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摩托车的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394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用于摩托车的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摩托车的轮胎(100),所述轮胎具有胎面带(8),所述胎面带包括中央环形部分(A)和两个胎肩环形部分(B),其中,中央环形部分(A)的宽度(M)不大于胎面带(8)的轴向宽度的65%,每个胎肩环形部分(B)的宽度(N)不大于胎面带(8)的轴向宽度的45%;胎面带(8)包括适于限定胎面花纹的多条槽和多条胎纹沟,其中,中央环形部分(A)包括至少两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所述两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X-X彼此相对,并且其中,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主要在中央环形部分(A)中延伸且至少部分相互面对,以便沿着轴向方向至少部分地限定胎面花纹部分;由所述中央环形部分(A)的胎纹沟限定的空隙/橡胶比小于由每个胎肩环形部分(B)的胎纹沟限定的空隙/橡胶比。
【专利说明】用于摩托车的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摩托车的轮胎。特别地,本发明涉及旨在装配到中/大发动机排量(例如,600cm3或更高)和/或大功率(例如,130-140hp或更高)的摩托车的车轮上的轮胎。
【背景技术】
[0002]本 申请人:已经注意到的是,这种摩托车如今全年用于所谓的“通勤”用途,特别在南欧或者欧洲临海区域。换言之,即使在不可忽视的距离的情况下,这种摩托车也用于在通常不平坦和/或铺砌面的迥然不同的道路上日常行驶,以往返于工作地。
[0003]通常对于这种用途,主要应用如下的轮胎:所述轮胎具有非常鲜明的夏季特征并且因此并不旨在在典型的冬季温度和条件下使用。
[0004]实际上,这种轮胎通常不具有能够确保在冷和/或滑的地形上(如通常在冬季中发生的那样)的抓地力的胎面花纹。
[0005]对于轻便摩托车分类而言,本 申请人:市售适于在冬季使用的商品名为MetzelerFeelfree ffintec?的轮胎,所述轮胎除了设想有不受温度影响适于在冷和多雨天气条件下提供较高抓地水平的特殊复合物之外,还设想有专门设计以确保适当排水性能的胎面花纹,并且具有适于促进快速加热复合物的胎纹沟布置方案,从而整体上提供了更良好的驾驶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06]然而,本 申请人:注意到的是,胎纹沟的插入能够使得轮胎的复合物在设置有胎纹沟的胎面带部分处发生过度屈曲,从而使得轮胎的驾驶响应延迟:在还适于更趋于运动型驾驶风格的摩托车上,这个问题能够导致轮胎的速度性能持续恶化,且在最坏的情况中导致安全水平下降。
[0007]因此,本 申请人:面临的问题是提供这样一种轮胎,所述轮胎特别用于具有中/大发动机排量并用于“通勤”用途的车辆,所述轮胎基本能够全年使用,并且能够确保在寒冷条件下良好的抓地力,且具有在湿路面上的良好稳定性,同时在运动驾驶风格的情况中在响应敏捷性和驾驶性能方面上实现与典型夏季轮胎相当的性能,而同时又不会降低安全水平。
[0008]本 申请人:已经发现的是,即使上述特征部分相互冲突,也能够通过这样的胎面花纹获得上述特征,所述胎面花纹设想在中央部分中设置有适于提供胎面带的受控屈曲的槽分布,这确保更大的胎印区域并且因此获得更好的抓地力;并且,所述胎面花纹设想在中央部分中设置有如下的胎纹沟分布,所述胎纹沟分布在胎面带的中央区域和胎肩区域之间有所不同,以用于促进快速加热复合物并且同时确保更好的驾驶安全性。
[0009]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的轮胎,所述轮胎具有胎面带,所述胎面带包括:横跨赤道面(X-X)的中央环形部分(A);和两个胎肩环形部分(B),所述两个胎肩环形部分(B)相对于中央环形部分(A)位于轴向相对的侧部上;其中,中央环形部分(A)具有不超过胎面带的轴向发展部的65%的轴向延伸部(M);
[0010]胎面带包括适于限定胎面花纹的多条槽和多条胎纹沟;
[0011]中央环形部分(A)包括至少两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所述两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X-X彼此相对;
[0012]-大体纵向的第一槽主要在中央环形部分(A)中延伸;
[0013]-由所述中央环形部分的胎纹沟限定的空隙/橡胶比小于由每个胎肩环形部分的胎纹沟限定的空隙/橡胶比。
[0014]本 申请人:已经注意到的是,第一纵向槽的这种布置方案和构造以及胎纹沟的数量和布置方案允许获得这样的胎面带中央部分,所述中央部分提高了尤其在不平坦地形(诸如,铺砌地形或者具有损坏浙青的地形)上的抓地力。本 申请人:相信,这种改进是由于胎印区域下方胎面带的更为均匀的压力分布。
[0015]此外,本 申请人:发现的是,这种胎纹沟分布在冬季使用轮胎时(即,当外界温度阻止加热覆盖物时)允许更为均匀且快速地加热轮胎的复合物,这对于驾驶安全性和磨损均匀性有利。在驾驶风格主要特征在于受限的倾斜角的情况中,特别能在诸如市镇中的不平坦地形上观察到这些特征。差异化的空隙/橡胶比减小了胎面带的中央部分的过度机动性,且替代地促进了快速达到胎面带胎肩部分(其在冬季月份期间更少受到市镇用途中的作用力)中的适当操作温度。
[0016]在本发明的框架中,“胎纹沟”指的是这样的槽,所述槽的平均宽度小于大约3mm且优选地深度至少为大约2mm。
[0017]“胎面花纹”指的是胎面带的每一点(包括槽)在垂直于轮胎的赤道面并且切向于轮胎的最大直径的平面上的表现方式。
[0018]角度测量结果和/或线性量(距离、宽度、长度等)和/或面积指的是如上限定的胎面花纹。
