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278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马达,使座椅相对于底板滑动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马达,使座椅滑动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一例,有图13、图14所示那样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图13是以往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14是图13的支撑部件部分的放大图。图中,在设置在底板侧的下轨道I上,可移动地卡合着设有座椅的上轨道3。在上轨道3上,沿其长度方向配置在周面形成有阳螺纹的丝杆5。在上轨道的一个端部设置齿轮箱7。在该齿轮箱7内设置由被未图示出的马达驱动的蜗杆9和蜗杆9所旋合的蜗轮11构成的齿轮减速机构。而且,在作为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出侧的蜗轮11上,连接丝杆5的一个端部。丝杆5的另一个端部被未图示出的轴承托架可旋转地支撑在上轨道3上。在下轨道I上,使用托架15固定着螺母部件13。在该螺母部件13上形成在内周面形成有阴螺纹的贯通孔13a。而且,丝杆5旋合在螺母部件13的贯通孔13a上。由此,若由未图示出的马达旋转驱动丝杆5,则上轨道3沿下轨道I移动。在这样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中,作用于座椅的载荷经上轨道3 —丝杆5 —螺母部件13 —托架15 —下轨道I向底板传递。这里,若从上轨道3经齿轮箱7向丝杆5传递载荷,则存在齿轮箱7变形或破损的情况。由此,为了减少经由齿轮箱的载荷,设置载荷传递机构21。这里,使用图13、图14,说明载荷传递机构21。齿轮箱7的蜗轮11和丝杆5的连接通过细齿等手法进行,蜗轮11和丝杆5能够在轴方向自由地移动。在丝杆5上,隔着空间,固定作为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的垫片23和垫片25。在垫片23和垫片25之间配置作为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支撑部件27。支撑部件27由具有将内径设定得比丝杆5的外径大的贯通孔27a的主体部27b、与主体部27b连续设置,并使用螺母29安装在上轨道3上的安装部27c构成。丝杆5被插入支撑部件27的贯通孔27a。而且,支撑部件27的主体部27b和垫片23、垫片25分别像下述那样形成。(I)垫片23的与垫片25相向的第一面23a和支撑部件27的主体部27b的与垫片23的第一面23a相向的第三面27d抵接。(2)垫片25的与垫片23相向的第二面25a和支撑部件27的主体部27b的与垫片25的第二面25a相向的第四面27e抵接。根据这样的结构,从上轨道3向底板传递的载荷的大部分经支撑部件27—垫片23或垫片25 —丝杆5 —螺母部件13 —托架15 —下轨道I向底板传递(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5557号公报但是,在图13、图14所示那样的结构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中,存在若由于垫片23、垫片25、支撑部件27的零件精度的误差、垫片23、垫片25向丝杆5的装配精度、支撑部件27向上轨道3的装配精度的误差,使得丝杆5旋转,则在垫片23的第一面23a和支撑部件27的第三面27d的抵接面、垫片25的第二面25a和支撑部件27的第四面27e的抵接面,产生异响,操作感觉差这样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做出的发明,其课题是提供一种不会产生异响,操作感觉好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个,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电动座椅滑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被设置在底板侧、座椅侧中的一侧的第一轨道、被设置在底板侧、座椅侧中的另一侧,与前述第一轨道可相对移动地卡合的第二轨道、沿前述第一轨道配置,可旋转地被支撑在前述第一轨道上的丝杆、被固定在前述第二轨道上,前述丝杆所旋合的螺母部件、由马达驱动,并旋转驱动前述丝杆的齿轮箱、被紧固在前述丝杆、前述第一轨道中的一个部件上,且具有与前述丝杆的轴交叉的第一面、隔着空间与该第一面相向的第二面的第一载荷传递部件、被配置在前述第一面、前述第二面之间的空间,且被紧固在前述丝杆、前述第一轨道中的另一个部件,并具有与前述第一面抵接的第三面、与前述第二面抵接的第四面的第二载荷传递部件,前述第一面和前述第三面中的至少某个面是凸曲面,前述第二面和前述第四面中的至少某个面是凸曲面。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根据下面阐述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以及随附的附图,应该更加明确。