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位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车辆座位总成包括座椅靠背和座椅底座。壳体设置在座椅底座中并包括左腿部支承和右腿部支承。膜状物设置在壳体上并包括多个穿孔。膜状物和壳体限定空腔。风道限定在壳体的底壁中。风道至少部分地延长到左腿部支承和右腿部支承中。垫片材料设置在空腔中。风扇与风道连通并配置为推动空气穿过风道、垫片材料和多个穿孔。
【专利说明】车辆座位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一种车辆座位总成(vehicle seating assembly),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用于提供气流给车辆的乘客的通风包封系统(vented envelope system)的车辆座位总成。
【背景技术】
[0002]包括改进的气流技术的车辆对消费者而言增加了舒适性和价值。
【发明内容】
[000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车辆座位总成包括座椅靠背和座椅底座。壳体设置在座椅底座中并包括左腿部支承和右腿部支承。膜状物设置在壳体上并包括多个穿孔。膜状物和壳体限定空腔。风道限定在壳体的底壁中。风道至少部分地延长到左腿部支承和右腿部支承中。垫片材料设置在空腔中。风扇与风道连通并配置为推送空气穿过风道、垫片材料、和多个穿孔。
[000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车辆座位总成包括具有和底壁一起限定风道的壳体的座椅底座。膜状物设置在壳体上并包括多个穿孔。第一和第二灵活的和独立地可移动的腿部部分从壳体向前延伸。风扇与风道连通并配置为推送空气穿过多个穿孔。
[0005]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车辆座位总成包括设置在座椅靠背或座椅底座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半刚性的壳体并包括至少一个柔性壁。膜状物设置在壳体上并包括多个穿孔。风道设置在壳体的底壁中。风扇与风道连通并配置为推送空气穿过多个穿孔。
[0006]通过研究下述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目的和特征将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和领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在附图中:
[0008]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车辆座椅的车辆的正透视图;
[0009]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通风系统的车辆座椅的正透视图;
[0010]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风系统的俯视透视图;
[0011]图4是图3的通风系统的俯视平面图;
[0012]图5是图4的通风系统的侧视平面图;
[0013]图6是已经移除膜状物的图4的通风系统的俯视平面图;
[0014]图7是在垂直位置具有通风系统的车辆座椅的正透视图;
[0015]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在垂直位置具有一个支承腿并在水平位置具有一个支承腿的通风系统的车辆座椅的主透视图;
[0016]图9是具有通风系统并在水平位置具有腿部的车辆座椅的正透视图;
[0017]图10是具有正在运行的通风系统的车辆座椅的正透视图;
[0018]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通风系统的车辆座椅的正透视图;
[0019]图12是根据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的移除了一部分载体的通风系统的俯视透视图;
[0020]图13是图11的通风系统的俯视平面图;
[0021]图14是图12的通风系统的侧视平面图;
[0022]图15是已经移除膜状物的图12的通风系统的俯视平面图;
[0023]图16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正在运行的通风系统的车辆座椅的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在此说明的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直立”、“水平”及其派生词应当如图1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取向相关联。然而,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明确的相反指明,本发明可以采用各种可选的方向。还可以理解的是,在附图中表明的和在下述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除非权利要求中另有明确限定,与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有关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性不应认为是限制。
