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060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充气轮胎,涉及一种靠钕铁硼永磁铁同极性间磁力相互排斥来工作的免充气轮胎。该轮胎由轮毂(1)、减震橡胶A(2)、钕铁硼永磁铁(3)、减震橡胶B(4)、外胎(5)、强力胶水(6)、环氧树脂(7)、矩形槽(8)组成。在轮毂(1)的外壁包裹一层减震橡胶A(2),强力胶水(6)将钕铁硼永磁铁(3)均匀粘在减震橡胶A(2);在外胎(5)的内壁包裹一层减震橡胶B(4),强力胶水(6)将钕铁硼永磁铁(3)均匀粘在减震橡胶B(4)的矩形槽(8)中,将包有减震橡胶B(4)的外胎(5)套在轮毂(1)上;利用钕铁硼永磁铁(3)同极性间磁力相互排斥的力量将外胎(5)撑起来;轮胎无内胎,不充气;相邻钕铁硼永磁铁(3)之间有适当的间隙,钕铁硼永磁铁(3)表面喷涂环氧树脂(7)。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充气轮胎的不足之处,具有结构简单、更换方便、制造容易、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免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充气轮胎,特别涉及一种适合轻载车辆使用的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车胎一般由外胎内胎组成,对内胎进行充气,使车胎能够保持足够的弹性才能正常使用。由于内胎气门、划伤等原因都可以造成轮胎漏气、少气、瘪气,从而影响车速,甚至外胎爆裂。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尚未见到一种采用同极性间磁力相互排斥的免充气轮胎。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充气式轮胎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轻载车辆使用的免充气轮胎。这种轮胎不设内胎、气门,不需要充气,即使被戳破也不影响使用,始终保持足够弹性,节省了充气工具,没有了充气、修理轮胎之苦。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免充气轮胎由轮毂(I)、减震橡胶A(2)、钕铁硼永磁铁(3)、减震橡胶B(4)、外胎(5)、强力胶水(6)、环氧树脂(7)、矩形槽(8)组成。
[0005]在轮毂⑴的外壁包裹一层减震橡胶A (2),强力胶水(6)将钕铁硼永磁铁(3)均匀粘在减震橡胶A (2);在 外胎(5)的内壁包裹一层减震橡胶B (4),强力胶水(6)将钕铁硼永磁铁(3)均匀粘在减震橡胶B (4)的矩形槽(8)中,将包有减震橡胶B (4)的外胎(5)套在轮毂⑴上;利用钕铁硼永磁铁⑶同极性间磁力相互排斥的力量将外胎(5)撑起来;轮胎无内胎,不充气;相邻钕铁硼永磁铁(3)之间有适当的间隙,钕铁硼永磁铁(3)表面喷涂环氧树脂(7)。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结构简单,更换方便;(2)使用寿命长;(3)易于制造,价格低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免充气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免充气轮胎的局部放大图。
[0009]附图中标注说明:1_轮毂;2_减震橡胶A ;3_钕铁硼永磁铁;4_减震橡胶B ;5_外胎;6_强力胶水;7_环氧树脂;8_矩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1]参照图1、图2所示,一种免充气轮胎,包括轮毂(I)、减震橡胶A(2)、钕铁硼永磁铁
(3)、减震橡胶B (4)、外胎(5)、强力胶水(6)、环氧树脂(7)、矩形槽(8),轮毂(I)的外壁上包有一层减震橡胶A(2),在减震橡胶A(2)上有间隔均匀的矩形槽(8),在矩形槽⑶中涂满强力胶水(6),将钕铁硼永磁铁(3)嵌入减震橡胶A (2)的矩形槽(8)内;在外胎(5)的内壁包有一层减震橡胶B (4),在减震橡胶B (4)上也有间隔均匀的矩形槽(8),在矩形槽(8)中涂满强力胶水(6),将钕铁硼永磁铁(3)嵌入减震橡胶B (4)的矩形槽(8)内,将包有减震橡胶B (4)的外胎(5)套在轮毂上,固定可靠;利用钕铁硼永磁铁(3)同极性间磁力相互排斥的力量撑起外胎(5),使·轮胎保持足够的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免充气轮胎,是适合轻载车辆使用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轮胎由轮毂(I)、减震橡胶A(2)、钕铁硼永磁铁(3)、减震橡胶B (4)、外胎(5)、强力胶水(6)、环氧树脂(7)、矩形槽(8)组成,轮胎无内胎,不充气,强力胶水(6)将钕铁硼永磁铁(3)均匀粘在减震橡胶A(2)和减震橡胶B(4)的矩形槽(8)中,相邻钕铁硼永磁铁(3)之间有适当的间隙,钕铁硼永磁铁(3)表面喷涂环氧树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充气轮胎,其特征是,在轮毂(I)的外壁包裹一层减震橡胶A (2),在外胎(5)的内壁包裹一层减震橡胶B (4)。
【文档编号】B60C7/00GK203427546SQ201320191191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7日
【发明者】毛剑, 朱列宇, 翁祝云 申请人:浙江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