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敞蓬车的可收回式顶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214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用于敞蓬车的可收回式顶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可收回式顶篷,所述车辆具有敞开顶部,所述车辆具有四门,所述可收回式顶篷包括左和右后翻车保护杆,所述左和右后翻车保护杆从后底板竖直地突出到竖直壁之上,所述翻车保护杆向前突出,以便联接横向翻车保护杆而形成翻车保护架,所述可收回式顶篷包括与三个水平侧部中的两个附连的支承件。所述可收回式顶篷包括附连至支承件的连杆臂,所述连杆臂被构造成:能从收回位置移动至伸展位置,所述连杆臂包括具有第一渐缩式互连孔眼的弓形臂,所述第一渐缩式互连孔眼成形为:能接收第一连接器并使第一连接器凹进,从而使第一连接器的端部与所述弓形臂的第一表面齐平。所述可收回式顶篷包括外罩材料,所述外罩材料在顶篷伸展时覆盖敞开顶部。
【专利说明】用于敞蓬车的可收回式顶篷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是于2011年2月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3/021,611的部分连续案,美国专利申请13/021,611以其全文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0003]用于敞式车辆的可收回式顶篷涉及一种用于具有客厢和敞开式后厢的现代JccpsK或其他车辆的折叠式顶篷。
【背景技术】
[0004]现有技术中存在用于.1eepst的可收回式顶篷;然而,当前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
是有限的,并不适合当前的吉普车和其他车辆。不存在适应左和右翻车保护杆的这样的设计,其中所述左和右翻车保护杆从侧板向前连接至被称为翻车保护架的中心顶篷翻车保护杆。与先前的吉普车相比,更现代的吉普车的新翻车保护架构型为安装可收回式顶篷提供了更少的空间。吉普车目前不制作可收回式顶篷,且其设计也不能容纳可收回式顶篷。

【发明内容】

[0005]在一个实施例中,顶篷容纳一对直角翻车保护杆,所述直角翻车保护杆延伸至敞开式后厢的底板的后部,并在车辆的左和右后部上从底板笔直向上延伸,然后向前到达被
称为翻车保护架的中心顶篷翻车保护杆。型号1989-2010T-J、K-J、Y-J Je印WrangIers K.:
和l976-l989C-j7je印Wranglers?被明确地提供,其中,先前的设计将不适合这些型号。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可收回式顶篷被构造成能附连至车架的与底板或轮罩相反的一侧。在其他替代方案中,顶篷提供了具有用于接收附连件、例如螺栓或夹具的凹入孔眼的弓形臂,以便使附连的弓形臂能够靠近第一臂旋转而不受附连件端部妨碍。在其他替代方案中,弓形臂还包括用于防止外罩材料夹紧的止动部。其他替代方案包括:可选的电机致动器;有动力的后弓形部,其用于帮助提升顶部材料;电机止动部;自由轮电机,其用于使风能够从部分敞开的位置向下吹入或用于进行手动操作;用于竖直门支架的安全抗风闭合件;用于所述门支架的护罩;容易操作的挡风玻璃夹具;连杆中的紧固缆线和抗干扰缆线;以及用于挡风玻璃和门联接部的橡胶密封件。其他替代方案包括:可折叠模式,其不需要备用轮胎组件向后延伸;以及可拆卸的后窗。
[0006]在用于车辆的可收回式顶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具有敞开顶部式前客厢和敞开顶部式后厢,所述后厢具有水平底板和大体竖直的壁结构,其中所述大体竖直的壁结构位于形成后厢的至少三个水平侧部上,所述后厢在底部上以底板为界且侧向地以所述竖直的壁结构为界,所述后厢具有敞开顶部,所述后厢包括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所述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从后厢的底板的后部竖直地突出到竖直壁的高度之上,所述翻车保护杆在车顶高度处向前突出而联接横向翻车保护杆并形成翻车保护架,可收回式顶篷包括第一和第二支承件,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附连至形成后厢的三个水平侧部中的两个。所述可收回式顶篷还包括附连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的多个连杆臂,所述多个连杆臂被构造成能从收回位置移动至伸展位置,所述多个连杆臂包括第二弓形臂,所述第二弓形臂包括第一渐缩式互连孔眼,所述第一渐缩式互连孔眼成形为能接收第一连接器并使第一连接器凹进,从而使第一连接器的端部与第二弓形臂的第一表面齐平。所述可收回式顶篷还包括外罩材料,所述外罩材料被定向成能跨过所述多个连杆臂的至少一部分,使得当所述多个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前和后厢的敞开顶部大体上被覆盖。可选地,所述第二弓形臂还包括第二渐缩式互连孔眼,所述第二渐缩式互连孔眼成形为能接收第二连接器并使第二连接器凹进成,从而使第二连接器的端部与第二弓形臂的第二表面齐平,并且其中,第二弓形支架还包括第三渐缩式互连孔眼,所述第三渐缩式互连孔眼成形为能接收第三连接器并使第三连接器凹进成,从而使第三连接器的端部与第二弓形臂的第一表面齐平。替代性地,所述多个连杆臂包括第一弓形臂、第三弓形臂和K-臂,所述第一弓形臂和所述K-臂分别经由第一和第三渐缩式开口与第二弓形臂互连,所述第三弓形臂经由第二渐缩式开口与第二弓形臂互连。在另一替代方案中,所述第二弓形臂还包括止动部,所述止动部被构造成:能在可收回式顶篷处于折叠位置时撑着第一弓形臂。在另一替代方案中,顶篷包括与所述多个连杆臂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所述外罩材料还跨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使得当所述多个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与前客厢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接合。在一个替代方案中,顶篷包括具有刚度的缆线,使得当可收回式顶篷折叠时,所述缆线的刚度防止了外罩材料向下松垂并将外罩材料阻滞在所述多个连杆臂中,缆线在可收回式顶篷伸展时使外罩材料相对于所述所述多个连杆臂拉紧并具有刚度。可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分别附连至所述竖直的壁结构的左侧和右侦U。替代性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支承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槽,所述第一和第二槽被构造成能接收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附连件。在另一替代方案中,顶篷在不需要在挡风玻璃中钻孔的情况下附连。
[0007]在另一实施例中,可收回式顶篷用于这样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敞开顶部式前客厢和敞开顶部式后厢,所述后厢具有水平底板和大体竖直的壁结构,所述大体竖直的壁结构位于形成后厢的至少三个水平侧部上,所述后厢在底部上以底板为界且侧向地以所述竖直的壁结构为界,所述后厢具有敞开顶部,所述后厢包括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所述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从后厢的底板的后部竖直地突出到竖直壁的高度之上,所述翻车保护杆在车顶高度处向前突出而联接横向翻车保护杆并形成翻车保护架,可收回式顶篷包括第一和第二支承件,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附连至形成后厢的三个水平侧部中的两个。所述可收回式顶篷还包括附连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的多个连杆臂,所述多个连杆臂被构造成能从收回位置移动至伸展位置。所述可收回式顶篷还包括外罩材料,所述外罩材料被定向成能跨过所述多个连杆臂的至少一部分,使得当所述多个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前和后厢的敞开顶部大体上被覆盖。