[0025]参照图1-16,附图标记20总体上指代包括座椅靠背22和座椅底座24的车辆座位总成。壳体26设置在座椅底座24中并包括左腿部支承28和右腿部支承30。膜状物32设置在壳体26上并包括多个穿孔33。膜状物32和壳体26限定空腔34。风道36定义在壳体26的底壁38中。风道36至少部分地延长到左腿部支承28和右腿部支承30中。垫片材料40设置在空腔34中。风扇42与风道36连通并配置为推送空气穿过风道36、垫片材料40和多个穿孔33。
[0026]再次参照图1,车辆50包括车辆座位总成20并且也包括其它功能部件(feature),例如多个车轮52、保险杠54、前端56和后端58。车辆5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包括紧凑型车、中型车、运动型多用途车、迷你或大型厢型车或任何类型的卡车。如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所举例说明的,车辆座位总成20包括座椅底座24和座椅靠背22。在举例说明的实施例中,座椅底座24和座椅靠背22每个都包括通风系统60。车辆座位总成20也可包括头枕62和面层材料64。而且,面层材料64完全设置在座椅靠背22和座椅底座24上。面层材料64配置为提供针对车辆座位总成20的统一的外观和手感。面层材料64也在车辆座位总成20的座椅靠背22和座椅底座24的上表面上形成乘客接合面66。此外,座椅底座24,如图2举例说明的实施例中所示的,可包括第一腿部部分68和第二腿部部分70。进一步地,第一和第二腿部部分68、70配置为在与在实质上水平位置的第一和第二腿部部分68、70对应的第一位置72,或与在实质上垂直位置的第一和第二腿部部分68、70对应的第二位置74。第一和第二腿部部分68、70也可彼此独立地移动,使得第一和第二腿部部分68、70之一可处在第一位置72,而第一和第二腿部部分68、70中的另一个处在第二位置74,并且第一和第二腿部部分68、70配置为对车辆乘客的大腿和小腿提供支承。如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所示,通风系统60可包括在座椅底座24和座椅靠背22之一或两个中。
[0027]现参照图3所示的实施例,通风系统60包括半刚性的壳体26,其设置在座椅底座24或座椅靠背22中。壳体26是总体上薄的、不渗透的壳体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灵活的周长侧壁82,其允许具有灵活性。壳体26总体上由聚氨酯泡沫体组成,但可以预期的是壳体26由另一种类型的泡沫体、塑料聚合物或其它不渗透的材料组成,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使用的。而且,壳体26为总体上矩形的形状,除了长形槽84之外,其设置在座椅底座24的前部上,并且限定右腿部支承30和左腿部支承28。壳体26总体上按适合于座椅靠背22或座椅底座24的尺寸设计。壳体26包括具有从底壁38向上延伸的周长侧壁82的底壁38,和敞开的顶部结构。壳体26也可包括风道36。风道36可操作地耦接至风扇42,并配置为引导气流通过整个壳体26。壳体26的底壁38可包括至少一个风道36。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风道36模塑在壳体26的底壁38中。然而,可以预期的是风道36可部分地模塑在底壁38中,设置为与底壁38邻接接触,设置为与底壁38邻近,或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任何其它方向。
[0028]再次参照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通风系统60进一步包括不渗透的膜状物32,其设置在壳体26上并沿着壳体26设置。具体地,不渗透的膜状物32可操作地与壳体26的周长侧壁82耦接并形成与壳体26的底壁38相对的表面,形成空腔34。不渗透的膜状物32总体上是薄膜。然而,还可以预期的是,不渗透的膜状物32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任何其它的材料组成,其提供不渗透的屏障。
[0029]现参照图3和4所示的实施例,膜状物32总体上包括多个穿孔33,其配置为使空气进出空腔34。如图4中举例说明的实施例所示出的,穿孔33总体上以重复的菱形的图案设置,以便创造进出包封的最佳的气流。如图3中举例说明的实施例所示出的,穿孔33的重复的菱形的图案是这样的,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中的每个都包括第一和第二腿部部分68、70中的每个的菱形的图案的大约一半。然而,还可以预期的是,穿孔33可以以交错的方向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方向设置,以提供最佳的气流给车辆乘客。而且,如图3中举例说明的实施例所示出的,多个穿孔33沿着整个通风系统60设置,以便提供气流给座椅底座24或座椅靠背22的整个表面。