[0019]此外,就形成在胎面带中的槽或者胎纹沟相对于轮胎赤道面(或者平行于所述轮胎赤道面的方向)的角布置方案而言,这种角布置方案对于槽或者胎纹沟的每一点来说指的是在该点中由旋转限定的锐角(介于0°和±90°之间),所述旋转从赤道面(或者从平行于轮胎赤道面的方向)开始,直到旋转至切向于通过所述点的槽或胎纹沟的方向。如果顺时针旋转,则角度标记为正号;反之,即,在逆时针旋转的情况中,角度标记为负号。
[0020]在本发明的框架内,如果两个角或者倾角具有相同的符号,则说两个角或者倾角一致。
[0021]还应用了以下定义:
[0022]-“用于摩托车的轮胎”指的是这样轮胎,所述轮胎具有高曲率比(通过高于0.200),所述高曲率比允许当摩托车在弯道行驶时达到高外倾角。
[0023]-轮胎的“赤道面”指的是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将轮胎分成两个对称的相等部分的平面。
[0024]-“圆周”方向指的是大体依照轮胎的旋转方向定向的方向或者在任何情况中相对于轮胎的旋转方向仅略微倾斜的方向。
[0025]-“空隙/橡胶比”指的是轮胎的胎面花纹的给定部分(可能是整个胎面花纹)的槽(包括胎纹沟)的整个面积和胎面花纹的所述给定部分(可能整个胎面花纹)的总面积的比。
[0026]-“胎纹沟的空隙/橡胶比”指的是轮胎的胎面花纹(可能整个胎面花纹)的给定部分的胎纹沟的总面积和胎面花纹的给定部分的总面积(可能整个胎面花纹)的比。
[0027]-胎面带的“轴向延伸部”L指的是在轮胎的横截面中限定了胎面带的径向最靠外轮廓的弧的长度。
[0028]-轮胎的“曲率比”指的是在轮胎的横截面中胎面带的径向最高点与轮胎的最大弦相距的距离与轮胎的该最大弦之间的比率。
[0029]-槽或者胎纹沟的“平均倾角”或者“平均角布置方案”指的是轮胎的形成槽的部分相对于赤道面(或者相对于平行于轮胎赤道面的方向)的倾角/角布置方案的算术平均值。
[0030]本发明在一个或多个优选方面中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0031]优选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至少部分相互面对,以便沿着轴向方向至少部分地限定胎面带部分。
[0032]优选地,胎纹沟布置在中央环形部分(A)和胎肩环形部分(B)中。
[0033]优选地,由所述中央环形部分㈧的胎纹沟限定的最大空隙/橡胶比小于2%。
[0034]优选地,由每个胎肩环形部分⑶的胎纹沟限定的最大空隙/橡胶比大于2%。
[0035]优选地,每个胎肩环形部分⑶均可以包括多条侧向胎纹沟。侧向胎纹沟可以主要在胎肩环形部分(B)中延伸并且可以布置成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X-X)倾斜。
[0036]通常,每个胎肩环形部分(B)的侧向胎纹沟中的至少一条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X-X的方向的倾角的绝对值φ分0°。
[0037]优选地,每个胎肩环形部分(B)的胎纹沟的数量大于中央环形部分(A)的胎纹沟的数量。在这个框架中,在胎纹沟在胎肩环形部分和中央环形部分两者中延伸的情况,这种胎纹沟只计算一次并且被分配给其具有更大延伸部的部分。
[0038]有利地,中央环形部分(A)可以包括沿着轮胎的圆周发展部的方向重复的模块。模块可以包括所述至少两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和至少一条第一胎纹沟。
[0039]短语胎面花纹的模块或者其部分指的是这样的胎面花纹部分,所述胎面花纹部分沿着胎面带自身的整个圆周发展部或者胎面带自身的一部分按顺序基本相同地重复。然而,在保持相同花纹构造的同时,模块可以具有不同的圆周长度。
[0040]有利地,在每个模块中,至少一条第一胎纹沟可以布置在大体纵向的第一槽的至少一个端部处。
[0041]优选地,每个第一纵向槽均可以具有中心线,所述中心线限定了所述第一纵向槽的延伸方向。第一胎纹沟的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基本沿着第一纵向槽的延伸方向的延续部或者沿着平行于第一纵向槽的延伸方向的线延伸。
[0042]有利地,上述选择除了由槽产生的变形线之外没有在胎面带中引发产生其它变形线,这对于胎面带的中央部分的刚度有利并且因此尤其在直线行驶时针对产生的侧向应力有利于轮胎的稳定性。
[0043]替代地,第一胎纹沟的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基本沿着相对于第一纵向槽的延伸方向的延续部倾斜的线延伸,以便与所述延伸方向的延续部形成优选地为锐角的角度。[0044]优选地,第一胎纹沟可以从第一纵向槽的一个端部延伸。从第一槽的端部延续胎纹沟延伸部的上述选择减小了这样的可能性,即,因槽/胎纹沟的端部表示的间断部而导致可能在胎面表面上产生局部凸起部分,这有损于胎印区域中的压力均匀性。
[0045]优选地,第一胎纹沟可以从第一纵向槽的一个端部延伸至少直到赤道面(X-X)为止。
[0046]有利地,第一胎纹沟从第一纵向槽的一个端部延伸至圆周连续的第一纵向槽。
[0047]优选地,第一胎纹沟可以具有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不小于中央环形部分(A)的轴向延伸部M的20%的长度。
[0048]通常,第一胎纹沟可以具有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不大于中央环形部分(A)的轴向延伸部M的200%的长度。
[0049]有利地,第一胎纹沟可以具有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不大于第一纵向槽的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长度的50%的长度。
[0050]优选地,第一胎纹沟具有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不小于第一纵向槽的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长度的10%的长度。
[0051]通常,模块具有多条第一胎纹沟。
[0052]优选地,每条第一纵向槽均可以具有大体曲线进程,以便形成凹腔。
[0053]有利地,在每个模块中,两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均沿着圆周方向相互交错。