发明效果根据本申请发明,由于前述第一面和前述第三面中的至少某个面是凸曲面,前述第二面和前述第四面中的至少某个面是凸曲面,使得在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一面和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三面的抵接部分、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二面和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第四面的抵接部分,吸收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零件精度、装配精度的误差,异响不会产生,操作感觉好。本发明的其它效果,根据下面阐述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以及随附的附图,应该更加明确。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明部分的图,是图2的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第二载荷传递部件部分的放大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2的切断线II1-1II的剖视图。图4是图1的载荷传递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说明设置了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座椅的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丝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切断线VI1-VII的剖视图。图8是图6的切断线VII1-VIII的剖视图。图9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以往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14是图13的支撑部件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使用图5,说明座椅的整体结构。图5是说明设置了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座椅的图。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具有位于车辆用座椅S和地板面F之间,且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座椅滑轨30。左右的座椅滑轨30是相同(对称)构造,具有由前后的托架31、33固定在地板面F上的下轨道51和固定在座椅S上的上轨道53。再有,上轨道53可移动地与下轨道51卡合。〈第一实施方式〉接着,使用图1、图2、图3,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发明部分的图,是图2的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第二载荷传递部件部分的放大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2的切断线II1-1II的剖视图。在这些图中,在上轨道53内沿其长度方向配置丝杆55。该丝杆55的中央部成为在周面形成有阳螺纹的主体部55a。在丝杆55的一个端部侧(前部侧)形成被连续设置在主体部55a,且外径设定得比主体部55a的外径小,并在周面形成有阳螺纹的小径阶梯部55b、被连续设置在小径阶梯部55b,且外径设定得比小径阶梯部55b的外径小,并在周面形成有在轴方向延伸的细齿的细齿部55c。在丝杆55的另一个端部侧(后部侧)形成被连续设置在主体部55a,且外径朝向端面逐渐变小的圆锥台部55d。在上轨道53上安装着插入有丝杆55的圆锥台部55d,且可旋转地支撑丝杆55的托架56。在下轨道51配置螺母部件57。在该螺母部件57上形成在内周面形成有阴螺纹的贯通孔57a。而且,丝杆55的主体部55a旋合在螺母部件57的贯通孔57a。托架59被设置成将螺母部件57覆盖。在托架59的内面和螺母部件57的外面之间的空间设置振动吸收用的橡胶片材60。而且,在螺母部件57的下面形成在周面形成有阴螺纹的两个部位的螺纹孔57b。另外,在托架59的下面,形成与螺母部件57的螺纹孔57b相向,且与螺纹孔57b的谷的径相比为大径的孔59a。再有,在下轨道51的底部也形成与托架59的孔59a相向,且与螺母部件57的螺纹孔57b的谷的径相比为大径的孔59a。而且,螺母部件57、托架59由将下轨道51的孔51a、托架59的孔59a插通,并旋合在螺母部件57的螺纹孔57b的螺栓61固定在下轨道51。在上轨道53的一个端部(前部)形成向上方折曲的折曲部53b。在该折曲部53b设置齿轮箱63。齿轮箱63具有壳体65、覆盖壳体65的上部,且安装有壳体65的罩67。齿轮箱63由将形成在罩67上的孔67a、形成在壳体65上的贯通孔65a、形成在罩上的孔67b、形成在上轨道53的折曲部53b上的孔53c插通的螺栓69和与旋合在螺栓69的螺母71安装在上轨道53的折曲部53b。在齿轮箱63的壳体65内设置由被未图示出的马达驱动的蜗杆73和蜗杆73所旋合的蜗轮75构成的齿轮减速机构。而且,在沿作为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出侧的蜗轮75的旋转中心轴形成的孔75a的内周面形成细齿。而且,丝杆55的细齿部55c嵌合在蜗轮75的孔75a。通过该细齿嵌合,在蜗轮75和丝杆55的旋转轴方向的相对移动被允许的状态下,蜗轮75和丝杆55成为一体并旋转。