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716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能够兼顾泥路性能和噪声性能。充气轮胎(1)在胎面部(2)设置有:一对胎肩主沟(3、3);在上述一对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一条中央主沟(4),由此具有由胎肩主沟和中央主沟划分而成的一对中间陆地部(6)。中央主沟的沟宽(W2)大于胎肩主沟的沟宽(W1)。在各中间陆地部(6、6)具有:从中央主沟(4)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的内侧中间横纹沟(21);和从胎肩主沟(3)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的外侧中间横纹沟(22)。内侧中间横纹沟(21)和外侧中间横纹沟(22)分别在轮胎周向上隔开设置。在各中间陆地部(6、6),内侧中间横纹沟(21)的总条数小于外侧中间横纹沟(22)的总条数。
【专利说明】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能够兼顾泥路性能以及噪声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在主要行驶于泥地路面等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例如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沟、和从主沟沿轮胎轴向延伸的横纹沟。这种充气轮胎通过增大主沟以及横纹沟的沟宽来实现泥路性能的提高。然而,由于这样的充气轮胎具有较大的沟容积,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容易在沟内产生较大的共鸣振动而导致噪声性能下降。
[0003]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为了抑制噪声性能的降低,提出有减小横纹沟的沟宽的方案。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58839号公报
[0005]然而,对于上述那样的横纹沟而言却存在如下问题:无法将泥充分地压实,从而难以确保泥路性能。这样,泥路性能与噪声性能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从而强烈希望能够兼顾上述性能的充气轮胎的出现。相关技术如下。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将中央主沟的沟宽设为大于胎肩主沟的沟宽,并且,在各中间陆地部将内侧中间横纹沟的总条数设为小于外侧中间横纹沟的总条数,以此为基本,能够兼顾泥路性能以及噪声性倉泛。
[0007]本发明中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一对胎肩主沟,该一对胎肩主沟在最靠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延伸;以及至少一条中央主沟,该至少一条中央主沟在上述一对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由此而使得所述充气轮胎具有由上述胎肩主沟和上述中央主沟划分而成的一对中间陆地部,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中央主沟的沟宽大于上述胎肩主沟的沟宽,在各上述中间陆地部具有:从上述中央主沟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的内侧中间横纹沟;以及从上述胎肩主沟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的外侧中间横纹沟,上述内侧中间横纹沟和上述外侧中间横纹沟分别在轮胎周向上隔开设置,在各上述中间陆地部,上述内侧中间横纹沟的总条数小于上述外侧中间横纹沟的总条数。
[0008]另外,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对于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而言,上述内侧中间横纹沟的上述总条数为上述外侧中间横纹沟的上述总条数的40%?60%。
[0009]另外,在技术方案I或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对于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而言,在各上述中间陆地部、且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有一条上述内侧中间横纹沟、以及两条上述外侧中间横纹沟。
[0010]另外,在技术方案I?3中任意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对于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而言,上述内侧中间横纹沟的沟宽从上述中央主沟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逐渐减小,上述外侧中间横纹沟的沟宽从上述胎肩主沟朝向轮胎轴向内侧逐渐减小。[0011]另外,在技术方案I?4中任意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对于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而言,上述中央主沟以及上述胎肩主沟,分别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设置有:凸向轮胎轴向内侧的内侧凸部;以及凸向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凸部。