所述可收回式顶篷还包括与所述多个连杆臂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所述外罩材料还跨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使得当所述多个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与前客厢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接合。在另一替代方案中,顶篷包括后弓形部,所述后弓形部被构造成:能在所述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支承外罩材料。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前客厢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分别配备有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的凹槽,其中,接触部大体上防风,并且其中前客厢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分别配置了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的凹槽,且其中所述多个连杆臂和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被构造成:当所述多个连杆臂伸展时,使所述密封支架通过所述多个连杆臂的移动被引导至前客厢的左和右侧部分中的凹槽中。可选地,后厢包括从后厢的底板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轮罩,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分别附连至所述第一和第二轮罩。替代性地,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分别附连至所述竖直的壁结构的左侧和右侧。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后厢包括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所述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从后厢的底板的后部竖直地突出到竖直壁的高度之上,所述翻车保护杆在车顶高度处向前突出而联接横向翻车保护杆并形成翻车保护架,可收回式顶篷还包括与所述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附连的左和右翻车保护架托架,所述左和右翻车保护架托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互连。可选地,车辆具有前挡风玻璃,可收回式顶篷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锚固至前挡风玻璃,且所述夹具具有空腔;以及被构造成能与所述空腔接合的钩,所述钩和所述空腔接合部将可收回式顶篷固定至前挡风玻璃。在另一替代方案中,顶篷包括跨杆,所述跨杆在可收回式顶篷伸展时与前挡风玻璃接合处跨过所述多个连杆臂。可选地,所述钩包括臂部和钩部分,所述臂部具有在跨杆处的第一枢转端,所述钩部分具有沿着所述臂部的第二枢转端,使得当臂部绕着第一枢转端枢转时,第二枢转端绕着第一枢转端径向地移动,从而延长和缩短钩部分相对于跨杆的延伸程度。替代性地,当钩部分的延伸程度缩短并与空腔接合时,相对于前挡风玻璃,保持张力被提供至可收回式顶篷。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车辆的可收回式顶篷,所述车辆具有前客厢和后厢,所述后厢具有水平底板和大体竖直的壁结构,所述大体竖直的壁结构位于形成后厢的至少三个水平侧部上,所述后厢在底部上以底板为界且侧向地以所述竖直的壁结构为界,所述后厢具有敞开顶部,可收回式顶篷包括附连至后厢的第一和第二支承件。顶篷还包括附连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的多个连杆臂,所述多个连杆臂被构造成能从收回位置移动至伸展位置。附加地,顶篷包括外罩材料,所述外罩材料被定向成能跨过所述多个连杆臂的至少一部分,使得当所述多个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后厢的敞开顶部大体上被覆盖。
[0009]在一个替代方案中,顶篷还包括与所述多个连杆臂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所述外罩材料还跨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使得当所述多个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与前客厢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接合。在另一替代方案中,所述接合大体上是防风的。在另一替代方案中,所述前客厢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分别配置了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的凹槽。在又一替代方案中,所述多个连杆臂和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被构造成:当所述多个连杆臂伸展时,使所述密封支架通过所述多个连杆臂的移动被引导至前客厢的左和右侧部分中的凹槽中。在另一替代方案中,顶篷还包括左和右引导部分,所述左和右引导部分用于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引导至前客厢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中的凹槽中。
[0010]在一个替代方案中,前客厢具有敞开顶部,且当所述多个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前客厢的敞开顶部大体上被覆盖。在另一替代方案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附连至后厢的底板。可选地,所述后厢包括从后厢的底板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轮罩,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分别附连至所述第一和第二轮罩。替代性地,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分别附连至所述竖直的壁结构的左侧和右侧。另外,后厢可包括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所述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从后厢的底板的后部竖直地突出到竖直壁的高度之上,所述翻车保护杆在车顶高度处向前突出而联接横向翻车保护杆,可收回式顶篷还包括与所述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附连安装的左和右翻车保护架托架。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包括了后弓形部,所述后弓形部被构造成:能在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支承外罩材料。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收回式顶篷用于这样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敞开顶部式前客厢和敞开顶部式后厢,所述后厢具有水平底板和大体竖直的壁结构,所述大体竖直的壁结构位于形成后厢的至少三个水平侧部上,所述后厢在底部上以底板为界且侧向地以所述竖直的壁结构为界,所述后厢具有敞开顶部,所述后厢包括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所述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从后厢的底板的后部竖直地突出到竖直壁的高度之上,所述翻车保护杆在车顶高度处向前突出而联接横向翻车保护杆。可收回式顶篷包括:用于将可收回式顶篷附连至后厢的装置;用于支承可收回式顶篷和用于使可收回式顶篷能够移动至和定位于收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中的装置;用于跨过用于支承的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使得当用来支承的装置处于伸展位置时前和后厢的敞开式顶篷大体上被覆盖的装置;用于将可收回式顶篷固定至所述左和右后部翻车保护杆的装置,用于固定的装置与用于附连的装置互连;以及与用于支承的装置连接的、用于密封可收回式顶篷的装置,用于跨过的装置还跨过用于密封的装置,使得:当用于支承的装置处于伸展位置时,用于密封的装置与前客厢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接合。
