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873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包括侧围外板、B柱下内板和座椅框架,所述侧围外板设有向内侧弯折的外板翻边,所述B柱下内板设有向外侧弯折的内板翻边,所述外板翻边和所述内板翻边贴合固定;所述座椅框架与所述B柱下内板外侧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配合度更高,解决了匹配不贴合和固定不可视的问题,避免焊痕过深等焊接缺陷,降低了开裂风险。
【专利说明】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特别是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
技术背景
[0002]如图2所示,座椅框连接结构一般由左、右B柱下内板2、座椅框架3、侧围外板14个部分组成。现有车型在车辆耐久试验过程中,经常出现与座椅框架I连接处的侧围外板I开裂的问题。分析该区域的结构和工艺特征,主要有以下原因:座椅框架3与侧围外板I拼过程中,由于侧围外板I与座椅框架3的配合面为型面配合,经常会出现离空、干涉或"V”型间隙等面匹配问题,导致焊点焊痕过深、穿孔等焊接质量问题,形成开裂隐患。并且,侧围外板I与座椅框架3焊合件的连接处,焊接为盲操作,操作性差,生产一致性无法保证,焊点位置容易偏差。该区域结构存在高应力,整车工况下最大应力值159MPa,存在开裂风险。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配合度更高,避免焊痕过深等焊接缺陷,提高了外观质量,并且焊接空间较大的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5]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包括侧围外板、B柱下内板和座椅框架,所述侧围外板设有向内侧弯折的外板翻边,所述B柱下内板设有向外侧弯折的内板翻边,所述外板翻边和所述内板翻边贴合固定;所述座椅框架与所述B柱下内板外侧贴合固定。
[0006]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07]所述座椅框架与所述B柱下内板的固定处远离所述侧围外板,所述座椅框架与所述侧围外板之间形成装配空间。
[0008]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B柱下内板通过所述外板翻边与所述内板翻边在贴合处焊接固定。
[0009]所述外板翻边与所述内板翻边在焊接处设有胶条,所述胶条覆盖于焊点上。
[0010]所述座椅框架与所述B柱下内板外侧通过型面贴合并焊接固定。
[0011]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包括侧围外板、B柱下内板和座椅框架,所述侧围外板设有向内侧弯折的外板翻边,所述B柱下内板设有向外侧弯折的内板翻边,所述外板翻边和所述内板翻边贴合固定;所述座椅框架与所述B柱下内板外侧贴合固定。这样,调整原B柱下内板与侧围外板的焊接位置,由现有技术的型面配合更改为所述外板翻边与所述内板翻边的配合。翻边相对于型面更软,配合度更高,解决了匹配不贴合的问题,避免焊痕过深等焊接缺陷。调整座椅框架,使得座椅框架与B柱下内板外侧固定,避免了侧围外板与座椅框架由于不可视而带来的固定困难,操作性差的问题。并且为座椅框架和B柱下内板提供了装配空间,使得装配在可视环境下操作,偏差较小,降低了开裂风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通用的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在图1中f 一 f截面的剖视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在图1中f 一 f截面的剖视图;
[0015]图号说明:
[0016]I…侧围外板2...Β柱下内板3…座椅框架4…外板翻边5...内板翻边Α...现有技术中的侧围外板、B柱下内板和座椅框架的焊接处B…本实用新型中的侧围外板和B柱下内板的焊接处C...本实用新型中座椅框架和B柱下内板的焊接处cl...装配空间的预留距离具体实施例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2-3所示,图中左侧位置为所述外侧,图中右侧位置为所述内侧。
[001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包括侧围外板1、Β柱下内板2和座椅框架3,所述侧围外板I设有向内侧弯折的外板翻边4,所述B柱下内板2设有向外侧弯折的内板翻边5,所述所述外板翻边4和所述内板翻边5贴合固定;所述座椅框架3与所述B柱下内板2外侧固定。这样,调整原B柱下内板2与侧围外板I的焊接位置,由现有技术的型面配合更改为内板通过所述外板翻边4与所述内板翻边5的配合。翻边相对于型面更软,配合度更高,解决了匹配不贴合的问题,避免焊痕过深等焊接缺陷。调整座椅框架3,使得座椅框架3与B柱下内板2固定,避免了侧围外板I与座椅框架3由于不可视而带来的固定困难,操作性差。座椅框架3与B柱下内板2的固定,偏差较小,降低了开裂风险。
[0019]参见附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是:所述座椅框架3与所述B柱下内板2的固定处远离所述侧围外板1,所述座椅框架3与所述侧围外板I之间形成装配空间。调整座椅框架3与B柱下内板2的固定位置,使得座椅框架3与所述侧围外板I之间形成装配空间,所述装配空间留有预留距离d。装配空间的预留距离d满足了将座椅框架3固定的空间要求,实现座椅框架3与B柱下内板2可视化固定,保证了固定的准确性,降低了由于固定偏差所造成的开裂风险。
[0020]参见附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是:所述侧围外板I和所述B柱下内板2通过所述外板翻边4与所述内板翻边5在贴合处焊接固定。翻边的配合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贴合处固定,型面配合贴合度更至IJ,减小了焊接间隙。焊接技术的采用,固定牢靠,操作简单。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外板翻边4与所述内板翻边5在焊接处设有胶条,所述胶条覆盖于焊点上。翻边的焊接处安装胶条,既起到对焊接处的密封作用,又使得焊点不外露,保证了外观质量。
[0021]参见附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是:所述座椅框架3与所述B柱下内板2通过型面贴合并焊接固定。调整所述内板翻边5使得其与外板翻边4固定后,所述座椅框架3与所述B柱下内板2通过型面贴合并焊接固定。这样,结构更改使所述座椅框架3与所述B柱下内板2焊接固定受到的最大应力下降了 47%,进一步避免了本实用新型的开裂问题。
[0022]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外板、B柱下内板和座椅框架,所述侧围外板设有向内侧弯折的外板翻边,所述B柱下内板设有向外侧弯折的内板翻边,所述外板翻边和所述内板翻边贴合固定;所述座椅框架与所述B柱下内板外侧贴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框架与所述B柱下内板的固定处远离所述侧围外板,所述座椅框架与所述侧围外板之间形成装配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B柱下内板通过所述外板翻边与所述内板翻边在贴合处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翻边与所述内板翻边在焊接处设有胶条,所述胶条覆盖于焊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客车的座椅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框架与所述B柱下内板外侧通过型面贴合并焊接固定。
【文档编号】B60N2/005GK204020608SQ201420450040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1日
【发明者】李佩, 朱灯宏, 和丽梅, 肖春燕, 黄岗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