[0012]另外,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对于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而言,上述中央主沟以及上述胎肩主沟分别具有轮胎轴向内侧的内侧沟缘、以及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沟缘,上述内侧沟缘处的上述内侧凸部与上述外侧凸部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小于上述外侧沟缘处的上述内侧凸部与上述外侧凸部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
[0013]另外,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对于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而言,上述内侧沟缘处的上述内侧凸部与上述外侧凸部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达到上述外侧沟缘处的上述内侧凸部与上述外侧凸部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的60%?90%。
[0014]另外,在技术方案I?7中任意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对于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而言,各上述中间陆地部分别具有纵细沟,该纵细沟在轮胎周向上将上述内侧中间横纹沟与上述外侧中间横纹沟之间连接、或者将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外侧中间横纹沟之间连接。
[0015]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未特殊说明,则将轮胎各部的尺寸等设为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正规状态下所确定的值。
[0016]“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来规定该规格的轮辋,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表不 “Measuring Rim”。
[0017]另外,“正规内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来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表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 中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 ETRTO 则表示“INFLATION PRESSURE”,在轮胎为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下,将其设为180kPa。
[0018]对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而言,在胎面部设置有:在最靠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以及在上述一对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一条中央主沟。由此,充气轮胎具有由胎肩主沟和中央主沟划分而成的一对中间陆地部。
[0019]中央主沟的沟宽设定为大于胎肩主沟的沟宽。由此,通过中央主沟能够在接地压力相对较大的轮胎赤道侧有效地将泥压实而获得剪切力,从而能够提高泥路性能。
[0020]在各中间陆地部具有:从中央主沟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的内侧中间横纹沟;以及从胎肩主沟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的外侧中间横纹沟。内侧中间横纹沟以及外侧中间横纹沟分别在轮胎周向上隔开设置。通过这样的内侧中间横纹沟以及外侧中间横纹沟能够将泥压实而获得剪切力,从而能够提高泥路性能。
[0021]进而,在各中间陆地部,内侧中间横纹沟的总条数设定为小于外侧中间横纹沟的总条数。由此,对于胎面部而言,能够在形成有中央主沟的轮胎赤道侧防止沟容积增大,从而能够保持噪声性能。因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兼顾泥路性能以及噪声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0023]图2是图1的胎肩主沟的放大图。[0024]图3是图1的中央主沟的放大图。
[0025]图4是图1的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0026]图5是图1的内侧中间花纹块的放大图。
[0027]图6是图1的外侧中间花纹块的放大图。
[0028]图7是图1的中央陆地部的放大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I…充气轮胎;2…胎面部;3…胎肩主沟;4…中央主沟;6…中间陆地部;21...内侧中间横纹沟;22…外侧中间横纹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0032]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例如优选在主要行驶于泥地路面等的四轮驱动车中使用。
[0033]在胎面部2设置有在最靠胎面接地端2t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3、3。进而,在胎面部2设置有在一对胎肩主沟3、3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一条中央主沟,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条中央主沟4、4。由此,在胎面部2设置有:由胎肩主沟3和胎面接地端2t划分而成的一对 胎肩陆地部5 ;由胎肩主沟3与中央主沟4划分而成的一对中间陆地部6 ;以及由一对中央主沟4、4划分而成的中央陆地部7。除了可变间距以外,本实施方式的胎面花纹实质上形成为以轮胎赤道C上的任意点为中心而点对称。
