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行李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121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行李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行李架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其中,汽车行李架,应用于汽车车顶,包括:装置在汽车车顶上的具有一定厚度的纵杆;以及支撑杆,与所述纵杆相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纵杆连接,且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汽车车顶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至少两个能够相对移动的连接杆;其中,在第一状态时,通过相邻的连接杆之间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运动,所述纵杆相对于所述汽车车顶升起;在第二状态时,通过相邻的连接杆之间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端向接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运动,所述纵杆相对于所述汽车车顶下移。该行李架在不需要载货时可充当顶饰条使用,不影响风阻,提高燃油的经济性。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行李架及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行李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整体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行李架是一种利用车辆外部空间来装载大体积货物(如自行车、折叠床等)的装置,它的出现弥补了行李箱空间不足的缺憾。但是汽车行李架位于车体上部,在一定程度在增加了风阻,增加了燃油消耗,降低了燃油经济性。虽然行李架具有可拆卸性,为了节省燃油,当长期不使用时,可以从车辆上拆除,但是频繁的装卸有一定的不便性。如果使用频率处于一个中间水平,因为很快就要使用,而不愿意把它拆下来,这就会造成燃油浪费。而且把行李架装到车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某些比较着急的情况,这种拆卸的办法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行李架及汽车,解决了目前安装拆卸汽车行李架不方便且长时间装载行李架会增加风阻,降低燃油经济性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行李架,应用于汽车车顶,包括:
[0005]装置在汽车车顶上的具有一定厚度的纵杆;以及
[0006]支撑杆,与所述纵杆相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纵杆连接,且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汽车车顶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至少两个能够相对移动的连接杆;
[0007]其中,在第一状态时,通过相邻的连接杆之间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运动,所述纵杆相对于所述汽车车顶升起;在第二状态时,通过相邻的连接杆之间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端向接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运动,所述纵杆相对于所述汽车车顶下移。
[0008]其中,第二状态时,所述纵杆位于汽车顶盖与汽车侧围形成的顶饰条预留的凹槽里,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纵杆内部。
[0009]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三个空心的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依次插设连接,且内径依次递减,
[0010]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连接端的另一端与所述纵杆连接,形成为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连接端的另一端与所述汽车车顶连接,形成为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
[0011]其中,
[0012]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卡销及第一弹簧片,所述第一弹簧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卡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片连接;在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卡销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重叠部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保持固定,在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卡销缩回至第一连接杆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能够相对移动;
[0013]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卡销及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二弹簧片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卡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片连接,其中在第一状态,所述第二卡销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重叠部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保持固定,在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卡销缩回至第二连接杆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能够相对移动。
[0014]其中,汽车车顶上设置有卡扣,所述纵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接结构,所述纵杆下移至与汽车车顶位于同一平面时,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接结构连接,所述纵杆固定。
[0015]进一步的,所述纵杆上设置用于使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接结构之间脱离连接的升位按钮。
[0016]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弹簧片连接的拉线,所述纵杆上设置有与所述拉线连接的降位按钮,当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处于相互保持固定的状态,通过按动所述降位按钮,所述拉线带动所述第一弹簧片,所述第一卡销缩回至第一连接杆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相对移动。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卡销为圆头卡销,所述圆头卡销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第三连接杆的长度依次递减。
