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下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以防止控制臂焊接成型过程中产生咬边现象。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汽车后下控制臂,包括控制臂上板和控制臂下板,控制臂下板为中部下沉两侧竖起的槽形形状,其特点是,控制臂上板下沉提供安装弹簧的弹簧座,对应该弹簧座,控制臂下板的底部具有开孔,弹簧座穿过该开孔,控制臂上板整体下沉到控制臂下板的翻边边缘之下,控制臂上板的边缘和控制臂下板的侧壁的内侧焊接,并且控制臂下板的所述开孔的边缘和所述弹簧座的外侧焊接。
【专利说明】 汽车后下控制臂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连杆后悬架,尤其涉及多连杆后悬架的后下控制臂。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汽车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汽车公司均对车辆进行了轻量化设计。下摆臂作为重要的传力部件,在设计时既要满足轻量化的要求又要保证刚度及强度方面的性能要求。
[0003]如图1、图2所示,目前多连杆后悬架一般采用下控制臂下板2作为所有安装面,如弹簧安装面、下控制臂内外安装点都设计在下控制臂下板2上,如图3所示,同时下控制臂上板I翻边直接搭接在下控制臂下板2上进行焊接。
[0004]这样的结构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在下控制臂上板I与下控制臂下板2翻边处进行焊接,容易产生咬边现象,从而导致报废率增加,最终增加了零部件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以防止控制臂焊接成型过程中产生咬边现象。
[0006]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汽车后下控制臂,包括控制臂上板和控制臂下板,控制臂下板为中部下沉两侧竖起的槽形形状,其特点是,控制臂上板下沉提供安装弹簧的弹簧座,对应该弹簧座,控制臂下板的底部具有开孔,弹簧座穿过该开孔,控制臂上板整体下沉到控制臂下板的翻边边缘之下,控制臂上板的边缘和控制臂下板的侧壁的内侧焊接,并且控制臂下板的所述开孔的边缘和所述弹簧座的外侧焊接。
[0007]由于下控制臂采用内壁焊接,而不是采用下控制臂上板的翻边与下控制臂下板的翻边搭接处进行焊接,不必考虑焊接咬边的情况,使得焊接工艺更容易实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沿图2中D — D线的剖视图。
[0009]图2是已有的下控制臂的主视图。
[0010]图3是沿图2中E — E线的剖视图。
[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后下控制臂的立体图。
[001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后下控制臂的主视图。
[0013]图6是沿图5中A —A线的剖视图。
[0014]图7是沿图5中B— B线的剖视图。
[0015]图8是沿图5中C — 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4至图8所示,汽车后下控制臂包括控制臂上板3和控制臂下板4,控制臂下板4为中部下沉(底部41)两侧竖起(侧壁42)的槽形形状,控制臂上板3下沉提供安装弹簧的弹簧座31,对应该弹簧座31,控制臂下板4的底部具有开孔410,弹簧座31穿过该开孔410,控制臂上板3整体下沉到控制臂下板4的翻边边缘43之下,控制臂上板3的边缘和控制臂下板4的侧壁42的内侧焊接,形成焊缝100,并且控制臂下板4的所述开孔410的边缘和所述弹簧座31的外侧焊接,形成焊缝200。
[0017]下控制臂上板3与下控制臂下板4的内壁焊接,相对于以往的结构由于缩短了下控制臂上板3的翻边,该结构在重量上有明显的减重,可以有效地对零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使结构满足轻量化的要求。
[0018]由于下控制臂采用内壁焊接,而不是采用下控制臂上板3的翻边与下控制臂下板4的翻边搭接处进行焊接,不必考虑焊接咬边的情况,使得焊接工艺更容易实现。
[0019]下控制臂上板3的弹簧座31外的其他部份32与下控制臂下板4焊接后形成一个工字形(如图7所示)的腔体,这对结构的抗弯性能有很大的贡献,有效提高了后下控制臂的刚度性能。
[0020]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结构重量轻,刚度性能好,承载能力强,工艺性好从而减轻了零部件重量和降低了成本。
【权利要求】
1.汽车后下控制臂,包括控制臂上板和控制臂下板,控制臂下板为中部下沉两侧竖起的槽形形状,其特征在于,控制臂上板下沉提供安装弹簧的弹簧座,对应该弹簧座,控制臂下板的底部具有开孔,弹簧座穿过该开孔,控制臂上板整体下沉到控制臂下板的翻边边缘之下,控制臂上板的边缘和控制臂下板的侧壁的内侧焊接,并且控制臂下板的所述开孔的边缘和所述弹簧座的外侧焊接。
【文档编号】B60G7/00GK203637490SQ201320684717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发明者】殷梅, 王成龙, 孙志伟 申请人: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