[0034]在本说明书中,“胎面接地端2t”,是指对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状态下的轮胎I加载正规载荷、且使其以O度的外倾角与平坦地面接触时的胎面接地面的轮胎轴向上的最外端。
[0035]“正规载荷”是按照每个轮胎来规定上述规格的载荷,如果是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ON PRESSURES”中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LOAD CAPACITY”。
[0036]如图2放大所示,胎肩主沟3因轮胎轴向内侧的内侧沟缘3i和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沟缘3ο而形成了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上的外端60、和胎肩陆地部5的轮胎轴向上的内端5i。
[0037]另外,将凸向轮胎轴向内侧的内侧凸部9A、以及凸向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凸部9B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设置于胎肩主沟3。进而,第一倾斜部10A以及第二倾斜部10B在内侧凸部9A与外侧凸部9B之间、且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设置于胎肩主沟3,其中,第一倾斜部10A相对于轮胎周向而朝轮胎轴向的一侧倾斜地延伸,第二倾斜部10B相对于轮胎周向而朝轮胎轴向的另一侧倾斜地延伸。由此,在俯视观察时,胎肩主沟3形成为梯形波状的锯齿状。
[0038]内侧凸部9A和外侧凸部9B沿着轮胎周向延伸。这样的内侧凸部9A和外侧凸部9B能够将胎肩主沟3内的土、胎面部2的外表面与路面之间的水膜沿轮胎周向顺畅地排出。另外,通过第一倾斜部10A和第二倾斜部10B能够对在胎肩主沟3内压实的泥进行剪切。因此,通过胎肩主沟3能够提高排土性能、排水性能以及泥路性能。另外,胎肩主沟3的沟宽Wl (图1所示)例如优选为7.0mm~10.0mm左右,胎肩主沟3的沟深(省略图示)优选为8.0mm?12.0mm左右。进而,第一倾斜部IOA和第二倾斜部IOB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 la、Θ Ib优选为30度?50度左右。
[0039]另外,对于胎肩主沟3而言,优选设定成使得内侧沟缘3i处的内侧凸部9A与外侧凸部9B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Lla小于外侧沟缘3ο处的内侧凸部9Α与外侧凸部9Β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Lib。由此,中间陆地部6的外端6ο的凹凸形成为小于胎肩陆地部5的内端5i的凹凸。中间陆地部6的外端6ο以及胎肩陆地部5的内端5i的各凹凸越大,越呈现出因胎面部2与路面接触时的振动而引起的冲击噪声增大的倾向。进而,冲击噪声呈现出与中间陆地部6以及胎肩陆地部5的接地压力的大小成比例的倾向。
[004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使接地压力相对较大的中间陆地部6的凹凸形成为小于胎肩陆地部5的凹凸,因此能够保持泥路性能并且减少冲击噪声。
[0041]为了改善这样的作用,内侧沟缘3i处的轮胎轴向距离Lla优选为外侧沟缘3o处的轮胎轴向距离Llb的60%?90%。另外,若内侧沟缘3i处的轮胎轴向距离Lla超过外侧沟缘3ο处的轮胎轴向距离Llb的90%,则无法充分地减小中间陆地部6的外端6ο的凹凸,从而有可能无法充分地抑制冲击噪声。相反,若内侧沟缘3i处的轮胎轴向距离Lla小于外侦_缘3ο处的轮胎轴向距离Llb的60%,则中间陆地部6的外端6ο的凹凸减小,从而有能够使泥路性能降低。根据这样的观点,内侧沟缘3i处的轮胎轴向距离Lla更优选为外侧沟缘3ο处的轮胎轴向距离Llb的85%以下,另外,更优选为65%以上。
[0042]如图3放大所示,与胎肩主沟3相同,中央主沟4因内侧沟缘4i和外侧沟缘4o而形成了中央陆地部7的轮胎轴向上的外端70、和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上的内端6i。
[0043]另外,与胎肩主沟3相同,中央主沟4构成为包括内侧凸部11A、外侧凸部11B、第一倾斜部12A以及第二倾斜部12B。由此,在俯视观察时,中央主沟4形成为梯形波状的锯齿状。这样的中央主沟4也与胎肩主沟3相同,能够提高排土性能、排水性能以及噪声性能。另外,优选地,中央主沟4的沟宽W2 (图1所示)以及沟深(省略图示)分别处于与胎肩主沟3的沟宽Wl (图1所示)以及沟深(省略图示)相同的范围。另外,第一倾斜部12A以及第二倾斜部12B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 2a、Θ 2b优选为30度?60度左右。
[0044]进而,中央主沟4设定成使得内侧沟缘4i处的内侧凸部IlA与外侧凸部IlB的轮胎轴向距离L2a小于外侧沟缘4o处的内侧凸部IlA与外侧凸部IlB的轮胎轴向距离L2b。由此,由于接地压力相对较大的中央陆地部7的外端7ο的凹凸形成为小于中间陆地部6的内端6i的凹凸,因此能够保持泥路性能,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冲击噪声。
[0045]为了有效地发挥这样的作用,内侧沟缘4i处的轮胎轴向距离L2a优选为外侧沟缘4o处的轮胎轴向距离L2b的90%以下,更优选为85%以下,另外,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65%以上。
