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载机驱动桥的轮边转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装载机驱动桥的轮边转动装置,它包括装配于轮边转动装置的支承轴外端端面的支承柱,支承轴的外部装配有轮壳,轮壳端部密封装配有端盖,该支承柱的外端端面呈球面形,支承柱的外端端面与端盖的内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芯轴与端盖之间采用支承柱连接,而支承柱的球面与端盖的平面连接面积得到有效降低,支承柱与端盖的滑动摩擦所产生的热量较少,难以对油腔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使其保持正常温度状态,进而保证油封效果。
【专利说明】用于装载机驱动桥的轮边转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驱动桥轮边转动装置的组成构件,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装载机驱动桥的轮边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装载机驱动桥轮边转动装置是用于装配车轮轮毂并带动车轮转动的结构。该轮边转动装置通常由支承轴、轮壳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的制动毂、轴承、油腔,支承轴内设有芯轴,轮壳的端部通过端盖密封。现有的轮边转动装置的芯轴与端盖直接连接,且二者的连接面均为平面。轮边转动装置工作时,芯轴处于不断的转动状态,由于芯轴端面与端盖的连接为面-面连接,二者的接触面积大,芯轴的不断转动会使得两个连接面不断摩擦并产生热量,该部分热量将大部分传递到油腔内的润滑油中,使得润滑油升温,当润滑油的温度升高会促使用于油封的密封圈软化,进而降低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导致漏油情况发生。而现有的轮边转动装置仅在轴承内侧壁一端设置有密封圈,这样的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容易因为该密封圈被磨损而导致油腔内的润滑油发生泄漏,而与密封圈紧邻的是制动毂,润滑油的泄漏将很容易导致刹车的失灵(润滑油的存在会导致刹车盘与制动毂之间的摩擦系数很大程度的降低),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装载机驱动桥的轮边转动装置,以克服现有的轮边转动装置的芯轴与端盖直接面-面连接,接触面积大,摩擦产热大,进而影响油封效果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用于装载机驱动桥的轮边转动装置,它包括装配于轮边转动装置的芯轴外端端面的支承柱,支承柱的内端通过螺纹与芯轴固定连接,芯轴的外部装配有轮壳,轮壳端部密封装配有端盖,该支承柱的外端端面呈球面形,支承柱的外端端面与端盖的内壁连接。
[0006]更为进一步地:
[0007]该轮边转动装置还包括支承轴,上述芯轴套设于该支承轴内,芯轴和支承轴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支承轴的周面套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该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外沿均与轮壳内壁连接,支承轴与轮壳通过轴承连接,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设于该轴承的两侧;该第一密封圈内侧壁邻接制动机构,该第二密封圈邻接油腔。
[0008]上述第一密封圈外侧壁设有第一环槽,第一环槽槽口朝向上述油腔方向,第一密封圈的横截面呈C字形;第一环槽的外槽壁与上述轮壳连接,第一环槽的内槽壁与上述支承轴连接。
[0009]上述第一环槽的内槽壁固定设有第一束缚环,第一束缚环为弹性束缚环,第一束缚环用于束缚第一环槽的内槽壁使得内槽壁与上述支承轴紧密连接。
[0010]上述第二密封圈外侧壁设有第二环槽,第二环槽槽口朝向上述油腔方向,第二密封圈的横截面呈C字形;第二环槽的外槽壁与上述轮壳连接,第二环槽的内槽壁与上述支承轴连接。
[0011]上述第二环槽的内槽壁固定设有第二束缚环,第二束缚环为弹性束缚环,第二束缚环用于束缚第二环槽的内槽壁使得内槽壁与上述支承轴紧密连接。
[0012]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芯轴与端盖之间采用支承柱连接,而支承柱的球面与端盖的平面连接面积得到有效降低,支承柱与端盖的滑动摩擦所产生的热量较少,难以对油腔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润滑油具备一定的散热性),使其保持正常温度状态,进而保证油封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轮边转动装置的支承轴采用双重油封的结构方式使得轮边转动装置内的油腔的油封效果得到很好地改善,有效降低油腔内的油剂泄漏至制动毂进而发生刹车失灵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装载机的安全性能。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机构设置能够更好地防止油剂泄漏,而弹性束缚环的配置则能够有效减少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与支承轴和轮壳之间发生滑动摩擦,这有利于提高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保证油封的长期有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支承柱的轮边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局部A的放大图。
