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自动制冷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自动制冷装置,主要用于解决汽车在路旁长时间停放,车内温度升高的问题,其包括温度传感器、液晶显示模块、单片机、控制电路、直流电源和制冷装置;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单片机;所述的单片机和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的直流电源和制冷装置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的制冷装置包括螺丝、螺母、导冷模块、扇叶、导冷风扇直流电机、防护网、导冷风扇固定壳体、自攻螺钉、半导体制冷片、隔热垫、散热模块、散热风扇固定壳体、散热风扇直流电机、电机支撑架;所述的导冷模块、隔热垫通过螺丝、螺母固定于散热模块上。夏季,当汽车内的温度高于一定值时,该装置具有自动制冷的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自动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上的自动制冷装置,尤其是一种汽车自动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夏季,人们常常因为有事需要将汽车停放在路旁,但是,当人们离开时不愿将汽车的空调打开,一段时间后,当人们回到车内时就会感到非常的热,尤其是座位和方向盘上的温度很高,简直无法忍受,这样就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自动制冷装置,解决汽车在路旁长时间停放,车内温度升高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自动制冷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液晶显示模块、单片机、控制电路、直流电源和制冷装置;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单片机;所述的单片机和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的直流电源和制冷装置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的制冷装置固定于车体一侧。
[0005]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输出接口 1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VT、MOS管Q、直流电压V、导冷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7、散热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2、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个接线柱3 ;所述的电阻Rl的一端与单片机的输出接口 1相连,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2的一端与单片机的输出接口 1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VT的基极相连;所述的三极管VT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发射极接地;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与MOS管Q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电阻R4的一端与直流电压V相连,另一端与MOS管Q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电阻R5的一端与直流电压V相连,另一端与MOS管Q的漏极相连;所述的MOS管Q的源极与电阻R6的一端相连;所述的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导冷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7、散热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2以及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个接线柱3的一端;所述的导冷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7、散热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2以及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个接线柱3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0006]所述的制冷装置包括螺丝4、螺母5、导冷模块6、扇叶8、防护网10、导冷风扇直流电机9、导冷风扇固定壳体11、自攻螺钉12、半导体制冷片13、隔热垫14、自攻螺钉15、散热模块16、自攻螺钉17、散热风扇固定壳体18、防护网19、扇叶20、散热风扇直流电机21、电机支撑架22 ;所述的防护网10固定于导冷风扇固定壳体11上;所述的导冷风扇固定壳体11通过自攻螺钉12固定于导冷模块6上;所述的导冷模块6、隔热垫14通过螺丝4、螺母5固定于散热模块16上;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13固定于隔热垫14的内部中央,制冷面与导冷模块6相连,制热面与散热模块16相连;所述的散热模块16通过自攻螺钉15固定于车皮I上;所述的散热风扇固定壳体18通过自攻螺钉17固定于散热模块16上;所述的防护网19固定于散热风扇固定壳体18上;所述的电机支撑架22与散热风扇固定壳体18为一整体;所述的散热风扇直流电机21固定于电机支撑架22上;所述的导冷风扇直流电机9的两个接线柱7、散热风扇直流电机21的两个接线柱2以及半导体制冷片13的两个接线柱3通过导线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
[0007]所述的导冷模块6和散热模块16均采用易于导冷散热的金属材料。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夏季汽车在路旁长时间停放,车内温度升高的问题,并且当汽车内温度高于一定值时可以达到自动制冷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自动制冷装置的原理图。
[0010]图2是图1所示的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0011]图3是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固定于车皮上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固定于车皮上以后的正视图。
