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内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615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车门内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内饰。该车门内饰的拉手部能在于固定位置固定之前在该固定位置临时固定。车门内饰(1)包括车门内饰主体部(2)、扶手部(3)、包含箱主体部(61)和连接部(62)且一体地形成在扶手部的拉手部(6)、竖立设置在车厢外侧面(1b)的卡定部(11)以及设于箱主体部的被卡定部(12)。箱主体部能借助连接部相对于扶手部转动。被卡定部具有两个突出片部(121)。卡定部具有用于正式固定被卡定部的正式固定部(111)和用于临时固定被卡定部的临时固定部(112)。正式固定部自车厢外侧面突出,卡定于突出片部的凹状狭缝(122)的缘部(123)。临时固定部自车厢外侧面突出,卡定于至少一个突出片部。
【专利说明】车门内饰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门的车门内饰。

【背景技术】
[0002] 车门的车厢内侧部分利用车门内饰构成。车门内饰通常包括呈向车厢内侧突出的 形状的扶手部。在该扶手部设有打开或关闭车门时成为供乘员抓住的部分的拉手部。
[0003] 作为拉手部,存在如专利文献1所示地由上部开口的有底箱状的部件构成、一体 地形成于扶手部的方式。这种拉手部借助铰链状的连接部连接于扶手部,成为能够以该连 接部为起点相对于扶手部转动的状态。
[0004] 这种拉手部最终以从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旋转移动而收容在扶手部内的固定 位置的方式,利用螺钉拧紧、铆接等被固定在车门内饰的主体部分。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 - 790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0008]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0009] 有时存在在像上述那样拉手部最终在固定位置被固定之前,例如考虑到与其他部 件的干涉、固定作业性等而欲将拉手部以临时固定的状态配置在固定位置的情况。
[001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一体地且能够转动地形成在车门内饰的 扶手部的拉手部在于固定位置固定之前在该固定位置临时固定的技术。
[0011]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内饰包括:车门内饰主体部,其安装在车门的车厢内侧;扶手 部,其呈自上述车门内饰主体部向车厢内侧突出的形态;拉手部,其具有箱主体部和连接 部,且一体地形成于上述扶手部;该箱主体部呈具有插入口的有底箱状;该连接部以使上 述箱主体部从车厢内侧向车厢外侧转动而将该箱主体部以上述插入口朝向上方的形态配 置在上述扶手部内的方式连接上述扶手部和上述箱主体部;卡定部,其坚立设置在上述车 门内饰主体部的车厢外侧面或者上述扶手部的车厢外侧面;以及被卡定部,其设于上述箱 主体部,与上述箱主体部一同转动而卡定于上述卡定部,该车门内饰的特征在于,上述被卡 定部具有自上述箱主体部向下方延伸的两个突出片部,上述卡定部具有正式固定上述被卡 定部的正式固定部和直到在上述正式固定部正式固定为止临时固定上述被卡定部的临时 固定部,上述正式固定部自上述车厢外侧面向车厢外侧突出,卡定于利用上述突出片部形 成的凹状狭缝的缘部,上述临时固定部自上述车厢外侧面向车厢外侧突出,卡定于至少一 个上述关出片部。
[0013] 由于上述车门内饰具有上述结构,因此,能够不对正式固定时的卡定部的正式固 定部和被卡定部的突出片部之间的卡定构造产生影响地容易调整卡定部的临时固定部和 被卡定部的突出片部之间的在临时固定时的卡定力。
[0014] 上述车门内饰也可以是,上述临时固定部具有配置在两个上述突出片部之间的基 部和自上述基部互相反向地延伸的一对突起部,上述被卡定部的两个上述突出片部分别卡 定于上述突起部。在上述车门内饰中,若在临时固定时使卡定部转动,则临时固定部的一对 突起部在两个突出片部之间通过,成为在上述突出片部之间配置有临时固定部的基部的形 态。由于两个突出片部分别卡定于临时固定部的一对突起部,因此,被卡定部和临时固定部 的在临时固定时的卡定构造稳定化。
[0015] 上述车门内饰也可以是,上述突出片部包含随着朝向顶端侧去而上述凹状狭缝的 开口宽度变宽的宽部。在上述车门内饰中,由于突出片部包含凹状狭缝的开口宽度变宽的 宽部,因此,在临时固定时使被卡定部的突出片部卡定于临时固定部时,能够抑制插入到转 动的突出片部的凹状狭缝内的临时固定部的插入硬度。
[0016] 上述车门内饰也可以是,上述正式固定部配置在上述突出片部的基端侧,上述临 时固定部配置在上述突出片部的顶端侧。由于上述车门内饰具有这样的结构,因此,能够不 对正式固定时的卡定部的正式固定部和被卡定部的突出片部之间的卡定构造产生影响地 确保卡定部的临时固定部和被卡定部的突出片部之间的在临时固定时的卡定构造。
[0017] 上述车门内饰也可以是,包括自上述正式固定部以放射状延伸、并且连接于上述 临时固定部而加强上述正式固定部和上述临时固定部的加强部。由于上述车门内饰具有这 样的结构,因此,上述卡定部中的上述正式固定部和上述临时固定部的强度提高,突出片部 和正式固定部的在正式固定的卡定构造以及突出片部和临时固定部的在临时固定的卡定 构造分别稳定化。
