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防挥鞭伤的座椅组件和平动吸能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以及所述车辆的防挥鞭伤的座椅组件和吸能装置。所述车辆包括:车体,车体具有地板;下滑轨,下滑轨固定在地板上;上滑轨,上滑轨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下滑轨上;座椅,座椅固定在上滑轨上;活塞壳体和活塞杆,活塞杆的一部分伸入活塞壳体内,活塞杆与活塞壳体限定出容纳腔,容纳腔内填充有吸能物质,吸能物质包括无机盐溶液和经过憎水处理的纳米多孔件,活塞壳体和活塞杆中的一个固定在上滑轨上,活塞壳体和活塞杆中的另一个固定在下滑轨上,活塞壳体和活塞杆中的一个位于活塞壳体和活塞杆中的另一个前面;和密封圈,密封圈设在活塞杆和活塞壳体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安全性高、制造成本低、便于维护等优点。
【专利说明】车辆及其防挥鞭伤的座椅组件和平动吸能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还涉及所述车辆的防挥鞭伤的座椅组件和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追尾碰撞是交通事故中较为常见的事故形式,乘员在追尾碰撞事故中的主要损伤形式为挥鞭伤。挥鞭伤是指在追尾事故中乘员的颈部的挥鞭运动造成的损伤。具体而言,乘员的躯干在座椅靠背的作用下向前运动,而此时乘员的头部缺少约束。因此,乘员的颈部会大幅后仰,而后的回弹过程则会使颈部再次前伸,颈部的激烈变化很容易导致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安全性高、制造成本低、便于维护等优点的车辆,可以防止乘员的颈部受到挥鞭伤。
[000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所述车辆的防挥鞭伤的座椅组件。
[0005]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所述车辆的防挥鞭伤的吸能装置。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具有地板;下滑轨,所述下滑轨固定在所述地板上;上滑轨,所述上滑轨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下滑轨上;座椅,所述座椅固定在所述上滑轨上;活塞壳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活塞壳体内,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壳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吸能物质,所述吸能物质包括无机盐溶液和经过憎水处理的纳米多孔件,其中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上滑轨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另一个固定在所述下滑轨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一个位于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另一个前面;和用于密封所述容纳腔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壳体之间。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具有安全性高、制造成本低、便于维护等优点,可以防止乘员的颈部受到挥鞭伤。
[0008]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车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9]所述纳米多孔件上的孔的平均孔径在0.5纳米-500纳米的范围内,所述纳米多孔件的孔容在100立方毫米/克-2000立方毫米/克的范围内,所述纳米多孔件的比表面积在100平方米/克-1000平方米/克的范围内。
[0010]所述纳米多孔件上的孔的平均孔径为7.8纳米,所述纳米多孔件的孔容为550立方毫米/克,所述纳米多孔件的比表面积为287平方米/克的范围内。
[0011 ] 所述无机盐溶液为饱和溶液。
[0012]所述无机盐溶液为氯化锂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氯化镁溶液、氯化锰溶液、氯化铯溶液、溴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所述车辆进一步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在所述下滑轨或所述地板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一个的前表面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后表面上。
[0014]所述车辆进一步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在所述下滑轨或所述地板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另一个的后表面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前表面上。
[0015]所述活塞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注料孔,所述车辆进一步包括用于封堵所述注料孔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注料孔内。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防挥鞭伤的座椅组件包括:下滑轨;上滑轨,所述上滑轨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下滑轨上;座椅,所述座椅固定在所述上滑轨上;活塞壳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活塞壳体内,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壳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吸能物质,所述吸能物质包括无机盐溶液和经过憎水处理的纳米多孔件,其中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上滑轨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另一个固定在所述下滑轨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一个位于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另一个前面;和用于密封所述容纳腔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壳体之间。