[0015]图3为图1中的局部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照图1,用于装载机驱动桥的轮边转动装置,它包括芯轴8、支承轴1、轮壳4、端盖9和轴承5。芯轴8套设于该支承轴I内,芯轴8和支承轴I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参照图1、图3,芯轴8外端端面设有支承柱81,支承柱81的内端通过螺纹与芯轴8固定连接,芯轴8的外部装配有轮壳4,轮壳4端部密封装配有端盖9,该支承柱81的外端端面呈球面形,支承柱81的外端端面与端盖9的内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芯轴8与端盖9之间采用支承柱81连接,而支承柱81的球面与端盖9的平面连接面积得到有效减少,支承柱81与端盖9的滑动摩擦所产生的热量较少,难以对油腔7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润滑油具备一定的散热性),使其保持正常温度状态,进而保证油封效果。
[0018]上述支承轴I的周面套设有第一密封圈2和第二密封圈3,该第一密封圈2和第二密封圈3的外沿均与轮壳4内壁连接,支承轴I与轮壳4通过轴承连接,第一密封圈2和第二密封圈3设于该轴承5的两侧。该第一密封圈2内侧壁邻接制动毂6,该第二密封圈3邻接油腔7。
[0019]参照图1、图3,上述第一密封圈2外侧壁设有第一环槽20,第一环槽20槽口朝向上述油腔7方向,第一密封圈2的横截面呈C字形;第一环槽20的外槽壁21与上述轮壳4连接,第一环槽20的内槽壁22固定设有第一束缚环23,第一束缚环23为弹性束缚环,第一束缚环23用于束缚第一环槽20的内槽壁22使得内槽壁22与上述支承轴I紧密连接。继续参照图1、图3,上述第二密封圈3外侧壁设有第二环槽30,第二环槽30槽口朝向上述油腔7方向,第二密封圈3的横截面呈C字形;第二环槽30的外槽壁31与上述轮壳4连接,第二环槽30的内槽壁32固定设有第二束缚环33,第二束缚环33为弹性束缚环,第二束缚环33用于束缚第二环槽30的内槽壁32使得内槽壁32与上述支承轴I紧密连接。
[0020]本实用新型的支承轴I采用双重油封的结构方式使得轮边转动装置内的油腔7的油封效果得到很好地改善,有效降低油腔7内的油剂泄漏至制动毂6进而发生刹车失灵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装载机的安全性能。此外,第一密封圈2和第二密封圈3的机构设置能够更好地防止油剂泄漏,而弹性束缚环的配置则能够有效减少第一密封圈2和第二密封圈3与支承轴I和轮壳4之间发生滑动摩擦,这有利于提高第一密封圈2和第二密封圈3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保证油封的长期有效。
[0021]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权利要求】
1.用于装载机驱动桥的轮边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于轮边转动装置的芯轴外端端面的支承柱,芯轴的外部装配有轮壳,轮壳端部密封装配有端盖,该支承柱的外端端面呈球面形,支承柱的外端端面与端盖的内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载机驱动桥的轮边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的内端通过螺纹与所述芯轴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载机驱动桥的轮边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轴,所述芯轴套设于该支承轴内,芯轴和支承轴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支承轴的周面套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该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外沿均与轮壳内壁连接,支承轴与轮壳通过轴承连接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设于该轴承的两侧;该第一密封圈内侧壁邻接制动机构,该第二密封圈邻接油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装载机驱动桥的轮边转动装置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外侧壁设有第一环槽,第一环槽槽口朝向所述油腔方向,第一密封圈的横截面呈C字形;第一环槽的外槽壁与所述轮壳连接,第一环槽的内槽壁与所述支承轴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装载机驱动桥的轮边转动装置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槽的内槽壁固定设有第一束缚环,第一束缚环为弹性束缚环,第一束缚环用于束缚第一环槽的内槽壁使得内槽壁与所述支承轴紧密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装载机驱动桥的轮边转动装置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外侧壁设有第二环槽,第二环槽槽口朝向所述油腔方向,第二密封圈的横截面呈C字形;第二环槽的外槽壁与所述轮壳连接,第二环槽的内槽壁与所述支承轴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装载机驱动桥的轮边转动装置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槽的内槽壁固定设有第二束缚环,第二束缚环为弹性束缚环,第二束缚环用于束缚第二环槽的内槽壁使得内槽壁与所述支承轴紧密连接。
【文档编号】B60B35/00GK204136699SQ201420608497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1日
【发明者】邱振祥, 林节来, 李思凡, 郭章俊, 曾国民, 吴月理, 郭松生 申请人:泉州市三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