[0054]优选地,每条第一纵向槽均具有沿着其延伸部变化的宽度。
[0055]有利地,在每个模块中,针对每条第一纵向槽可以设置两条第一胎纹沟。每条第一胎纹沟均可以布置在第一纵向槽的各自端部处。
[0056]优选地,胎面带可以具有多条第二槽和多条第二胎纹沟。
[0057]通常,每条第二槽均可以具有大体曲线进程。
[0058]优选地,至少一条第二胎纹沟可以布置在第二槽的至少一个端部处。
[0059]有利地,在每个胎肩环形部分(B)中,至少一个侧向胎纹沟可以沿着圆周方向布置成与侧向槽交替。
[0060]通常,胎面花纹的槽和胎纹沟可以一起限定胎面带上的至少为大约10%,优选地不大于大约20%的空隙/橡胶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61 ] 参照附图,在从下文作为非限制示例的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所述附图中:
[0062]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径向截面;
[0063]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配到摩托车后轮上的轮胎的第一示例的圆周发展部的一部分;
[0064]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配到摩托车前轮上的轮胎的第二示例的圆周发展部的一部分;
[0065]图4示出了作为胎面带的轴向发展部上与赤道面X-X相距的距离的函数,具有图2的花纹的后轮胎的胎面带上的胎纹沟的空隙/橡胶比的行为的图表;和
[0066]图5示出了作为胎面带的轴向发展部上与赤道面X-X相距的距离的函数,具有图3的花纹的前轮胎的胎面带上的胎纹沟的空隙/橡胶比的行为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67]在图1中,用附图标记100整体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摩托车车轮的轮胎。轮胎100优选地旨在应用于“通勤”领域的摩托车的后轮上。
[0068]此外参照图2、3,在轮胎100中限定了赤道面X-X和旋转轴线(附图中未示出)。而且,限定了垂直于赤道面X-X的轴向方向和圆周方向。箭头F表示轮胎的旋转方向。
[0069]轮胎100包括胎体结构2,所述胎体结构2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3,所述胎体帘布层3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并且包括多个增强元件。
[0070]胎体帘布层3凭借其相对的圆周边缘结合至少一个环形增强结构9。
[0071]特别地,围绕称作胎圈芯的环形增强结构4翻起胎体帘布层3的相对的侧向边缘
3a ο
[0072]将锥形弹性体填充件5施加到胎圈芯4的轴向外周边缘上,所述锥形弹性体填充件5占据了限定于胎体帘布层3和胎体帘布层3的相应的翻起侧向边缘3a之间的空间。
[0073]众所周知,包括胎圈芯4和填充件5的轮胎区域形成所谓的胎圈,所述胎圈旨在将轮胎锚固到相应的装配轮辋(未示出)。
[0074]包括在胎体帘布层3中的增强元件优选地包括纺织帘线,所述纺织帘线选自在制造用于轮胎的胎体中通常使用的纺织帘线,例如,尼龙、人造纤维、莱赛尔纤维、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芳纶帘线。
[0075]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胎体结构的相对侧向边缘与设置有两个插入件的特殊环形增强结构无翻起地相联。弹性体材料的填充件可以相对于第一环形插入件位于轴向外部位置中。第二环形插入件相对于胎体帘布层的端部替代地位于轴向外部位置中。最后,能够在相对于所述第二环形插入件的轴向外部位置中并且不必与所述第二环形插入件相接触地设置其它填充件,所述其它填充件完成了环形增强结构的形成。
[0076]将带束结构6沿着圆周在径向外部位置中施加在胎体结构2上。胎面带8沿着圆周叠置在带束结构6上。在轮胎硫化的同时实施模制操作之后,布置成限定所需胎面花纹的纵向和/或横向槽通常形成在胎面带8上。
[0077]轮胎100可以包括一对侧壁,所述一对侧壁侧向施加到所述胎体结构2的轴向相对的侧部上。
[0078]轮胎100具有以高横向曲率为特征的横截面。
[0079]特别地,轮胎100具有在赤道面处测量的胎面带的顶部和装配直径之间的截面高度H,所述装配直径由在胎圈芯4处通过轮胎胎圈的基准线确定。
[0080]轮胎100还具有:由胎面自身的侧向相对的端部E之间的距离限定的宽度C ;以及由在轮胎的赤道面处测量的胎面顶部距通过胎面自身的端部E的线的距离f与上述宽度C之间的比的特定值限定的曲率。胎面的端部E可以由拐角部形成。
[0081 ] 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在随后的权利要求中,高曲率轮胎指的是这样的轮胎,所述轮胎的曲率比f/c不低于0.2,优选地f/C≥0.25,例如等于0.28。优选地,这种曲率比f/C不大于0.8,优选地f/C≤0.5。
[0082]优选地,轮胎具有特别低的侧壁(图1)。换言之,具有低或者降低侧壁的轮胎指的是在这种轮胎中,侧壁高度比(H - f)/H低于0.7,更加优选地低于0.65,例如等于0.5。
[0083]胎体结构2通常在其内壁上铺设有密封层或者所谓“衬里”,所述密封层基本由气密弹性体材料层构成且适于在轮胎充气后确保轮胎自身的气密性。
[0084]优选地,带束结构6由具有多个周向线圈7a的层7构成,所述周向线圈7a轴向布置成并排关系,且由浸胶帘线或者由包括多个浸胶帘线(优选地,2至5)的带条形成,所述轴向线圈7a相对于平行于轮胎的赤道面X-X的方向以基本等于零度(通常介于0°和5°之间)的角度螺旋缠绕。
[0085]优选地,带束结构基本在轮胎的整个胎冠部分上延伸。
[0086]在替代实施例中,带束结构6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径向叠置的层,每个所述层均由布置成相互平行的由帘线增强的弹性体材料构成。层布置成使得第一带束层的帘线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倾斜定向,而第二层的帘线也倾斜定向,且相对于第一层的帘线对称交叉(所谓的“交叉带束”)。