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组件具有安全性高、制造成本低、便于维护等优点,可以防止乘员的颈部受到挥鞭伤。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防挥鞭伤的吸能装置包括:下滑轨;上滑轨,所述上滑轨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下滑轨上;活塞壳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活塞壳体内,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壳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吸能物质,所述吸能物质包括无机盐溶液和经过憎水处理的纳米多孔件,其中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上滑轨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另一个固定在所述下滑轨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一个位于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另一个前面;和用于密封所述容纳腔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壳体之间。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能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成本低、吸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2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装置的吸能物质在准静态下的压强-体积变量曲线。
[0023]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体(图中未示出)和座椅组件。所述车体具有地板。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图中未示出)和吸能装置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装置10包括下滑轨101、上滑轨102、活塞壳体103、活塞杆104和用于密封容纳腔1031的密封圈105。
[0027]下滑轨101固定在地板上,上滑轨102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下滑轨101上,座椅固定在上滑轨102上。活塞杆104的一部分伸入活塞壳体103内,活塞杆104与活塞壳体103限定出容纳腔1031,容纳腔1031内填充有吸能物质,吸能物质包括无机盐溶液1091和经过憎水处理的纳米多孔件1092。
[0028]其中,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一个固定在上滑轨102上,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另一个固定在下滑轨101上,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一个位于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另一个前面。密封圈105设在活塞杆104和活塞壳体103之间。前后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A所示。
[0029]当车辆处于正常状态时,上滑轨102和下滑轨101处于初始的相对位置。当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车辆被追尾),所述座椅和上滑轨102产生向后滑动的趋势,于是上滑轨102带动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所述一个向后运动。由于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所述另一个固定在下滑轨101上,因此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所述另一个无法移动。此时,活塞杆104被压入活塞壳体103内,即容纳腔1031内的吸能物质受到挤压,导致吸能物质的压强迅速升高。
[0030]当吸能物质受到的压强达到吸能物质的吸能阈值后,无机盐溶液1091开始进入到纳米多孔件1092的孔道内。由此吸能物质开始产生大变形,以便使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所述一个向后方产生较大的位移,即可以使所述座椅和上滑轨102向后方产生较大的位移,从而可以为乘员躯干的后移提供空间,减少了乘员的颈部的相对转动,有效地缓解了乘员的躯干与头部间的相对运动。与此同时,吸能物质的压缩可以将外界的机械能大量地转化为固液界面能及热能,从而降低了乘员所需要承受的冲击,缓解了后续回弹对乘员的颈部造成的威胁,即对乘员的颈部实施保护,防止乘员的颈部受到挥鞭伤。
[0031]在碰撞结束后,吸能物质可以自行恢复形变,即无机盐溶液1091流出纳米多孔件1092的孔道,从而可以使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所述一个复位,吸能装置10可以再次承受冲击。
[0032]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装置10的吸能物质在准静态下的压强-体积变量曲线。其中,该吸能物质包括氯化锂溶液和平均孔径为7.Snm的纳米多孔硅胶,比例体积变化为吸能物质的体积变化与纳米多孔件1092的质量之比。采用其他无机盐溶液和具有其他参数的纳米多孔件1092也可以获得类似的结果,在此不再一一列出。