[0030]再次参照图3和4中所示的实施例,壳体26的周长侧壁82设置在右腿部支承30和左腿部支承28周围,并包括多个手风琴式风箱(accord1n-style bellow)90,其配置为允许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从第一位置72和第二位置74移动。在第一位置72中,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处在实质上垂直的位置。具体地,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的手风琴式风箱90配置为膨胀和收缩,以便提供从第一位置72至第二位置74的轻松、流畅的移动,反之亦然。当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处在第二位置74时,手风琴式风箱90处于压缩状态,并且当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处在第一位置72时,手风琴式风箱90处于伸展状态。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的每个包括手风琴式风箱90,使得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可彼此独立地从第一位置72移动并移动至第二位置74。手风琴式风箱90开始于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的下端并在整个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的周围延伸以及,如图3中举例说明的实施例所示出的,可以与风道36邻接接触。
[0031]再次参照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垫片材料40可设置空腔34的内部。垫片材料40为车辆的乘客在座椅底座24或座椅靠背22上创造舒适性,并且总体上设置在膜状物32和壳体26的底壁38之间的空腔34中。而且,垫片材料40也提供刚性给通风系统60,以便避免空腔34在车辆乘客的重压下的毁坏。具体地,垫片材料40是渗透性材料,使得空气能够穿过垫片材料40。垫片材料40的渗透性质允许空气从风道36穿过垫片材料40,并穿过膜状物32中的多个穿孔33,以便提供气流给车辆乘客。垫片材料40也提供在空气穿过通风系统60的移动过程中不会使空腔34鼓起并且允许空腔34在空气穿过通风系统60的移动过程中保持形状的情况下允许风扇42推动空气穿过风道36和膜状物32中的多个穿孔33必要的刚性。
[0032]现参照图4和5所示的实施例,当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处于第二位置74时,通风系统60是具有大体上长方形周长的总体上扁平的结构。长方形周长由长形槽84断开,其分离右腿部支承30和左腿部支承28。而且,如图5举例说明的实施例所示出的,通风系统60是具有沿着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的周长侧壁82设置的手风琴式风箱90的相对薄的结构。通风系统60的薄的结构组成允许将通风系统60轻易包装在座椅底座24或座椅靠背22中。
[0033]现参照图6中所示的实施例,风扇42设置在座椅底座24或座椅靠背22的后部,并且总体上设置在通风系统60的后面。风扇42总体上设置在大约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的另一端的中间。而且,风道36可操作地耦接至风扇42并从通风系统60中间向下延伸,直到到达右腿部支承30和左腿部支承28。风道36之后分开并分别延伸至右腿部支承30和左腿部支承28中。在右腿部支承30中的风道36的部分和在左腿部支承28中的风道36的部分每个都包括多个突出部100,其设计用于促成气流穿过整个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而且,风道36也包括工字形突出部102,其从位于中间的风道36的两侧延伸。工字形突出部102允许空气穿过整个座椅底座24移动。
[0034]现参照图7-9所示的实施例,车辆座位总成20配置为从第一位置72至第二位置74移动右腿部支承30和左腿部支承28。具体地,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开始处于与实质上垂直的位置并与车辆地板成直角的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对应的第一位置72。当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的手风琴式风箱被车辆的乘客激活时,其收缩和膨胀,以便从第一位置72至第二位置74移动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在第二位置74,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与座椅底座24 —样高并实质上平行于车辆地板。处于第二位置74的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提供附加的腿部支承给乘客的大腿和小腿,并允许车辆的乘客水平地伸出他的或她的双腿至更舒服的位置。此外,如图8举例说明的实施例所示出的,右腿部支承30和左腿部支承28可配置为彼此单独移动,使得右腿部支承30可处于第一位置72,而左腿部支承28处于第二位置74,反之亦然。而且,如图7-9举例说明的实施例所示出的,当右腿部支承30处于第一位置72时,车辆座位总成20的第一腿部部分68也处于实质上垂直的位置,并且当右腿部支承30处于第二位置74时,车辆座位总成20的第一腿部部分68也处于实质上水平的位置。同样地,当左腿部支承28处于第一位置72时,车辆座位总成20的第二腿部部分70也处于实质上垂直的位置,并且当左腿部支承28处于第二位置74时,车辆座位总成20的第二腿部部分70也处于实质上水平的位置。
[0035]在操作中,并且如图10举例说明的实施例所进一步示出的,当激活通风系统60时,风扇42被打开并且移动(吸或吹)空气穿过风道36。空气之后流过垫片材料40并流过不渗透的膜状物32中的穿孔33。空气之后流过面层材料64,其可进一步包括配置为与膜状物32中的穿孔33对齐的多个穿孔,以便提供空气流通给车辆的乘客。然而,还可以预期的是,面层材料64可由渗透性材料组成,使得空气从膜状物32上的穿孔33流动并传送给车辆的乘客。壳体26的周长侧壁82,与设置在空腔34内部的垫片材料40 —起,提供刚性给空腔34,以便防止空腔34在来自于风扇42的空气的移动过程中鼓起或触底。
