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属于减振【技术领域】。所述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包括阀体与阀芯;阀芯放置在阀体内。本实用新型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使拉伸阻尼随伸张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使系统的减振效果大大增加,自适应控制精度高,同时又具有实现简单,安装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背景技术】
[0002]随着悬架技术的发展,对车辆在不同载荷及不同路面下的行驶平顺性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油气弹簧或者其它弹性元件的动态刚度具有载荷自适应功能,同时要求油气弹簧或者减振器阻尼具有振动自适应功能。现有一般弹性元件刚度特性单一、油气弹簧虽具有变刚度功能,但其刚度变化并不具有载荷自适应功能;现有油气弹簧或者减振器阻尼一般采用固定阻尼结构,采用人工调节阻尼的油气弹簧或者减振器不能根据车辆行驶时的具体振动情况对阻尼进行实时调节,采用动态调节阻尼的油气弹簧或者减振器虽然具有自主调节的特点,但同时具有结构庞大、控制系统复杂及可靠性差等缺点,因此目前的弹性元件和阻尼控制元件无法适应车辆在不同路面及不同载荷条件下的要求。
[0003]随着车辆产业技术的发展,对阻尼装置的自适应研究也已逐渐呈现,通过对专利进行查询,目前对阻尼装置自适应技术的研究主要为在车辆行驶时利用油气弹簧或者减振器动态伸张压力的变化实现对阻尼孔的遮挡,以实现油气弹簧或者减振器阻尼的连续可变。现有技术中在活塞杆上设计了一种滑动的压缩阀和伸张阀结构,利用阀体结构对伸张和阻尼孔进行遮挡,从而实现阻尼的自适应调节。虽然该结构具有阻尼自适应调节的特点,但是该结构采用压力一弹簧控制比较器,因此该系统具有较大的控制延迟,具有自适应控制精度不高的特点,同时该结构拉伸阻尼随伸张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使系统的减振效果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拉伸阻尼随伸张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使系统的减振效果大大增加,自适应控制精度高的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用于悬架阻尼调节结构,所述悬架阻尼调节结构包括油气缸与蓄能器;包括:压缩阀口、拉伸阀口、阀体与阀芯;所述阀体一端与所述压缩阀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伸阀口连接;所述阀芯放置在所述阀体内部;所述阀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气缸和所述蓄能器相连通,所述阀芯根据导入所述阀芯两端的所述油气缸的油液和所述蓄能器的油液的压力差,在所述阀体内前后移动,实现对所述压缩阀口和所述拉伸阀口的遮挡。
[0006]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包括压缩管接头、第一堵头、限位块、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堵头与伸张管接头;所述压缩管接头一端与所述第一堵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缩阀口连接;所述第一堵头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限位块接触,另一端与所述阀芯接触;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阀芯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堵头接触;所述伸张管接头一端与所述第二堵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伸阀口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包括第一端部阀芯、钢球、第三复位弹簧、中间阀芯、压板及第二端部阀芯;所述第一端部阀芯大径端部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接触,小径端部与所述中间阀芯连接;所述第二端部阀芯大径端部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接触,小径端部与所述中间阀芯连接;所述第三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钢球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压板接触;所述压板与所述中间阀芯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二端部阀芯连接,将所述第三复位弹簧与所述钢球固定在所述中间阀芯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中间阀芯在开设有阶梯通孔,所述钢球与所述第三复位弹簧放置在所述阶梯通孔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阶梯通孔的孔大径与所述钢球直径相适应,孔小径与所述第三复位弹簧内径相适应。
