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可调的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250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纵向可调的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纵向可调的车辆座椅(1),其在两侧上具有固定于座椅的第一座椅导轨(2),引导所述第一座椅导轨且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第二座椅导轨(3),通过将第一座椅导轨(2)固定于第二座椅导轨(3)中而用于可释放地锁定座椅纵向位置的锁定装置(4),以及可围绕枢转轴线(S)枢转且具有与锁定装置(4)相互作用的两个致动端部(6)的操作杆(5)。致动端部(6)的至少一个由多功能部件(8)的子区域跨越,所述子区域形成防踩踏护板而且也限制致动端部(6)的向上移动,从而形成防止操作杆(5)错误操作的安全防护装置。
【专利说明】纵向可调的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纵向可调的车辆座椅,其在两侧上具有固定于座椅的第一座椅导轨,引导所述第一座椅导轨且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第二座椅导轨,通过将第一座椅导轨固定于第二座椅导轨中而用于可释放地锁定座椅纵向位置的锁定装置,以及可围绕枢转轴线枢转且具有与锁定装置相互作用的两个致动端部的操作杆。
【背景技术】
[0002]DE102006021884B3公开了纵向可调的车辆座椅,其中座椅导轨锁定机构可通过操作杆解锁,所述操作杆可与布置于座椅导轨对上方的致动端部结合来围绕枢转轴线枢转。这些致动端部在操作杆的致动过程中起作用,这通过作为从上面围绕枢转轴线枢转运动的结果将在车辆座椅下方布置于座椅前侧上的手柄升高而导致在座椅导轨锁定机构的相应致动元件上发生上述。
[0003]为了保护座椅导轨锁定机构防止其作为按压到致动端部上的结果而导致无意释放,已知的是提供一种踩踏(st印)防护装置,其在一定距离处跨越致动端部且保护其防止从上面加载。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在开始部分所提及类型的车辆座椅。
[0005]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纵向可调的车辆座椅来实现。可独立使用或彼此结合的有利改进形成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0006]根据本发明,纵向可调的车辆座椅在两侧上具有固定于座椅的第一座椅导轨,引导所述第一座椅导轨且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第二座椅导轨,通过将第一座椅导轨固定于第二座椅导轨中而用于可释放地锁定座椅纵向位置的锁定装置,以及可围绕枢转轴线枢转且具有与锁定装置相互作用的两个致动端部的操作杆,其中,两个致动端部的至少一个由多功能部件的子区域跨越,所述子区域形成踩踏防护装置而且也限制致动端部的向上移动,从而形成防止操作杆错误操作的安全防护装置。
[0007]由于踩踏防护装置既保护致动端部而且也限制致动端部的向上移动从而形成防止操作杆错误操作的安全防护装置的事实,可以提高车辆座椅使用者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具有简单的进入功能的三门车辆而言,致动端部在向上方向上的移动限制也是合适的,从而不损坏用于存储设备的启动装置,诸如像在DE102009022979B3或DE102005044778B4中所公开的那样。当然,踩踏防护装置也可用于其它车辆中,诸如也可用于五门车辆中。
[0008]作为子区域由弯曲区域形成的结果,可保持踩踏防护装置的较低重量。
[0009]特别优选地,操作杆可枢转地安装于轴承衬套内,所述操作杆由多功能部件形成或直接容纳于所述衬套内。其结果是,可减少所需部件的数量以及可以降低整体重量。此夕卜,需要连接到第一座椅导轨的较少连接件。
[0010]特别优选地,横向管为操作杆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横向管的端部容纳于轴承衬套内。
[0011]如果轴承衬套独立于多功能部件形成且紧密地容纳于在多功能部件中形成的轴承开口内,则所述衬套优选从车辆座椅纵向中心平面的一侧引入到轴承开口内。该安装方向确保所述衬套的正确安装并保持于轴承开口内。
[0012]所述多功能部件优选具有如下基体,其大致在z方向上延伸且具有所述弯曲区域以及从弯曲区域延伸的两个区域,其中,所述两个区域在车辆座椅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特别优选地彼此对准。
