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6434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具备:光电传感器,搭载在车辆上,能够利用光照射来一起显示出表示打开开闭体的符号及表示关闭的符号,根据显示的两符号反射光的变化,检测欲打开或关闭开闭体的用户意愿;驱动部,使开闭体做开闭动作;控制驱动部的车门控制部,根据光电传感器检测出的用户意愿相关的动作,使开闭体打开或关闭。能够提供即使用户的双手被占用,也能够根据用户的意愿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开闭体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
【专利说明】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operating apparatus)。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现有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该装置具有:便携式无线终端;车载无线终端;动作检测单元,其检测对作为开闭体的滑门或后门进行开闭的用户有意识性动作。该装置基于便携式无线终端及车载无线终端的ID验证结果、利用动作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用户欲使车门开闭的意愿的判断结果,对车门进行开闭。由此,即使用户的双手被占用,用户也无需利用自身手来操作门把手,就能够对车门进行开闭。
[0003]此外,动作检测单元具有多个足部检测传感器。其中一个足部检测传感器设置在配置于车辆侧门开口下部的踏板的下表面。其他足部检测传感器设置在配置于车辆后部的门开口下部的后保险杠的下表面。动作检测单元通过检测用户为了开闭车门而插入车体下表面下方的脚,来检测出使车门开闭的用户意识性动作。另外,专利文献I中还一并提出配置由发光二极管(LED)构成的脚下照明部的方案,照明与动作检测单元(足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相应的范围。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133529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然而,专利文献I中的装置不具有对用户的打开车门的意愿和关闭车门的意愿进行判断的功能。特别是,当车门以半开状态停止时,上述装置无法根据用户原来的意愿对车门进行开闭。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用户的双手被占用,也能够根据用户的意愿,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开闭体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方案为一种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具备:光电传感器,搭载在车辆上,能够利用光照射或光投影来显示表示打开所述车辆开闭体的开动作的符号及表示关闭所述车辆开闭体的闭动作的符号,并且,根据随着对照射或投影所显示的两符号中任意一符号的光进行遮挡而发生的反射光的变化,来检测欲打开或关闭所述开闭体的用户意愿;驱动部,使所述开闭体做开闭动作;控制部,根据所述光电传感器检测出的用户意愿,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开闭体打开或关闭。
[0012]根据上述结构,当用户遮挡了照射或投影出为了打开或关闭所述开闭体而显示的符号的光时,通过伴随与此而检测到的反射光的变化,所述光电传感器检测出欲打开或关闭所述开闭体的用户意愿。而且,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出的用户意愿,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开闭体打开或关闭。此时,遮挡对所述符号进行照射或投影的光的物件,例如也可为用户的脚等的身体任意部位或所携带的行李物品等。因此,即使用户的双手被占用,也可根据用户的意愿,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开闭体。
[0013]实用新型的效果
[0014]在本实用新型中,能够提供即使用户的双手被占用,也能够根据用户的意愿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开闭体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A及图1B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及主视图。