[0018]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内部设置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固定于汽车车顶,另一端自由伸缩,且所述弹簧的自由伸缩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留的凹槽的深度。
[00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汽车车顶上的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架。
[002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行李架中,通过在汽车车顶设置可伸缩的行李架,在不需要载货时可将上述行李架收缩当顶饰条使用,不影响风阻,提高了燃油的经济性;同时有利于在比较着急的情况下迅速打开行李架装载货物,且该行李架结构简单,可行性强,制造成本较低,符合市场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李架需装载货物时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0023]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李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李架位装载货物时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0025]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李架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表示沿图4中的A向视图;
[0027]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销和第二卡销在A向视图上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汽车车顶,2-纵杆,3-升位按钮,4-降位按钮,5-支撑杆,6_汽车侧围,7_拉线,8-卡扣,9-第一连接杆,10-第一卡销,11-第一弹簧片,12-第二连接杆,13-弹簧,14-第二卡销,15-第二弹簧片,16-第三连接杆,17-顶饰条,10-支撑杆的第一端,20-支撑杆的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符合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不使用行李架时行李架在车辆外部会增加风阻,降低燃油经济性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行李架及汽车,通过在汽车车顶设置可伸缩的行李架,在不需要载货时可将上述行李架收缩当顶饰条使用,不影响风阻,提高了燃油的经济性;同时有利于在比较着急的情况下迅速打开行李架装载货物,且该行李架结构简单,可行性强,制造成本较低,符合市场需求。
[0032]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行李架,应用于汽车车顶,其中,包括:
[0033]装置在汽车车顶I上的具有一定厚度的纵杆2 ;以及
[0034]支撑杆5,与所述纵杆2相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杆5的第一端10与所述纵杆2连接,且所述支撑杆5的第二端20与汽车车顶I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杆5包括至少两个能够相对移动的连接杆;
[0035]其中,在第一状态时,通过相邻的连接杆之间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端10向远离所述第二端20的方向运动,所述纵杆2相对于所述汽车车顶I升起;在第二状态时,通过相邻的连接杆之间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端10向接近所述第二端20的方向运动,所述纵杆2相对于所述汽车车顶I下移。
[0036]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在汽车车顶I设置纵杆2,其中纵杆2的较佳设置位置为汽车车顶I的边缘位置,可对称设置多个纵杆,如在汽车车顶上沿汽车车身方向设置两个对称的纵杆2,并在与所述纵杆2垂直方向上设置两个横向的纵杆,则该4个纵杆围成一个容置空间,可用装载货物,同时将纵杆2设置于汽车车顶的边缘位置可最大限度的利用汽车车顶I的空间;但其纵杆2的位置不仅限于上述边缘,也可根据车型,车顶的受压能力等等综合确定纵杆的具体位置。
[0037]较佳的,上述汽车支撑架还包括与纵杆2垂直设置的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用于连接上述纵杆2和汽车车顶1,使该汽车行李架工作时可立于所述汽车车顶I上,为人们装载固定货物。进一步的,该支撑杆5包括至少两个能够相对移动的连接杆,使该支撑杆5具有可伸缩性,须使用行李架时,利用支撑杆5撑起纵杆2,方便人们装载固定货物,不使用行李架时,收缩支撑杆5使该行李架充当顶饰条使用,有效避免了普通行李架增加风阻的问题,提高了燃油的经济性。
[0038]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杆5包括的可相对移动的连接杆,在第一状态时,通过相邻的连接杆之间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端10向远离所述第二端20的方向运动,所述纵杆2相对于所述汽车车顶I升起;在第二状态时,通过相邻的连接杆之间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端10向接近所述第二端20的方向运动,所述纵杆2相对于所述汽车车顶I下移。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状态具体为需使用汽车行李架时所述纵杆2和汽车车顶I的位置关系;第二状态具体为使用完汽车行李架时所述纵杆2和汽车车顶I的相对位置关系。
[003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状态时,所述纵杆2位于汽车顶盖与汽车侧围形成的顶饰条17预留的凹槽里,所述支撑杆5位于所述纵杆2内部。
[0040]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汽车顶盖与汽车侧围6所形成的焊接边外露,影响美观,汽车一般均需要设置装饰条,用于固定汽车顶盖和汽车侧围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纵杆2相对于所述汽车车顶I下移,较佳的位置为所述纵杆位于汽车顶盖与汽车侧围形成的顶饰条17预留的凹槽里,其中为了美观考虑,所述纵杆2的长度等于所述凹槽的长度;且所述支撑杆5位于所述纵杆2的内部,较佳的,所述凹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纵杆2的厚度,第二状态时,纵杆2位于凹槽内时,所述纵杆2与所述顶饰条17位于同一平面,起到顶饰条17的作用,进一步的可将纵杆2的颜色设置为和顶饰条17的颜色一样,使不使用该汽车行李架时,汽车顶盖更加美观。
[004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杆5包括三个空心的连接杆,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2与第三连接杆16依次插设连接,且内径依次递减。
[0042]所述第一连接杆9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2相连接端的另一端与所述纵杆2连接,形成为所述支撑杆5的第一端10 ;所述第三连接杆16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2相连接端的另一端与所述汽车车顶I连接,形成为所述支撑杆5的第二端20。