[0036]现参照图11-16所示的实施例,车辆座位总成20可包括如上所述的多个相同的功能部件,包括座椅底座24、座椅靠背22、面层材料64、头枕62和设置在座椅底座24或座椅靠背22中的通风系统60。如图11举例说明的实施例所示出的,通风系统60可设置在座椅靠背22和座椅底座24中的一个或两个中,类似于上述关于图2所述的实施例。然而,如图10举例说明的实施例所示出的车辆座位总成20不包括第一和第二腿部部分68、70,而是包括具有大体上矩形表面的更传统的座椅底座24。
[0037]具体参照图12-14,类似于之前在图3-5中举例说明的实施例,通风系统60可包括不渗透的壳体26、设置在壳体26上、限定空腔34的不渗透的膜状物32、膜状物32中的多个穿孔33、设置在壳体26的内部的风道36和可操作地耦接至风道36并且配置为推动空气穿过多个穿孔33的风扇42。然而,图8所示出的实施例不包括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而是包括矩形结构。而且,如图12和13举例说明的实施例所示出的,并且类似于图3和4所示出的实施例以及如上所述,通风系统60包括穿孔33,其以重复的菱形的图案在不渗透的膜状物32上,并且其也大体上为薄的结构,以便允许将通风系统60轻易地包装到座椅底座24或座椅靠背22中。
[0038]现参照图15所示的实施例,风道36以类似于上述关于图6的实施例的方式开始,其具有可操作地耦接至风扇42的风道36,其设置在通风系统60的一端的中央。然而,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风道36延伸至风扇42的对面的通风系统60的另一端。除了如上关于图6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工字形的突出部102之外,图15所示出的实施例包括第二工字形的突出部102,其从风道36的两侧延伸。第一和第二工字形的突出部102配置为提供穿过整个通风系统60的气流。
[0039]现参照图16所示出的车辆座位总成20,也可使用如图15所示出的通风系统60的实施例。图15的通风系统60类似于图2的通风系统60的操作,但是明显缺少左和右腿部支承28、30。具体地,当激活通风系统60时,风扇42推动空气穿过风道36,其中,空气在之后流过垫片材料40和不渗透的膜状物32上的穿孔33。此外,面层材料64可包括与膜状物32中的穿孔33对齐的多个穿孔,以便分散空气给车辆的乘客。壳体26的薄壁与垫片材料40 一起,允许通风系统60具有必要的刚性,以便防止空腔34在操作过程中触底或鼓起。
[0040]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是提供改进的空气流动技术,以便增加车辆乘客的舒适性。现有技术中的通风系统包括座椅或系统的一小部分上的通风孔,其从座椅下面推动空气穿过泡沫体。使空气穿过泡沫体到达车辆的乘客导致无效率。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系统设计成与标准的聚氨酯缓冲泡沫体一起工作。如果泡沫体未用在座椅中,或使用不同的泡沫体类型,则现有技术中的系统将无法工作。本发明使用薄的、不渗透的壳体,其可轻松地放入座椅底座或座椅靠背中。不渗透的膜状物设置在创建空腔的壳体上。风道设置在空腔的内部并且可操作地耦接至风扇。风扇配置为推动空气穿过风道并穿过不渗透的膜状物中的穿孔,以便分散和传送气流给车辆的乘客。
[0041]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理念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结构作出变化和改动,进一步应当理解的是这些理念由权利要求所限定,除非权利要求明确地另有叙述。
[004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结构以及其他组件并不仅限于任何具体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文中公开的本发明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由各种各样的材料构成。
[0043]为了公开的目的,术语“耦接”总体上意指两个组件(电学的或机械的)直接或间接地相互连接。这种连接在性质上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可活动的。这种连接可以通过两个组件(电学的或机械的)与任何另外的中间构件实现,该任何另外的中间构件彼此之间或者与两个组件整体地形成为单一的整体。除非另作说明,这种连接在性质上可以是永久的,或可以是可移动的或可释放的。
[0044]同样重要的是,需要注意,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的本发明的元件的结构和布置只是说明性的。尽管在本公开中仅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阅读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领会到,在没有实质上违背所列举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势的情况下,许多修改(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规格、结构、形状和比例,参数值,安装布置,使用的材料,颜色和方向等的变化)都是可能的。例如,元件显示为一体成型,连接的操作可以颠倒或另有变化,系统的结构和域构件、连接器和其他元件的长度或宽度可以变化,元件之间提供的可调位置的类型或数量可以变化。应该注意的是,系统的元件和域总成可以由任何能提供足够强度或耐久性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组成,可以是任何各种各样的颜色、质地和组合。因此,所有这些修改都旨在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对预期实施例和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设计、操作条件和布置的其他代替、修改、变化和省略都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做出。
