续设有多个凹槽(21),使其插设入该轮圈(10)两端组设端(11)的嵌槽(12)时,该多个凹槽(21)的设计,可减少该衔接件(20)与嵌槽(12)内壁的接触面积,使其组装更为容易、快速,且整体构件简单,则达极佳创新实用性及便利性者;当加热后并加压结合该轮圈(10)两端的组接端(11)时,两组接端(11)间即可相互接合固定,借助该衔接件(20)的多个凹槽(21)可提供加压结合的压力释放空间,可避免该轮圈(10)两端的组接端(11)于加压结合过程中产生变形的情形。[0027]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碰焊的接合方法,加热于该轮圈(10)两端的组接端(11),再加压使两组接端(11)相互接合,即可接合固定形成完整的轮圈(10),配合具多个凹槽(21)的该衔接件(20)的组设,可避免两组接端(11)的接合处产生凹陷或假焊的情况,且由于其无使用焊结剂,因此无焊结剂溢出于接合处的情况,而不会于表面凸出产生毛边,确可达稳固接合及增加结构强度的功效。其亦是可于该衔接件(20)与嵌槽(12)间设有黏结剂,提供黏合固定的效果,以达加强稳固定位的功效。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轮圈接合结构改良》,是提供一具多个凹槽(21)的衔接件(20)结构,使该衔接件(20)插设于轮圈(10)两端的嵌槽(12)内,该衔接件(20)多个凹槽(21)的设计,可减少其与该嵌槽(12)内壁的接触面积,则可达便利且快速组设的目的,接着再加热于该轮圈(10)两端的组接端(11),并加压使两组接端(11)相互结合,即可达稳固接合的功效,藉该多个凹槽(21)可提供加压结合时的压力释放效果,且可避免两组接端(11)接合处产生凹陷的情况,同时其构件简单、可便利组装,以便使整体确具产业实用性及创新效益。需陈明的是,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轮圈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一个轮圈,呈框状杆体,其两端分别为一个组接端,且各该组接端内部分别具有一个嵌槽; 一个衔接件,呈框杆状,其是对应该嵌槽的形状制成,且内部呈镂空状,该衔接件的外周对应轴心方向而于轴向连续设有多个凹槽; 其中,于该轮圈两端的嵌槽内共同插设该衔接件,并以加热加压接合方式而使其相互接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轮圈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衔接件与该嵌槽间设有黏结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轮圈接合结构,其包含有一轮圈,是呈框状杆体,其两端分别为一组接端,各该组接端分别具有一嵌槽;一衔接件,是对应该嵌槽的形状,其外周轴向连续设有多个凹槽,于该轮圈两端的嵌槽内共同插设该衔接件,并以预设温度加热于该轮圈两端的组接端,再加压于各该组接端且使其相互接合固定;借助上述构件,该衔接件外周的多个凹槽,可减少与该嵌槽内壁间的接触面积,以达快速组装的目的,且两组接端间的加热加压接合方式,有效避免接合处产生凹陷或毛边,且其构件简单、便于组装,使其整体结构可达便利实用性。
文档编号B60B21/00GK202911455SQ20122050341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涂季冰 申请人:昆山亨利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