[0013]所述多功能部件有利地具有如下基体,其具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前端部区域。类似地,所述多功能部件有利地具有基体,其具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后端部区域。
[0014]所述前端部区域和/或后端部区域有利地延伸远达第一座椅导轨平面表面的外侧端部。
[0015]所述多功能部件优选具有如下基体,其具有下部横向凸耳,所述下部横向凸耳在χ-y平面内从所述基体垂直地延伸。特别优选地,在弯曲区域的一部分内设置中断部,所述中断部延伸到基体内,其中,所述操作杆的致动端部突出通过所述中断部,以及由所述中断部形成的基体侧面形成限制致动端部向上移动的止动部。所述中断部优选延伸到所述基体内,尤其延伸远达基体中心。
[0016]多功能部件优选具有如下基体,其具有上部横向凸耳,所述上部横向凸耳在x-y平面内从所述基体垂直地延伸。该上部横向凸耳形成一种类型的踩踏表面且保护操作杆的致动区域从而保护座椅导轨锁定机构防止被无意地释放。
[0017]所述弯曲区域的两条支腿在它们之间优选形成至多90°的角度。所述角度特别优选约为60°。
[0018]所述弯曲区域的成角区域特别优选地横向突出超过所述第一座椅导轨。
[0019]具体地,所述弯曲区域在平面视图中穿过所述操作杆的弯曲过渡区域通达中央区域内的致动端部。这允许作用于操作杆上相对较小的扭转力,其中,操作杆臂尽可能地大以便反作用于向下按压操作杆前端部的力。
[0020]所述多功能部件有利地形成弯曲区域中的桥接件,所述桥接件跨越操作杆的弯曲过渡区域通达致动端部。在此,所述桥接件有利地具有在x-y平面内延伸的平面表面。
[0021]阻尼元件特别有利地布置于通达致动端部的操作杆弯曲过渡区域的上侧和/或接触区域中的桥接件下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下面参照附图中示出的有利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解释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0023]图1示出了安装于锁定的座位导轨对上的多功能部件的透视图;
[0024]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详细视图;
[0025]图3示出图所示的平面视图;以及
[0026]图4示出示意性示出的车辆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002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三门机动车辆的前排座椅的车辆座椅1,其中车辆座椅I在机动车辆内的布置和其惯用的行进方向限定下面使用的方向性规定。座椅的纵向方向X大致平行于行进方向延伸。此外横向方向表不为下面的y-方向以及垂直方向表不为Z-方向。
[0028]车辆座椅I在两侧的每一侧上具有固定于座椅的第一座椅导轨2和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第二座椅导轨3,上述导轨(根据DE102006021884B3,其公开内容明确地并入本文)形成两个座椅导轨对。每个座椅导轨对具有锁定装置4,其未更详细地示出且在当前情况下根据所述的DE102006021884B3或DE10050959A1形成,但原则上也可具有另外的设计。
[0029]为了通过手将锁定装置4解锁以便纵向调节座椅的目的,提供带有手柄的操作杆
5。例如,可如DE102006021884B3或在随后公布的DE102010014394A1中所述那样设计操作杆5。在此,操作杆5具有由横向管形成的枢转轴线S以及两个弯曲并扩大的致动端部6,所述横向管安装于两个座位导轨对上方的区域中,所述致动端部6突出超过第一座椅导轨2且与锁定装置4相互作用,如果操作杆5被致动,则释放座椅导轨锁定机构。在此,在当前情况下,手柄由两个致动端部6之一连续地形成,如附图中所示的那样。
[0030]然而,也可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座椅导轨2,3的锁定,其中为了解锁而提供操作杆,其可围绕枢转轴线S枢转且其具有至少一个致动端部,所述致动端部至少在子区域中在座椅导轨对的上方延伸。
[0031]整体座椅导轨对-操作杆布置的构造(除了操作杆5的连接到手柄的部分在形成枢转轴线S的横向管上的布置之外)相对于车辆座椅I的车辆座椅纵向中心平面X-Z具有镜面对称性,因此在下面将只对一侧进行更详细地论述。
[0032]横向管在两侧利用其端部区域安装于轴承衬套7内,所述轴承衬套7容纳于弯曲的金属片材部分内,所述弯曲的金属片材部分布置于第一座椅导轨2上且在下文中其将被称为多功能部件8。在给定适当设计和材料配对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多功能部件8直接执行轴承功能。