[0045]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的工序中的任何工序或步骤都可以与公开的其他工序或步骤相接合,来形成本发明的范围之内的结构。此处公开的示例性结构和工序,仅用作说明用途而不应理解为限制。
[0046]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构思的情况下对上述结构和方法做出变化和修改,可以进一步理解的是,这种构思旨在由权利要求所覆盖,除非这些权利要求通过其语言另有明确的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包含: 座椅靠背; 座椅底座; 壳体,其设置在座椅底座中并包括左腿部支承和右腿部支承; 膜状物,其设置在壳体上并包括多个穿孔,其中,膜状物和壳体限定空腔; 风道,其限定在壳体的底壁中,风道至少部分地延长到左腿部支承和右腿部支承中; 垫片材料,其设置在空腔中;以及 风扇,其与风道连通并配置为推送空气穿过风道、垫片材料和多个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灵活的周长侧壁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前部包括长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左腿部支承和右腿部支承进一步包括具有灵活的手风琴式构造的周长侧壁,灵活的手风琴式构造允许左腿部支承和右腿部支承的独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穿孔设置成重复的菱形的图案。
6.一种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包含: 具有和底壁一起限定风道的壳体的座椅底座; 膜状物,其设置在壳体上并包括多个穿孔; 从壳体向前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灵活的和独立地可移动的腿部部分;以及 风扇,其与风道连通并配置为推送空气穿过多个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膜状物和壳体形成包括垫片材料的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前部包括长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灵活的和独立地可移动的腿部部分包括底壁和具有手风琴式构造的周长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风道延伸至第一和第二灵活的和独立地可移动的腿部部分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设置在膜状物上的面层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穿孔设置成重复的菱形的图案。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风扇设置在壳体的后端的后面。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垫片材料是有渗透性的。
15.—种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包含: 半刚性的壳体,其设置在座椅靠背或座椅底座中的至少一个中并包括至少一个柔性壁; 膜状物,其设置在壳体上并具有多个穿孔; 风道,其设置在壳体的底壁中;以及 风扇,其与风道连通并配置为推送空气穿过多个穿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半刚性的壳体设置在座椅底座中并包括左腿部支承和右腿部支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风道延伸至第一和第二灵活的和独立地可移动的腿部部分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膜状物和壳体限定包括垫片材料的空腔。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风扇设置在壳体的后端的后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座位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穿孔设置成重复的菱形的图案。
【文档编号】B60N2/56GK104442490SQ201410466848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发明者】亚当·萨克斯, 乔纳森·安德鲁·莱恩, S·M·阿克巴·贝里 申请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