[0087]通常,带束结构的帘线是纺织或者金属帘线。
[0088]优选地,轮胎100可以包括弹性体材料层10,所述层10位于所述胎体结构2和6由所述周向线圈形成的所述带束结构6之间,所述层10优选地在基本对应于带束结构6所发展的区域的区域上延伸。
[0089]在其它实施例中,其它弹性体材料层(图1中未示出)位于所述带束结构6和所述胎面带8之间,所述层优选地在基本对应于所述带束结构6所发展的区域的区域上延伸。替代地,所述层仅仅在带束结构6的发展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例如,在所述发展部的相对的侧向部分上延伸。
[009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层10和所述其它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增强材料,例如,分散在所述弹性体材料中的短芳纶纤维,例如Kevlar?纤维。
[0091]胎面带8能够分成:中央环形部分A,所述中央环形部分A对称地横跨赤道面X-X ;两个侧向环形部分B,所述两个侧向环形部分B相对于中央环形部分A位于轴向相对的侧部上。
[0092]中央部分A旨在当摩托车直线行驶或者略微倾斜时接触路面,而胎肩部分B旨在当摩托车通过弯道、更明显地倾斜时接触路面。
[0093]每个中央环形部分A均具有轴向延伸部M,所述轴向延伸部M不超过胎面带8的轴向发展部L的65%,且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带8的轴向发展部L的10%。
[0094]每个胎肩环形部分B均具有不大于胎面带8的轴向发展部的45%的轴向延伸部。
[0095]如图2和图3所示,胎面花纹形成在胎面带8上,所述胎面花纹包括多条槽15、16、
17、18、19和胎纹沟20、21、22,所述多条槽15、16、17、18、19和胎纹沟20、21、22—起在胎面带上限定了优选地大于10%,而不高于大约20%的空隙/橡胶比。
[0096]中央环形部分A包括模块14,所述模块14沿着轮胎的圆周发展部的方向重复。模块14沿着轮胎的圆周发展部至多优选地重复13次。
[0097]模块14具有:两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所述两条基本纵向的第一槽18、19相对于赤道面X-X彼此相对;和至少一条第一胎纹沟20。
[0098]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主要在中央环形部分A中延伸。参照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在中央环形部分A中延伸达到它们的整个延伸部。视觉上,中央环形部分A沿着轴向方向的边界可以由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轴向最靠外部分确定,如例如图2和图3中的竖直虚线表示的那样。
[0099]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至少部分地面向彼此,以便沿着轴向方向限定胎面带8的至少一部分。
[0100]换言之,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相对于赤道面X-X在相对的两侧上相互交替,使得相对于赤道面X-X位于一个侧部上的第一槽18沿着周向跟随有相对于赤道面X-X位于相对侧上的后续的第一槽19。
[0101]在每个模块中,第一纵向槽18、19均具有曲线进程,所述曲线进程适于限定指向赤道面X-X的凹腔并且沿着圆周方向相互交错。
[0102]优选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沿着圆周方向以至少1/2的节距,优选地1/4的节距相互交错。这有利地允许在直线行驶期间一直保持第一槽18、19中的至少一条位于胎印区域内,以便确保当在湿路面上行驶时良好的排水性能。
[0103]优选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具有基本等于零的平均倾角。在任何情况中,第一纵向槽的最大倾角的绝对值均小于45°。
[0104]参照图2和图3示出的实施例,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在其端部处具有最大倾角。
[0105]优选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在胎面带8的最大纵向发展部的至少大约5%上延伸。因此,它们是这样的槽,所述槽实长通常大约为在标称负荷条件下由轮胎形成的胎印区域的纵向尺寸的量级。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这个特征连同它们的基本曲线进程一起允许当在湿浙青(或者通常为地形)上行驶时有效地排水。
[0106]而且,已经发现的是,第一槽18、19的这种布置方案允许限制在轮胎滚动时第一槽产生的噪音。优选地,第一槽18、19最多在胎面带8的最大纵向发展部的大约25%上延伸,优选在最多在大约10%上延伸。
[0107]在图2的实施例中,第一槽18、19的宽度沿着与优选的轮胎滚动方向F相反的方向增加。这种选择便于在湿路面上直线行驶期间提高后轮排水性能。例如,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宽度可以在最小值2-4mm和最大值6_8mm之间变化。
[0108]在图3的实施例中,第一槽18、19的宽度沿着优选的轮胎滚动方向F增加。这种选择在前轮胎中有利于在湿路面上直线行驶期间有效地打破并且打开水膜和/或水层。