另外,在上轨道53的上面使用螺栓85、螺母87,安装着第一托架81的折曲底部和第二托架83的折曲底部。由此,若由未图示出的马达旋转驱动丝杆55,则上轨道53沿下轨道51移动。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中,作用于座椅的载荷经上轨道53 —丝杆55—螺母部件57—托架59—下轨道51向底板传递。这里,若从上轨道53经齿轮箱63向丝杆55传递载荷,则存在齿轮箱63变形或破损的情况。由此,为了减小经由齿轮箱63的载荷,设置载荷传递机构101。接着,使用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载荷传递机构101。图4是图1的载荷传递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在上轨道53的一个端部侧(前部侧)的具有上面的顶部形成孔53d。另外,在第一托架81也形成与上轨道53的孔53d相向的孔81a。在上轨道53内配置托架103。该托架103由与上轨道53的移动方向正交的第一立壁部103a、与第一立壁部103a隔着空间相向的第二立壁部103b、被形成为在第一立壁部103a的上部和第二立壁部103b的上部架桥的桥接部103c构成。在桥接部103c的中央部形成孔103d。而且,托架103由将托架103的孔103d、上轨道53的孔53d、第一托架81的孔81a插通的螺栓105和旋合在螺栓105的螺母107安装在上轨道53上。在托架103的第一立壁部103a、第二立壁部103b形成被设定成比丝杆55的主体部55a的外径大的径,且由丝杆55插通的孔103e、孔103f。在本实施方式中,丝杆55的小径阶梯部55b插通第一立壁部103a的孔103e,丝杆55的主体部55a插通第二立壁部103b的孔103f。在托架103的第一立壁部103a的与第二立壁部103b相向的面配置将空间填埋的第一衬套111。在托架103的第二立壁部103b的与第一立壁部103a相向的面配置与第一衬套111构造相同的将空间填埋的第二衬套113。在第一衬套111、第二衬套113形成被设定成比丝杆55的主体部55a的外径大的径,且比第一立壁部103a、第二立壁部103b的孔103e、孔103f小的径,并由丝杆55插通的孔11 la、113a。在本实施方式中,丝杆55的小径阶梯部55b插通第一衬套111的孔Illa,丝杆55的主体部55a插通第二衬套113的孔113a。在第一衬套111的与托架103的第一立壁部103a相向的面形成沿孔Illa的开口缘部,与第一立壁部103a的孔103e嵌合,并将第一衬套111安装在托架103的第一立壁部103a上的圆筒部111b。在第二衬套113的与托架103的第二立壁部103b相向的面形成沿孔113a的开口缘部,与第二立壁部103b的孔103f嵌合,并将第二衬套113安装在托架103的第二立壁部103b上的圆筒部113b。在第一衬套111的与第二衬套113相向的第一面Illc和第二衬套113的与第一衬套111相向的第二面113c之间配置丝杆固定部件115。该丝杆固定部件115形成有在内周面形成了丝杆55的小径阶梯部55b所旋合的阴螺纹的贯通孔115b。丝杆固定部件115被固定在丝杆55,与其一体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冲压加工将丝杆固定部件115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丝杆55方向压坏,来进行丝杆固定部件115和丝杆55的紧固。在图4中,在丝杆固定部件115的外周面形成因前述冲压加工而变形了的压痕115a。丝杆固定部件115的一个端面成为与第一衬套111的第一面Illc抵接的第三面115c。丝杆固定部件115的另一个端面成为与第二衬套113的第二面113c抵接的第四面115d。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衬套111的第一面Illc做成凹曲面,丝杆固定部件115的第三面115c做成凸曲面。再有,第一面Illc的凹曲面、第三面115c的凸曲面做成中心处于丝杆55的旋转轴上的相同半径的球面。另外,第二衬套113的第二面113c做成凹曲面,丝杆固定部件115的第四面115d做成凸曲面。再有,第二面113c的凹曲面、第四面115d的凸曲面做成中心处于丝杆55的旋转轴上的相同半径的球面。由此,托架103、安装在托架103的第一立壁部103a上的第一衬套111、安装在托架103的第二立壁部103b上的第二衬套113具有与丝杆55的轴交叉的第一面111c、与第一面Illc隔着空间相向的第二面113c,成为被紧固在上轨道53上的第一载荷传递部件。另外,丝杆固定部件115成为具有被配置在第一面111c、第二面113c之间的空间,并被紧固在丝杆55上,并由第一面Illc所抵接的第三面115c、由第二面113c所抵接的第四面115d的第二载荷传递部件。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一面Illc和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三面115c的抵接部分、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二面113c和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第四面115d的抵接部分,吸收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零件精度、装配精度的误差,不会产生异响,操作感觉变好。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衬套111的第一面Illc做成凹曲面,将丝杆固定部件115的第三面115c做成凸曲面,将第二衬套113的第二面113c做成凹曲面,将丝杆固定部件115的第四面115d做成凸曲面。