[001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还包括O型密封圈,所述O型密封圈放置在所述第一堵头与所述阀体之间;所述O型密封圈放置在与所述第二堵头与阀体之间,防止油液泄露。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将油气缸中的油液和蓄能器中的油液分别导入阀芯的两端,利用阀芯对两端的油液压力进行比较,阀芯两端压力不一样,推动阀芯进行移动,提高了阀芯的响应的反应速度,能快速对伸张压力作出反应,从而使自适应的控制精度得到提高,同时使阀芯在阀体内前后移动对压缩阀口与拉伸阀口进行遮挡,拉伸阻尼随伸张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使系统的减振效果大大增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包括压缩阀口、拉伸阀口、阀体9与阀芯8。其中,阀体9 一端与压缩阀口连接,另一端与拉伸阀口连接;阀体9两端和中间部位分别加工成内螺纹结构,中间部分的螺纹规格由压缩管接头I与伸张管接头7的标准要求确定,端部螺纹规格由第一堵头2与第二堵头6外螺纹的规格和长度决定。阀体9包括压缩管接头1、第一堵头2、限位块3、第一复位弹簧4、第二复位弹簧5、第二堵头6与伸张管接头7。第一堵头2与第二堵头6的一端为外螺纹结构,另外一端外表面开设有O型密封圈安装槽,堵头装配前应先完成O型密封圈的装配,用来防止油液泄漏。第一堵头2与第二堵头6外侧中心为内螺纹结构,第一堵头2中心内螺纹规格由压缩管接头I的标准要求确定,第二堵头6中心内螺纹规格由伸张管接头7的标准要求确定。压缩管接头
I一端与压缩阀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堵头2螺纹连接。第一堵头2与限位块3螺纹连接,限位块3对拉伸时的最大阻尼进行控制,从而避免了因拉伸压力过大造成拉伸阀口完全堵塞的可能,限位块3与阀芯8的安装距离由拉伸阀口的大小确定。第一复位弹簧4 一端与限位块3接触,另一端与阀芯8接触,用于使阀芯8复位。第二复位弹簧5 —端与阀芯8接触,另一端与第二堵头6接触,用于使阀芯8复位。伸张管接头7 —端与第二堵头6连接,另一端与拉伸阀口连接。阀芯8的两端分别与油气缸和所述蓄能器相连通,阀芯8根据导入阀芯8两端的油气缸的油液和蓄能器的油液的压力差,在阀体9内前后移动,实现压缩阀口和拉伸阀口的遮挡。阀芯包括第一端部阀芯10、钢球11、第三复位弹簧12、中间阀芯13、压板14及第二端部阀芯15。中间阀芯13中心为内螺纹结构,其螺纹规格与第一端部阀芯
10、第二端部阀芯15外螺纹相匹配,其厚度与第一端部阀芯10、第二端部阀芯15小径端部外螺纹长度相适应。第一端部阀芯10大径端部与第一复位弹簧4接触,小径端部与中间阀芯13螺纹连接。第二端部阀芯15大径端部与第二复位弹簧5接触,小径端部与中间阀芯13螺纹连接。中间阀芯13在一定半径的圆周上开设有阶梯通孔,孔大径与钢球11直径相适应,孔小径与第三复位弹簧12内径相适应,钢球11通过孔大径放入阶梯通孔内,用第三复位弹簧12 —端与钢球11接触,另一端与压板14接触,在阀芯8两端的油气缸的油液和蓄能器的油液有压力差时,钢球11产生移动,从而带动中间阀芯13快速移动,在没有压力差时,第三复位弹簧12使钢球11回复原位。压板14利用第二端部阀芯15的外螺纹和阀芯8内螺纹固定在中间阀芯13上。
[0015]在装配本实用新型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时,先将钢球11与第三复位弹簧12装进中间阀芯13,然后将第一端部阀芯10与第二端部阀芯15拧入中间阀芯13,同时利用第一端部阀芯10、第二端部阀芯15将压板14与中间阀芯13压紧,装配完成后再对第一端部阀芯10与第二端部阀芯15进行加工处理,从而保证第一端部阀芯10与第二端部阀芯15具有合适的同轴度。将阀芯8总成装入阀体9,并将限位块3装入压缩阀口侧,然后装入第一复位弹簧4、第二复位弹簧5、第一堵头2及第二堵头6,最后将压缩管接头I安装至第一堵头2和阀体9的相应位置,伸张管接头7安装至第二堵头6和阀体9的相应位置。
[0016]使用本实用新型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将油气缸中的油液和蓄能器中的油液分别导入阀芯8的两端,利用阀芯8对两端的油液压力进行比较,阀芯两端压力不一样,推动阀芯进行移动,提高了阀芯的响应的反应速度,提高了阀芯8的响应,能快速对伸张压力作出反应,从而使自适应的控制精度得到提高。