[0109]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上述布置方案允许增加轮胎的胎印区域的延伸部。特别地,已经发现的是,胎印区域的延伸部因胎印区域的宽度增加而增加。本 申请人:相信的是,这种结果是由于这样的事实,即,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产生了一种“拉链”,这允许轮胎的胎冠部分在远离赤道面的区域中径向运动,以便增大其屈曲。而且,本 申请人:相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曲线布置方案(S卩,除了最小纵向延伸部的部分之外,没有与赤道面X-X对准的布置方案)允许以受控且非极度的方式增加胎冠区域的屈曲,以便不会致使胎面带在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自身处出现疲劳失效。
[0110]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可以具有递减的深度,所述递减的深度从赤道面X-X朝向胎肩减小,优选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深度在轮胎旨在装配到摩托车后轮的情况中小于或者等于8mm,在轮胎旨在安装在摩托车前轮的情况中小于6mm。
[0111]每个模块14还具有多条第一胎纹沟20。总体来说,第一胎纹沟20布置成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的方向倾斜,并且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X-X的方向的倾角绝对值α <60°,优选地α <45°。
[0112]优选地,第一倾斜胎纹沟20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X-X的方向的平均倾角的绝对值小于60°。
[0113]第一胎纹沟20根据基本曲线进程优选地布置在胎面带8上。
[0114]优选地,参照图3的实施例,在每个模块14中均设置有两条第一倾斜胎纹沟20,每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具有一条所述第一倾斜胎纹沟20。
[0115]参照图2的实施例,在每个模块14中均优选地设置有四条第一倾斜胎纹沟20,每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具有两条所述第一倾斜胎纹沟20。
[0116]每条第一倾斜胎纹沟20位于相应的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端部处。优选地,每条第一倾斜胎纹沟20均从相应的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端部延伸。
[0117]胎纹沟从第一槽的端部连续延伸的上述选择减小了这样的可能性,S卩,因槽/胎纹沟的端部所表示的间断部而可能在胎面表面上产生局部凸起部分,这有损于胎印区域中的压力均匀性。
[0118]每条第一纵向槽18、19均具有限定了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延伸方向的中心线。
[0119]第一倾斜胎纹沟20的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基本沿着第一纵向槽的延伸方向的延续部或者沿着平行于第一纵向槽的延伸方向的线延伸。
[0120]上述选择除了由槽产生的变形线之外没有在胎面带中引发产生其它变形线,这对胎面带8的中央部分的刚度有利,并且因此,有利于尤其在直线行驶期间轮胎针对产生侧向应力的稳定性。
[0121]参照图2的实施例,第一倾斜胎纹沟20从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第一端部延伸,并且其它第一倾斜槽20从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第二端部延伸。第一倾斜胎纹沟和其它第一倾斜胎纹沟具有彼此相对的倾角。
[0122]参照图3的实施例,仅仅一条第一倾斜胎纹沟20从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第一端部延伸。
[0123]参照图2和图3的实施例,在每个模块14中,每条第一倾斜胎纹沟20均从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一个端部延伸到沿着圆周连续的第一纵向槽18、19,从而交叉轮胎的赤道面χ-χ。
[0124]优选地,每条第一倾斜胎纹沟20均具有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不小于中央环形部分㈧的轴向延伸部M的20%的长度。
[0125]通常,每条第一倾斜胎纹沟20均可以具有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不超过中央环形部分(A)的轴向延伸部M的200%的长度。
[0126]有利地,每条第一倾斜胎纹沟20可以具有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不大于第一纵向槽18、19的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长度的50%的长度。
[0127]优选地,每条第一倾斜胎纹沟20均具有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不小于第一纵向槽
18、19的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长度的10%的长度。
[0128]仍然参照图2和图3的实施例,每个模块14均包括两条第二槽15、16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胎纹沟22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槽15、16也可以在胎面带8的胎肩环形部分(B)中延伸,从而可能如图2的实施例所示那样使得所述第二槽15、16自身断裂。
[0129]第二槽15、16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相对于赤道面X-X在相对侧部上相互交替,使得相对于赤道面X-X位于一侧上的第二槽15沿着圆周跟随有相对于赤道面X-X位于相对侧上的后续的第二槽16。