[0033]在下面将更详细地论述构成本发明本质的多功能部件8。多功能部件8具有大致在Z-方向z上延伸的基体8a,其具有V-形的弯曲区域Sb(其两条支腿形成小于90°的一定角度),两个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对准区域8c,8d,以及在横向方向y上延伸的两个端部区域8e,8f,其中,所述端部区域8e,8f向外延伸,即在座椅的外侧方向上延伸。弯曲区域8b突出使其成角区域朝向外侧横向超过第一座椅导轨。
[0034]在后端部区域8f上,设置凸耳8h,其反向于座椅纵向方向X弯曲并具有一个开口,螺钉通过其插入并连接到第一座椅导轨2。在多功能部件8的前部区域Sc中,轴承开口 Si从多功能部件8的金属片材冲压出来,且在当前实施例中紧密地容纳轴承衬套7。在此,轴承衬套7从横向管侧插入到轴承开口 Si内。
[0035]下部横向凸耳8j邻近区域Sc中的轴承开口 Si设置,该凸耳弯曲90°,从而在x_y平面内延伸,导致与第一座椅导轨2的大面积支承接触。下部横向凸耳8j遵循弯曲区域Sb的轮廓,所述凸耳在横向突出超过第一座椅导轨2的区域中被中断,所述中断部在Z-方向上大致延伸到基体8a的中心(参见图1 ),且通达进入到邻近后端区域8f的区域8d内。在此,下部横向凸耳8j在各区域8c,8d中的宽度(垂直于基体8a)显著大于下部横向凸耳8j在弯曲区域8b中的宽度。在当前情况下,下部横向凸耳8j具有同样用于固定在第一座椅导轨2上的开口,其中该开口和前端部区域Se在它们之间的大约中心位置容纳轴承衬套7。
[0036]上部横向凸耳8k进一步设置于弯曲区域Sb中,其中该凸耳的宽度对应于下部横向凸耳8j在该区域中的宽度,但是所述上部横向凸耳8k连续地形成(参见图3)。由于设置于底部处的中断部,上部横向凸耳8k与基体8a的剩余部分结合形成桥接件Sg,其中,桥接件8g的上侧在当前情况下不弯曲,而是布置成在χ-y平面内延伸整个长度。
[0037]具有增强目的的槽状加强筋81分别在前部区域Sc和弯曲区域Sb以及还有后部区域8d和弯曲区域8b之间的过渡区域中设置于基体8a中的中央。此外,出于与生产相关的原因,应力消除凹口 8m设置于上部横向凸耳8k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
[0038]除了对于横向管的支承功能之外,多功能部件8具有两个另外的功能。因此,弯曲区域8b保护?呆作杆5的致动端部6,致动端部6在其偏移之后向外弯曲,直接在多功能部件的弯曲区域Sb的下方延伸,且终止于第一座椅导轨2的外侧上,致动端部6在一侧上在附图中示出为手柄的延伸部分,手柄引导通过横向管的底部。操作杆5的致动端部6在弯曲区域8b的下方延伸的事实意味着它受到保护,即弯曲区域8b形成用于保护致动端部6的踩踏防护装置。
[0039]另外,弯曲区域Sb在下部横向凸耳8j的中断区域内形成止动部,该止动部限制致动端部6的向上移动,即不能将手柄向下按压到任何期望的程度,但是该移动受到多功能部件8的限制,其结果是保护操作杆5防止错误操作。在此,为了在向上方向上限制移动,通达致动端部6的弯曲过渡区域碰撞到多功能部件8的弯曲区域Sb的突出成角区域上(参见图3)。为缓冲会发生的碰撞,阻尼元件9 (例如橡胶缓冲器或泡沫元件)在通达致动端部6的过渡区域中安装到操作杆5上。从原则上而言,阻尼元件也可以设置于桥接件Sg的下侧上。为了能够支撑可能出现的较大力,设置两个端部区域8e,8f,其远达第一座椅导轨2的平坦表面的端部(参见图3),其结果是利用了整个导轨宽度。
[0040]虽然通过弯曲金属片`材部件描述了多功能部件8,但是制备多功能部件8的另外方式也是可能的,尤其通过注射成型。
[0041]此外,在当前情况下,多功能部件8通过两个螺钉安装于第一座椅导轨2上。然而,这也可以通过焊接或以一些其它的合适方式来代替。
[0042]在上述说明书中、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公开的特征对于以其各种配置实施本发明而言以单独和组合的方式都是重要的。
[0043]附图标记清单
[0044]I车辆座椅
[0045]2第一座椅导轨
[0046]3第二座椅导轨
[0047]4锁定装置
[0048]5操作杆
[0049]6致动端部
[0050]7轴承衬套
[0051]8多功能部件
[0052]8a 基体
[0053]8b弯曲区域[0054]8c 区域
[0055]8d 区域
[0056]8e前端部区域
[0057]8f后端部区域
[0058]8g桥接件
[0059]8h 凸耳
[0060]8i轴承开口
[0061]8j下部横向凸耳
[0062]8k上部横向凸耳
[0063]81槽状加强筋
[0064]8m应力消除凹口
[0065]9阻尼元件
[0066]S枢转轴线
[0067]X座椅纵向方向
[0068]y横向方向