[0033]如图3所示,当吸能物质受到的压强达到吸能物质的吸能阈值后,无机盐溶液1091将克服毛细阻力进入到纳米多孔件1092的孔道内,从而将外界机械能转化为固液界面能和热能。也就是说,只要吸能物质受到的压强达到吸能物质的吸能阈值后,吸能物质立刻产生大变形,即吸能物质的体积被大幅度压缩,因此吸能装置10具有响应速度快的优点。而在卸载过程中,无机盐溶液1091在较低的压强下从纳米多孔件1092的孔道内流出。因此,图3中的加卸载曲线具有显著的迟滞效应,其加卸载循环将吸收大量的机械能。具体而言,纳米多孔件1092的能量吸收密度可以达到10J/g以上。吸能物质受到的压强阈值Pin可以是27MPa。
[0034]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装置10的再次加卸载的曲线与第二次加卸载的曲线基本重合(为了清楚地显示两次加卸载循环的曲线,首次加卸载循环的曲线沿横轴进行了平移)。由此说明了吸能物质可以重复使用,且每次加卸载均有较好的吸能效果。也就是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装置10可以重复使用,具有较佳的重复性。
[003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装置10通过在容纳腔1031内填充吸能物质,从而在车辆被追尾时,可以通过容纳腔1031内的吸能物质被压缩来使吸能物质产生大变形。由此可以将外界的冲击能量转化为固液界面能和热能,从而对乘员的颈部实施保护,防止乘员的颈部受到挥鞭伤。
[0036]也就是说,只需在活塞杆104与活塞壳体103之间限定出容纳腔1031且在容纳腔1031内填充吸能物质,就可以在车辆被追尾时对乘员实施安全保护。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装置10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成本低、吸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0037]可以通过改变吸能物质的组分方便地调节吸能装置10的工作压强,以便适用于各类车型及不同的使用工况。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装置10还具有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0038]由于在碰撞结束后,吸能物质可以自行恢复形变,即无机盐溶液1091流出纳米多孔件1092的孔道,因此上滑轨102和所述座椅可以自动地复位,且吸能装置10可以重复使用,从而无需对吸能装置10进行维修,即便在经过多个碰撞后,吸能装置10也能正常工作。
[0039]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组件具有安全性高、制造成本低、便于维护等优点,可以防止乘员的颈部受到挥鞭伤。
[004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安全性高、制造成本低、便于维护等优点,可以防止乘员的颈部受到挥鞭伤。
[0041 ]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固定”一词的含义是:固定在一起的两个部件不产生相对移动,即固定在一起的两个部件相对静止。例如,所述座椅固定在上滑轨102上是指:所述座椅与上滑轨102不产生相对移动。
[0042]有利地,第一部件固定在第二部件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一体形成;2、该第一部件通过焊接等方式不可拆卸地与该第二部件相连;3、该第一部件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等方式可拆卸地与该第二部件相连;4、设置用于对第一部件进行限位的限位件,该第一部件与该限位件配合,以便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不产生相对移动。
[0043]其中,该第一部件可以是下滑轨101、所述座椅、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所述一个等,该第二部件可以是所述地板、上滑轨102、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所述另
——小坐
I寸°
[0044]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装置10包括下滑轨101、上滑轨102、活塞壳体103、活塞杆104、密封圈105、密封件106、第一限位件107和第二限位件108。
[0045]活塞杆104与活塞壳体103限定出容纳腔1031。具体而言,活塞壳体103内具有容纳空间,活塞杆104的一部分伸入该容纳空间内,该容纳空间的壁与活塞杆104限定出容纳腔1031。容纳腔1031内填充有吸能物质,吸能物质包括无机盐溶液1091和经过憎水处理的纳米多孔件1092。
[00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纳米多孔件1092上的孔的平均孔径在0.5纳米-500纳米的范围内,纳米多孔件1092的孔容在100立方毫米/克-2000立方毫米/克的范围内,纳米多孔件1092的比表面积在100平方米/克-1000平方米/克的范围内。由此可以在控制纳米多孔件1092的制备成本的情况下,使吸能装置10能够吸收更多的外界机械能。也就是说,纳米多孔件1092可以由纳米多孔材料制成。
[0047]优选地,纳米多孔件1092上的孔的平均孔径在2纳米-25纳米的范围内,纳米多孔件1092的孔容在450立方毫米/克-650立方毫米/克的范围内,纳米多孔件1092的比表面积在150平方米/克-500平方米/克的范围内。由此可以在控制纳米多孔件1092的制备成本的情况下,使吸能装置10能够吸收更多的外界机械能。
[0048]进一步优选地,纳米多孔件1092上的孔的平均孔径在4纳米-15纳米的范围内,纳米多孔件1092的孔容在480立方毫米/克-620立方毫米/克的范围内,纳米多孔件1092的比表面积在200平方米/克-350平方米/克的范围内。由此可以在控制纳米多孔件1092的制备成本的情况下,使吸能装置10能够吸收更多的外界机械能。
[0049]更加优选地,纳米多孔件1092上的孔的平均孔径在6纳米-10纳米的范围内,纳米多孔件1092的孔容在520立方毫米/克-580立方毫米/克的范围内,纳米多孔件1092的比表面积在250平方米/克-300平方米/克的范围内。由此可以在控制纳米多孔件1092的制备成本的情况下,使吸能装置10能够吸收更多的外界机械能。