[0012]在另一实施例中,可收回式顶篷用于这样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敞开顶部式前客厢和敞开顶部式后厢,所述后厢具有水平底板和大体竖直的壁结构,所述大体竖直的壁结构位于形成后厢的至少三个水平侧部上,所述后厢在底部上以底板为界且侧向地以所述竖直的壁结构为界,所述后厢具有敞开顶部,所述后厢包括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所述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从后厢的底板的后部竖直地突出到竖直壁的高度之上,所述翻车保护杆在车顶高度处向前突出而联接横向翻车保护杆。可收回式顶篷包括:与形成后厢的三个水平侧部中的两个附连的第一和第二支承件;附连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的多个连杆臂,所述多个连杆臂被构造成能从收回位置移动至伸展位置;外罩材料,所述外罩材料被定向成能跨过所述多个连杆臂的至少一部分,使得当所述多个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前和后厢的敞开顶部大体上被覆盖;附连至所述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的左和右翻车保护架托架,所述左和右翻车保护架托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互连;以及与所述多个连杆臂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外罩材料还跨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使得:当所述多个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与前车厢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接合。在一个替代方案中,可收回式顶篷包括后弓形部,所述后弓形部被构造成:能在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支承外罩材料。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后弓形部是机动化的。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前客厢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分别配置了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的凹槽。替代性地,所述接合是大体防风的。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前客厢的左和右侧部分分别配置了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的凹槽。附加地,所述多个连杆臂和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可被构造成:当所述多个连杆臂伸展时,能使密封支架通过所述多个连杆臂的移动被引导至前客厢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中的凹槽中。[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收回式顶篷用于这样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前客厢和后厢,所述后厢具有水平底板和大体竖直的壁结构,所述大体竖直的壁结构位于形成后厢的至少三个水平侧部上,所述后厢在底部上以底板为界且侧向地以所述竖直的壁结构为界,所述后厢具有敞开顶部,可收回式顶篷包括左和右翻车保护架托架,所述左和右翻车保护架托架附连至所述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以及第一和第二支承件,所述左和右翻车保护架托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互连。顶篷还包括附连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的多个连杆臂,所述多个连杆臂被构造成能从收回位置移动至伸展位置。附加地,顶篷包括外罩材料,所述外罩材料被定向成能跨过所述多个连杆臂的至少一部分,使得当所述多个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后厢的敞开顶部大体上被覆盖。在所述车辆具有前挡风玻璃的一个替代方案中,可收回式顶篷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锚固至前挡风玻璃,且所述夹具具有空腔和钩,所述钩被构造成与所述空腔接合,钩和空腔接合部将可收回式顶篷固定至前挡风玻璃。附加地,顶篷可包括跨杆,所述跨杆在可收回式顶篷伸展时与前挡风玻璃接合处跨过所述多个连杆臂。附加地,所述钩可包括臂部和钩部分,所述臂部具有在跨杆处的第一枢转端,所述钩部分具有沿着所述臂部的第二枢转端,使得当臂部绕着第一枢转端枢转时,第二枢转端绕着第一枢转端径向地移动,从而延长和缩短钩部分相对于跨杆的延伸程度。可选地,当钩部分的延伸程度缩短并与空腔接合时,相对于前挡风玻璃,保持张力被提供至可收回式顶篷。
[0014]这些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在于部件的结构及其组合,以及操作和使用的模式,参照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将从以下说明中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在多个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应的部件。结合系统、工具和方法描述和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特征,所述实施例和特征是示例性的和描述性的,而非在范围上有所限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可收回式顶篷处于完全展开位置中的第一实施例的俯透视图,其中,覆盖物和侧外罩支架被移除;
[0016]图2是与图1相同的视图,示出了在完全展开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展开的可收回式顶篷;
[0017]图3是与图1相同的视图,示出了处于收回位置的可收回式顶篷;
[0018]图4是处于完全展开位置的11与110比较的可收回式顶篷的俯透视图,其中,覆盖物和侧外罩支架被移除;
[0019]图5是与图4相同的视图,示出了在完全展开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展开的可收回式顶篷;
[0020]图6是与图4相同的视图,示出了处于收回位置的可收回式顶篷;
[0021]图7是其上安装有处于完全展开位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可收回式顶篷的车辆
(2005Jeep Wrangler? T-J)的后透视图,其中,覆盖物被移除;
[0022]图8是与图7相同的视图,其中,示出了覆盖物;
[0023]图9是图7的车辆的侧透视图,且可收回式覆盖物处于部分收回模式中,示出了处于工厂标准位置中的备用轮胎,其中,顶篷收回到制动灯的中间下方和备用轮胎前方;
[0024]图10是图7的车辆的前透视图;[0025]图11是处于伸展模式中的门支架外罩组件的侧平面图;
[0026]图12是与图11相同的视图,其中,所述组件处于部分收回的模式中;
[0027]图13是门支架组件的分解视图;
[0028]图14是可移除的后窗的后透视图;
[0029]图15是挡风玻璃夹具的近视图;
[0030]图16是示出了竖直支承支架的无动力的实施例的侧平面图;
[0031]图17是示出附图标记为I的实施例如何需要将备用轮胎组件如虚线所示向后延伸的侧透视图;
[0032]图18是图4中示出的附图标记为100的实施例的左侧的俯透视图;
[0033]图19是具有螺栓型调节器的下弓形部基座的局部剖视图;
[0034]图20是具有弹簧型调节器的下弓形部基座的局部剖视图;
[0035]图21是具有弹簧型调节器的上弓形部基座的局部剖视图;