[0018] 上述车门内饰也可以是,上述一对突起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由于上述车门内 饰具有这样的结构,因此,通过变更突起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度,能够设定突起部和 突出片部的重合量,能够更加适当地调整卡定部的临时固定部和被卡定部的突出片部之间 的在临时固定时的卡定力。
[0019] 上述车门内饰也可以是,上述临时固定部具有字母T形的外观形状。由于上述车 门内饰具有这样的结构,因此,被卡定部和临时固定部的在临时固定时的卡定构造进一步 稳定化。
[0020] 上述车门内饰也可以是,上述突出片部能够弹性变形,以靠近上述车门内饰主体 部上述车厢外侧面或者上述扶手部的上述车厢外侧面的形态转动而越过上述突起部。由于 上述车门内饰具有这样的结构,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调整卡定部的临时固定部和被卡定 部的突出片部之间的在临时固定时的卡定力。
[0021] 上述车门内饰也可以是,包括自上述正式固定部以放射状延伸、并且连接于上述 临时固定部而加强上述正式固定部和上述临时固定部的加强部,上述加强部的车厢外侧的 端部与上述突出片部抵接。由于上述车门内饰具有这样的结构,因此,被卡定部和临时固定 部的在临时固定时的卡定构造进一步稳定化。
[0022] 实用新型的效果
[0023]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将一体地且能够转动地形成在车门内饰的扶 手部的拉手部在固定位置固定之前在该固定位置临时固定的技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车门内饰的立体图。
[0025] 图2是从车厢内侧看到的状态的主板的立体图。
[0026] 图3是从车厢外侧看到的状态的主板的拉手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0027] 图4是被卡定部的放大图。
[0028] 图5是临时固定有拉手部的从车厢内侧看到的状态的主板的立体图。
[0029] 图6是临时固定有拉手部的从车厢外侧看到的状态的主板的拉手部附近的放大 图。
[0030] 图7是图6的A - A线剖视图。
[0031] 图8是在临时固定时从下方看到的互相卡定的卡定部的临时固定部和被卡定部 的突出片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0032] 图9是在临时固定时从车厢外侧看到的互相卡定的卡定部的临时固定部和被卡 定部的突出片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0033] 图10是正式固定在车门内饰主体部的拉手部的剖视图。
[0034] 图11是表示被卡定部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35] 图12是表示临时固定部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36] 附图标记说明
[0037] 1、车门内饰;2、车门内饰主体部;3、扶手部;6、拉手部;61、箱主体部;61a、插入 口;61b、底部;62、连接部;11、卡定部;111、正式固定部;111a、凸台部;112、临时固定部; 112a、基部;112b、突起部;113a、加强肋部(加强部);12、被卡定部;121、突出片部;122、凹 状狭缝;123、凹状狭缝的缘部;124、宽部;125、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实施方式1
[0039] 参照图1?图10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构成车门 的车厢内侧的车门内饰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车门内饰1的立体图。图1 表示从车厢内侧看到的状态的车门内饰1。也就是说,图1表示车门内饰1的车厢内侧面 (外观面)la侧。另外,图1的左侧与车辆前方相对应,其右侧与车辆后方相对应。此外,图 1的上下方向与车辆上下方向相对应。
[0040] 车门内饰1构成车门的车厢内侧部分,其以从车厢内侧与车门所包括的未图示的 车门板(车身面板)相对的形态安装在该车门板上。
[0041] 如图1所示,车门内饰1主要包括车门内饰主体部2、扶手部3、以及拉手部6。如 后所述,车门内饰1还包括卡定部11和被卡定部12。
[0042] 车门内饰主体部2整体呈大致平面地扩展的板状,其构成车门内饰1的大部分。车 门内饰主体部2以从车厢内侧与上述车门板(车身面板)相对的形态安装在该车门板上。 另外,在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下部侧设有向上方开口的车门储物格用的入口部4。此外,在 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上部侧设有用于安装内侧门把手的安装部5。