[0013]图5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14]图例说明:1、车皮。2、散热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3、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个接线柱。4、螺丝。5、螺母。6、导冷模块。7、导冷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8、扇叶。9、导冷风扇直流电机。10、防护网。11、导冷风扇固定壳体。12、自攻螺钉。13、半导体制冷片。14、隔热垫。15、自攻螺钉。16、散热模块。17、自攻螺钉。18、散热风扇固定壳体。19、防护网。20、扇叶。21、散热风扇直流电机。22、电机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6]如图所示,一种汽车自动制冷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液晶显示模块、单片机、控制电路、直流电源和制冷装置;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单片机;所述的单片机和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的直流电源和制冷装置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的制冷装置固定于车体一侧。
[0017]该装置安装于汽车上以后,单片机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来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将采集的温度通过液晶显示模块显示,当汽车内的温度高于一定值时,单片机的输出接口 1输出高电平,控制电路中的三极管VT导通,MOS管Q导通,导冷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7、散热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2以及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个接线柱3分别由直流电压V进行供电,直流电压V是由直流电源提供,从而导冷风扇直流电机9、散热风扇直流电机21以及半导体制冷片13分别被通入直流电,此时,在制冷装置中,半导体制冷片13的制冷面通过导冷模块6吸收汽车内的热量,导冷风扇直流电机9带动扇叶8转动,加快热量的吸收,半导体制冷片13的制热面通过散热模块16向汽车外进行散热,散热风扇直流电机21带动扇叶20转动,加快散热,从而使汽车内的温度降低,达到自动制冷的效果;当汽车内的温度低于一定值时,单片机输出接口 1输出低电平,控制电路中的三极管VT截止,MOS管Q截止,导冷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7、散热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2以及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个接线柱3分别不再由直流电压V进行供电,从而导冷风扇直流电机9、散热风扇直流电机21以及半导体制冷片13分别断电,停止工作,汽车内的温度不再降低。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自动制冷装置,其特征是其包括温度传感器、液晶显示模块、单片机、控制电路、直流电源和制冷装置;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单片机;所述的单片机和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的直流电源和制冷装置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的制冷装置固定于车体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制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输出接口 1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VT、M0S管Q、直流电压V、导冷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7)、散热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2)、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个接线柱(3);所述的电阻Rl的一端与单片机的输出接口 1相连,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2的一端与单片机的输出接口 1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VT的基极相连;所述的三极管VT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发射极接地;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与MOS管Q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电阻R4的一端与直流电压V相连,另一端与MOS管Q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电阻R5的一端与直流电压V相连,另一端与MOS管Q的漏极相连;所述的MOS管Q的源极与电阻R6的一端相连;所述的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导冷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7)、散热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2)以及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个接线柱(3)的一端;所述的导冷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7)、散热风扇直流电机的两个接线柱(2)以及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个接线柱(3)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制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制冷装置包括螺丝(4)、螺母(5)、导冷模块(6)、扇叶(8)、防护网(10)、导冷风扇直流电机(9)、导冷风扇固定壳体(11)、自攻螺钉(12 )、半导体制冷片(13 )、隔热垫(14 )、自攻螺钉(15 )、散热模块(16 )、自攻螺钉(17)、散热风扇固定壳体(18)、防护网(19)、扇叶(20)、散热风扇直流电机(21)、电机支撑架(22);所述的防护网(10)固定于导冷风扇固定壳体(11)上;所述的导冷风扇固定壳体(11)通过自攻螺钉(12)固定于导冷模块(6)上;所述的导冷模块(6)、隔热垫(14)通过螺丝(4)、螺母(5)固定于散热模块(16)上;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13)固定于隔热垫(14)的内部中央,制冷面与导冷模块(6)相连,制热面与散热模块(16)相连;所述的散热模块(16)通过自攻螺钉(15)固定于车皮(I)上;所述的散热风扇固定壳体(18)通过自攻螺钉(17)固定于散热模块(16)上;所述的防护网(19)固定于散热风扇固定壳体(18)上;所述的电机支撑架(22)与散热风扇固定壳体(18)为一整体;所述的散热风扇直流电机(21)固定于电机支撑架(22)上;所述的导冷风扇直流电机(9)的两个接线柱(7)、散热风扇直流电机(21)的两个接线柱(2)以及半导体制冷片(13)的两个接线柱(3)通过导线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
【文档编号】B60H1/32GK204161042SQ201420579988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9日
【发明者】赵峰印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