[0050]最优选地,纳米多孔件1092上的孔的平均孔径为7.8纳米,纳米多孔件1092的孔容为550立方毫米/克,纳米多孔件1092的比表面积为287平方米/克。由此可以在控制纳米多孔件1092的制备成本的情况下,使吸能装置10能够吸收更多的外界机械能。
[0051]优选地,无机盐溶液1091可以是氯化锂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氯化镁溶液、氯化锰溶液、氯化铯溶液、溴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无机盐溶液1091可以利用去离子水和无机盐配制而成。
[0052]无机盐溶液1091可以是饱和溶液。例如,无机盐溶液1091可以是饱和氯化锂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氯化钙溶液、饱和氯化镁溶液、饱和氯化锰溶液、饱和氯化铯溶液、饱和溴化钠溶液或饱和氯化钾溶液。由此可以使吸能装置10具有更加优良的可重复性。
[0053]其中,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压强阈值约为20MPa,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吸能密度约为15J/g。饱和氯化锂溶液的压强阈值约为27MPa,饱和氯化锂溶液的吸能密度约为16J/g。饱和氯化钾溶液的压强阈值约为21MPa,饱和氯化钾溶液的吸能密度约为15J/g。饱和溴化钠溶液的压强阈值约为21MPa,饱和溴化钠溶液的吸能密度约为19J/g。
[0054]饱和氯化钙溶液的压强阈值约为26MPa,饱和氯化钙溶液的吸能密度约为18J/g。饱和氯化镁溶液的压强阈值约为26MPa,饱和氯化镁溶液的吸能密度约为13J/g。饱和氯化锰溶液的压强阈值约为23MPa,饱和氯化锰溶液的吸能密度约为18J/g。饱和氯化铯溶液的压强阈值约为21MPa,饱和氯化铯溶液的吸能密度约为14J/g。
[0055]优选地,纳米多孔件1092可以是纳米多孔人造沸石或纳米多孔硅胶。也就是说,纳米多孔件1092可以由纳米多孔人造沸石或纳米多孔硅胶制成。
[0056]通过改变纳米多孔件1092和/或无机盐溶液1091的种类可以改变吸能物质的压强阈值。具体地,吸能物质的压强阈值可以在IMPa-1OOMPa的范围内。
[0057]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一个固定在上滑轨102上,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另一个固定在下滑轨101上。如图1和图2所示,活塞壳体103固定在上滑轨102上,活塞杆104固定在下滑轨101上。由此可以使吸能装置10的结构更加合理。
[0058]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一个位于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另一个前面。当活塞壳体103固定在上滑轨102上且活塞杆104固定在下滑轨101上时,活塞壳体103位于活塞杆104前面。其中,活塞壳体103位于活塞杆104前面并不是指整个活塞壳体103都位于活塞杆104的前方,而是指活塞壳体103比活塞杆104更靠近前方。换言之,活塞壳体103内的容纳空间的后端敞开,活塞杆104的前端伸入到该容纳空间内。
[0059]当活塞杆104固定在上滑轨102上且活塞壳体103固定在下滑轨101上时,活塞杆104位于活塞壳体103前面。其中,活塞杆104位于活塞壳体103前面并不是指整个活塞杆104都位于活塞壳体103的前方,而是指活塞杆104比活塞壳体103更靠近前方。换言之,活塞壳体103内的容纳空间的前端敞开,活塞杆104的后端伸入到该容纳空间内。
[0060]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能装置10进一步包括第一限位件107,第一限位件107固定在下滑轨101或所述地板上,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所述一个的前表面抵靠在第一限位件107的后表面上。由此第一限位件107可以止挡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所述一个向前移动,进而可以防止上滑轨102和所述座椅向前运动,从而确保所述座椅的位置在所述车辆正常行驶时是固定的。
[006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能装置10进一步包括第二限位件108,第二限位件108固定在下滑轨101或所述地板上,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另一个的后表面抵靠在第二限位件108的前表面上。由此第二限位件108可以止挡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所述另一个向后移动,从而可以使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所述另一个相对下滑轨101静止(即实现活塞壳体103和活塞杆104中的所述另一个固定在下滑轨101上),进而可以防止上滑轨102和所述座椅向后运动,从而确保所述座椅的位置在所述车辆正常行驶时是固定的。
[0062]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活塞壳体103固定在上滑轨102上,第一限位件107和第二限位件108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地固定在下滑轨101上。活塞壳体103的前表面抵靠在第一限位件107的后表面上,活塞杆104的后表面抵靠在第二限位件108的前表面上。由此可以使吸能装置10的结构更加合理。
[00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活塞壳体103上设有与容纳腔1031连通的注料孔,吸能装置10进一步包括用于封堵注料孔的密封件106,密封件106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注料孔内。其中,吸能物质可以通过所述注料孔注入到容纳腔1031内。由此不仅可以更加方便地、容易地将吸能物质注入到容纳腔1031内,而且可以方便地对容纳腔1031内的吸能物质进行更换。
[0064]具体地,密封件106可以是螺栓,注料孔可以是螺纹孔。