[0046]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主沟4的沟宽W2设定为大于胎肩主沟3的沟宽Wl。由此,中央主沟4在接地压力相对较大的轮胎赤道C侧能够有效地将泥压实而获得剪切力。另外,通过中央主沟4能够沿轮胎周向顺畅地对胎面部2的外表面与路面之间的水膜进行引导。另一方面,由于通过配置于胎面接地端2t侧的胎肩主沟3能够减弱共鸣振动,因而能够降低车外噪声。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I能够保持噪声性能,并且能够提高泥路性能以及排水性能。
[0047]为了有效地发挥这样的作用,中央主沟4的沟宽W2优选为胎肩主沟3的沟宽Wl的1.1倍?1.4倍。另外,若中央主沟4的沟宽W2不足胎肩主沟3的沟宽Wl的1.1倍,则由于无法相对地增大中央主沟4的沟宽W2,因此有可能无法充分地发挥上述作用。相反,若中央主沟4的沟宽W2超过胎肩主沟3的沟宽Wl的1.4倍,则有可能会在中央主沟4内产生较大的共鸣振动而导致噪声性能降低。根据这样的观点,中央主沟4的沟宽W2更优选为胎肩主沟3的沟宽Wl的1.2倍以上,另外,更优选为1.3倍以下。
[0048]胎肩横沟14在轮胎周向上隔开设置于胎肩陆地部5,上述胎肩横沟14从胎肩主沟3越过胎面接地端2t而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由此,在胎肩陆地部5、且在轮胎周向隔开设置出由胎肩主沟3、胎面接地端2t以及胎肩横沟14划分而成的胎肩花纹块15。
[0049]如图4放大所示,胎肩横沟14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进而,本实施方式的胎肩横沟14包括:一端在胎肩主沟3开口的第一倾斜部14a ;—端在胎面接地端2t开口的第二倾斜部14c ;以及将第一倾斜部14a的另一端与第二倾斜部14c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三倾斜部14b。第三倾斜部14b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0 3b设定为小于第一倾斜部14a以及第二倾斜部14c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 3a、Θ 3c。由此,在俯视观察胎面时,胎肩横沟14形成为锯齿状。
[0050]通过这样的胎肩横沟14能够有效地对在沟内压实的泥进行剪切而产生牵引力,从而能够提高泥路性能。另外,胎肩横沟14的沟宽W3例如优选为3.0mm?14.0mm左右。另外,胎肩横沟14的沟深(省略图示)例如优选为8.0mm?12.0mm左右。进而,第一倾斜部14a以及第二倾斜部14c的角度Θ 3a、Θ 3c优选为40度?70度左右,另外,第三倾斜部14b的角度Θ 3b优选为30度?50度左右。
[0051]另外,第二倾斜部14c的沟宽W3c优选设定为大于第一倾斜部14a的沟宽W3a。由此,通过胎肩横沟14能够将泥、水膜顺畅地朝胎面接地端2t侧引导,从而能够提高排土性能以及排水性能。另外,第二倾斜部14c的沟宽W3c优选为第一倾斜部14a的沟宽W3a的
2.0倍?5.0倍左右。
[0052]进而,优选地,第三倾斜部14b的沟宽W3b从第一倾斜部14a的另一端到第三倾斜部14c的另一端逐渐增加。由此,通过第三倾斜部14b能够对在沟内压实的泥进行剪切,并且能够将泥、水膜从第一倾斜部14a向第二倾斜部14c顺畅地引导,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泥路性能、排土性能以及排水性能。
[0053]在俯视观察胎面时,胎肩花纹块15形成为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4a略大于轮胎周向上的长度L4a的横长状。这样的胎肩花纹块15能够使得轮胎轴向以及轮胎周向上的边缘成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提高泥路性能。另外,胎肩花纹块15的长度L4a例如优选为胎面接地端2t、2t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亦即胎面接地宽度TW (图1所示)的19%?24%左右,另外,宽度W4a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20%?25%左右。
[0054]进而,在胎肩花纹块15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刀槽17 ;和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伸的倾斜刀槽18。
[0055]周向刀槽17在胎肩花纹块15的轮胎轴向上的中央部、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胎肩横沟14、14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这样的周向刀槽17能够在胎肩花纹块15的中央部使轮胎周向上的边缘成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冰上性能以及湿路性能。周向刀槽17的深度(省略图示)优选为胎肩主沟3的沟深(省略图示)的30%?100%左右。
[0056]倾斜刀槽18包括:在周向刀槽17与胎面接地端2t之间沿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一倾斜刀槽18a ;和从胎肩主沟3朝轮胎轴向外侧倾斜地延伸、且未到达周向刀槽17便形成终端的第二倾斜刀槽18b。
[0057]上述第一倾斜刀槽18a和第二倾斜刀槽18b能够在胎肩花纹块15内相对于轮胎轴向以及轮胎周向使边缘成分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冰上性能以及湿路性能。另外,第一倾斜刀槽18a以及第二倾斜刀槽18b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 5a、Θ 5b优选为40度?70度左右。另外,第一倾斜刀槽18a以及第二倾斜刀槽18b的深度(省略图示)优选处于与周向刀槽17的深度(省略图示)相同的范围。
[0058]进而,本实施方式的倾斜刀槽18中包括由第一倾斜部19和第二倾斜部20构成的弯曲刀槽18c。