[0130]而且,第二槽15、16布置成使得在相对于赤道面X-X的胎面带8的相同侧上,每条第二槽均沿着圆周方向插置在两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之间。
[0131]优选地,第二槽15、16具有可变宽度。特别地,第二槽可以具有这样的宽度,所述宽度从轴向最靠内的端部朝向轴向最靠外的端部增加。例如,第二槽15、16的宽度可以从最小2_4mm变化为最大6_8mm。
[0132]第二槽15、16可以具有递减深度,所述递减深度从赤道面X-X朝向胎肩减小。优选地,第二槽15、16的深度在轮胎旨在装配到摩托车后轮的情况中小于或者等于8_,而在轮胎旨在安装在摩托车前轮的情况中深度小于6mm。第二槽15、16的平均倾角可以大于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平均倾角。
[0133]第二胎纹沟22可以布置在第二槽15、16的位于胎面带8的中央环形部分(A)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处。第二胎纹沟22可以布置在第二槽15、16的相应的轴向最靠内的端部处。第二胎纹沟22至少主要在中央环形部分(A)中延伸。
[0134]第二胎纹沟22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X-X的方向的倾角的绝对值β <90°,优选地β≤70°。
[0135]第二胎纹沟22的进程可以使得第二胎纹沟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X-X的方向的平均倾角(绝对值)大于第一胎纹沟20的平均倾角。优选地,第二胎纹沟22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X-X的方向的平均倾角的绝对值小于90°,更加优选地小于70°。
[0136]优选地,第二胎纹沟22具有大体曲线进程。
[0137]每条第二槽15、16均具有限定了第二槽自身的延伸方向的中央线。每条第二胎纹沟22的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均基本沿着第一纵向槽的延伸方向的延续部或者沿着平行于第一纵向槽的延伸方向的线延伸。
[0138]而且在这种情况中,上述选择除了由槽15、16产生的变形线之外没有在胎面带8中引发产生其它变形线,这对于胎面带8的中央部分的刚度有利,并且因此尤其在直线行驶期间有利于轮胎针对产生侧向应力的稳定性。
[0139]参照图2和图3的实施例,在每个模块14中,每条第二胎纹沟22均从第二槽15、16的轴向内端部延伸至相对于赤道面X-X位于胎面带的相对侧部上的第一纵向槽18、19,从而交叉所述第一纵向槽18、19。
[0140]有利地,每条第二胎纹沟22均可以具有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不小于中央环形部分㈧的轴向延伸部M的20%的长度。
[0141]优选地,每条第二胎纹沟22均可以具有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不大于中央环形部分(A)的轴向延伸部M的80%的长度。
[0142]优选地,在每个模块14中,至少一条第一胎纹沟20和至少一条第二胎纹沟22布置成沿着圆周相互接续,以形成协调倾斜的胎纹沟对27。
[0143]这种选择允许在中央部分中形成多种块体,所述块体向胎面带的中央环形部分(A)提供了适度的机动性,而又没有减弱其稳定性并且同时增强了其抓地能力,这有利于牵引和制动。
[0144]为了增强对地面上的胎印区域的作用,优选地两个周向接续的胎纹沟对27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X-X的方向不一致地倾斜:换言之,形成第一对27的第一和第二胎纹沟20,22的倾角与形成圆周接续的第二对27的第一和第二胎纹沟20、22的倾角的符号相反。
[0145]仍然参照图2-3,每个胎肩部分B均具有多条侧向槽17和多条侧向胎纹沟21。
[0146]侧向槽17以及侧向胎纹沟21均相对于赤道面X-X基本倾斜延伸。
[0147]仍然参照图2和图3的实施例,每个胎肩环形部分⑶的侧向胎纹沟21以及侧向槽17的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X-X的方向的倾角的绝对值Φ≤60°。
[0148]优选地,侧向胎纹沟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X-X的方向的平均倾角的绝对值小于60。。
[0149]侧向槽17和侧向胎纹沟21布置成沿着圆周方向相互交替。优选地,它们具有基本相互平行的进程。
[0150]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每个胎肩环形部分中,每条侧向槽17均与两条侧向胎纹沟21沿着圆周方向相互交替。
[0151]侦彳向槽17优选地仅仅在胎肩环形部分B中延伸。
[0152]侧向槽17具有沿其延伸部变化的宽度。
[0153]优选地,侧向槽17具有越远离赤道面X-X越增大的宽度。
[0154]侦彳向槽17布置成与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成轴向并排关系。特别地,侧向槽17的轴向内端部可以接近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而同时又没有与第一槽18、19相交(如在图2和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那样)。
[0155]根据本发明的重要方面,胎面带的多条槽和胎纹沟产生了这样的胎面花纹,使得由中央环形部分(A)的第一胎纹沟20和第二胎纹沟22限定的空隙/橡胶比小于由每个胎肩环形部分⑶的侧向胎纹沟21限定的空隙/橡胶比。
[0156]本 申请人:发现的是,这种胎纹沟的分布允许更加均匀且快速地加热轮胎复合物,这尤其在在诸如市镇中不平坦地形上行驶的情况有利于驾驶安全性和磨损均匀性。实际上,本 申请人:注意到的是,就这种地形而言,其驾驶风格通常特征在于更为受限的倾角,并且不会促进胎面带的胎肩部分和地形之间强有力且频繁的相互作用并且由此不会促进这种部分的加热。这种情况在冬季期间当外界温度趋于阻止快速加热复合物时更为明显。