[0016]图2是表不上述施方式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0017]图3是表示光电传感器的示意图。
[0018]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模式的流程图。
[0019]图5A及图5B表不光电传感器的变形的不意图。
[0020]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图1A及图1B?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是面向搭载在汽车等车辆上的电动滑门系统(Power slide doorsystem)及电动后门系统(Power back door system)的应用例。
[0022]如图1A及图1B所示,在车身I的两侧部的每侧,通过适当的支撑构件(省略图示),以使滑门2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作为开闭体的滑门2。随着滑门2向车辆前后方向的移动,使乘降用的开口部开闭。另外,在车身I的后部,利用设置在其上缘的合页(图示略),以使后门3在上下方向可转动的方式支撑作为开闭体的后门3。随着后门3向上下方向的转动,使装卸行李物品用开口部开闭。
[0023]在配置于两个滑门2的一对外侧门把手4内,例如分别配置有聚焦光束反射型光电传感器(focused-beam reflective photoelectric sensor)6。在设置于车身 I 的后部上缘的后扰流板(rear spoiler) 5内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例如分别配置有聚焦光束反射型光电传感器7。各光电传感器6、7搭载在车辆上。如图3所不,各光电传感器6、7具有:例如由半导体激光构成的“开”用第一发光部41及“闭”用第二发光部42、例如由光电晶体管构成的“开”用第一受光部43及“闭”用第二受光部44。第一发光部41的照射方向被设定为向下,通过绘制在光照射口(例如滤光器)的作为符号的文字“开”,在地面等的照射面上显示文字“开”。同样地,第二发光部42的照射方向被设定为向下,通过绘制在光照射口(例如滤光器)的作为符号的文字“闭”,在地面等的照射面上显示文字“闭”。另一方面,第一受光部43接收第一发光部41的照射光被地面反射的反射光。同样地,第二受光部44接收第二发光部42的照射光被地面反射的反射光。
[0024]此外,受光部43、44对反射光的受光水平,随着照射光的反射位置、对照射光进行反射的物体的反射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动。基本上,当对照射光进行反射的物体的反射率恒定时,发光部41、42的光照射口与反射位置之间的距离越近,则受光部43、44对反射光的受光水平就越高(大)。或者,当发光部41、42的光照射口与照射光的反射位置之间的距离恒定时,对照射光进行反射的物体的反射率越大,则受光部43、44对反射光的受光水平就越高(大)。
[0025]此处,如图1A及图1B中标注图案来所示那样,针对设置在各外侧门把手4内的光电传感器6,将第一发光部41及第二发光部42的光轴设定成,在车身I的侧部外表面(车门外板的外侧面)的外侧的地面上分别显示文字“开”及“闭”。这是为了避免特别是如下情况的发生,即:当滑门2从全闭状态打开时,该滑门2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移动的同时向车辆后方移动,导致滑门2对遮挡了照射光的物体(用户的身体或行李物品等)产生干扰。同样地,针对设置在后扰流板5内各侧部的光电传感器7,将其光轴设定成,在车身I后侧的角部外表面(后保险杠的角部外侧面)的外侧的地面上显示文字“开”及“闭”。这是为了避免特别是如下情况的发生,即:在后门3进行开闭动作时,后门3对遮挡了照射光的物体(用户的身体或行李物品等)产生干扰。
[0026]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设置在车身I的车门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兀)10例如以微控制单兀(MCU:Micro ControllerUnit)为主体而构成,并与同样设置在车身I上的作为驱动部的车门驱动装置20电连接。该车门驱动装置20能够使两个滑门2及后门3进行开闭动作。即,将车门驱动装置20与两个滑门2及后门3相对应地逐个配置,并经由适当的传动机构(省略图示)与滑门2或后门3连接。车门E⑶10对车门驱动装置20进行控制,由此来以电动方式开闭滑门2或后门3。