[0043] 扶手部3由自车门内饰主体部2向车厢内侧突出的部分构成,设置在从车门内饰1 的大致中央到后方的范围内。扶手部3的上表面部3a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大致水平 地配置。在扶手部3的中央部分设有拉手部6。此外,在扶手部3的前部侧设有用于安装开 关基座的安装部7。另外,上述开关基座成为能够安装车窗玻璃的升降用开关等的开关操作 部的部分。
[0044] 车门内饰1由多个部件互相组装而成的结构构成。构成车门内饰1的部件例如由 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材料的模制品构成。另外,作为构成车门内饰1的 材质,并不限定于合成树脂材料,例如也可以采用将植物纤维(例如槿麻)和合成树脂混合 而成的混合材料等。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各部件的表面粘贴有由皮革、布帛等构成的 表皮材料。
[0045] 作为构成车门内饰1的部件,主要能够列举出主板8、扶手罩板9、以及装饰板10。
[0046] 图2是从车厢内侧看到的状态的主板8的立体图。主板8是构成车门内饰1中的、 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大部分、扶手部3的一部分、以及拉手部6的整体部分等的部件。主板 8将上述那样的热塑性树脂等合成树脂作为材料且利用预定的模具等一体地形成。
[0047] 在主板8的上部侧设有框状的安装部8a,该安装部8a包围沿车辆宽度方向(车厢 内外方向)贯穿该主板8的孔。构成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一部分的装饰板10以堵塞处于 该安装部8a内侧的孔的形态安装在主板8上。另外,在装饰板10中设有上述安装部5。
[0048] 扶手罩板9是构成扶手部3的上表面部3a和扶手部3的配置在车厢内侧的内侧 壁部3a的一部分等的部件。扶手罩板9组装在主板8中的扶手部3部分时,形成扶手部3 的外观形状。
[0049] 在此,更详细地说明主板8。如图2所示,在主板8的大致中央设有拉手部6。拉 手部6主要包括向一个方向开口的呈有底箱状的箱主体部61和用于连接该箱主体部61和 主板8的扶手部3的铰链状(整体铰链状)的连接部62。拉手部6能够在制造主板8时以 作为主板8的一部分而连接于扶手部3的状态获得。
[0050] 拉手部6的箱主体部61是在打开或关闭车门时供乘员用手抓住的部分。箱主体 部61的开口端成为可供乘员的手(手指)插入的插入口 61a。如图2所示,在制造主板8 时,箱主体部61以插入口 61a朝向车厢内侧的形态配置在扶手部3的上方。另外,如图1 所示,箱主体部61最终以配置为插入口 61a朝向上方的形态收容在扶手部3内的状态,固 定在主板8中的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车厢外侧部分。
[0051]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拉手部6的箱主体部61如图1所示以插入口 61a朝向上 方的形态收容在扶手部3内地配置的部位称作拉手部6的固定位置。
[0052] 在包围插入口 61a的开口缘中的、配置在车厢内侧的部分连接有连接部62的一 端。连接部62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板8中的扶手部3的车厢内侧的端部31。也就是说,连接 部62以将扶手部3的车厢内侧的上述端部31和配置在比该端部31靠车厢外侧的位置的 箱主体部61的开口缘的上述部分连接起来的形态配置。另外,扶手部3的车厢内侧的上述 端部31和连接部62相连接的部分比其他的部分薄壁化。箱主体部61借助连接部62以能 够以该薄壁化的部分(以下是转动起点部X)为起点地从车厢内侧向车厢外侧转动的方式 连接于扶手部3。
[0053] 图3是从车厢外侧看到的状态的主板8中的拉手部6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如图3 所示,在主板8中的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车厢外侧面lb坚立设有卡定部11。相对于此,在 拉手部6的箱主体部61的底部61b设有用于卡定于卡定部11而将拉手部6正式固定和临 时固定的被卡定部12。
[0054] 卡定部11包括用于正式固定被卡定部12的正式固定部111和临时固定被卡定部 12直到利用正式固定部111正式固定为止的临时固定部112。此外,被卡定部12包括从箱 主体部61的底部61b向下方延伸的两个突出片部121、121。图4是被卡定部12的放大图。 图4表示从车厢外侧看到的状态的被卡定部12。如图4所示,被卡定部12整体包括大致字 母U形的外观形状。在被卡定部12所包括的两个突出片部121U21之间形成有凹状狭缝 (间隙)122。成为凹状狭缝122的边界的缘部123由两个突出片部121、121构成。
[0055] 正式固定部111成为为了将拉手部6在固定位置固定而在与设于箱主体部61的 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卡定的同时固定在上述突出片部121的部分。
[0056] 在本说明书中,将使被卡定部12卡定于卡定部11而将拉手部6在固定位置固定 的方式特别称作"正式固定"。