[0069]z锁定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纵向可调的车辆座椅,其在两侧上具有固定于座椅的第一座椅导轨(2),引导所述第一座椅导轨且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第二座椅导轨(3),通过将第一座椅导轨(2)固定于第二座椅导轨(3)中而用于可释放地锁定座椅纵向位置的锁定装置(4),以及可围绕枢转轴线(S)枢转且具有与锁定装置(4)相互作用的两个致动端部(6)的操作杆(5),其中,所述致动端部(6)的至少一个由多功能部件(8)的子区域跨越,所述子区域形成踩踏防护装置而且也限制致动端部(6)的向上移动,从而形成防止操作杆(5)错误操作的安全防护>j-U ρ?α装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跨越所述致动端部(6)的子区域由所述多功能部件(8)的弯曲区域(Sb)形成。
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5)可枢转地安装于轴承衬套(7)内或直接容纳于所述衬套内,所述轴承衬套(7)由多功能部件(8)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横向管为操作杆(5)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横向管的端部容纳于所述轴承衬套(7)内。
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衬套(7)独立于多功能部件(8)形成且紧密地容纳于在多功能部件(8)中形成的轴承开口(Si)内,其中,所述衬套从车辆座椅纵向中心平面的一侧引入到轴承开口(Si)内。
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部件(8)具有基体(8a),其大致在Z-方向(Z)上延伸且具有弯曲区域(Sb)以及从弯曲区域(Sb)延伸的两个区域(8c,8d),其中,所述两个区域(8c,8d)在车辆座椅的纵向方向(X)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区域(8c,8d)彼此对准。
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部件(8)具有基体(8a),其具有下部横向凸耳(8j),所述下部横向凸耳(8j)在x-y平面内从所述基体(8a)垂直地延伸。
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部件(8)具有基体(8a),其具有上部横向凸耳(8k),所述上部横向凸耳(8k)在x-y平面内从所述基体(8a)垂直地延伸。
1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部件(8)具有带有弯曲区域(8b)的基体(8a),且设置下部横向凸耳(8a),所述下部横向凸耳(8a)延伸超过弯曲区域(8b),在x-y平面内从所述基体(8a)垂直地延伸,其中,所述下部凸耳(8j)在弯曲区域(Sb)的一部分中具有中断部,所述中断部在Z-方向上延伸到所述基体(8a)内,其中,所述操作杆(5)的致动端部(6)突出通过所述中断部,且由中断部形成的基体(8a)侧形成限制致动端部(6)向上移动的止动部(6)。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在Z-方向上的所述中断部延伸通达基体(8a)的中心。
1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部件(8)具有基体(8a),其具有弯曲区域(Sb),所述弯曲区域(Sb)的两条支腿形成至多90°的角度,优选形成60° +/-10°的角度。
1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部件(8)具有基体(8a),其具有弯曲区域,所述弯曲区域的成角区域横向突出超过第一座椅导轨(2)。
1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部件(8)在弯曲区域(Sb)中形成桥接件(Sg),所述桥接件(Sg)跨越操作杆(5)的弯曲过渡区域通达致动端部(6)。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阻尼元件(9)布置于通达致动端部(6)的操作杆(5)弯曲过渡区域的上侧或接触区域中的桥接件(8g)下侧。
【文档编号】B60N2/08GK103562003SQ201280024786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1日
【发明者】G·鲁埃斯, K·尤辛格 申请人: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