[0017]当车轮受到较大冲击时,油气缸中的油液与蓄能器中的油液压力发生变化,产生压力差,推动阀芯进行移动,使阀芯8快速反应。产生冲击时,油气弹簧的压缩阀口与拉伸阀口两端压力不同,产生压力差,阀芯8在压差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压缩阀口被阀芯8的第一端部阀芯10遮挡,使悬架动刚度增大;当车轮冲击过大时,压缩阀口被阀芯8完全遮挡,此时悬架刚度达到最大,车轮不再被继续压缩,实现了对其它元件的保护;当车轮所受冲击结束后,压缩阀口与拉伸阀口两端压力恢复正常,在第一复位弹簧4作用下,阀芯8回复原位,车轮正常工作。
[0018]当车轮受到较快拉伸时,油气缸中的油液与蓄能器中的油液压力发生变化,产生压力差,推动阀芯进行移动,使阀芯8快速反应。产生冲击时,压缩阀口与拉伸阀口两端压力不同,产生压力差,阀芯8在压差的作用下向左移动,拉伸阀口被阀芯8的第二端部阀芯15遮挡,使悬架阻尼增大,从而使振动得到更快的衰减;当车轮拉伸过快时,阀芯8继续向左移动直至与限位块3接触,此时悬架阻尼最大,拉伸阀口最小,限位块3的存在避免了极限拉伸工况下车轮悬空的危险;当车轮所受冲击结束后,压缩阀口与拉伸阀口两端压力恢复正常,在第二复位弹簧5作用下,阀芯8回复原位,车轮正常工作。
[0019]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用于悬架阻尼调节结构,所述悬架阻尼调节结构包括油气缸与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阀口、拉伸阀口、阀体(9)与阀芯(8);所述阀体(9)一端与所述压缩阀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伸阀口连接;所述阀芯(8)放置在所述阀体(9)内部;所述阀芯(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气缸和所述蓄能器相连通,所述阀芯(8)根据导入所述阀芯(8)两端的所述油气缸的油液和所述蓄能器的油液的压力差,在所述阀体内前后移动,实现对所述压缩阀口和所述拉伸阀口的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9)包括压缩管接头(I)、第一堵头(2)、限位块(3)、第一复位弹簧(4)、第二复位弹簧(5)、第二堵头(6)与伸张管接头(7);所述压缩管接头(I) 一端与所述第一堵头(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缩阀口连接;所述第一堵头(2)与所述限位块(3)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4)一端与所述限位块(3)接触,另一端与所述阀芯(8)接触;所述第二复位弹簧(5) —端与所述阀芯(8)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堵头(6)接触;所述伸张管接头(7)—端与所述第二堵头(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伸阀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8)包括第一端部阀芯(10)、钢球(11)、第三复位弹簧(12)、中间阀芯(13)、压板(14)及第二端部阀芯(15);所述第一端部阀芯(10)大径端部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4)接触,小径端部与所述中间阀芯(13)连接;所述第二端部阀芯(15)大径端部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5)接触,小径端部与所述中间阀芯(13)连接;所述第三复位弹簧(12) —端与所述钢球(11)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压板(14)接触;所述压板(14)与所述中间阀芯(13)连接;所述压板(14)与所述第二端部阀芯(15)连接,将所述第三复位弹簧(12)与所述钢球(11)固定在所述中间阀芯(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阀芯(13)开设有阶梯通孔,所述钢球(11)与所述第三复位弹簧(12)放置在所述阶梯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通孔的孔大径与所述钢球(11)直径相适应,孔小径与所述第三复位弹簧(12)内径相适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0型密封圈,所述O型密封圈放置在所述第一堵头(2)与所述阀体(9)之间;所述O型密封圈放置在与所述第二堵头(6)与阀体(9)之间,防止油液泄露。
【文档编号】B60G17/056GK203410267SQ201320483153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8日
【发明者】张熙隆, 王萍, 毛楚男, 李雪婧, 刘连营, 王新郧 申请人: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