[0027]S卩,车门驱动装置20具有车门电机21、电磁离合器22、一对脉冲传感器23。车门E⑶10通过驱动控制车门电机21来控制滑门2或后门3的开闭动作。另外,车门E⑶10通过控制电磁离合器22来切换车门电机21及滑门2或后门3之间的动力传递(powertransmission)的连接与不连接。这是为了,只有在对滑门2或后门3进行电动开闭驱动时,设为连接上述动力传递的状态,而在对滑门2或后门3进行手动开闭操作时,设为不连接上述动力传递的状态,从而能够顺畅地实现开闭操作。另外,车门ECU10基于由两个脉冲传感器23输出的相位互不相同的一对脉冲信号,检测出车门电机21 (准确地讲为电磁离合器22的输出轴)的旋转方向(正转或反转)、旋转量及旋转速度,即,滑门2或后门3的开闭位置及开闭速度。而且,车门ECU10基于来自各脉冲传感器23的脉冲信号,利用车门驱动装置20来控制滑门2或后门3的开闭动作。
[0028]另夕卜,车门EOJlO分别与释放电机(release motor) 11及封闭电机(closuremotor) 12电连接。将这些释放电机11及封闭电机12也与两个滑门2及后门3相对应地逐个配置,并经由适当的传动机构与闩锁机构(图示略)相连接,该闩锁机构用于将滑门2或后门3保持为全闭状态(对滑门2而言进一步为全开的状态)。释放电机11通过将其动力传递至闩锁机构,来解除该闩锁机构对滑门2或后门3的全闭状态(对滑门2而言进一步为全开状态)的保持。由此,滑门2或后门3从全闭状态变成可开状态(对滑门2而言,进一步是从全开的状态变为可闭状态)。另一方面,封闭电机12通过将其动力传递至闩锁机构,来保持该闩锁机构对半开门(ajar)状态的滑门2或后门3的全闭状态。
[0029]并且,车门E⑶10与所述光电传感器6、7 (第一发光部41、第二发光部42、第一受光部43及第二受光部44)分别电连接。车门ECU10分别向光电传感器6、7的第一发光部41及第二发光部42输出驱动信号,由此使这些发光部发光。此时,在地面上同时显示文字“开”及“闭”的情况如上所述。由此,光电传感器6、7的第一受光部43及第二受光部44分别接收第一发光部41及第二发光部42的照射光被地面反射的反射光。
[0030]光电传感器6、7的第一受光部43及第二受光部44分别接收所述反射光,由此生成检测信号。车门ECUlO基于检测信号,利用车门驱动装置20控制滑门2或后门3的开闭动作。即,车门ECUlO将第一发光部41及第二发光部42刚开始发光时的,第一受光部43及第二受光部44的两个检测信号的输入水平,作为初始值来分别进行存储,并依次获得之后的两个检测信号的输入水平。当各输入水平从所述初始值开始产生恒定水平以上的变化时,车门ECUlO检测该第一发光部41或第二发光部42所显示的文字“开”或“闭”的照射光被遮挡的事件,检测欲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用户的意愿。而且,车门ECUlO控制与检测出的用户意愿相关的动作,即,控制滑门2或后门3的开闭,以使与滑门2或后门3的打开或关闭吻合。
[0031]另外,车门E⑶10与设置在闩锁机构的闩锁开关18电连接。车门E⑶10基于与闩锁机构的动作位置相对应的来自闩锁开关18的检测信号,利用车门驱动装置20控制滑门2或后门3的开闭动作。闩锁机构的动作位置包括:将滑门2或后门3以全闭状态(对滑门2而言进一步为全开的状态)保持的位置,以半开门状态保持的位置或解除了对滑门2或后门3的保持的位置。
[0032]进一步,车门E⑶10与门锁电机13电连接。门锁电机13经由适当的传动机构,与可装卸滑门2的外侧门把手4及该闩锁机构的机构部连接。门锁电机13通过将其动力传递至上述机构部,来切换能够将外侧门把手4的操作力传递至该滑门2的闩锁机构的状态及无法传递的状态,即:切换滑门2的解锁状态及锁定状态。车门ECUlO利用门锁电机13控制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
[0033]与此相对,车门E⑶10与搭载在车身I的车载设备(车载无线终端)31电连接。该车载设备31在互不相同的位置上与设置在车身I的多个天线32电连接。车载设备31在与用户携带的便携式装置(便携式无线终端)36之间构成无线通信系统。当带有该便携式装置36的车辆用户靠近相对该车辆恒定的区域内时,车载设备31根据某个天线32的接收信号的接收水平是否超过规定水平,来检测是否能够进行用户认证。该恒定区域如图1A及图1B所示,由以车辆中柱(center pillar)为中心的两侧外侧范围A1、A2及以后门3的中央为中心的后侧外侧范围A3构成。当车载设备31检测出能够进行用户认证时,还一并确定在范围Al?A3的某个位置接收水平是否超过规定水平,即,确定在范围Al?A3的某个位置上是否存在便携式装置36。
[0034]另外,当能够进行用户认证时,车载设备31核对是否与该便携式装置36之间的ID信号一致,由此认证是否是正规用户靠近车辆。而且,车载设备31将能够进行用户认证的情况、ID码的核对结果及便携式装置36存在位置的确定结果发送至车门E⑶10。车门E⑶10基于来自车载设备31的信号,利用车门驱动装置20控制滑门2或后门3的开闭动作。
[0035]其次,说明车门E⑶10对车门驱动装置20、释放电机11、封闭电机12及门锁电机13的控制模式。当能够进行用户认证时,即,当用户位于靠近车辆附近的位置时,执行该处理。