[0036]图22是从车辆内部向折叠式顶篷的左侧外部看去的平面图,其中,可看见缆线附连部;
[0037]图23是前透视图,示出了顶篷处于向上中途,且示出了前支架顶上的密封部;
[0038]图24是重型挡风玻璃夹具的近视图;
[0039]图25是与图24相同的视图,其中,夹具将要接合挡风玻璃固定部;
[0040]图26是与图25相同的视图,其中,锁定手柄向上被推至锁定位置;
[0041]图27是从车辆内部看向右侧的平面视图,可见夹具处于脱离模式中;
[0042]图28是与图27相同的视图,其中,夹具与挡风玻璃固定部接合;
[0043]图29是与图28相同的视图,其中,夹具处于锁定模式中;
[0044]图30是可收回式顶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0045]图31是图30的可收回式顶篷的透视图,示出了在完全展开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展开的可收回式顶篷;
[0046]图32是图30的可收回式顶篷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收回位置的可收回式顶篷;
[0047]图33是图30的可收回式顶篷的附连区域的细节图;
[0048]图34是附连区域的替代性实施例的细节图;
[0049]图35是沿着图33中示出的剖面部分5的细节图;
[0050]图36是水平底杆的俯视图;
[0051]图37是图36的侧视图;
[0052]图38是沿着图37中的剖面线8的细节图;
[0053]图39是图30的可收回式顶篷安装在车辆中的透视图;
[0054]图40是图30的可收回式顶篷安装在车辆中的透视图;
[0055]图41是图30的可收回式顶篷安装在车辆中的透视图,且所述可收回式顶篷上具有覆盖物;
[0056]图42是图30的可收回式顶篷安装在车辆中的透视图,且所述可收回式顶篷上具有覆盖物,示出了收回的顶篷;
[0057]图43是图30的可收回式顶篷安装在车辆中的透视图,且所述可收回式顶篷上具有覆盖物;[0058]图44是处于伸展模式中的门支架外罩组件的侧平面图;
[0059]图45是与图44相同的视图,且所述组件处于部分收回模式中;
[0060]图46是门支架组件的分解视图;
[0061]图47是可移除的后窗的后透视图;
[0062]图48是齿轮和电机组件的分解视图;
[0063]图49是齿轮和电机组件以及到杠杆臂的连接部的分解视图;
[0064]图50是图30的可收回式顶篷的左侧的俯视图;
[0065]图51是带有螺栓型调节器的下弓形部基座的局部剖视图;
[0066]图52是带有螺栓型调节器的上弓形部基座的局部剖视图;
[0067]图53是带有弹簧型调节器的下顶篷弓形部基座的局部剖视图;
[0068]图54是从车辆内部向闭合的折叠式顶篷的左侧外部看去的平面图,可看见缆线附连部;
[0069]图55是前透视图,示出了顶篷处于向上中途,且示出了前支架顶上的密封部;
[0070]图56是重型挡风玻璃夹具的近视图;
[0071]图57是与图56相同的视图,其中,夹具将要接合挡风玻璃固定部;
[0072]图58是与图56相同的视图,其中,锁定手柄向上被推至锁定位置;
[0073]图59是夹具和挡风玻璃结构在接合之前的剖面图;
[0074]图60是夹具和挡风玻璃结构的剖面图,其中,夹具部分接合;
[0075]图61是夹具和挡风玻璃结构的剖面图,其中,夹具是接合的;
[0076]图62是翻车保护杆安装支承部的俯视图;
[0077]图63是翻车保护杆安装支承部的透视图;
[0078]图64是第二弓形臂的替代性实施例的侧视图;
[0079]图65是第三弓形臂的替代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0080]图66是图65的第三弓形臂的侧视图;
[0081]图67示出了 L形臂的一个实施例;
[0082]图68示出了内电机支承板的替代性实施例;
[0083]图69a和图69b示出了电机支承板的替代性实施例;
[0084]图70-72示出了夹具的替代性实施例;
[0085]图73示出了用于四门车辆的可收回式顶篷的一个未覆盖的替代性实施例,且在图74中示出为被覆盖;
[0086]图74示出了可收回式顶篷的替代性实施例;
[0087]图75示出了图74的可收回式顶篷的另一视图;
[0088]图76示出了对于图74的可收回式顶篷而言与图46的视图类似的视图;
[0089]图77示出了在图74的可收回式顶篷中使用的互连臂的实施例;
[0090]图78提供了图74的可收回式顶篷在没有外部覆盖物情况下的构型图;
[0091]图79示出了图74的可收回式顶篷在没有外部覆盖物情况下的部分收回位置;
[0092]图80示出了图74的可收回式顶篷在没有外部覆盖物情况下的另一视图;
[0093]图81示出了在图74的可收回式顶篷中使用的第三弓形臂的实施例的近视图;
[0094]图82示出了图74的可收回式顶篷在没有外部覆盖物情况下的另一部分折叠位置;
[0095]图83示出了在图74的可收回式顶篷中使用的顶篷密封臂的实施例;
[0096]图84示出了在图74的可收回式顶篷中使用的互连臂;以及
[0097]图85和图86示出了图74的可收回式顶篷在没有外部覆盖物情况下的部件的完整构型和互相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0098]目前,JeepsW没有被设计成配置可收回式顶篷。实际上,吉普车的多个特征、尤
其是近年来做出的那些特征使得将顶篷适配到吉普车变得更加困难。由于吉普车为了保护后部乘客已经从翻车保护杆的设计转换到翻车保护架的设计,因此可收回式顶篷必须越过翻车保护杆的近似的直角。并且,因为顶篷必须在翻车保护架的外侧上,所以翻车保护架使得可供可收回式顶篷使用的安装区域极其窄。翻车保护架的位置和吉普车的构型也使得在最近的模型中附连至车辆的底板极其困难。另外,难以在吉普车的侧部上形成气密密封。这些难题也出现于其他敞式车厢车辆中,例如悍马Hl和其他敞式车厢车辆。此处描述的可收回式顶篷的实施例包括允许可收回式顶篷适应窄轮廓的创新、允许越过尖角翻车保护架的创新、允许侧安装可收回式顶篷的创新、允许侧板防风装配的创新以及多个其他创新。虽然这些创新针对吉普车来描述,但是这些创新也可类似地提供于敞式车厢车辆。
[0099]例如,为了使连杆臂构型的轮廓变窄,缩窄的槽被用于接收所使用的一些附连机构(螺栓)。这主要涉及第二弓形臂(也称为第二连杆臂)。由于第二弓形臂附连至多个其他臂,因此不能使所述臂紧密地配合在一起且还使臂适当地旋转。通过使用缩窄的接收槽,所使用的附连机构被置于第二弓形臂中,从而不从第二弓形臂的表面突出出来。因此,第二弓形臂的面可以更靠近与第二弓形臂附连的其他臂,同时仍允许将可收回式顶篷折叠和伸展所需的较大程度的角旋转。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橡胶处理过的顶篷由将非常柔性的布样材料快速定型(stay-fast)而制成。这种快速定型材料由于其高度的柔性而在一些实施例中使得能够流畅地操作顶篷。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非常柔性的顶篷材料。
[0100]以下就附加细节来描述各种实施例,所述实施例被构造成能与包括翻车保护架的吉普车适配。这些实施例的原则可适用于具有这种敞式车厢和翻车保护架构型的其他车辆。各种金属臂在一些替代方案中被称为连杆,在其他实例中被称为弓形部或臂。这些术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可理解的和可互换的,且将承认其可互换的特性。
[0101]首先参照图1和图2,第一实施例的可收回式顶篷I示出为具有一对水平支承板
2,所述水平支承板2优选被设计成:能在各种Jeeps?的后厢中安装在一对后罩/轮拱之
上。虽然该实施例示出为安装在Jeeps?上,该顶篷可安装和重新构造用于具有敞开式后
厢或者敞开式前、后厢的多种车辆。一对竖直连杆支承支架3分别具有与支承板2附连的底脚4。穿过孔5安装的螺栓(未示出)将支承板2固定至车辆。平行的竖直牵引臂电机板38支承枢转安装部14。竖直连杆支承支架形成用于将顶篷附连至车辆的装置。竖直连杆支承支架也可叫做“支承件”,且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而不限于所示出的实施例。可使用各种支架、板和其他结构将顶篷附连至车辆。
[0102]双向电机7具有通过支承支架3支承的驱动齿轮71,其中,齿轮71驱动联动齿轮8,所述联动齿轮紧固至第一连杆臂9。联动齿轮8的中心具有轴10,所述轴将第一连杆臂9支承在枢转安装部中,使得第一连杆臂9可从示出的完全展开位置移动至图3中示出的收回位置。后弓形部11具有枢转安装部12,以便平行于第一连杆臂9折到图3中示出的收回位置中。然而,止动部(未示出)阻止了弓形部11移动超过角度a,从而使弓形部11如图8所示升起并支承顶篷80。顶篷80可以是任何柔性材料,例如帆布、布或其他材料。
