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联动机构的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及该自卸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809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带联动机构的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及该自卸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带联动机构的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及该自卸车,后门与后加高门合页总成连接,后门通过铰链座可绕O2旋转,后加高门通过连杆、支撑板连接车厢侧板,后加高门可绕旋转点O1旋转,旋转点O1处设有加强筋、加强立板、焊接立板,自卸车举升时,后门(4)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打开,带动加高门(3)向上运动,获得最大卸货通道,采用联动机构实现卸货功能,同时具有可靠性和高效性,其后门启闭灵活、密封性好、离地间隙高、安全系数高,其在重力作用下自卸车后门自动打开,实现卸货功能。
【专利说明】带联动机构的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及该自卸车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卸车领域,特别是用于自卸车后门的启闭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自卸车的后门有多种形式,但实现卸货的原理基本相同。现有技术基本上能够实现功能,但由于自卸车工作的环境比较恶劣,存在可靠性和卸货的高效性不高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提供一种带联动机构的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及该自卸车,其在实现卸货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5]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后门与后加高门在远离车厢一侧通过合页总成连接,后门固定连接设在车厢板上的铰链座,铰链座可绕第一点O2旋转;后加高门固定连接连杆第一支座,车厢侧板固定连接连杆第二支座,连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第二支座,后加高门通过连杆绕第二点O1旋转。
[0006]进一步地,连杆与第一、第二支座用六角头螺栓、螺母固定。
[0007]进一步地,第一支座与后加高门焊接,第二支座与车厢侧板焊接。
[0008]进一步地,第一支座可为一组支撑板;第二支座为一组支撑板。
[0009]优选地,第二支座与连杆连接处的第二点O1,第二点O1的竖直并与后加高门平行的平面内焊接有立板,焊接立板两侧呈三角形分别设置有加强立板与加强筋。
[0010]优选地,自卸车后门与侧板形成的间隙处先置入密封条,再置入压条,再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贴合紧密;第一限位板顶紧压条设置;第二限位板通过垫板压紧后门侧面。
[0011]可选地,后门与铰链座焊接或螺栓连接。
[0012]进一步地,与第二点O1相比较,第一点O2水平位置距离车头较远,垂直位置较低。
[0013]自卸车,其采用以上所述的任一种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
[0014]带联动机构的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及该自卸车,其采用联动机构实现卸货功能,后门启闭灵活、密封性好、离地间隙高、安全系数高,其在重力作用下自卸车后门自动打开,实现卸货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结构图;
[0016]图2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A-A剖面图;
[0017]图3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B-B剖面图;
[0018]图4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C-C剖面图;
[0019]图5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工作原理图(倾斜角度为O度时);
[0020]图6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工作原理图(倾斜角度为15度时);
[0021]图7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工作原理图(倾斜角度为40度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所不,附图标记为:1-拉杆;2_支撑板;3_后加闻门;4_铰链座;5_后门;6-合页总成;7_六角头螺栓;8_六角薄螺母;9_加强立板;10_焊接立板;11_加强筋;12-限位板(前);13_密封条;14-压条;15-限位板(后);16_垫板。
[0023]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0024]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由连杆1、支撑板2后加高门3、铰链座总成4、后门5、合页总成6、六角头螺栓7、六角薄螺母8、加强立板9、焊接立板10、加强筋11、限位板(前)12、密封条13、压条14、限位板(后)15、垫板16等零部件组成。
[0025]后门5与铰链座4焊接,绕点O2旋转,与后加高门3通过合页总成6连接。两组支撑板2分别与加高门3、车厢侧板内侧焊接。连杆I两端分别与两组支撑板用六角头螺栓、螺母固定,从而实现加高门绕点O1旋转,点O2处用加强立板9、焊接立板10、加强筋11加固,与第二点O1相比较,第一点O2水平位置距离车头较远,垂直位置较低。
[0026]通过限位板(前)12、限位板(后)15、密封条13、压条14保证后门的密封性。
[0027]自卸车举升时,后门4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打开,带动加高门3向上运动,获得最大卸货通道。
[0028]本后门启闭装置特点:后门启闭灵活、密封性好、离地间隙高、安全系数高。
[002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案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后门与后加高门在远离车厢一侧通过合页总成连接,后门固定连接设在车厢板上的铰链座,铰链座可绕第一点O2旋转;后加高门固定连接连杆第一支座,车厢侧板固定连接连杆第二支座,连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第二支座,后加高门通过连杆绕第二点O1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杆与第一、第二支座用六角头螺栓、螺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座与后加高门焊接,第二支座与车厢侧板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座为一组支撑板;第二支座为一组支撑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座与连杆连接处的第二点O1,第二点O1的竖直并与后加高门平行的平面内焊接有立板,焊接立板两侧呈三角形分别设置有加强立板与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卸车后门与侧板形成的间隙处先置入密封条,再置入压条,再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贴合紧密;第一限位板顶紧压条设置;第二限位板通过垫板压紧后门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后门与铰链座焊接或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与第二点O1相比较,第一点O2水平位置距离车头较近,垂直位置高。
9.自卸车,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自卸车后门启闭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与第二点O1相比较,第一点O2水平位置距离车头较远,垂直位置较低。
【文档编号】B60P1/26GK203946004SQ201420422273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宋佳, 崔晓峰, 陈鹏 申请人: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