[0036]如图4所示,当处理过渡至该程序时,在步骤SI中,车门E⑶10判断用户认证是否成立。当判断该认证是否成立时,车门ECUlO向车载设备31发送请求信号,该请求信号用于请求返回(应答)与便携式装置36之间的ID码的核对结果(成立或非成立)。车门E⑶10从车载设备31接收表示ID码核对结果的应答信号,由此判断认证是否成立。而且,直等到在步骤SI中判断为认证成立,才会在步骤S2中由车门ECUlO对在外侧门把手4及后扰流板5内配置的光电传感器6、7的全部的第一发光部41及第二发光部42进行驱动。
[0037]接着,当在步骤S3中判断为,某个光电传感器6、7的第一发光部41或第二发光部42的照射光被遮挡时,在步骤S4中,车门ECUlO确认该照射光被遮挡的位置是否与进行ID核对的位置一致,即,是否与便携式装置36的存在位置一致。这是为了避免在认证成立后错误检测出异物(例如狗、猫等)遮挡照射光等的情况。而且,在步骤S5中,车门ECUlO判断被遮挡的照射光是显示文字“开”的第一发光部41及显示文字“闭”的第二发光部42中的哪一个。
[0038]此处,当被遮挡的照射光为从第一发光部41照射的光时,在步骤S6中,车门E⑶10控制相应的车门驱动装置20,来打开与便携式装置36的存在位置一致的车门(滑门2或后门3)。由此,该车门变为全开状态。此时,在相应的车门(滑门2或后门3)处于全闭状态时,在开始打开车门的动作之前,车门ECUlO控制释放电机11来解除闩锁机构对该车门的全闭状态的保持。特别地,当打开动作的对象为滑门2且滑门2处于锁定状态时,进一步在闩锁机构的解除动作开始之前,车门ECUlO控制门锁电机13来切换为解锁状态。
[0039]与此相对,当被遮挡的照射光为从第二发光部42照射的光时,在步骤S7中,车门ECUlO控制相应的车门驱动装置20,来关闭与便携式装置36的存在位置一致的车门(滑门2或后门3)。特别地,当关闭动作的对象为滑门2且滑门2处于全开状态时,在滑门2的关闭动作之前,车门ECUlO控制释放电机11,来解除闩锁机构对滑门2的全开状态的保持。另夕卜,如果随着相应的车门(滑门2或后门3 )的关闭动作,而达到半开门状态时,则车门ECUIO控制封闭电机12来通过闩锁机构以全闭状态保持该车门。由此,使该车门变为全闭状态。特别地,当关闭对象为滑门2时,如果完成了向全闭状态的过渡,则车门ECUlO控制门锁电机13来切换为锁定状态。
[0040]当完成步骤S6或S7的处理,车门E⑶10的处理结束。由此,与被遮挡的照射光对应的车门(滑门2或后门3)变为全开状态或全闭状态。
[0041]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0042]首先,在能够进行用户认证的状态下,设为正规用户认证成立。此时,驱动在外侧门把手4及后扰流板5内配置的光电传感器6、7的全部第一发光部41及第二发光部42。由此,在比车身I的侧部外表面更外侧的地面以及在比车身I后侧的角部外表面更外侧的地面,分别显示文字“开”及“闭”。同时,光电传感器6、7的第一受光部43及第二受光部44,分别接收相应的第一发光部41及第二发光部42的照射光被地面反射的反射光,来产生检测信号。
[0043]在该状态下,当用户用脚等身体的任意部位或携带的行李物品等,来遮挡近处(身前、身旁)的第一发光部41的显示文字“开”的照射(光)或第二发光部42的显示文字“闭”的照射(光)时,该第一发光部41或第二发光部42的照射光的反射位置产生变化,由此,第一受光部43或第二受光部44所生成的检测信号的输入水平从初始值开始发生变化。检测该输入水平的变化,来作为欲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用户意愿,以上述方式控制滑门2或后门3的开闭动作。也就是说,用户即使在例如双手被占用的状态下,也可根据其意愿,遮挡近处的文字“开”或“闭”的照射光,由此能够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
[0044]在此,以检测到第一受光部43或第二受光部44所生成的检测信号的输入水平的变化为前提,即,以检测到用户意愿的位置与便携式装置36的存在位置一致为前提。因此,即使在没有用户的位置上由异物(例如狗、猫)遮挡了文字“开”或“闭”的照射光,滑门2或后门3也不会打开或关闭。
[0045]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0046](I)当用户遮挡了用于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而显示的相应文字“开”或“闭”的照射光时,与此相伴,反射光的水平会发生变化。光电传感器6、7根据反射光水平的变化,检测出欲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用户意愿。而且,车门ECUlO根据检测出的用户意愿,来控制车门驱动装置20,以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此时,对文字“开”或“闭”的照射光的遮挡例如也有可能是由用户的脚等身体的任意部位或携带的行李物品等实现的,因此,即使用户的双手被占用,也能够根据用户的意愿,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