也可以将凹和凸转换,将第一衬套111的第一面Illc做成凸曲面。也可以将丝杆固定部件115的第三面115c做成凹曲面,将第二衬套113的第二面113c做成凸曲面,将丝杆固定部件115的第四面115d做成凹曲面。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面和第三面的一个做成凸曲面,另一个做成凹曲面,但是,只要某一个为凸曲面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一个为凸曲面,另一个为平面,或两个面均为凸曲面。第二面和第四面也是同样。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曲面使用了球面,但是并不限定于球面,除此之外,也可以是椭圆、抛物面、双曲面等。另外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轨道53侧设置齿轮箱63、丝杆55,在下轨道51侧设置螺母部件57,但是,也可以与之相反地在上轨道53侧设置螺母部件,在下轨道51侧设置齿轮箱、丝杆。<第二实施方式>作为曲面,也可以是图6-图8所示那样的样态。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丝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切断线VI1-VII的剖视图,图8是图6的切断线VII1-VIII的剖视图。在这些图中,丝杆固定部件215的第三面215c和侧面的角部被倒角,全部被做成凸的圆筒面EM1-EM4。即、作为曲面,也可以是在第一-第四面上分别以交叉的两个轴为中心的圆筒面。<第三实施方式>作为丝杆固定部件,可以是图9所示那样的样态。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载荷传递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对与图4所不的载荷传递机构10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载荷传递机构201和第一实施方式的载荷传递机构101的不同之处在于丝杆固定部件(第二载荷传递部件)214。本实施方式的丝杆固定部件214由主体部218、被设置在主体部218的与第一衬套111的第一面Illc (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一面)相向的面上,且具有第三面216a的第三衬套216、被设置在主体部218的与第二衬套113的第二面113c (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二面)相向的面上,且具有第四面216a的第三衬套216这三个部件构成。再有,在主体部218的一个端面形成圆筒状的立壁部215a。通过该立壁部与第三衬套216的贯通孔216b嵌合,第三衬套216被固定在主体部218。另外,在主体部218的另一个端面也形成圆筒状的立壁部(未图示出)。通过该立壁部与第四衬套217的贯通孔217b嵌合,第四衬套217被固定在主体部218。而且,在主体部218形成在内周面形成了由丝杆55的小径阶梯部55b旋合的阴螺纹的贯通孔215c。再有,通过利用冲压加工将主体部218紧固在丝杆,而在主体部218的外周面形成压痕215d。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衬套111、第三衬套216中的某一个,还有第二衬套113、第四衬套217中的某一个用树脂成形,与使这些衬套均为金属制的情况相比,噪音低。〈第四实施方式〉使用图10,说明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按照两个载荷传递部件,即、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载荷传递机构300是有三个载荷传递部件的方式例。另外,对与图4所示的载荷传递机构10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图中,作为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的托架103被安装在未图示出的上轨道。在其第一立壁部(第一交叉部)103a形成由螺杆插通的孔103e。第一衬套301由与孔103e嵌合的圆筒状的颈部301a和具有比孔103e大的外径的环状的头部301b构成。头部301b的与颈部301a相反一侧的面成为凸球面,成为承受上轨道(第二轨道)的一个相对移动方向(前方向)的载荷的第一面。在第二立壁部(第二交叉部)103b形成由螺杆插通的孔103f。第二衬套303由与孔103f嵌合的圆筒状的颈部303a和具有比孔103f大的外径的环状的头部303b构成。头部303b的与颈部303a相反一侧的面成为凸球面,成为承受上轨道(第二轨道)的另一个相对移动方向(前方向)的载荷的第二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103的桥接部103c的孔103d被形成为位于孔103d的中心和桥接部103c的中心。而且,在第一衬套301的颈部301a与孔103e嵌合的状态下,在第二衬套303的颈部303a与孔103f嵌合的状态下,第一衬套301的头部301b的球面和第二衬套303的头部303b的球面成为以螺杆的轴和桥接部103c的孔103d的轴的交点为中心的球的面的一部分。在未图示出的丝杆上紧固第二载荷传递部件和第三载荷传递部件。