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掌破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038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用品,尤其涉及一种一巴掌破窗器。



背景技术:

车窗击破器关系着全车人的生命安全。现在出现了多种破窗器,但是它们的结构较复杂,组装的零件较多,可靠性欠缺。另外,邬惠林发明、申请号2016105985032的手掌拍破车窗器的问题是:1、尖头需要镶嵌在衬板上,工艺复杂成本较高;2、衬板还需要装3个软垫脚,增加了组装的零件,也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巴掌破窗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巴掌破窗器,由带尖头的底板和硅胶套组成,其特征是:尖头是由硬度大的材料制造,比如金刚石或者硬质合金;尖头用胶水粘在由金属板冲压出来的底板中央的凹槽里;硅胶套用模具压制成能套住带尖头的底板;硅胶套一面是粘贴面,一面是广告面;粘贴面带粘贴功能,可以牢固地粘贴在车窗边角位置,其中央有个圆孔,便于露出尖头去顶玻璃;硅胶套的广告面可以印上醒目的广告;硅胶套里面下部有2处卡子,能卡住底板,与尖头一起形成3点一面,卡住底板从而与粘贴面产生一定的距离,便于一巴掌破窗时尖头能顶入玻璃中一举击破玻璃。底板中央采用凹凸工艺冲出固定尖头的凹槽;尖头卡在凹槽里,并用胶水加固,跟底板形成一个整体;把带尖头的底板塞入相对应的硅胶套中,就成为了一个成品。本发明贴在车窗边角,当灾害发生时,普通乘客一巴掌拍广告面,广告面传力给底板,底板的力量又绝大部分集中到了尖头,从而一举击破车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极简单,组装零件极少,可靠性极高,灾害发生时能瞬间一巴掌击破车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一种一巴掌破窗器,由带尖头(1)的底板(2)和硅胶套(3)组成,其特征是:尖头(1)是由硬度大的材料制造,比如金刚石或者硬质合金;尖头(1)用胶水粘在由金属板冲压出来的底板中央的凹槽(6)里;硅胶套(3)用模具压制成能套住带尖头(1)的底板(2);硅胶套(3)一面是粘贴面(4),一面是广告面(5);粘贴面(4)带粘贴功能,可以牢固地粘贴在车窗边角位置,其中央有个圆孔,便于露出尖头(1)去顶玻璃;硅胶套(3)的广告面(5)可以印上醒目的广告;硅胶套(3)里面下部有2处卡子(7),能卡住底板(2),与尖头(1)一起形成3点一面,卡住底板(2)从而与粘贴面(4)产生一定的距离,便于一巴掌破窗时尖头(1)能顶入玻璃中一举击破玻璃。底板(2)中央采用凹凸工艺冲出固定尖头的凹槽(6);尖头(1)卡在凹槽(6)里,并用胶水加固,跟底板(2)形成一个整体;把带尖头(1)的底板(2)塞入相对应的硅胶套(3)中,就成为了一个成品。本发明贴在车窗边角,当灾害发生时,普通乘客一巴掌拍广告面(5),广告面(5)传力给底板(2),底板(2)的力量又绝大部分集中到了尖头(1),从而一举击破车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一巴掌破窗器,由带尖头的底板和硅胶套组成,其特征是:尖头是由硬度大的材料制造;尖头用胶水粘在由金属板冲压出来的底板中央的凹槽里;硅胶套用模具压制成能套住带尖头的底板;硅胶套一面是粘贴面,一面是广告面;粘贴面带粘贴功能,可以牢固地粘贴在车窗边角位置;硅胶套的广告面可以印上醒目的广告;硅胶套里面下部有2处卡子,能卡住底板,与尖头一起形成3点一面,卡住底板从而与粘贴面产生一定的距离,便于一巴掌破窗时尖头能顶入玻璃中一举击破玻璃。底板中央采用凹凸工艺冲出固定尖头的凹槽;尖头卡在凹槽里,并用胶水加固,跟底板形成一个整体;把带尖头的底板塞入相对应的硅胶套中,就成为了一个成品。

技术研发人员:邬惠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邬惠林
技术研发日:2016.08.03
技术公布日:2018.02.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