[0047](2)在比车身I (两侧部及后部)的外表面更外侧的位置显示文字“开”或“闭”。由此,使得遮挡了文字“开”或“闭”的照射光的用户身体远离滑门2或后门3的开闭动作的移动轨迹。因此,利用车门驱动装置20对滑门2或后门3进行开闭时,能够抑制遮挡了文字“开”或“闭”的照射光的用户身体接触到滑门2或后门3的情况。另外,用户能够通过将身体靠近车身I外表面一定程度,来遮挡文字“开”或“闭”的照射光,因此能够放宽为了进行该遮挡而对用户进行的限制。而且,例如即使是轮椅用户或用脚不便的用户,也能够明确传递欲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意愿。
[0048](3)当检测到欲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用户意愿时,只有在与特定(确定)的便携式装置36 (即用户)的存在位置相吻合的情况下,允许打开或关闭该车门,由此,能够避免因异物遮挡文字“开”或“闭”的照射光而引起错误操作。
[0049](4)即使滑门2或后门3以半开状态停止或在打开或关闭的途中停止,也能够通过重新遮挡文字“开”或“闭”的照射光,来据用户意愿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
[0050](5)通过采用聚焦光束反射型光电传感器6、7,在抑制对周围物体的影响的同时,能够精确地照射文字“开”或“闭”。由此,能够将检测用户意愿的检测区域限制在更狭小的范围,从而能够抑制因用户有意识的动作以外的动作所引起的错误操作。另外,与扩散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相比,能够提高其检测精度。进一步,能够省略设置时的光轴对准工序,并能够减少安装空间。
[0051](6)通过极其简单的操作,即:利用用户的脚等身体的任意部位或携带的行李物品等物品,来遮挡文字“开”或“闭”的照射光,就能够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
[0052]此外,也可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以下变更。
[0053]如图2所示,也可设置光轴操作装置50来作为光轴驱动部,光轴驱动部驱动光电传感器6、7的第一发光部41及第二发光部42的光轴。在该情况下,当利用光电传感器6、7来进行光照时,能够利用车门ECUlO来控制光轴操作装置50,由此移动显示在地面上的文字“开”或“闭”,并能够使用户容易识别该文字“开”或“闭”。
[0054]如图5A所示,作为与光电传感器6、7的第一发光部41不同的光源,可以配置多个(例如5个)发光二极管(LED) 51 ;并且,作为与第二发光部42不同的光源,可以配置多个(例如5个)发光二极管52。而且,也可以将第一发光部41及多个发光二极管51配置为整体沿着表示打开滑门2或后门3的箭头(三角形)轮廓。也可以将第二发光部42及多个发光二极管52配置为整体沿着表示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箭头(三角形)轮廓。
[0055]此时,第一发光部41及多个发光二极管51相联动地在地面上显示打开箭头,来作为表不打开滑门2或后门3的符号。同样地,第二发光部42及多个发光二极管52相联动地在地面上显示关闭箭头,来作为表示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符号。也就是,表示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符号,也可以由从发光部41、42 (光电传感器6、7)照射(或投影)出的光和从多个发光二极管51、52照射(或投影)出的光构成。通过这种变更,与仅用光电传感器6、7的光照射(或光投影)来构成表示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符号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光电传感器6、7的检测区域,进一步提高光电传感器6、7的检测精度。
[0056]另外,从光电传感器6、7照射(或投影)的光(光斑)及从发光二极管51、52照射(或投影)的光,可以为互不相同的形状或颜色,或者形状及颜色都不相同。具体而言,可以将从光电传感器6、7照射(或投影)的光设置得比从发光二极管51、52照射(或投影)的光(光斑)大,或者设置为相互不同的颜色。或者,如图5B所示,从光电传感器6、7照射(或投影)的光可以为暗示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大致三角形的So、Sc。通过这种变更,能够容易地区分从光电传感器6、7照射(或投影)的光与从发光二极管51、52照射(或投影)的光区分,因此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性。
