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遮阳板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860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车用遮阳板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遮阳板和车辆,所述车用遮阳板包括遮阳板本体(2)以及可活动地安装在遮阳板本体(2)上的增光镜(3),该增光镜(3)具有原始位置和工作位置,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增光镜(3)贴合到所述遮阳板本体(2)上,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增光镜(3)相对于所述遮阳板本体(2)打开。因此,通过增光镜的增光效应,能够提高夜间及阴雨天视野中物体对比度,从而大大提高车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车用遮阳板和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用遮阳板以及使用该车用遮阳板的车辆,以能大大提高夜间、雨雾天气、隧道等可视条件相对较差的环境下的行车安全。

【背景技术】
[0002]现国内车用遮阳板,仅具有白天遮阳功能,在夜间灯光条件较差时无法起到任何作用,目前夜间行车时仅能够依靠车灯,及改装其他辅助光源来增加夜间行车照明,汽车大灯仅能照亮车辆正前方部分区域,在无路灯的情况下,大部分视野的可视条件仍然很差,而加装辅助光源,一方面影响整车美观,一方面价格不菲,因此在夜间道路照明条件差的情况下,夜间行车的安全没有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遮阳板,该车用遮阳板能够提高夜间及阴雨天视野中物体对比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夜间行车安全。
[000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遮阳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用遮阳板,包括遮阳板本体以及可活动地安装在该遮阳板本体上的增光镜,该增光镜具有原始位置和工作位置,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增光镜贴合到所述遮阳板本体上,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增光镜相对于所述遮阳板本体打开。
[0006]优选地,所述增光镜的固定边通过铰链连接到所述遮阳板本体的固定边,并且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增光镜贴合到所述遮阳板本体的面向司机侧。
[0007]优选地,所述铰链为阻尼铰链。
[0008]优选地,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增光镜通过固定装置固定贴合到所述遮阳板本体上。
[0009]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为磁性连接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遮阳板本体的活动边上的磁铁,以及设置在所述增光镜上的磁性材料。
[0011]优选地,所述磁铁位于所述遮阳板本体的活动边的一端或两端,并且所述磁性材料包括围绕所述增光镜的周围设置的金属框。
[0012]优选地,所述增光镜上设置有偏振膜。
[0013]优选地,所述增光镜与遮阳板本体的形状大小相吻合,并且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增光镜有间隔地贴合于所述遮阳板本体。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遮阳板上增加增光镜,从而能够提高夜间及阴雨天视野中物体的对比度,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车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0015]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车用遮阳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增光镜处于原始位置;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车用遮阳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增光镜处于工作位置。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I固定装置2遮阳板本体
[0021]3增光镜4铰链31金属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3]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针对附图的方向而言的。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遮阳板,包括遮阳板本体2以及可活动地安装在该遮阳板本体2上的增光镜3,该增光镜3具有原始位置和工作位置,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增光镜3贴合到所述遮阳板本体2上,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增光镜3相对于所述遮阳板本体2打开。
[0025]因此,如图2所示,当遇到夜间、雨雾天气、隧道等可视条件相对较差的环境时,驾驶员可以将增光镜3相对于遮阳板打开,即,使其由原始位置展开到工作位置,以使增光镜3能够覆盖整个驾驶员的视野,从而提高夜间、雨雾天气、隧道等视野中物体对比度,提高行车安全。其中,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增光镜为本领域的公知部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选择的各种材质、结构的增光镜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26]为了方便增光镜3在原始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活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增光镜3的固定边可以通过铰链4连接到所述遮阳板本体2的固定边,并且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增光镜3贴合到所述遮阳板本体2的面向司机侧。其中,由于增光镜3和遮阳板本体2通常不在同时使用,此处所指的遮阳板本体2的面向司机侧优选为遮阳板本体2处于收起状态时面向司机的一侧,以方便增光镜3的使用。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增光镜3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原始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转动。另外,所述铰链4优选为阻尼铰链,从而可以将增光镜3保持在从原始位置到工作位置的任意所需位置。
[002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增光镜3还可以采用其他可活动的安装方式,例如与遮阳板本体2滑动配合,即,增光镜3可以相对于遮阳板本体2在工作位置和原始位置之间滑动,对于此类变形方式也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28]另外,在增光镜3不工作时,为了能够使得增光镜3稳定地维持在原始位置上,优选地,增光镜3可以通过固定装置I固定贴合到遮阳板本体2上。该固定装置I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装置I为磁性连接结构,具体地,该固定装置I包括设置在所述遮阳板本体2的活动边上的磁铁,以及设置在所述增光镜3上的磁性材料,从而通过磁力将增光镜3固定在遮阳板本体2上,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0029]更具体地,所述磁铁可以位于所述遮阳板本体2的活动边的一端或两端。所述磁性材料可以包括围绕所述增光镜3的周围设置的金属框31。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非常牢固地将增光镜3固定在遮阳板本体2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磁体也可以设置在增光镜3上,而磁性材料则设置在遮阳板本体2上,又或者二者上均设置有磁铁,并且使得两个磁铁的极性相反。对于此类变形方式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此外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I还可以是卡接结构、插接结构等容易操作的连接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0030]另外,进一步地,所述增光镜3上还可以设置有偏振膜。在使用时,可以防止对面车辆的眩光对司机眼镜造成的不适,进一步提高行车安全性。
[0031]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增光镜3与遮阳板本体2的形状大小相吻合,以在原始位置时能够完全贴合于遮阳板本体2上而不占用其他车内空间,并且为了便于在需要使用增光镜3时,打开增光镜3,优选地,在原始位置,增光镜3有间隔地贴合于遮阳板本体2。这样,当需要使用时,驾驶员只需利用增光镜3和遮阳板本体2的间隙,用手操作增光镜3的边缘即可完成增光镜3的打开,方便快捷。
[0032]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遮阳板通过安装增光镜而具有增光效果,使得使用该车用遮阳板的车辆的行车安全性得到提升,实用性强。
[0033]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遮阳板本体(2)以及可活动地安装在遮阳板本体(2)上的增光镜(3),该增光镜(3)具有原始位置和工作位置,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增光镜(3)贴合到所述遮阳板本体(2)上,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增光镜(3)相对于所述遮阳板本体⑵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镜(3)的固定边通过铰链(4)连接到所述遮阳板本体(2)的固定边,并且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增光镜(3)贴合到所述遮阳板本体(2)的面向司机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4)为阻尼铰链。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增光镜⑶通过固定装置⑴固定贴合到所述遮阳板本体⑵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I)为磁性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I)包括设置在所述遮阳板本体(2)的活动边上的磁铁,以及设置在所述增光镜(3)上的磁性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位于所述遮阳板本体(2)的活动边的一端或两端,并且所述磁性材料包括围绕所述增光镜(3)的周围设置的金属框(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镜(3)上设置有偏振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镜(3)与所述遮阳板本体(2)的形状大小相吻合,并且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增光镜(3)有间隔地贴合于所述遮阳板本体⑵。
10.一种车辆,包括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遮阳板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遮阳板。
【文档编号】B60J3/06GK204020496SQ201420444217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7日
【发明者】孟焕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