[0157]图4和图5示出了表示起始于赤道面并且向胎肩区域运动的胎纹沟的空隙/橡胶比的行为的曲线图。
[0158]特别地,在图4中,示出了旨在装配到摩托车后轮的轮胎的空隙/橡胶比的行为,而在图5中示出了针对旨在装配到摩托车前轮的轮胎的空隙/橡胶比的行为。
[0159]在曲线图中,纵坐标示出了胎纹沟的作为与赤道面相距距离(以毫米为单位)的函数的空隙/橡胶比的百分比,而在横坐标上示出了上述距离。
[0160]为了标绘曲线图,针对宽度为大约IOmm的胎面带的环形部分求得胎纹沟的空隙/橡胶比的平均值。
[0161]中央环形部分A和胎肩环形部分B之间的过渡部对于后轮胎而言介于大约35_和40mm之间,而对于前轮胎而言介于大约25mm和35mm之间。
[0162] 除去胎面带的轴向最靠外的部分(因轮胎的边缘效应而不予考虑),曲线图清晰地示出了由中央环形部分A的第一和第二胎纹沟限定的空隙/橡胶比通常小于2%。换言之,由所述中央环形部分㈧的胎纹沟限定的最大空隙/橡胶比小于2%。
[0163]在中央环形部分A中,空隙/橡胶比对于前轮胎和后轮胎而言均具有最小值。
[0164]实际上,本 申请人:发现,在胎面带的这个部分中不必具有大量胎纹沟,这是因为由于第一槽的构造和布置方案,在胎印区域中直接获得了加热效应和更大的屈曲。
[0165]实际上,本 申请人:发现,在这个区域中在延伸和/或数量方面增加设置胎纹沟能够致使复合物太具有机动性,从而判定轮胎响应的敏捷性延迟。
[0166]在胎肩环形部分B中,空隙/橡胶比对于前和后轮胎而言均具有最大值。
[0167]实际上,曲线图示出了由胎肩环形部分⑶的胎纹沟限定的空隙/橡胶比达到了大于2%的值。具体地,由所述中央环形部分(A)的胎纹沟限定的最大空隙/橡胶比大于2%。
[0168]本 申请人:已经发现的是,在这个区域中在数量和/或延伸部方面大量存在胎纹沟实际上确保在最冷的月份期间也能快速且更加均匀地加热轮胎复合物。
[0169]实际上,本 申请人:注意到的是,胎面带的这个部分相对较少接触地面,并且仅仅当摩托车倾斜时发生接触。因此,本 申请人:已经发现的是,在胎面的这个部分中,根据给定百分比和延伸插入胎纹沟,这平衡了因气温低的月份和通常在市镇道路上采用的欠运动型驾驶风格而造成的加热和实现均匀压力分布的难度。
[0170]已经参照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的前提下,能够对详细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多种修改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摩托车的轮胎(100),所述轮胎具有胎面带(8),所述胎面带包括:中央环形部分(A),所述中央环形部分横跨赤道面(X-X)对称定位;和两个胎肩环形部分(B),所述两个胎肩环形部分相对于所述中央环形部分(A)位于轴向相对的两侧上; 所述中央环形部分(A)具有不超过所述胎面带(8)的轴向发展部的65%的轴向延伸部(M); 所述胎面带(8)包括适于限定胎面花纹的多条槽和多条胎纹沟; 所述中央环形部分(A)包括至少两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所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X-X彼此相对; -所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主要在所述中央环形部分(A)中延伸; -由所述中央环形部分(A)的胎纹沟限定的空隙/橡胶比小于由每个胎肩环形部分(B)的胎纹沟限定的空隙/橡胶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每个胎肩环形部分(B)均包括多条侧向胎纹沟(21),所述侧向胎纹沟(21)主要在所述胎肩环形部分(B)中延伸并且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X-X)倾斜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每个胎肩环形部分⑶的侧向胎纹沟(21)中的至少一条相 对于平行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的方向的倾角的绝对值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所述中央环形部分(A)包括模块(14),所述模块沿着所述轮胎的圆周发展部的方向重复,所述模块包括所述至少两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和至少一条第一胎纹沟(20)。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每个胎肩环形部分(B)的胎纹沟的数量大于所述中央环形部分(A)的胎纹沟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在每个模块中,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胎纹沟(20)布置在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至少一个端部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每个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均具有限定了所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延伸方向的中心线;所述第一胎纹沟(20)的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基本沿着平行于所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所述延伸方向的延续部的线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每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均具有限定了所