[0043]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杆5包括三个空心的连接杆,三个连接杆依次插设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9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卡销10及第一弹簧片11,所述第一弹簧片11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卡销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片11连接;在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卡销10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9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重叠部分,所述第一连接杆9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2之间保持固定,在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卡销10缩回至第一连接杆9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9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2之间能够相对移动;
[0044]所述第二连接杆12与所述第三连接杆16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卡销14及第二弹簧片15,所述第二弹簧片15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杆16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卡销1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片15连接,其中在第一状态,所述第二卡销14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2与所述第三连接杆16的重叠部分,所述第二连接杆12与所述第三连接杆16之间保持固定,在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卡销14缩回至第二连接杆12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杆12与所述第三连接杆16之间能够相对移动。
[0045]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状态时,位于第三连接杆16的第二卡销14和位于第二连接杆12的第一卡销10,分别在第二弹簧片15和第一弹簧片11的作用下,分别卡在预留的孔隙中,在起到上行限位的同时,使支撑杆5的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2和第三连接杆16固定在一起,当货物放在行李架上时,支撑杆5承受货物重力并将之传递给车身,三个连接杆之间通过第一卡销10和第二卡销14传递力,保证了支撑杆的承重能力。当不需要行李架时,即第二状态时,通过力的作用使第一卡销10从孔隙中被拉出,第一连接杆失去支撑点,开始沿轴向下运动。
[0046]其中,第一卡销10和第二卡销14为金属卡销,保证了卡销的坚固性及承重力;但不仅限于金属材料,也可采用其他坚固的材料,如复合型材料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0047]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汽车车顶I上设置有卡扣8,所述纵杆2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8配合的卡接结构,所述纵杆2下移至与汽车车顶I位于同一平面时,所述卡扣8与所述卡接结构连接,所述纵杆2固定。[00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在不使用汽车行李架时固定行李架,汽车车顶I上设置卡扣8,所述纵杆2上设置卡接结构,其中卡扣8和卡接结构相配合,当纵杆2和汽车车顶I位于同一平面时,使所述纵杆2固定,防止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李架在汽车行驶颠簸中晃动,影响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同时晃动的汽车行李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李架的卡扣及卡接结构可以设置为多个,具体是个数可根据行李架的长度和厚度决定,以能够牢固的卡住所述行李架为准。
[0049]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纵杆2上设置用于使所述卡扣8与所述卡接结构之间脱离连接的升位按钮3。
[005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需使用行李架时,方便将本实用新型的行李架升起,纵杆2上设置一升位按钮3,该升位按钮3用于使卡扣8和卡接结构之间脱离连接,方便使用者将纵杆2上移,使该行李架可用于放置货物;设置该升位按钮3使本行李架采用人工调节的方式,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且由于使用机械系统时可靠性好,制造成本低。
[0051]较佳的,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杆9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弹簧片11连接的拉线7,所述纵杆2上设置有与所述拉线7连接的降位按钮4,当所述第一连接杆9、所述第二连接杆12和所述第三连接杆16处于相互保持固定的状态,通过按动所述降位按钮4,所述拉线7带动所述第一弹簧片11,所述第一卡销10缩回至第一连接杆9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9、所述第二连接杆12与所述第三连接杆16之间相对移动。
[005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当不需要行李架时,为了避免风阻的增加,按下行李架降位按钮4,力通过在拉线7作用在第一弹簧片11上,在力的作用下,第一卡销10从孔隙中被拉出,支撑杆上段失去支撑点,开始沿轴向向下运动。当第一连接杆9运动到第二卡销14处时,第二卡销14在第一连接杆9的挤压作用下,沿径向向内部运动,直至完全避开第一连接杆9的行进路线。随着第一连接杆9的继续运动,第二连接杆12与纵杆2接触并开始承受力,在力的作用下,第二连接杆12开始挤压第二卡销14,使第二卡销14沿径向继续向内运动,直至完全避开第二连接杆12的行进路线,最终三个连接杆收缩在一起,行李架在卡扣8和卡接结构的作用下固定于车辆顶饰条17处。
[0053]优选的,为了使三个连接杆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第二卡销14的挤压,所述第二卡销14为圆头卡销,所述圆头卡销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2及第三连接杆16的长度依次递减。
[0054]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5的内部设置一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5的第二端连接固定于汽车车顶1,另一端自由伸缩,且所述弹簧13的自由伸缩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留的凹槽的深度。