[0057]如图6所示,可以将光电传感器6配置在滑门2室内侧的适当位置(此处为车门饰板上部),使其朝向该滑门2的车窗玻璃G进行光照射(或光投影)也可。或者,也可将光电传感器6配置在车身I的室内侧的适当位置,使其朝向滑门2的车窗玻璃G进行光照射(或光投影)。通过这种变更,可以降低灰尘或污溃附着在光电传感器6的现象,能够减少该光电传感器6的检测精度下降的现象。
[0058]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光电传感器6、7可以在车身I的外表面显示表示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符号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这种变更,与照射在地面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光电传感器6、7与被照射位置之间的距离,并且,与照射在地面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光电传感器6、7的检测精度。
[0059]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当同时遮挡了文字“开”或“闭”的照射光时,车门ECUlO停止利用车门驱动装置20进行的对滑门2或后门3的打开或关闭(开动作或闭动作)。此时,用户可以在进行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过程中,能够在任意时刻通过遮挡文字“开”或“闭”的照射光来停止打开或关闭。由此,例如能够迅速执行躲避(防止)被滑门2或后门3夹入的处理。特别地,当光电传感器6搭载于外侧门把手4内的情况下,在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仅握住外侧门把手4这样的简单操作,来同时遮挡文字“开”或“闭”的照射光,由此停止打开或关闭。
[0060]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太阳光等干扰引起的影响,也可以将光电传感器6搭载于滑门2内。而且,也可以在该滑门2车窗玻璃的光电传感器6周围实施粘贴遮光膜
等措施。
[0061]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光电传感器6设置在车身I (例如滑门2开闭的开口部上缘)也可。或者,光电传感器7也可以设置在后门3。
[0062]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当光电传感器设置在车门的位置时,即使该车门因开闭而移动,也能够通过移动该光电传感器,来抑制光电传感器的照射位置的移动。
[0063]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光电传感器6、7的第一发光部41及第二发光部42也可为发光二极管(LED)。另外,光电传感器6、7的第一发光部41及第二发光部42优选使用人类眼睛能够容易识别出的蓝色、橘色、绿色或红色。
[0064]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光电传感器6、7的第一发光部41及第二发光部42也可以照射出表示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任意符号。该符号优选为能够向用户以视觉方式传递信息的符号。
[0065]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光电传感器6、7的第一发光部41及第二发光部42也可以是投影出表示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符号的器件。
[0066]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光电传感器6、7的第一受光部43及第二受光部44也可由光电二极管构成。
[0067]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光电传感器6、7可以由照射出文字“开”及“闭”的一个发光部、分别接收被地面反射的文字“开”及“闭”的照射的第一受光部43及第二受光部44构成。
[0068]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光电传感器6、7分别显示完整的文字“开”及“闭”的状态。与此相对,光电传感器6、7也可利用光照射或光投影来显示文字“开”及“闭”的至少一部分。即,只要用户能够辨识这些文字,以缺少一部分结构的文字“开”及“闭”的状态显示也可。另外,光电传感器6、7也可对伴随遮挡文字“开”及“闭”的至少一部分而产生的反射光变化进行检测。
[0069]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认证成立的前提,一直同时照射文字“闭”及“开”。显示“开”及“闭”的时机可以是同时的,或者依次进行显示也可。