[0103]第二连杆臂13具有在牵引臂电机板38上的枢转安装部14。第二连杆臂13的上端具有连至第三连杆臂16的枢转安装部15,所述第三连杆臂在附图标记17处也枢转安装至第一连杆臂9且具有连至连杆臂20的枢转安装部36。第四连杆臂18具有连至第五连杆臂20的枢转安装部19,所述第五连杆臂的后端部枢转安装至第一连杆臂9的上部。第六连杆臂21在前端部处具有连至框架22的枢转安装部23,并且具有连至第四连杆臂18的枢转安装部24。这些连杆臂形成了用于支承车辆的可收回式顶篷的装置,不过附图中示出的其他部件也可包括在支承装置中。另外,与示出的实施例不同的布置也是可行的。支承装置被构造成:能覆盖车辆的顶篷,同时将重叠和隆起的量保持在低水平。如图9所示,支承装置还被设计成能折叠起来用于储存。
[0104]通过支架37支承的中间弓形部25具有连至第五连杆臂20的固定安装的支架26。支承杆27增加了两个支架26之间的结构刚度。前弓形部28具有安装于枢转安装部24的枢转支架29。支承杆30增加了两个支架29之间的结构刚度。前框架件31具有挡风玻璃夹具32。在过渡过程中,第三连杆臂16大体上平行于地面连续移动。
[0105]图1中,能够看到偏移钢支架33向前延伸,同时它们在附图标记34处枢转安装至第一连杆臂9。
[0106]图2中,止动部35示出为处于到凸缘36的中途,所述止动部防止电机7过度展开顶篷I。电机7是自由轮形式,使得能够手动展开顶篷1,以及在驾驶员关停电机7时使强风能够收回顶篷I。K-臂控制隔离件39支承连杆臂18。
[0107]然后参照图4、图5和图6,以与`第一实施例的顶篷I相同顺序的视图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顶篷100。顶篷100的操作与顶篷I的操作相同。将附图标记加上了零来表示相
似的部件。顶篷100的一些实施例可折叠成Jeepsf型号的储存车厢。
[0108]图4、图5、图6中与图1、图2、图3不同的附图标记列出如下:
[0109]110后弓形部
[0110]90第一连杆臂
[0111]130第二连杆臂
[0112]160K-臂(K 形臂)
[0113]180第二弓形臂
[0114]200第三弓形臂
[0115]210第一弓形部连杆
[0116]220框架
[0117]310前弓形部
[0118]320前夹具
[0119]250弓形部
[0120]280弓形部[0121]301电机支承板凸缘
[0122]350止动部
[0123]370 支架
[0124]然后参照图7,车辆174具有示出为没有备用轮胎组件的后挡板175。顶篷100示出为完全伸展且没有覆盖材料。轮罩7000、7001示出为用于支承支架2。翻车保护杆700、701从后厢的后部几乎竖直地突出。所述翻车保护杆在附图标记702、703处形成近似的直角,然后向前延伸至横梁704。这形成了翻车保护架。竖直支承部705、706用于支承顶篷的左门支架707和右门支架708。
[0125]图13中,左门支架707示出为具有以虚线示出的侧板翻车保护杆隔离件709,螺栓710穿过翻车保护杆安装支架711紧固至所述侧板翻车保护杆隔离件。翻车保护杆安装支架711通过螺钉712附连至竖直支承部705。左门支架707的底部可具有紧固至车身横档716的螺栓(未示出)。支架707、708优选由铝制成,且可在其上容易地附连有安装凸缘。橡胶密封垫720使空气空间相对于L形臂1200密封。
[0126]图11和图12中,L形臂1200示出为具有优选由塑料制成的引导部1210,所述引导部形成了用于接收橡胶密封垫720和支架707的凹槽1211。图11示出了左下支架707,且图12示出了右门支架708,且顶篷100部分地闭合。L形臂1200在两件式T-板1216处枢转,且侧板外引导部1217帮助L形臂1200保持与支架707对齐。软护罩729附在门支架708上滑移。护罩729装配有密封风的橡胶密封垫720。这些支架在与车辆的侧部接合时形成了用于密封的装置。
[0127]图11中,偏移钢支架33经由第一连杆臂90压靠L形臂1200。图8、图9和图10示出了顶篷100的透视图。挡风玻璃776具有上缘777。
[0128]然后参照图14,顶篷100具有可移除的后窗1400。可移除的篷板1401通过拉链1403和钩环接缝1402固定。
[0129]然后参照图15,上缘777具有内切口 778,所述内切口 778中利用螺栓781安装有具有基板779的定制锁键780。前夹具320在附图标记321处铰接,其中,用户可推动上夹322来锁定抓持组件1500,或拉动上夹322来释放抓持组件1500。下夹323如箭头E所示接合抓持件780。
[0130]然后参照图16,示出了顶篷100的无电机的实施例,其与设有电机的实施区别仅在于电机支承板凸缘3没有电机。螺母1600代替了齿轮8。
[0131]然后参照图17,备用轮胎170以实线示出为处于工厂标准位置中。为了适应图1中示出的顶篷1,必须将备用轮胎移动至附图标记170所示的虚线位置中。车辆的后挡板标记为175,保险杠标记为174。
[0132]然后参照图18,根据图4中示出的顶篷100,示出了顶篷的特征。顶篷的这些特征包括与前弓形部310的内下边缘附连的橡胶密封件3210。增加了重型夹具3206。拉紧缆线3220借助于被缝合到顶篷的内部中的通道连接至顶篷80。在一个替代方案中,用弹性束代替了缆线。缆线3220使顶篷80抵靠着连杆件220、160拉紧。当顶篷100折叠起来时,缆线3230有助于防止顶篷80抵靠着连杆件200、290和370而被磨损。螺栓型弓形部基座调节器3250能够使弓形部110相对于帆布80调节。帆布80是一种用于跨过支承件(连杆臂等)的可行装置。虽然帆布是用于跨过的可行方案,但是也可使用各种其他材料、包括联锁的大体上刚性的面板和其他布状材料。
[0133]然后参照图19,后弓形部调节器3255连接至螺纹杆3251。密封隔离件3254将潮气阻挡在中空的弓形管3253之外。螺母3252连接至管3253。转动螺母3252使得管3253朝着或远离帆布80移动。
[0134]图20示出了用于支承锚固部3260的车身横档716。弓形部组件3280包括用于支承杆3261的锚固部3260。管3253套着杆3261延伸,并终止于固定的套圈3264。在管3253内,弹簧3262在帆布80压靠弓形部110时抵靠着止动部3263被压缩。因此,当弓形部Iio安装到车辆上时,组件3280提供了用于弓形部110的自调节张力安装部。
[0135]然后参照图21,用于弓形部250的自调节张力安装部标记为组件2100。组件2100包括螺栓2101,所述螺栓2101借助于螺母2102将杆2103固定至连杆200。杆2103具有实心端部2105,以便在帆布80推靠弓形部250时压缩弹簧3262使之抵靠止动部3263。
[0136]然后参照图22,该视图是从车辆内部向左窗外看而获得并可见帆布80。帆布80具有缝合到内左顶线条内的通道3290。缆线3220穿过通道3290,并在附图标记3225处锚固在连杆220的凸台2310中,且在附图标记3226处锚固于K-臂160。缆线3220在顶篷100闭合时将帆布如图所示收紧入位。在敞开位置,缆线3230防止帆布80夹在连杆200、180之间。锚固部3227紧固至连杆200,锚固部3228紧固至连杆290。
[0137]然后参照图23,密封部3210优选是与顶篷100的前弓形部310胶合的橡胶密封垫。密封部3210阻止了空气从挡风玻璃顶部框架4010上方进入,如图24所示。
[0138]然后参照图24-29,夹具3200包括具有安装孔3202的锚固部3201,以便使螺钉3203能够将锚固部3201固定在沿着挡风玻璃顶3205的空腔3204中。突出架3206在图26和图29中示出的锁定模式中捕获钩3207。基底3024固定至前弓形部310。该基底具有用于手柄臂3022的枢转安装部3023。手柄H被设计成能由用户的手抓住。
[0139]手柄臂3022具有用于钩臂3020的枢转安装部3021。
[0140]图24示出了基底3024,其具有紧固螺栓或铆钉5000以连接至前弓形部310。
[0141]图25示出了被放低成使钩3207与突出架3206差不多接合的手柄H。
[0142]图26示出了与突出架3206接合的钩3207。用户如箭头UP所示向上移动手柄H,从而锁定夹具。软保护罩4000以虚线示出。软保护罩具有中空芯部,以便附在手柄H上装配。软保护罩具有随着钩3207的不同位置弯曲的翼片部4001。钩3207的后部具有钩环件4002,所述钩环件可移除地附连至与翼片部4001的前侧适配的钩环件4003。
[0143]图27示出了完全脱离的夹具3200,以备用于折叠起来的顶篷。
[0144]图28中,钩3207与突出架3206接合,且手柄H如箭头DOWN (下)所示降下,从而前弓形部310不抵靠着挡风玻璃顶部框架4010固定。
[0145]图29中,顶篷100的前弓形部310抵靠着挡风玻璃顶部框架4010锁定。
[0146]参照图30和图31,示出了具有一对侧安装支承板301的另一实施例的可收回式顶篷1000,所述一对侧安装支承板301优选被设计成能安装在侧车身板上并结构性地支承在不同Jeeps#的后厢中。一对竖直连杆支承支架3分别焊接有或以其他方式附连有侧安装支承板。这些竖直连杆支承支架3是用于将可收回式顶篷附连至后厢的装置的一个示例。通过安装点302和303安装的螺栓(未示出)将支承板301固定至车辆。平行的竖直牵引臂电机板38支承枢转安装部14。图31中可以看出,侧安装支承板301具有用于安装的孔302和303。支承板301包括具有孔302的水平板304。由于支承板301在两个移动面中是栓固的,因此给可收回式顶篷1000提供了附加的支承和稳定性。
