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372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座椅,汽车安全座椅包括内部的支架部分、外部由不漏气软性材料制作的封装部分、充气口、排气系统组成,汽车安全座椅内部填充气体;安装了汽车安全座椅的汽车在行驶中发生了碰撞,排气系统的排气口打开,汽车安全座椅内气体排出,汽车安全座椅变形并体积缩小,释放出原占用的空间,避免驾乘人员被座椅与变形的车体卡在车内的事故。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车座椅是钢结构和泡沫构成的实体且固定在车内的,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的汽车变形后,向驾乘人员方向变形的车体部件,会将驾乘人员牢牢地夹在座椅与车体之间,使驾乘人员无法动弹,失去了自救的时间,同时也给救援增加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时汽车座椅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座椅,汽车安全座椅具备现时汽车座椅的现有功能,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安全座椅内的气体排出,使座椅体积缩小并变形,释放出原占用的空间,变形的车体与座椅不会夹住驾乘人员,为自救和救援获得了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专利的原理图。

图中:1-汽车安全座椅靠背,2-靠背侧支架,3-连接气管,4-自动排气口,5-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6-坐垫侧支架连接棘轮,7-可伸缩充气软管,8-充气口,9-汽车安全座椅坐垫,10-坐垫侧支架,11-手动排气口,12-靠背角度调节压杆,13-中轴,14-回位弹簧。

在图中,汽车安全座椅靠背(1)与靠背侧支架(2)和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5)为整体结构,汽车安全座椅坐垫(9)与坐垫侧支架(10)和坐垫侧支架连接棘轮(6)为整体结构,汽车安全座椅靠背(1)与汽车安全座椅坐垫(9)内空气通过气管连通;当向充气口(8)充气时,可伸缩充气软管(7)内气体通过连接气管(3)向汽车安全座椅靠背(1)和汽车安全座椅坐垫(9)充气,当可伸缩充气软管(7)内气压达到一定压力时,可伸缩充气软管(7)向左右两端伸长,推动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5)在中轴(13)上向左右两端移动,并向坐垫侧支架连接棘轮(6)靠拢,由于中轴(13)上坐垫侧支架连接棘轮(6)两端各有一个靠背角度调节压杆(12)做了限位,使坐垫侧支架连接棘轮(6)无法向左右两侧移动,使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5)与坐垫侧支架连接棘轮(6)相互咬合,达到固定安全座椅靠背的目的;当汽车发生碰撞,电脑控制的自动排气口(4)或手动排气口(11)打开,汽车安全座椅内气体排出,汽车安全座椅变形并体积缩小,可伸缩充气软管(7)内的气体排出,可伸缩充气软 管(7)内气体压力减小,在回位弹簧(14)的作用下,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5)在中轴(13)上向中间移动,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5)与坐垫侧支架连接棘轮(6)脱开,汽车安全座椅靠背(1)因重力向后倾倒,汽车安全座椅释放出原占用的空间,避免驾乘人员被座椅与变形的车体卡在车内的事故;当驾乘人员要调节座椅靠背角度时,通过靠背角度调节压杆(12)向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5)施加压力,使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5)与坐垫侧支架连接棘轮(6)脱开,当靠背角度调节压杆(12)向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5)施加的压力消失后,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5)与坐垫侧支架连接棘轮(6)重新咬合,达到调节座椅靠背角度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当汽车发生碰撞,由电脑控制的自动排气口或手动排气口打开,汽车安全座椅内气体排出,汽车安全座椅变形并缩小体积,可伸缩充气软管内的气体排出,可伸缩充气软管内气体压力减小,在回位弹簧力的作用下,两侧的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在中轴上向中间移动,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与坐垫侧支架连接棘轮脱开,汽车安全座椅靠背因重力向后倾倒,汽车安全座椅释放出原占用的空间,避免驾乘人员被座椅与变形的车体卡在车内的事故;当驾乘人员要调节座椅靠背角度时,通过靠背角度调节压杆向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施加压力,使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与坐垫侧支架连接棘轮脱开,当靠背角度调节压杆向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施加的压力消失后,靠背侧支架连接棘轮与坐垫侧支架连接棘轮重新咬合,达到调节座椅靠背角度的目的。

本发明专利的有效效果是:汽车安全座椅具备现时汽车座椅的现有功能,当汽车发生碰撞,汽车安全座椅内的气体排出,使座椅体积缩小并变形,变形的车体与座椅不会夹住驾乘人员,为自救和救援取得了宝贵的时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座椅,汽车安全座椅包括内部的支架部分、外部由不漏气软性材料制作的封装部分、充气口、排气系统组成,汽车安全座椅内部填充气体;安装了汽车安全座椅的汽车在行驶中发生了碰撞,排气系统的排气口打开,汽车安全座椅内气体排出,汽车安全座椅变形并体积缩小,释放出原占用的空间,避免驾乘人员被座椅与变形的车体卡在车内的事故。

技术研发人员:徐维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维清
技术研发日:2016.03.14
技术公布日:2017.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