[006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6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6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6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7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所述车体具有地板; 下滑轨,所述下滑轨固定在所述地板上; 上滑轨,所述上滑轨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下滑轨上; 座椅,所述座椅固定在所述上滑轨上; 活塞壳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活塞壳体内,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壳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吸能物质,所述吸能物质包括无机盐溶液和经过憎水处理的纳米多孔件,其中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上滑轨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另一个固定在所述下滑轨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一个位于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另一个前面;和 用于密封所述容纳腔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壳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多孔件上的孔的平均孔径在0.5纳米-500纳米的范围内,所述纳米多孔件的孔容在100立方毫米/克-2000立方毫米/克的范围内,所述纳米多孔件的比表面积在100平方米/克-1000平方米/克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多孔件上的孔的平均孔径为7.8纳米,所述纳米多孔件的孔容为550立方毫米/克,所述纳米多孔件的比表面积为287平方米/克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溶液为饱和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溶液为氯化锂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氯化镁溶液、氯化锰溶液、氯化铯溶液、溴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在所述下滑轨或所述地板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一个的前表面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后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在所述下滑轨或所述地板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另一个的后表面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前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注料孔,所述车辆进一步包括用于封堵所述注料孔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注料孔内。
9.一种防挥鞭伤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滑轨; 上滑轨,所述上滑轨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下滑轨上; 座椅,所述座椅固定在所述上滑轨上; 活塞壳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活塞壳体内,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壳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吸能物质,所述吸能物质包括无机盐溶液和经过憎水处理的纳米多孔件,其中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上滑轨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另一个固定在所述下滑轨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一个位于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另一个前面;和 用于密封所述容纳腔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壳体之间。
10.一种防挥鞭伤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滑轨; 上滑轨,所述上滑轨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下滑轨上; 活塞壳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活塞壳体内,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壳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吸能物质,所述吸能物质包括无机盐溶液和经过憎水处理的纳米多孔件,其中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上滑轨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另一个固定在所述下滑轨上,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一个位于所述活塞壳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所述另一个前面;和 用于密封所述容纳腔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壳体之间。
【文档编号】B60N2/427GK204095590SQ201420525935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发明者】李一兵, 孙岳霆, 徐晓庆, 李鹏辉 申请人: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