[005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例中,在支撑杆5的内部设置一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固定在车顶,另一端自由伸缩;当按下行李架升位按钮3时,行李架在弹簧13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一段距离,为使用者提供一定的施力作用点,方便使用者向上提所述行李架,使所述行李架立于汽车车顶,方便载货。且同时为了保证支撑杆不发生径向运动,三个连接杆可做成正六边形,如图5、图6所示,但不仅限于此,其他能够防止支撑杆发生径向运动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均适用,如图6所示,第一卡销10和第二卡销14分别分布在六边形的两个边上,且在径向视图上,第一卡销10和第二卡销14的位置重合。
[0056]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汽车车顶上的如权上所述的汽车行李架。
[0057]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李架中,通过在汽车车顶设置可伸缩的行李架,在不需要载货时可将上述行李架收缩当顶饰条使用,不影响风阻,提高了燃油的经济性;同时有利于在比较着急的情况下迅速打开行李架装载货物,且该行李架结构简单,可行性强,制造成本较低,符合市场需求。
[005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是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架的汽车,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李架的所有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中均适用,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0059]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行李架,应用于汽车车顶,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在汽车车顶上的具有一定厚度的纵杆;以及 支撑杆,与所述纵杆相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纵杆连接,且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汽车车顶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至少两个能够相对移动的连接杆; 其中,在第一状态时,通过相邻的连接杆之间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运动,所述纵杆相对于所述汽车车顶升起;在第二状态时,通过相邻的连接杆之间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端向接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运动,所述纵杆相对于所述汽车车顶下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纵杆位于汽车顶盖与汽车侧围形成的顶饰条预留的凹槽里,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纵杆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三个空心的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依次插设连接,且内径依次递减, 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连接端的另一端与所述纵杆连接,形成为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连接端的另一端与所述汽车车顶连接,形成为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卡销及第一弹簧片,所述第一弹簧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卡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片连接;在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卡销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重叠部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保持固定,在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卡销缩回至第一连接杆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能够相对移动; 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卡销及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二弹簧片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卡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片连接,其中在第一状态,所述第二卡销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重叠部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保持固定,在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卡销缩回至第二连接杆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能够相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汽车车顶上设置有卡扣,所述纵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接结构,所述纵杆下移至与汽车车顶位于同一平面时,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接结构连接,所述纵杆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上设置用于使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接结构之间脱离连接的升位按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弹簧片连接的拉线,所述纵杆上设置有与所述拉线连接的降位按钮,当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处于相互保持固定的状态,通过按动所述降位按钮,所述拉线带动所述第一弹簧片,所述第一卡销缩回至第一连接杆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相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销为圆头卡销,所述圆头卡销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第三连接杆的长度依次递减。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内部设置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固定于汽车车顶,另一端自由伸缩,且所述弹簧的自由伸缩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留的凹槽的深度。
10.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汽车车顶上的如权利要求I至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行李架。
【文档编号】B60R9/045GK203780436SQ201420098157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5日
【发明者】张东升, 顾镭, 李圣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