[0147]双向电机7具有通过支承支架3支承的驱动齿轮71,其中,齿轮71驱动联动齿轮8,所述联动齿轮紧固至第一连杆臂9。联动齿轮8的中心具有轴10,所述轴将第一连杆臂9支承在枢转安装部中,使得第一连杆臂9可从示出的完全展开位置移动至图32中示出的收回位置。后弓形部110具有枢转安装部12,以便与第一连杆臂9平行地折到图3中示出的收回位置中。然而,止动部(未示出)阻止了弓形部110移动超过角度a,从而使弓形部110升起并支承帆布顶篷80,如图41所示。帆布顶篷80可以是任何柔性材料。帆布顶篷是如上所述的用于跨过的装置的一个示例。
[0148]第二连杆臂130具有在牵引臂电机板38上的枢转安装部14。第二连杆臂130的上端部具有连至K-臂160的枢转安装部15,所述K-臂还在附图标记17处枢转安装至第一连杆臂9,并具有连至杆臂200的K-臂枪式抓持部36。第二弓形臂180具有连至第三弓形臂200的枢转安装部19,所述第三弓形臂在附图标记21处通过后端部枢转安装至第一连杆臂9的上部。第一弓形部连杆210具有在前端部处连至框架220的枢转安装部23,并具有连至第四连杆臂18的枢转安装部24。
[0149]通过支架370支承的第三弓形部250具有连至第三弓形臂200的固定安装支架
26。支承杆270在两个支架26之间增加结构刚度。前弓形部280具有安装至枢转安装部24的第二弓形支架290。支承杆30在两个支架290之间增加结构刚度。前弓形部310具有挡风玻璃夹具320。在过渡过程中,K-臂160连续大体上平行于地面移动。
[0150]图30中,可见向前延伸的偏移钢支架33,同时所述偏移钢支架在附图标记34处枢转安装至第一连杆臂90。
[0151]图31中,止动部350示出为处于到凸缘36的中途,所述止动部防止电机7过度展开顶篷1000。电机7是自由轮形式,使得能够手动展开顶篷1000,以及在驾驶员关停电机7时使强风能够收回顶篷1000。K-臂控制隔离件39支承连杆臂18。,与图31相比,图32中示出了处于进一步的收回位置中的顶篷1000,示出了顶篷1000的联接部如何联合地移动。
[0152]如之前的实施例(1、100)所述,顶篷1000可如图17所示在不改变备用轮胎组件的情况下完全地收回。顶篷I要求将备用轮胎170移动至以虚线示出的位置。类似于顶篷100,顶篷1000将备用轮胎170保持在以实线示出的工厂标准安装位中。车辆174的后部标记为175。
[0153]图33示出了侧安装支承板/侧附接板301如何附连至车身侧5010的一个示例的细节。该侧安装支承板301是用于将顶篷附连至后箱的装置的一个示例。在车身侧5010的唇部下方,水平底杆5015通过螺栓5020栓接至车身侧的延长部5015。可包括分隔片5025,用于分散所附连的侧安装支承板301在附连点处的压力,并将侧安装支承板301布置在适当高度处。另外,底部支承杆凸缘5026被构造成能提供用于水平板304的附连点。侧安装支承板301延伸直至连杆臂90。连杆臂90连接至偏移钢支架33和连杆5030。
[0154]图34示出了包括连杆5030的替代性实施例。连杆5030被构造成能允许平滑的折叠过程,使得在折叠过程中,L形臂1200平滑地移动。连杆5030在枢转部34处连接至连杆臂90,并在枢转部5035处连接至折叠的L形臂1200。在枢转部34处,通过连杆5025形成的连接部是滑动引导部。在一些替代方案中,包括了保护盖或保护罩来保护乘客免于将物品和皮肤卡在连杆中。该保护盖可由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
[0155]图35示出了沿着图4中示出的剖面线选取的剖视图。该剖视图示出了顶篷1000如何附连至车身侧5010。从图35清楚可见,底部支承杆凸缘5026远离车身侧5010向着车辆的内部延伸,以便形成用于水平板301的附连点。分隔片5025使水平板301能够安装在适当高度处,从而使车身侧不与安装产生干涉。侧安装支承板301使用螺栓通过孔302附连至底部支承杆凸缘5026。竖直连杆支承支架3使用螺栓通过孔303连接至水平板301。
[0156]图36以俯视图示出了水平底杆5015和底部支承杆凸缘5026。图37以俯视图示出了水平底杆5015和底部支承杆凸缘5026的布置并包括分隔片5025。图38是根据图37中的剖面线选取的剖面图,并以侧视图示出了水平底杆5015、底部支承杆凸缘5026和分隔片5025的布置。
[0157]图39示出了未安装有帆布罩的顶篷1000。可清楚地看出,与图7中顶篷安装在轮罩上相反地,顶篷1000是侧安装(也可称为四开面板安装)的。侧安装使顶篷被构造成能用于如图9所示的车辆中,其中,轮罩不是平的、或者没有用于安装的底板或其他平表面。图39中,没有底板或轮罩用于安装,因而需要侧安装构型。
[0158]如图40所示,侧安装可用于任何车辆中,而不仅是那些没有底板或轮罩来使用的车辆。图40示出了针对图7所述的多个类似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似的部件。另夕卜,示出了翻车保护架托架5050。翻车保护架托架5050包括两个保持架梁附连点、后附连点5055和前附连点5060。以下根据图62和图63示出了关于翻车保护架托架5050的附加细节。翻车保护架托架5050可消除侧安装至车辆的需要。
[0159]然后参照图40,车辆174具有未示出备用轮胎组件的后挡板175。顶篷1000示出为在没有帆布的情况下完全展开。顶篷1000不是附连至轮罩7000和7001,而是顶篷1000使用翻车保护架托架5050和车辆174侧附连至车辆174的侧部。翻车保护杆700、701从后厢的后部几乎竖直地突出。翻车保护杆700、701在附图标记702、703处形成大致的直角,然后向前延伸至横梁704。竖直支承部705、706用于支承顶篷的左门支架707和右门支架708。
[0160]图41、图42和图43示出了顶篷1000的透视图:后透视、前透视和顶篷收回透视图。图44和图45进一步示出了 L形臂1200的布置的细节图及其处于收回和向上位置中的位置。图44和图45大体上对应于图11和图12。
[0161]图46中,看到左门支架707具有以虚线示出的侧板翻车保护杆隔离件709,螺栓710通过翻车保护杆安装支架711固定于所述侧板翻车保护杆隔离件。翻车保护杆安装支架711通过螺钉712附连至车辆支承部705。左门支架707的基底可具有紧固至车身横档716的螺栓(未示出)。支架707、708优选由铝制成,且可易于附接有安装凸缘。橡胶密封垫720使空气空间相对于L形臂1200密封。L形臂1200被构造成:能连同侧板外引导部1217、侧板内引导部1215和密封支架底杆5045 —起作用,以便在顶篷1000处于向上位置中时支承和定位顶篷1000。
[0162]然后参照图47,顶篷1000具有可移除的后窗1400。可移除的篷板1401通过拉链1403和钩环接缝1402固定。
[0163]图48示出了用于电机驱动类型的顶篷1000的齿轮结构。顶篷1000可被构造成能手动地升高和降低,如图6中关于先前的实施例所示。如描述过的实施例中所示,顶篷1000可包括电机7。被构造成能与锥齿轮5070啮合的锥齿轮5071附连至电机7。可替代性地使用多种齿轮传动、包括蜗轮传动等。电机7和锥齿轮5071安装在齿轮箱70中。包括锥齿轮5070的齿轮板5074也使用螺栓5072被安装在齿轮箱70中。
[0164]图49示出了齿轮箱70和电机7与轴5073和连杆臂90的布置。齿轮71与齿轮5070互连,并安装在齿轮板5074中。齿轮71在电机支承板凸缘3中定向成:使该齿轮与齿轮8接合。齿轮8安装在轴5073上,并响应于齿轮71的移动来转动,使得顶篷1000(或实施在其他实施例中是顶篷I或顶篷100)伸展或收回。齿轮8用螺栓固定至连杆臂90,使得:当该齿轮枢转时,连杆臂90类似地枢转。
[0165]然后参照图50,顶篷的特征针对顶篷1000示出。顶篷的这些特征包括:橡胶密封件3210,其附连至前弓形部310的内部下边缘。增加了重型夹具3206。紧固缆线3220借助于装入帆布的内部的通道连接至帆布顶篷80。缆线3220使帆布80抵靠着连杆件220、160拉紧。当顶篷1000折叠起来时,缆线3230有助于防止帆布80抵靠着连杆件200、290和370而被磨损。螺栓型弓形部基座调节器3250能够使弓形部110相对于帆布80调节。
[0166]然后参照图51,后弓形部调节器3255连接至螺纹杆3251。密封隔离件3254将潮气阻挡在中空的弓形管3253之外。螺母3252连接至管3253。转动螺母3252使得管3253朝着或远离帆布80移动。
[0167]然后参照图52,用于弓形部250的自调节张力安装部标记为组件2100。组件2100包括螺栓2101,所述螺栓借助于螺母2102将杆2103固定至第三弓形臂200。杆2103具有实心端部2105,以便在帆布80推靠弓形部250时压缩弹簧3262使之抵靠止动部3263。
[0168]图53示出了用于支承锚固部3260的车身横档716。弓形部组件3280包括用于支承杆3261的锚固部3260。管3253套着杆3261延伸,并终止于固定的套圈3264。在管3253内,弹簧3262在帆布80压靠弓形部110时抵靠着止动部3263被压缩。因此,当弓形部安装到车辆上时,组件3280提供了用于弓形部110的自调节张力安装部。