第二载荷传递部件是能够旋合在丝杆,并与第一面(第一衬套301)抵接的前方承载螺母305,第三载荷传递部件是能够旋合在丝杆,并与第二面(第二衬套303)抵接的后方承载螺母307。前方承载螺母305、后方承载螺母307旋合在丝杆,在规定的位置通过冲压加工等被紧固在丝杆上。前方承载螺母305的与第一面(第一衬套301)抵接的面(第三面)305a成为凹球面。另外,前方承载螺母307的与第二面(第二衬套303)抵接的面(第四面)307a成为凹球面。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一面301b和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三面305a的抵接部分、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二面303b和第三载荷传递部件的第四面307a的抵接部分,吸收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第三载荷传递部件的零件精度、装配精度的误差,不会产生异响,操作感觉变好。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虽然将第一面做成凸曲面,将第三面做成凹曲面,但是,也可以与之相反地将第一面做成凹曲面,将第三面做成凸曲面。同样,虽然将第二面做成凸曲面,将第四面做成凹曲面,但是,也可以与之相反地将第二面做成凹曲面,将第四面做成凸曲面。另外,只要至少某一个为凸曲面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一个是凸曲面,另一个是平面,或两个面都是凸曲面。第二面和第四面也同样。再有,并不限定于球面,例如,也可以是椭圆面、抛物面、双曲面等的曲面。另外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轨道侧设置齿轮箱、丝杆,在下轨道侧设置螺母部件,但也可以与之相反地在上轨道侧设置螺母部件,在下轨道侧设置齿轮箱、丝杆。另外,作为第一载荷部件,并不限定于托架103那样的两叉形状,也可以是在以往例中说明的那样的支撑部件27那样的形状。〈第五实施方式〉使用图11,说明第五实施方式。在图11中,对与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4、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图10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本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在具有三个载荷传递机构401的载荷传递部件这点共通。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载荷传递部件的排列方法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从图的左侧开始,按顺序配置第二载荷传递部件(前方承载螺母305)、第一载荷传递部件(托架103、设置在第一立壁部103a上的衬套301、设置在第一立壁部103a上的衬套111)、第三载荷传递部件(丝杆固定部件115)。而且,在托架103的第一立壁部(交叉部)103a的与前方承载螺母305相向的面设置衬套(第一衬套)301,衬套301的头部301b的球面成为与前方承载螺母305的面(第三面)305a相向的第一面。另外,在托架103的第一立壁部103a的与丝杆固定部件115相向的面设置衬套(第二衬套)111,衬套111的成为了球面的第一面Illc成为与丝杆固定部件115的面(第四面)115c相向的第二面。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一面301b和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三面305a的抵接部分、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二面Illc和第三载荷传递部件的第四面115c的抵接部分,吸收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第三载荷传递部件的零件精度、装配精度的误差,不会产生异响,操作感觉变好。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虽然将第一面做成凸曲面,将第三面做成凹曲面,但是,也可以与之相反地将第一面做成凹曲面,将第三面做成凸曲面。同样,虽然将第二面做成凸曲面,将第四面做成凹曲面,但是,也可以与之相反地将第二面做成凹曲面,将第四面做成凸曲面。另外,只要至少某一个为凸曲面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一个是凸曲面,另一个是平面,或两个面都是凸曲面。第二面和第四面也同样。再有,并不限定于球面,例如,也可以是椭圆面、抛物面、双曲面等的曲面。另外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轨道侧设置齿轮箱、丝杆,在下轨道侧设置螺母部件,但也可以与之相反地在上轨道侧设置螺母部件,在下轨道侧设置齿轮箱、丝杆。再有,作为第一载荷部件,并不限定于托架103那样的两叉形状,也可以是在以往例中说明的那样的支撑部件27那样的形状。〈第六实施方式〉使用图12,说明第六实施方式。