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延伸方向的中心线;所述第一胎纹沟(20)的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基本沿着相对于所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所述延伸方向的延续部倾斜的线延伸,以便与所述延伸方向的延续部形成一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胎纹沟(20)从所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一个端部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胎纹沟(20)从所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一个端部延伸至少直到所述赤道面(X-X)。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胎纹沟(20)从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一个端部延伸至沿着圆周连续的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4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胎纹沟(20)具有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不小于所述中央环形部分(A)的轴向延伸部M的20%的长度。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4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胎纹沟(20)具有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不大于所述中央环形部分(A)的轴向延伸部M的200%的长度。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4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胎纹沟(20)具有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不大于所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长度的50%的长度。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4至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胎纹沟(20)具有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不小于所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沿着其延伸部测量的长度的10%的长度。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4至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所述模块(14)具有多条第一胎纹沟(20)。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每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均具有大体曲线进程,以便形成凹腔。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在每个模块(14)中,所述两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沿着所述圆周方向相互交错。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每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均具有沿着其延伸部变化的宽度。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4至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在每个模块(14)中,针对每条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存在两条第一胎纹沟(20),每条第一胎纹沟(20)均布置在所述大体纵向的第一槽(18,19)的相应端部处。
21.根据权利要求4至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所述胎面带(8)具有多条第二槽(15,16)和多条第二胎纹沟(22)。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每条第二槽(15,16)均具有大体曲线进程。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条第二胎纹沟(22)布置在第二槽(15,16)的至少一个端部处。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在每个肩部环形部分(B)中,至少一条侧向胎纹沟(21)布置成沿着圆周方向与侧向槽(17)交替。
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轮胎,其中,所述胎面花纹的槽和胎纹沟一起在 所述胎面带上限定了 > 10%的空隙/橡胶比。
【文档编号】B60C11/03GK104010840SQ201280064061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P·米萨尼, M·马里亚尼 申请人: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