[0057] 正式固定部111具有自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车厢外侧面lb向车厢外侧突出的圆 筒状的形状。正式固定部111卡定于利用两个突出片部121、121形成的凹状狭缝122的缘 部123。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正式固定部111的顶端部分利用超声波、热等进行处 理而熔融并熔接于上述缘部123 (所谓的超声波铆接、热铆接等铆接),从而将正式固定部 111固定(正式固定)在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利 用螺钉等紧固部件将正式固定部111固定(正式固定)在被卡定部12。
[0058] 本实施方式的正式固定部111包括:圆筒状的凸台部111a;以及基座部111b,其 连接于该凸台部111a的下端且坚立设置在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车厢外侧面lb上。另外, 在凸台部111a的周围,在基座部111b上设有多个自凸台部111a以放射状延伸的板状的加 强肋部113。加强肋部113中的、用于将凸台部111a和临时固定部112之间连接的加强肋 部113a在加强凸台部111a的同时也加强临时固定部112。
[0059] 临时固定部112是为了直到将被卡定部12在正式固定部111正式固定为止将拉 手部6配置在固定位置而与设于箱主体部61的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卡定的部分。 临时固定部112整体具有大致字母T形的外观形状。临时固定部112具有卡定于被卡定部 12来限制被卡定部12向自车门内饰1的车厢外侧面lb离开的方向移动的功能。
[0060] 在本说明书中,将在正式固定之前使被卡定部12卡定于卡定部11而将拉手部6 在固定位置临时固定地配置的状况特别称作"临时固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临时固定 的卡定部11和被卡定部12成为只要解除彼此的卡定就能够彼此分离的状态。
[0061] 例如,在车门内饰1的制造过程中,存在在将拉手部6在固定位置固定之前,将构 成拉手部6的周围的其他部件组装于主板8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拉手部6不与 其他部件相干涉,需要预先使拉手部6配置在固定位置。此外,在利用自动化等进行将拉手 部6在固定位置固定的作业(例如螺钉铆接)的情况下,出于易于进行固定作业等目的,也 需要预先使拉手部6配置在固定位置。在这样的情况等时,拉手部6在被正式固定之前被 临时固定。
[0062] 图5是临时固定有拉手部6的从车厢内侧看到的状态的主板8的立体图,图6是 临时固定有拉手部6的从车厢外侧看到的状态的主板8的拉手部6附近的放大图。此外, 图7是图6的A -A线剖视图。
[0063] 在固定位置临时固定拉手部6时,箱主体部61以连接部62的转动起点部X为中 心地以从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方式旋转。此时,设于箱主体部61的底部61b的被卡定 部12也与箱主体部61 -同以从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方式旋转(参照图7的箭头Y)。 于是,当被卡定部12靠近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车厢外侧面lb,卡定于坚立设置在车厢外侧 面lb上的卡定部11的临时固定部112时,拉手部6在固定位置被临时固定。
[0064] 临时固定部112具有自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车厢外侧面lb向车厢外侧突出且能 够卡定于至少一个突出片部121的形态。具体地讲,临时固定部112包括:基部112a,其配 置在两个突出片部121U21之间且自车厢外侧面lb向车厢外侧突出;以及一对(两个)突 起部112b、112b,其自基部112a的顶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互相反向地延伸。
[0065] 基部112a的基端侧(根部侧)一体地形成于正式固定部111的基座部111b且坚 立设置在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车厢外侧面lb上。此外,基部112a整体呈自车厢外侧面lb 朝向车厢外侧延伸的形态。基部112a的顶端侧被设定为收容在两个突出片部121、121的 顶端侧之间的大小。
[0066] 图8是在临时固定时从下方看到的互相卡定的卡定部11的临时固定部112和被 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在临时固定时从车厢外侧看到的互相卡 定的卡定部11的临时固定部112和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的状态的说明图。
[0067] 在临时固定时,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卡定于临时固定部112的突起部 112b。被卡定部12所包括的两个突出片部121U21具有随着从基端(根部)侧朝向顶侧 去而凹状狭缝122的开口宽度W变宽的宽部124。在临时固定时,若被卡定部12以靠近车 门内饰主体部2的车厢外侧面lb的方式转动,则临时固定部112的顶端部分成为在被卡定 部12的两个突出片部121、121之间通过的形态(参照图8)。此时,处于两个突出片部121、 121之间的宽部124 -边与处于临时固定部112的顶端的突起部112b接触一边通过。此 夕卜,此时,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121成为一边以靠近车厢外侧面lb的形态转动一边 越过临时固定部112的各突起部112b、112b的形态。在突出片部121越过突起部112b时, 主要是突出片部121弹性变形。另外,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相反地设定为主要是临时 固定部112的顶端部分(突起部112b)弹性变形。