[0169]然后参照图54,该视图是从车辆内部向左窗外看并可见帆布80。帆布80具有被缝入内左车顶线条内的通道3290。缆线3220穿过通道3290,并在附图标记3225处锚固在连杆220的凸台2310中,且在3226处锚固于K-臂160。缆线3220在顶篷100闭合时将帆布如图所示收紧入位。缆线3230保持帆布80在敞开位置中在连杆200、180之间夹紧。锚固部3227紧固至连杆200,锚固部3228紧固至连杆290。在一个替代方案中,缆线的刚度使得:当顶篷折叠起来时,缆线趋向于远离连杆弓形部和臂向外弯曲。这倾向于防止了外罩材料的夹住和撕裂。
[0170]然后参照图55,密封部3210优选是与顶篷1000的前弓形部310胶合的橡胶密封垫。密封部3210阻止了空气从挡风玻璃顶部框架4010上方进入,如图24所示。
[0171]然后参照图56-61,示出了与图24-29中所示的夹具类似的夹具。夹具5100包括具有安装孔5111的锚固部5110,以便使螺钉5112能够将该锚固部固定在沿着挡风玻璃顶5116的空腔5115中。突出架5120在图58和图61中示出的锁定模式中捕获钩5125。基底5126固定至前弓形部310。所述基底具有用于手柄臂5128的枢转安装部5127。手柄5129被设计成能由用户的手抓住。手柄臂5128具有用于被附连至钩5125的钩臂5131的枢转安装部5130。图56示出了基底5126,其具有附连至前弓形部310的紧固螺栓或铆钉5000。图57示出了手柄5129被放低成使钩5125与突出架5120差不多接合。[0172]图58示出了与突出架5120接合的钩5125。用户如箭头UP (上)所示向上移动手柄5129,从而锁定夹具。软保护罩4000以虚线示出。该软保护罩具有中空芯部,以便套在手柄5129上装配。该软保护罩具有随着钩5125的不同位置弯曲的翼片部4001。钩5125的后部具有钩环件4002,所述钩环件可移除地附连至与翼片部4001的前侧适配的钩环件4003。
[0173]图59示出了完全脱离的夹具5100,以备用于折叠起来的顶篷。图60中,钩5125与突出架5120接合,且手柄5129降下,从而前弓形部310不抵靠着挡风玻璃顶部框架4010固定。图61中,顶篷100的前弓形部310抵靠着挡风玻璃顶部框架4010锁定。
[0174]再次参照图30和图31,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杆180、200被稍微不同地构造成能提供增加的性能。图64中示出了连杆180的替代物,此处被称为第二弓形臂6480。第二弓形臂6480包括渐缩的互连孔6481、6482、6483。这些孔是渐缩的,以便容纳所使用的附连机构、在该情况下是螺栓。从图30清楚可见,第二弓形臂6480 (代替连杆180)必须与第一弓形臂210、第三弓形臂200和K-臂160接合。用来容纳螺栓的孔的渐缩使得:第三弓形臂200能够在不卡上突出的连杆的情况下经过用于第一弓形臂210的联动点。另外,由于渐缩的互连孔6483处在使第一弓形臂210位于比连接至枢转连接件290的连接件高的位置中,因此可收回式顶篷在伸展时将倾向于具有较平的轮廓。第三弓形臂200也被相应地调节。孔6484提供了与图54所示不同的缆线的布置。图54中,缆线终止于连接点3228处。如果使用第二弓形臂6480,缆线就终止于孔6484处。图65中,示出了第三弓形臂的替代物以及隔块6630。如图66所示,通过调节第三弓形臂6610以具有连接孔6620、6625的、用于第二弓形支架290的对角式布置,可收回式顶篷也倾向于具有较低的轮廓。
[0175]附加地,图67示出了 L形臂1200的附加实施例。密封支架6710类似于L形臂1200,但附加地包括槽6715,所述槽使密封支架6710能够通过竖直移动滑动到位。
[0176]图68、图69a和图69b中,示出了一种替代性的安装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用于可收回式顶篷的安装板具有任何角度移动,可收回式顶篷的接合面就明显闭合。为了阻挡安装板的移动,竖直的连杆支承板3和电机支承板凸缘301可用图68中示出的内电机支承板6810以及图69a和图69b中示出的外电机支承板6910来代替。内电机支承板6810包括六个槽,所述六个槽提供用于支承板6810的旋转稳定性,同时能够向前和向后调节支承板6810的间隔。四个柱槽6825接收直径是槽6825的宽度的圆柱。螺栓槽6815、6820接收用于将支承板拧紧就位的螺栓。所述四个柱槽6825中的柱的组合显著减少了支承板的任何可能的角度移动。支承板与外电机支承板6910接合。外电机支承板6910包括4个螺栓孔6915、6920和四个柱6925。柱6925与柱槽6825接合,穿过所述4个螺栓孔6915、6920的螺栓(未示出)与两个螺栓槽6815、6820接合。
[0177]然后参照图70-72,示出了与图56-61中示出的夹具类似的夹具。夹具7000包括具有安装孔7011的锚固部7010,以便使螺钉7012能够将锚固部固定在沿着挡风玻璃顶7016的空腔7015中。突出架7020在图72中示出的锁定模式中卡住钩7025。突出架7020斜向下并朝着车辆的前部,以便提供锁定杠杆作用。基底7026固定至前弓形部310。基底具有用于手柄臂7028的枢转安装部7027。手柄7029被设计成能被用户的手抓住,且与手柄5926相比被加长。手柄臂7028具有用于钩7025的枢转安装部7030。与图58的夹具相t匕,通过组合钩和钩臂减少了元件的数量。图72示出了与突出架7020接合的钩7025。[0178]图73示出了可收回式顶篷的未被覆盖的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图74示出了可收回式顶篷的替代性实施例、可收回式顶篷1000B。可收回式顶篷1000B包括可收回式顶篷1000的许多相同的特征,然而本实施例的可收回式顶篷被构造成适配具有4车门而非2车门的车辆。许多新吉普车型号可提供四车门型式,且可收回式顶篷1000B包括许多改进来适应较大的车辆和所需的跨度。体现在可收回式顶篷1000中的改进通常提供用于可适配较小车辆的顶篷。在所提供的两种顶篷之间,可调整改进以适应许多不同尺寸的吉普车辆和期望包括可收回式顶篷的其他车辆。图74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中的可收回式顶篷1000B。图75示出了可收回式顶篷1000B的另一视图。从图中可见,可收回式顶篷1000B与吉普车的顶篷前部、侧部和后部以气密构造的形式适配。这类似于可收回式顶篷1000。
[0179]图76示出了与图46的视图类似的视图。在该视图中,示出了变化的支架结构,包括支架7605和互连支架7600。这些支架提供了类似于图46中所述的支承和密封。
[0180]图77示出了互连臂7700。该臂的定位在稍后的附图中描述。互连臂7700功能是:在顶篷升高和降低时提供与吉普车侧部的对齐。互连臂7700包括附连点7710,所述附连点可接收螺栓、调节接收器7720和调节螺钉7725,以便调节互连臂7700的跨度。互连臂7700还包括织物卡扣7730和互连点7735。弯曲部7740以其弯曲形状定向,以便适配臂的适当折叠。
[0181]图78提供了可收回式顶篷1000B的构造视图。可收回式顶篷包括电机板38B、后弓形部110B、第一连杆臂90B、第二连杆臂130B和第二弓形臂180B。可收回式顶篷1000B包括4个弓形部,其中三个(后顶部弓形部7810,第一中间弓形部7820,第二中间弓形部7830)在图78中可见,以及在稍后的附图中示出的前弓形部,还包括如先前关于缆线3220所述的张紧线7835。第四弓形臂8110也在图81中示出和描述。
[0182]图79示出了可收回式顶篷1000B的部分收回位置。清楚地示出了第四弓形臂8110和顶篷密封臂8310。
[0183]图80示出了处于完全展开位置中的可收回式顶篷1000B的另一视图。
[0184]图81示出了第四弓形臂8110的近视图,包括互连点8120、8125和弯曲部8115。弯曲部8115提供用于可收回式顶篷1000B的适当折叠。顶篷的折叠特性通过第四弓形臂中的弯曲部所提供的改进来部分地适应。可收回式顶篷的许多构型通过多个特征来实现。这些特征中的使多个臂能够伸展和折叠平的第一特征是:一些臂、例如第四弓形臂可包括弧形部分,以避免在可收回式顶篷折叠平时与联接部分交叉。另一改进包括凹接缝,其中,一联接部的一个臂厚度减小,使得该联接部保持成平的,且两部件都保持成直线。还可利用渐缩的孔来隐藏螺栓和其他连接机构。与先前的实施例不同,第四弓形臂代替了第一弓形臂210。由于由第四弓形臂8110覆盖的跨度的距离增加了,因此需要弧形部分用来折叠。图82示出了可收回式顶篷1000B的另一部分折叠的位置。前弓形部8210在该视图中是可见的。