在图12中,对与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4、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图10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将第一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组合的方式。如图所不,本实施方式的载荷传递机构501由作为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的托架103、衬套301、衬套111、衬套113、衬套303、作为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前方承载螺母305、作为第三载荷传递部件的后方承载螺母307、作为第四载荷传递部件的丝杆固定部件115构成。托架103的衬套301的头部301b的球面成为承受上轨道的前方向的载荷的第一面。托架103的衬套113的面(球面)113c成为承受上轨道的前方向的载荷的第六面。
托架103的衬套111的面(球面)lllc成为承受上轨道的后方向的载荷的第二面。托架103的衬套303的头部303b的球面成为承受上轨道的后方向的载荷的第五面。前方承载螺母305的面(球面)305a成为与托架103的衬套301的头部301b的球
面(第一面)抵接的第三面。后方承载螺母307的面(球面)307a成为与托架103的衬套303的头部303b的球面(第五面)抵接的第四面。丝杆固定部件115的面(球面)115c成为与托架103的衬套111的面(球面、第二面)Illc抵接的第八面。丝杆固定部件115的面115d成为与托架103的衬套113的面(球面、第六面)113c抵接的第七面。根据上述结构,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得到下述效果。承受上轨道的前方向的载荷的部位有两个,另外,承受上轨道的后方向的载荷的部位有两个。由此,因为在上轨道的前方向或后方向的载荷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其载荷分给两部位被传递,所以,能够传递大的载荷。假设即使在由于零件的尺寸误差等,仅在两个中的一个部位进行载荷的传递的情况下,若其载荷大,则一个部位变形,在另一个部位也进行载荷的传递。即、因为在大的载荷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最终由两个路径进行载荷的传递,所以,能够传递大的载荷。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在第一面和第三面转换凸面和凹面。另外,只要至少某一个为凸曲面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一个是凸曲面,另一个是平面,或两个面都是凸曲面。在第二面和第八面、第五面和第四面、第六面和第七面也是同样。符号说明51:下轨道;53:上轨道;55:丝杆;103:托架;111:第一衬套;lllc:第一面;113:第二衬套;113:第二面;115:丝杆固定部件;115c:第三面;115d:第四面。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置在底板侧、座椅侧中的一侧的第一轨道、 设置在底板侧、座椅侧中的另一侧,与前述第一轨道可相对移动地卡合的第二轨道、 沿前述第一轨道配置,可旋转地被支撑在前述第一轨道上的丝杆、 被固定在前述第二轨道上,前述丝杆所旋合的螺母部件、 由马达驱动,并旋转驱动前述丝杆的齿轮箱、 被紧固在前述丝杆、前述第一轨道中的一个部件上,且具有与前述丝杆的轴交叉的第一面、隔着空间与该第一面相向的第二面的第一载荷传递部件、 被配置在前述第一面、前述第二面之间的空间,且被紧固在前述丝杆、前述第一轨道中的另一个部件上,并具有与前述第一面抵接的第三面、与前述第二面抵接的第四面的第二载荷传递部件, 前述第一面和前述第三面中的至少某个面是凸曲面, 前述第二面和前述第四面中的至少某个面是凸曲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面和前述第三面中的一个面是凸曲面,另一个面是凹曲面, 前述第二面和前述第四面中的一个面是凸曲面,另一个面是凹曲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一载荷传递部件具有 隔着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将前述第二载荷传递部件夹着的形状的托架, 在前述第一空间、前述第二空间中设置将这些空间填埋的衬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一载荷传递部件具有: 前述托架、 被设置在前述托架的与前述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前述第三面相向的面上,并具有前述第一面的第一衬套、 被设置在前述托架的与前述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前述第四面相向的面上,并具有前述第二面的第二衬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由 主体部、 被设置在该主体部的与前述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一面相向的面上,并具有前述第三面的第三衬套、 被设置在前述主体部的与前述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二面间相向的面上,并具有前述第四面的第四衬套构成。