[0068] 此外,由于突起部112b的表面112bl带有圆度,因此,在临时固定时,朝向车厢外 侧面lb转动的突出片部121能够降低摩擦等,因此易于越过突起部112b。
[0069] 当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越过处于临时固定部112的顶端部分的突起部 112b时,成为在两个突出片部121U21之间配置有临时固定部112的基部112a的形态。于 是,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以从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接触于突起部112b的形态卡 定于该突起部112b。如此,当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卡定于临时固定部112的突起部 112b时,拉手部6会在固定位置被临时固定。
[0070] 例如通过适当地设定突出片部121的长度、开口宽度W的大小、宽部124的形状 等,能够调节使临时固定部112的突起部112b和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互相卡定的 力。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和临时固定部112的突起部112b 的卡定方向成为车宽方向(车厢内外方向)。因此,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和临时固 定部112的突起部112b的卡定方向与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延伸的方向并不互相重 合,而是互相垂直地相交。也就是说,由于在比突出片部121的顶端部靠顶侧(下方)的位 置并未配置与该突出片部121卡定的临时固定部112,因此,能够一定程度地自由设定突出 片部121的长度。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适当地调节使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 和突起部112b互相卡定的力。
[0071] 在临时固定部112的基部112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两侧存在用于容纳临时固定时 的突出片部121的空间112c、112c。在临时固定时,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U21配置 在该空间112c、112c内。通过突出片部121、121配置在上述空间112c、112c内且在车宽方 向上卡定于突起部112b、112b,从而能够防止被卡定部12从车门内饰1的车厢外侧面lb朝 向车厢外侧离开。
[0072] 如图7所示,在临时固定时,越过了突起部112b后的突出片部121成为与加强肋 部113的顶端部分(但是,除加强肋部113a之外)抵接的形态。此外,在临时固定时,成为 设于扶手部3的定位部32抵接于拉手部6的箱主体部61中的、配置在车厢内侧的壁部61c 的形态。定位部32呈在扶手部3中从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延伸的形态,成为为了将拉手 部6在固定位置定位而从车厢侧接受箱主体部61的壁部61c的部分。如图7所示,拉手部 6的箱主体部61以底部61b配置在比上部的插入口 61a靠车厢内侧的位置的方式整体倾 斜。如此,通过箱主体部61倾斜,乘员易于从插入口 61a伸入手并抓住拉手部6 (箱主体部 61)。另外,上述的加强肋113的顶端部分也以能够使拉手部6的箱主体部61像上述那样 在固定位置倾斜的状态配置的方式倾斜。但是,将正式固定部111的凸台部111a和临时固 定部112之间连接的加强肋部113a的顶端部分沿着上下方向(铅垂方向)笔直地延伸。
[0073] 另外,若使在固定位置临时固定的拉手部6的箱主体部61朝向与临时固定时相反 的朝向以连接部62的转动起点部X为中心地转动,则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在与箱 主体部61 -同转动的同时越过突起部112b,能够解除被卡定部12和临时固定部112的卡 定。
[0074] 如图9等所示,卡定部11的正式固定部111和临时固定部112的配置关系成为这 样的关系:在被卡定部12临时固定或者正式固定于卡定部11时,正式固定部111配置在被 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的基端侧(根部侧),而且临时固定部112配置在突出片部121 的顶端侧。
[0075] 正式固定部111以容纳在被卡定部12的凹状狭缝122的基端侧的方式坚立设置 在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车厢外侧面lb上。相对于此,临时固定部112在车门内饰主体部2 的车厢外侧面lb上坚立设置在比正式固定部111靠下方的位置。