[0185]图83示出了顶篷密封臂8310。顶篷密封臂8310包括第一互连点8320、第二互连点8340和第三互连点8345。顶篷密封臂8310包括用于连接张紧线7835的附连点8335。顶篷密封臂8310包括用于相对于门框架的顶部密封的密封支架8330。图84示出了互连臂8410。图85-86示出了处于不同位置中的可收回式顶篷1000B的部件的完整构型和关联。图86示出了被构造在位的互连臂7700。[0186]可收回式顶篷系统和方法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仅被提出用于说明和描述目的,且不意图是详尽地或限制于所公开的详细形式。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许多改进和调整是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的可收回式顶篷,所述车辆是四门车辆,所述车辆具有敞开顶部式前客厢和敞开顶部式后厢,所述后厢具有水平底板和大体竖直的壁结构,其中所述大体竖直的壁结构位于形成所述后厢的至少三个水平侧部上,所述后厢在底部上以所述底板为界且侧向地以所述竖直的壁结构为界,所述后厢具有敞开顶部,所述后厢包括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所述左后翻车保护杆和右后翻车保护杆从后厢的底板的后部竖直地突出到竖直壁的高度之上,所述翻车保护杆在车顶高度处向前突出而联接横向翻车保护杆并形成翻车保护架,所述可收回式顶篷包括: (a)第一和第二支承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附连至形成后厢的三个水平侧部中的两个; (b)附连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的多个连杆臂,所述多个连杆臂被构造成能从收回位置移动至伸展位置,所述多个连杆臂包括第二弓形臂,所述第二弓形臂包括第一渐缩式互连孔眼,所述第一渐缩式互连孔眼成形为能接收第一连接器并使第一连接器凹进,从而使第一连接器的端部与第二弓形臂的第一表面齐平,所述多个连杆臂包括第四弓形臂,所述第四弓形臂包括弧形部分,使得所述弧形部分帮助将第四弓形臂折叠到所述多个连杆臂中,而不与所述多个连杆臂的联接部交叉;和 (c)外罩材料,所述外罩材料被定向成能跨过所述多个连杆臂的至少一部分,使得当所述多个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前和后厢的敞开顶部大体上被覆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回式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弓形臂还包括第二渐缩式互连孔眼,所述第二渐缩式互连孔眼成形为能接收第二连接器并使第二连接器凹进,从而使第二连接器的端部与第二弓形臂的第二表面齐平,其中,第二弓形支架还包括第三渐缩式互连孔眼,所述第三渐缩式互连孔眼成形为能接收第三连接器并使第三连接器凹进,从而使第三连接器的端部与第二弓形臂的第一表面齐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收回式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杆臂包括第一弓形臂、第三弓形臂和K-臂,所述第一`弓形臂和所述K-臂分别经由第一和第三渐缩式孔眼与第二弓形臂互连,且第三弓形臂经由第二渐缩式孔眼与第二弓形臂互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收回式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弓形臂还包括止动部,所述止动部被构造成:能在可收回式顶篷处于折叠位置时撑着第一弓形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回式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收回式顶篷还包括: (d)连接至所述多个连杆臂的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所述外罩材料还跨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使得当所述多个连杆臂处于伸展位置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支架与前客厢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接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回式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收回式顶篷还包括具有刚度的缆线,从而当可收回式顶篷折叠时,缆线的刚度防止了外罩材料向下松垂并将外罩材料阻滞在所述多个连杆臂中,缆线被构造成:在可收回式顶篷伸展时,能使外罩材料靠着所述多个连杆臂拉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回式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分别附连至所述竖直的壁结构的左侧和右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回式顶篷,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支承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槽,所述第一和第二槽被构造成用于接收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附连件。
9.一种用于车辆的可收回式顶篷,所述车辆具有敞开式车顶、翻车保护杆和翻车保护杆支承部,所述翻车保护杆支承部在车架的内部沿着车辆的边缘延伸,所述翻车保护杆支承部和所述车架在翻车保护杆支承部与车架之间形成限定的区域,所述可收回式顶篷包括: Ca)多个连杆臂,所述多个连杆臂被构造成:从车辆的后侧延伸至车辆的前部,以便跨过车顶,所述多个连杆臂被构造成在折叠时能适配在所述限定的区域中,所述多个连杆臂包括第四弓形臂,所述第四弓形臂包括弧形部分,所述弧形部分被构造成:能绕着所述多个连杆臂中的一对的连接点成弧形,使得所述弧形部分在可收回式顶篷折叠时不与所述连接点交叉; (b)多个弓形部,它们与所述多个连杆臂互连并横向地跨过车顶;和 (c)外罩,其覆盖所述多个连杆臂和所述多个弧形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收回式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杆臂包括第三弓形臂,所述第三弓形臂包括第一渐缩式互连孔眼,所述第一渐缩式互连孔眼成形为:能接收第一连接器并使第一连接器凹进,从而使第一连接器的端部与第二弓形臂的第一表面齐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收回式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弓形臂包括第一渐缩式互连孔眼,所述第一渐缩式互连孔眼成形为:能接收第一连接器并使第一连接器凹进,从而使第一连接器的端部与第二弓 形臂的第一表面齐平。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收回式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弓形臂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被构造成:能使第一连杆臂的互连点偏移,使得第二弓形臂在顶篷收回时适配在第三弓形臂与第一连杆臂之间。
13.一种用于车辆的可收回式顶篷,所述车辆具有敞开式车顶、翻车保护杆和翻车保护杆支承部,所述翻车保护杆支承部在车架的内部沿着车辆的边缘延伸,所述翻车保护杆支承部和所述车架在翻车保护杆支承部与车架之间形成限定的区域,所述可收回式顶篷包括: Ca)多个连杆臂,所述多个连杆臂被构造成:从车辆的后侧延伸至车辆的前部,以便跨过车顶,所述多个连杆臂被构造成在折叠时能适配在所述限定的区域中,所述多个连杆臂包括第二弓形臂,所述第二弓形臂包括第一渐缩式互连孔眼,所述第一渐缩式互连孔眼成形为:能接收第一连接器并使第一连接器凹进,从而使第一连接器的端部与第二弓形臂的第一表面齐平; (b)多个弓形部,它们与所述多个连杆臂互连并横向地跨过车顶;和 (c)织物顶篷,其覆盖所述多个连杆臂和所述多个弓形部。
14.一种用于车辆的可收回式顶篷,所述车辆具有敞开式车顶、翻车保护杆和翻车保护杆支承部,所述翻车保护杆支承部在车架的内部沿着车辆的边缘延伸,所述翻车保护杆支承部和所述车架在翻车保护杆支承部与车架之间形成限定的区域,所述可收回式顶篷包括: Ca)多个连杆臂,所述多个连杆臂被构造成:从车辆的后侧延伸至车辆的前部,以便跨过车顶,所述多个连杆臂被构造成在折叠时能适配在所述限定的区域中,所述多个连杆臂包括第三弓形臂,所述第三弓形臂包括第一渐缩式互连孔眼,所述第一渐缩式互连孔眼成形为:能接收第一连接器并使第一连接器凹进,从而使第一连接器的端部与第二弓形臂的第一表面齐平; (b)多个弓形部,它们与所述多个连杆臂互连并横向地跨过车顶;和 (c)织物顶篷,其覆盖所述多个连杆臂和所述多个弓形部。
【文档编号】B60J7/00GK103732429SQ201280016285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4日
【发明者】D·G·巴克 申请人:独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