[0070]或者,当滑门2或后门3处于全开位置或全闭位置时,分别仅照射出文字“闭”或“开”也可。而且,仅当滑门2或后门3中途停止在全开位置与全闭位置之间时,同时照射文字“闭”及“开”也可。或者,在滑门2或后门3在全开位置与全闭位置之间做开闭动作期间,同时照射文字“闭”及“开”也可。另外,此时,当遮挡了文字“开”及“闭”的至少一个照射时,也可以通过车门ECU10,停止车门驱动装置20对滑门2或后门3的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此时,优选在滑门2或后门3中途停止之前,确认该照射光被遮挡的位置是否与进行ID验证的位置一致,即,与便携式装置36的存在位置一致。
[0071]如果对上述控制模式更具体地说明,则在图4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6、S7处理中的打开或关闭滑门2或后门3的期间,当光电传感器6、7的第一发光部41及第二发光部42的至少其中一方照射光被遮挡时(相当于步骤S3),车门ECUlO就确认该照射光被遮挡的位置与进行ID验证的位置是否一致(相当于步骤S4)。而且,只有当照射光被遮挡的位置与进行ID验证的位置一致时,车门ECUlO才对用于中途停止滑门2或后门3的相应的车门驱动装置20进行控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电传感器,搭载在车辆上,能够利用光照射或光投影来一起显示出表示打开所述车辆开闭体的开动作的符号及表示关闭所述车辆开闭体的闭动作的符号,并且,根据因对用于照射或投影所显示的两符号中任一符号的光进行遮挡而发生的反射光的变化,来检测欲打开或关闭所述开闭体的用户意愿; 驱动部,使所述开闭体做开闭动作; 控制部,根据所述光电传感器检测出的用户意愿,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开闭体打开或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光轴驱动部,当利用所述光电传感器进行光照射或光投影时,该光轴驱动部移动所显示的所述两符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光电传感器不同的光源; 所显示的各所述符号,由从所述光电传感器照射或投影的光和从所述光源照射或投影的光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光电传感器照射或投影的光及从所述光源照射或投影的光,形状或颜色互不相同,或者形状及颜色都不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传感器向车辆下方进行光照射或光投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传感器配置在车身的侧部及后侧上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比所述车身的外表面更外侧的地方显示所述符号。
7.如权利要求5所示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传感器配置在车身的侧部及后侧上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车身的外表面上显示所述符号。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传感器配置在车身或所述开闭体的室内侧,朝向所述开闭体的车窗玻璃进行光照射或光投影。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光电传感器检测出对照射或投影的光进行遮挡的位置与用户所在位置相吻合时,所述控制部允许所述开闭体做开闭动作。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照射或投影所述两符号的光被同时遮挡时,所述控制部停止利用所述驱动部进行的对所述开闭体的打开或关闭。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外侧门把手内,所述外侧门把手设置在所述车身的侧部。
12.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扰流板内,所述扰流板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后侧上部。
【文档编号】B60J5/10GK203729771SQ201290000397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6日
【发明者】三宅由佳梨, 胜山真行, 广田功一, 石田俊彦, 井上祐一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