[0076] 图10是正式固定于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拉手部6的剖视图。拉手部6最终如图 10所示固定在正式固定部111上,该正式固定部111坚立设置在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车厢 外侧面lb上。处于正式固定部111的顶端部分的圆筒状的凸台部111a利用超声波熔融而 成为扁平的状态,熔接在突出片部121。
[0077] 另外,如图3等所示,在设于拉手部6的箱主体部61的被卡定部12设有用于加强 突出片部121的加强肋125。加强肋125、125呈自箱主体部61的底部61b沿着被卡定部 12的外缘并向下方延伸的形态。此外,加强肋125呈随着从基端(根部侧)朝向顶侧去逐 渐变细的形态。加强肋125在被卡定部12的车辆前后的两端部分别各设有一个。
[0078] 此外,在箱主体部61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和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分别设有在拉手 部6组装于构成车门内饰的部件等时所利用的安装部63、64。
[0079] 像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车门内饰1能够不对正式固定时的卡定部11的正式固 定部111和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之间的卡定构造产生影响地容易地调整卡定部11 的临时固定部112和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之间的在临时固定时的卡定力。
[0080] 此外,在车门内饰1中,临时固定部112具有配置在两个突出片部121U21之间的 基部112a和自基部112a互相反向地延伸的一对突起部112b、112b,被卡定部12的两个突 出片部121分别卡定于突起部112b、112b。在该车门内饰1中,若在临时固定时卡定部11 转动,则临时固定部112的一对突起部112b、112b在两个突出片部121、121之间通过,成为 在突出片部121U21之间配置有临时固定部112的基部112a的形态。由于两个突出片部 121、121分别卡定于临时固定部112的一对突起部112b、112b,因此,被卡定部12和临时固 定部112的在临时固定时的卡定构造稳定化。
[0081] 此外,在车门内饰1中,也可以是,突出片部121包含随着朝向顶端侧去而凹状狭 缝122的开口宽度W变宽的宽部124。因而,在车门内饰1中,在临时固定时使被卡定部12 的突出片部121卡定于临时固定部112时,能够抑制插入到转动的突出片部121的凹状狭 缝122内的临时固定部112的插入硬度。
[0082] 此外,在车门内饰1中,正式固定部111配置在突出片部121的基端侧,临时固定 部112配置在突出片部121的顶端侧。车门内饰1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不对正式固 定时的卡定部11的正式固定部111和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之间的卡定构造产生影 响地确保卡定部11的临时固定部112和被卡定部12的突出片部121之间的在临时固定时 的卡定构造。
[0083] 此外,车门内饰1包括自正式固定部111以放射状延伸、并且连接于临时固定部 112而用于加强正式固定部111和临时固定部112的加强肋部(加强部)113a。因而,车门 内饰1中,卡定部11的正式固定部111和临时固定部112的强度提高,正式固定的突出片 部121和正式固定部111的卡定构造以及临时固定的突出片部121和临时固定部112的卡 定构造分别稳定化。
[0084] 其他实施方式
[0085]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利用上述记述和【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的实施方 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
[0086]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构成车门内饰1的车门内饰主体部2的车厢外侧面lb 上设有卡定部11 (正式固定部111和临时固定部112),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在其 他的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是卡定部(正式固定部和临时固定部)设于构成车门内饰的 扶手部的车厢外侧面上。并且,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正式固定部设于扶手部的车 厢外侧面上,而且临时固定部设于车门内饰主体部的车厢侧面上。