[0059]第一倾斜部19从胎肩主沟3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且未到达周向刀槽17便形成终端。另外,第二倾斜部20从第一倾斜部19的轮胎轴向上的外端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且未到达周向刀槽17便形成终端。进而,第二倾斜部20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5(1小于第一倾斜部19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0 5c。
[0060]这样的弯曲刀槽18c能够在第一倾斜部19以及第二倾斜部20使各自不同的边缘成分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冰上性能以及湿路性能。另外,第一倾斜部19的角度0 5c优选处于与第一倾斜刀槽18a以及第二倾斜刀槽18b的各自的角度0 5a、0 5b相同的范围。进而,第二倾斜部20的角度Θ5(1优选为10度?30度左右。
[0061]如图1所示,在各中间陆地部6、6设置有:从中央主沟4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的内侧中间横纹沟21 ;和从胎肩主沟3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的外侧中间横纹沟22。上述内侧中间横纹沟21以及外侧中间横纹沟22分别在轮胎周向上隔开设置。
[0062]进而,本实施方式的各中间陆地部6、6设置有纵细沟23,该纵细沟23在轮胎周向上将内侧中间横纹沟21与外侧中间横纹沟22之间连接、或者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外侧中间横纹沟22、22之间连接。由此,在中间陆地部6、且在轮胎周向上隔开设置有内侧中间花纹块25和外侧中间花纹块26,其中,内侧中间花纹块25由中央主沟4、内侧中间横纹沟21以及纵细沟23划分而成,外侧中间花纹块26由胎肩主沟3、外侧中间横纹沟22以及纵细沟23划分而成。
[0063]如图5放大所示,内侧中间横纹沟21从中央主沟4的外侧凸部IlB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且未到达胎肩主沟3 (图1所示)便形成终端。进而,内侧中间横纹沟21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通过这样的内侧中间横纹沟21能够在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赤道C侧对在沟内压实的泥进行剪切而产生牵引力,从而能够提高泥路性能。另外,对于内侧中间横纹沟21而言,其沟宽W6a例如优选为4.0mm?7.0mm左右,其沟深(省略图示)优选为7.0mm?
11.0mm左右。进而,内侧中间横纹沟21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 6a优选为40度?60度左右。
[0064]另外,优选地,内侧中间横纹沟21的沟宽W6a从中央主沟4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逐渐减小。由此,通过内侧中间横纹沟21能够将对泥进行剪切时所产生的泥块顺畅地向中央主沟4侧排出,从而能够提高排土性能。另外,内侧中间横纹沟21的两个沟缘所成的锥角Θ 7a优选为5度?15度左右。
[0065]如图6放大所示,外侧中间横纹沟22从胎肩主沟3的内侧凸部9A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未到达中央主沟4 (图1所示)便形成终端。进而,外侧中间横纹沟22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
[0066]通过这样的外侧中间横纹沟22能够在中间陆地部6的胎面接地端2t (图1所示)侧对在沟内压实的泥进行剪切而产生牵引力,从而能够提高泥路性能。另外,外侧中间横纹沟22的沟宽W6b、沟深(省略图示)以及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 6b分别优选处于与图5所示的内侧中间横纹沟21的沟宽W6a、沟深(省略图示)以及角度Θ 6a相同的范围。
[0067]另外,与内侧中间横纹沟21相同,外侧中间横纹沟22的沟宽W6b优选为从胎肩主沟3朝向轮胎轴向内侧逐渐减小。由此,通过外侧中间横纹沟22能够将对泥进行剪切时所产生的泥块向胎肩主沟3侧顺畅地排出,从而能够提高排土性能。另外,外侧中间横纹沟22的两个沟缘所成的锥角Θ Tb优选处于与内侧中间横纹沟21的锥角Θ 7a (图5所示)相同的范围。
[0068]进而,本实施方式的外侧中间横纹沟22包括:轮胎轴向上的长度L6a相对较小的短横纹沟22A ;和轮胎轴向上的长度L6b相对较大的长横纹沟22B。这样的外侧中间横纹沟22能够通过短横纹沟22A以及长横纹沟22B而使共鸣振动有效地分散,从而能够提高噪声性能。另外,短横纹沟22A的轮胎轴向上的长度L6a优选为长横纹沟22B的轮胎轴向上的长度L6b的70%?90%。进而,短横纹沟22A以及长横纹沟22B优选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
[0069]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中间陆地部6设定成内侧中间横纹沟21的总条数小于外侧中间横纹沟22的总条数。由此,胎面部2在形成有沟宽W2相对较大的中央主沟4的轮胎赤道C侧能够抑制沟容积的增大,从而能够保持噪声性能。进而,由于通过外侧中间横纹沟22能够在沟宽Wl相对较小的胎肩主沟3侧增大沟容积,从而能够提高泥路性能以及排水性能。因此,本发明的轮胎I能够以高水平兼顾泥路性能、排水性能以及噪声性能。
[0070]为了有效地发挥这样的作用,内侧中间横纹沟21的总条数优选为外侧中间横纹沟22的总条数的40%?65%。另外,若内侧中间横纹沟21的总条数超过外侧中间横纹沟22的总条数的65%,则有可能无法充分地防止轮胎赤道C侧的沟容积的增大,从而有可能无法有效地保持噪声性能。相反,若内侧中间横纹沟21的总条数不足外侧中间横纹沟22的总条数的40%,则有可能使轮胎赤道C侧的沟容积降低,从而无法保持泥路性能。根据这样的观点,内侧中间横纹沟21的总条数更优选为外侧中间横纹沟22的总条数的60%以下,另夕卜,更优选为45%以上。
