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两侧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276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汽车两侧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两侧后视镜。其特点是包括主镜面,所述的主镜面侧面设置有侧镜面,主镜面下面设置有下镜面,所述的主镜面通过第一弧度弯曲镜与侧镜面相连接,主镜面通过第二弧度弯曲镜与下镜面连接。其侧镜面和下镜面的设置,有效扩大驾驶者的视线范围,保证影像清晰准确;主镜面,侧镜面和下镜面一体成型,厚度均等,保证了镜面的强度均衡,不易破裂;第一弧度弯曲镜和第二弧度弯曲镜的圆滑过度,保证了影像的连贯一致性,不会出现双影。
【专利说明】汽车两侧后视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两侧后视镜。

【背景技术】
[0002]汽车两侧后视镜属于重要安全件,反映汽车后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而目前市场上的后视镜,在左、右、下三个方向都存在一定的视线盲区,驾驶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些驾驶者在后视镜一角安装凸面镜,如此虽有一定效果,但反映的影像不清楚,变形太大,而且还占用了后视镜本来就不大的面积;还有一些后视镜设置有电动调节功能,但是成本高,操作复杂;还有的采用将镜面按一定角度磨薄,反映的影像有上下,左右双影,而且边缘处太薄容易破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两侧后视镜,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汽车两侧后视镜,其特点是包括主镜面,所述的主镜面侧面设置有侧镜面,主镜面下面设置有下镜面,所述的主镜面通过第一弧度弯曲镜与侧镜面相连接,主镜面通过第二弧度弯曲镜与下镜面连接。
[0005]所述的主镜面、侧镜面、下镜面、第一弧度弯曲镜和第二弧度弯曲镜为热压弯工艺形成的厚度相同的一体成型结构。
[0006]所述的侧镜面的宽度为整体镜面的1/5± 15mm ;所述的下镜面的高度为1/3土15mmη
[0007]所述的侧镜面与主镜面之间的夹角A的范围为15-25度,所述的下镜面与主镜面之间的夹角B的范围为15-25度。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汽车两侧后视镜,其侧镜面和下镜面的设置,有效扩大驾驶者的视线范围,保证影像清晰准确;主镜面,侧镜面和下镜面一体成型,厚度均等,保证了镜面的强度均衡,不易破裂;第一弧度弯曲镜和第二弧度弯曲镜的圆滑过度,保证了影像的连贯一致性,不会出现双影。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所不:1.主镜面,2.侧镜面,3.下镜面,4.第一弧度弯曲镜,5.第二弧度弯曲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5]如图1至3所示,所述的汽车两侧后视镜,其特点是包括主镜面1,所述的主镜面I侧面设置有侧镜面2,主镜面I下面设置有下镜面3,所述的主镜面I通过第一弧度弯曲镜4与侧镜面2相连接,主镜面I通过第二弧度弯曲镜5与下镜面3连接。
[0016]所述的主镜面1、侧镜面2、下镜面3、第一弧度弯曲镜4和第二弧度弯曲镜5为热压弯工艺形成的厚度相同的一体成型结构。
[0017]所述的侧镜面2的宽度为整体镜面的l/5±15mm;所述的下镜面3的高度为1/3土15mmη
[0018]所述的侧镜面2与主镜面I之间的夹角A的范围为15-25度,所述的下镜面3与主镜面I之间的夹角B的范围为15-25度。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两侧后视镜,其特点是包括主镜面,所述的主镜面侧面设置有侧镜面,主镜面下面设置有下镜面,所述的主镜面通过第一弧度弯曲镜与侧镜面相连接,主镜面通过第二弧度弯曲镜与下镜面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两侧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镜面、侧镜面、下镜面、第一弧度弯曲镜和第二弧度弯曲镜为热压弯工艺形成的厚度相同的一体成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两侧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镜面的宽度为整体镜面的1/5± 15mm ;所述的下镜面的高度为l/3±15mm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两侧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镜面与主镜面之间的夹角A的范围为15-25度,所述的下镜面与主镜面之间的夹角B的范围为15-25度。
【文档编号】B60R1/08GK204222750SQ201420639536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1日
【发明者】田振明 申请人:田振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