6.一种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被设置在底板侧、座椅侧中的一侧的第一轨道、 被设置在底板侧、座椅侧中的另一侧,与前述第一轨道可相对移动地卡合的第二轨道、 沿前述第一轨道配置,可旋转地被支撑在前述第一轨道上的丝杆、被固定在前述第二轨道上,前述丝杆所旋合的螺母部件、由马达驱动,并旋转驱动前述丝杆的齿轮箱、 被紧固在前述丝杆、前述第一轨道中的一个部件上,并具有与前述丝杆的轴交叉,并承受前述第一轨道的一个相对移动方向的载荷的第一面、与前述丝杆的轴交叉,并承受前述第一轨道的另一个相对移动方向的载荷的第二面的第一载荷传递部件、 被紧固在前述丝杆、前述第一轨道中的另一个部件上,并具有与前述第一面抵接的第三面的第二载荷传递部件、 被紧固在前述丝杆、前述第一轨道中的另一个部件上,并具有与前述第二面抵接的第四面的第三载荷传递部件, 前述第一面和前述第三面中的至少某个面是凸曲面, 前述第二面和前述第四面中的至少某个面是凸曲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面和前述第三面中的一个面是凸曲面,另一个面是凹曲面, 前述第二面和前述第四面中的一个面是凸曲面,另一个面是凹曲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按照前述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第一载荷传递部件、前述第三载荷传递部件的顺序配置,在前述第一载荷传递部件和前述第二载荷传递部件之间的第一空间以及前述第一载荷传递部件和前述第三载荷传递部件之间的第二空间中, 设置将这些空间填埋的衬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由 与前述丝杠的轴交叉,并具有与前述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相向的第一交叉部、与前述第三载荷传递部件相向的第二交叉部的托架、 被设置在该托架的第一交叉部的与前述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三面相向的面上,并具有前述第一面的第一衬套、 被设置在前述托架的第二交叉部的与前述第三载荷传递部件的第四面相向的面上,并具有前述第二面的第二衬套构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一载荷传递部件由 与前述丝杆的轴交叉,并具有在相向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与前述第二载荷部件相向,在另一个面与前述第三载荷部件相向的交叉部的托架、 被设置在该托架的交叉部的与前述第二载荷传递部件的第三面相向的面上,并具有前述第一面的第一衬套、 被设置在前述托架的交叉部的与前述第三载荷传递部件的第四面相向的面上,并具有前述第二面的第二衬套构成。
11.一种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被设置在底板侧、座椅侧中的一侧的第一轨道、 被设置在底板侧、座椅侧中的另一侧,与前述第一轨道可相对移动地卡合的第二轨道、 沿前述第一轨道配置,可旋转地被支撑在前述第一轨道上的丝杆、被固定在前述第二轨道上,前述丝杆所旋合的螺母部件、 由马达驱动,并旋转驱动前述丝杆的齿轮箱、被紧固在前述丝杆、前述第一轨道中的一个部件上,并具有与前述丝杆的轴交叉,并承受前述第一轨道的一个相对移动方向的载荷的第一面、第六面和与前述丝杆的轴交叉,并承受前述第一轨道的另一个相对移动方向的载荷的第二面、第五面的第一载荷传递部件、被紧固在前述丝杆、前述第一轨道中的另一个部件上,并具有与前述第一面抵接的第三面的第二载荷传递部件、 被紧固在前述丝杆、前述第一轨道中的另一个部件上,并具有与前述第二面抵接的第四面的第三载荷传递部件、 被紧固在前述丝杆、前述第一轨道中的另一个部件上,并具有与前述第五面、前述第六面抵接的第七面、第八面的第四载荷传递部件, 前述第一面和前述第三面中的至少某个面是凸曲面, 前述第二面和前述第四面中的至少某个面是凸曲面, 前述第五面和前述第七面中的至少某个面是凸曲面, 前述第六面和前述第八面中的至少某个面是凸曲面。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曲面是球面。
13.如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曲面是 在前述第一 第四 面上分别以交叉的两个轴为中心的圆筒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产生异响,操作感觉好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本发明中,具有被紧固在上轨道(53),具有与丝杆(55)的轴交叉的第一面(111c)、与第一面(111c)隔着空间相向的第二面(113c)的第一载荷传递部件(103、111、113);被配置在第一面(111c)、第二面(113c)之间的空间,并被紧固在丝杆(55),具有由第一面(111c)所抵接的第三面(115c)、由第二面(113c)抵接的第四面(115d)的第二载荷传递部件(115),第一面(111c)、第二面(113c)为凹曲面,第三面(115c)、第四面(115d)为凸曲面。
文档编号B60N2/07GK103213519SQ20131002372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4日
发明者榎岛友宏 申请人: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