[0071 ] 进而,优选地,一条内侧中间横纹沟21和两条外侧中间横纹沟22在中间陆地部6、且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由此,由于遍布中间陆地部6整体地配置有内侧中间横纹沟21以及外侧中间横纹沟22,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泥路性能、排水性能以及噪声性能。另外,为了使共鸣振动有效地分散,优选使两条外侧中间横纹沟22形成为短横纹沟22A和长横纹沟22B的一对。
[0072]如图5所示,在中间陆地部6,纵细沟23包括:配置在轮胎轴向最内侦彳的内侧纵细沟23A ;配置在轮胎轴向最外侧的外侧纵细沟23B ;以及配置在内侧纵细沟23A与外侧纵细沟23B之间的中央纵细沟23C。通过这样的内侧纵细沟23A、外侧纵细沟23B以及中央纵细沟23C能够将泥、水膜沿轮胎周向顺畅地排出,从而能够提高排土性能以及排水性能。另夕卜,对于纵细沟23而言,沟宽W7例如优选为1.5mm?3.0mm左右,沟深(省略图示)优选为5.0mm ?10.0mm 左右。
[0073]内侧纵细沟23A从长横纹沟22B的轮胎轴向上的内端沿着轮胎周向延伸,并且与内侧中间横纹沟21的沟缘连通。另外,外侧纵细沟23B从短横纹沟22k的沟缘沿着轮胎周向延伸,并且与长横纹沟22B的沟缘连通。进而,中央纵细沟23C在内侧中间横纹沟21的轮胎轴向上的外端与短横纹沟22A的轮胎轴向上的内端之间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上述内侧纵细沟23A、外侧纵细沟23B以及中央纵细沟23C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
[0074]这样,由于内侧纵细沟23A、外侧纵细沟23B以及中央纵细沟23C与内侧中间横纹沟21、短横纹沟22A或长横纹沟22B连通,因此能够将泥、水膜有效地排出,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排土性能以及排水性能。进而,通过内侧纵细沟23A、外侧纵细沟23B以及中央纵细沟23C能够使共鸣振动有效地分散,从而能够提高噪声性能。
[0075]在俯视观察胎面时,内侧中间花纹块25形成为轮胎周向上的长度L4b大于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4b的纵长状。通过这样的内侧中间花纹块25能够使轮胎周向上的边缘成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提高泥路性能。进而,通过内侧中间花纹块25还能够提高轮胎周向上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牵引性能。另外,内侧中间花纹块25的长度L4b例如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 (图1所示)的35%?45%左右,另外,宽度W4b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5%?15%左右。
[0076]另外,在内侧中间花纹块25设置有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倾斜刀槽28。该倾斜刀槽28包括:从中央主沟4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且未到达纵细沟23便形成终端的第一倾斜刀槽28A ;和从长横纹沟22B的内端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未到达中央主沟4便形成终端的第二倾斜刀槽28B。通过这样的第一倾斜刀槽28A以及第二倾斜刀槽28B能够在内侧中间花纹块25使轮胎轴向以及轮胎周向上的边缘成分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冰上性能以及湿路性能。
[0077]另外,第一倾斜刀槽28A以及第二倾斜刀槽28B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各角度Θ 5e、Θ 5f优选处于与胎肩花纹块15的第一倾斜刀槽18a以及第二倾斜刀槽18b的各角度Θ 5a、0 5b (图4所示)相同的范围。进而,第一倾斜刀槽28A以及第二倾斜刀槽28B的深度(省略图示)优选处于与胎肩花纹块15的周向刀槽17 (图4所示)的深度(省略图示)相同的范围。
[0078]进而,在各内侧中间花纹块25,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倾斜刀槽28A分别在内侧纵细沟23A、外侧纵细沟23B以及中央纵细沟23C的轮胎轴向内侧各配置一个。由此,在各内侧中间花纹块25,第一倾斜刀槽28A在轮胎周向上隔开距离地配置有3条。通过这样的第一倾斜刀槽28A能够在长条的内侧中间花纹块25、且在轮胎周向上的宽广范围内使边缘成分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冰上性能以及湿路性能。
[0079]如图6所示,外侧中间花纹块26包括:由长横纹沟22B、短横纹沟22A、胎肩主沟
3、内侧纵细沟23A以及中央纵细沟23C划分而成的第一外侧中间花纹块26A ;以及由长横纹沟22B、短横纹沟22A、胎肩主沟3以及外侧纵细沟23B划分而成的第二外侧中间花纹块26B。
[0080]在俯视观察胎面时,第一外侧中间花纹块26A形成为轮胎周向上的长度L4c大于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4c的纵长状。与内侧中间花纹块25相同,这样的第一外侧中间花纹块26A也能够提高泥路性能以及牵引性能。另外,第一外侧中间花纹块26A的长度L4c例如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 (图1所示)的20%?30%左右,另外,宽度W4c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ff的7%?12%左右。