[0087]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被卡定部12所包括的两个突出片部121U21分别卡定 于临时固定部112的一对突起部112b、112b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在其他 的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使用图11所示的被卡定部12A替代实施方式1的被卡定部12。 被卡定部12A如图11所示,配置在车辆后侧(图11的左侧)的一个突出片部121与实施方 式1的结构是同样的。相对于此,配置在车辆前侧(图11的右侧)的另一个突出片部121A 与突出片部121相比其顶侧变短,成为不与临时固定部112的突起部112b卡定的结构。如 此,也可以仅利用一个突出片部121形成被卡定部12A和临时固定部112来进行临时固定。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适当地设定与临时固定部112的突起部112b卡定的突出 片部121的长度来容易地调整突起部112b和突出片部121的卡合力。
[0088]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临时固定部112所包括的两个突起部112b、112b分别卡 定于被卡定部12的两个突出片部121、121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在其他的 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使用图12所示的临时固定部112A替代实施方式1的临时固定部 112。临时固定部112A如图12所示,从基部112a的顶端朝向车辆前侧(图12的右侧)地 与实施方式1同样设有突起部112b。相对于此,从基部112a的顶端向车辆后侧(图12的 左侧)并未卡定有卡定于突出片部121的部分。图12所示的临时固定部112A整体具有大 致字母L形的外观形状。这样,也可以使用仅具有一个与突出片部121卡定的突起部112b 的临时固定部112A。
【权利要求】
1. 一种车门内饰,其包括: 车门内饰主体部,其安装在车门的车厢内侧; 扶手部,其呈自上述车门内饰主体部向车厢内侧突出的形态; 拉手部,其具有箱主体部和连接部,且一体地形成于上述扶手部;该箱主体部呈具有插 入口的有底箱状;该连接部以使上述箱主体部从车厢内侧向车厢外侧转动而将该箱主体部 以上述插入口朝向上方的形态配置在上述扶手部内的方式连接上述扶手部和上述箱主体 部; 卡定部,其坚立设置在上述车门内饰主体部的车厢外侧面或者上述扶手部的车厢外侧 面;以及 被卡定部,其设于上述箱主体部,与上述箱主体部一同转动而卡定于上述卡定部,该车 门内饰的特征在于, 上述被卡定部具有自上述箱主体部向下方延伸的两个突出片部, 上述卡定部具有正式固定上述被卡定部的正式固定部和直到在上述正式固定部正式 固定为止临时固定上述被卡定部的临时固定部, 上述正式固定部自上述车厢外侧面向车厢外侧突出,卡定于利用上述突出片部形成的 凹状狭缝的缘部, 上述临时固定部自上述车厢外侧面向车厢外侧突出,卡定于至少一个上述突出片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饰,其特征在于, 上述临时固定部具有配置在两个上述突出片部之间的基部和自上述基部互相反向地 延伸的一对突起部, 上述被卡定部的两个上述突出片部分别卡定于上述突起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饰,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片部包含随着朝向顶端侧去而上述凹状狭缝的开口宽度变宽的宽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内饰,其特征在于, 上述正式固定部配置在上述突出片部的基端侧,上述临时固定部配置在上述突出片部 的顶端侧。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内饰,其特征在于, 包括自上述正式固定部以放射状延伸、并且连接于上述临时固定部而加强上述正式固 定部和上述临时固定部的加强部。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饰,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突起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内饰,其特征在于, 上述临时固定部具有字母T形的外观形状。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饰,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片部能够弹性变形,以靠近上述车门内饰主体部的上述车厢外侧面或者上述 扶手部的上述车厢外侧面的形态转动而越过上述突起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内饰,其特征在于, 包括自上述正式固定部以放射状延伸、并且连接于上述临时固定部而加强上述正式固 定部和上述临时固定部的加强部, 上述加强部的车厢外侧的端部与上述突出片部抵接。
【文档编号】B60R13/02GK203888593SQ201420329079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1日
【发明者】松下佳史 申请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