[0081]另外,在第一外侧中间花纹块26A设置有倾斜刀槽30。该倾斜刀槽30从胎肩主沟3朝轮胎轴向内侧倾斜地延伸、且未到达纵细沟23便形成终端。这样的倾斜刀槽30也能够在第一外侧中间花纹块26A使轮胎轴向以及轮胎周向上的边缘成分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冰上性能以及湿路性能。
[0082]进而,在第一外侧中间花纹块26A包括由倾斜部31a和周向部31b构成的弯曲刀槽31。倾斜部31a从胎肩主沟3朝轮胎轴向内侧倾斜地延伸、且未到达纵细沟23便形成终端。进而,周向部31b从倾斜部31a的轮胎轴向内端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且未到达外侧中间横纹沟22便形成终端。这样的弯曲刀槽31能够在倾斜部31a以及周向部31b使不同的边缘成分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冰上性能以及湿路性能。
[0083]另外,倾斜刀槽30以及弯曲刀槽31的倾斜部31a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各角度Θ 5g、Θ 5h,优选处于与胎肩花纹块15的第一倾斜刀槽18a以及第二倾斜刀槽18b的各角度05a、9 5b (图4所示)相同的范围。进而,倾斜刀槽30以及弯曲刀槽31的深度(省略图示)优选处于与胎肩花纹块15的周向刀槽17 (图4所示)的深度(省略图示)相同的范围。
[0084]在俯视观察胎面时,第二外侧中间花纹块26B形成为轮胎周向上的长度L4d略大于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4d的纵长状。与第一外侧中间花纹块26A相同,这样的第二外侧中间花纹块26B也能够提高泥路性能以及牵引性能。另外,第二外侧中间花纹块26B的长度L4d例如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 (图1所示)的10%?20%左右,另外,宽度W4d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5%?10%左右。
[0085]另外,在第二外侧中间花纹块26B设置有倾斜刀槽33。该倾斜刀槽33从胎肩主沟3朝轮胎轴向内侧倾斜地延伸、且未到达纵细沟23便形成终端。这样的倾斜刀槽33也有助于提高冰上性能以及湿路性能。另外,倾斜刀槽33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0 5i优选处于与胎肩花纹块15的第一倾斜刀槽18a以及第二倾斜刀槽18b的各角度Θ 5a、Θ 5b (图4所示)相同的范围。进而,倾斜刀槽33的深度(省略图示)优选处于与胎肩花纹块15的周向刀槽17 (图4所示)的深度(省略图示)相同的范围。
[0086]如图7放大所示,中央陆地部7形成为在中央主沟4、4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肋条体。此处的“沿轮胎周向连续”是指不被横贯中央陆地部7的整个宽度的横沟分断。通过这样的中央陆地部7能够有效地提高轮胎周向刚性,从而能够提高牵引性能。另夕卜,中央陆地部7的轮胎轴向上的最大宽度W4e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图1所示)的8%?15%左右。
[0087]另外,在中央陆地部7设置有狭缝35,该狭缝35从中央主沟4的内侧凸部IlA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未到达轮胎赤道C便形成终端。该狭缝35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通过这样的狭缝35能够在中央陆地部7对在沟内压实的泥进行剪切而产生牵引力,从而能够提高泥路性能。进而,由于狭缝35未将中央主沟4、4之间分断,因此在胎面部2的轮胎赤道C侧能够防止沟容积增大,从而能够保持噪声性能。
[0088]进而,优选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一对内侧凸部IlAUlA配置一个狭缝35。由此,通过狭缝35能够在胎面部2的轮胎赤道C侧有效地防止沟容积增大,从而能够保持噪声性倉泛。[0089]另外,狭缝35的最大沟宽W8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 (图1所示)的1%?5%左右。另外,狭缝35的沟深(省略图示)优选为5.0mm?10.0mm左右。进而,狭缝35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 8优选为40度?60度。
[0090]另外,在中央陆地部7设置有倾斜刀槽36。该倾斜刀槽36从中央主沟4朝轮胎轴向内侧倾斜地延伸、且未到达轮胎赤道C便形成终端。
[0091]进而,倾斜刀槽36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朝轮胎轴向的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刀槽36a ;相对于轮胎周向朝另一侧倾斜的第二倾斜刀槽36b。第一倾斜刀槽36a以及第二倾斜刀槽36b分别形成于中央陆地部7的外端7o、7o。这样的第一倾斜刀槽36a以及第二倾斜刀槽36b能够在中央陆地部7使轮胎轴向以及轮胎周向上的边缘成分有效地发挥边缘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冰上性能以及湿路性能。
[0092]另外,第一倾斜刀槽36a以及第二倾斜刀槽36b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各角度Θ 5j、Θ 5k优选处于与胎肩花纹块15的第一倾斜刀槽18a以及第二倾斜刀槽18b的各角度Θ 5a、0 5b (图4所示)相同的范围。进而,各倾斜刀槽36a、36b的深度(省略图示)优选处于与胎肩花纹块15的周向刀槽17 (图4所示)的深度(省略图示)相同的范围。
[0093]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0094][实施例]
[0095]制造了形成为图1所示的基本构造、且具有表I中示出的中央主沟、胎肩主沟、内侧中间横纹沟以及外侧中间横纹沟的轮胎,并对它们进行了评价。除了表I中的规格以外,各供试轮胎实质上具有相同的规格。另外,共通规格如下。
[0096]轮胎尺寸:285/60R18
[0097]轮辋尺寸:18X 7.5J
[0098]内压:230kPa
[0099]测试方法如下。
[0100]<泥路性能>
[0101]将各供试轮胎轮辋组装于上述轮辋且填充上述内压,进而将其安装于4WD车(LAND CRUISER陆地巡洋舰:4700cc)的全部车轮。并且,在泥深度为20cm的泥路测试路线上,在车辆停止的状态下提高发动机转数,当发动机转数达到3000转/分时,根据驾驶员的感官感受对此时将离合器置于Low (1st)而突然起动时的初始加速度(初始G)以及纵向抓地性进行了评价。以将比较例I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测试结果。数值越大越好。
[0102]<噪声性能>
[0103]将上述条件的各供试轮胎安装于上述车辆的全部车轮,在侧方距关闭发动机的状态下以50km/h的时速行驶的车辆的距离为7.5m的位置设置麦克风,由此基于JISO规格C-606而对噪声dB (A)进行了测量。以将比较例I的噪声dB (A)的倒数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测试结果。数值越大越好。
[0104]测试的结果示于表I。
[0105][表 I]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一对胎肩主沟,该一对胎肩主沟在最靠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延伸;以及至少一条中央主沟,该至少一条中央主沟在所述一对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由此使得所述充气轮胎具有由所述胎肩主沟和所述中央主沟划分而成的一对中间陆地部, 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主沟的沟宽大于所述胎肩主沟的沟宽, 在各所述中间陆地部具有: 从所述中央主沟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的内侧中间横纹沟;以及 从所述胎肩主沟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的外侧中间横纹沟, 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沟和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沟分别在轮胎周向上隔开设置, 在各所述中间陆地部,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沟的总条数小于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沟的总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沟的所述总条数为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沟的所述总条数的4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中间陆地部、且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有一条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沟、和两条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沟的沟宽从所述中央主沟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逐渐减小, 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沟的沟宽从所述胎肩主沟朝向轮胎轴向内侧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主沟以及所述胎肩主沟,分别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设置有:凸向轮胎轴向内侧的内侧凸部;以及凸向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凸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主沟以及所述胎肩主沟分别具有轮胎轴向内侧的内侧沟缘、以及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沟缘, 所述内侧沟缘处的所述内侧凸部与所述外侧凸部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小于所述外侧沟缘处的所述内侧凸部与所述外侧凸部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沟缘处的所述内侧凸部与所述外侧凸部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达到所述外侧沟缘处的所述内侧凸部与所述外侧凸部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的60%?90%。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中间陆地部分别具有纵细沟,所述纵细沟在轮胎周向上将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沟与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沟之间连接、或者将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外侧中间横纹沟之间连接。
【文档编号】B60C11/04GK104002624SQ201310424853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6日
【发明者】岩崎聪, 松田阳介 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