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货车智能化减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575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货车智能化减损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是涉及客、货车重大碰撞事故,提供一种能消减撞击能量,减少车体形变幅度,保护驾乘人身体、生命、减损、减伤害的一种新发明。



背景技术:

前部平头的货车;大型客车的碰撞事故,驾乘人的身体;腿部与车头前部的碰撞接合点之间缓冲空间极小,碰撞冲击力由都集中于驾驶室前部,变形的车体及驾驶室极易夹死、夹伤驾乘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设计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监测驾驶员困倦状态,鸣笛预警、自动减速、自动驾驶安全停车系列动作,通过设置车前部与保险杠一体异形钢结构件的后移,主动吸收撞击能量机构,将能量转化为对多组钢板挤压、扭曲、对多组铁板切削、对储气筒及备胎的挤压、冲击,抵消、吸收撞击能量,减小车体形变幅度及乘员伤亡。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具有:监测驾驶员困倦状态,自动减速、鸣笛、选择路线、停车等自动驾驶动作;扫描障碍物;弹出气囊,保险杠及异形件以多个部件对多片钢板或低压储气筒挤压;扭曲;对多组铁板切削,对备胎、储气筒挤压消减撞击能量,其结构特点:前保险杠及异形件将撞击能量由鳄鱼嘴挤压s型钢板或低压储气筒;合页轴;异形件;偏转轴;液压固定栓;扭曲板;切削刃口;s型铁板;移动基座;推板;底板;调整栓;储气筒;备胎;连杆摆臂;车架横梁;气囊触发开关;主安全气囊;触屏面板;姿态摄像头组;车距探头;风挡视线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固定基座;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气泵;电源;连杆臂;半月板将撞击能量转化为压缩储气筒褶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摄像头组及嵌入式风挡传感器,监测驾驶员困倦,及时开启智能驾驶模式。

2;货车客车前、后方遭撞击,鳄鱼嘴压缩多片s型钢板,形变消减能量,且保持受力平面。

3;货车客车前、后方遭撞击,鳄鱼嘴压缩低压储气筒,形变消减撞击能量,且保受力平面。

4;异形件带动液压固定栓将撞击力传递至多片扭曲板消减撞击能量。

5;偏转的异形件将撞击力传递至刃口对多片铁板的切削消减撞击能量。

6;偏转的异形件将撞击力通过连杆臂;推板;半月板作用于储气筒压缩褶皱消减撞击能量。

7;偏转的异形件将撞击力通过连杆臂;连杆摆臂;推板作用于备胎消减撞击能量。

8;将撞击力转化为两处储气筒更大褶皱;撞击备胎,可视为为车头设置能吸收撞击能量气囊。

9;本发明结构简单,且组件少,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附图1;图2;图3;图4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具有:

异形件2前端保险杠1平面上端向后偏转,保险杠平面下端鳄鱼嘴31向内压缩多片s形钢板29或低压储气筒35,撞击力经异形件2;偏转轴3;至液压栓4;智能驾驶、控制系统24根据载货总量设定液压栓4连接扭曲板7数量,撞击力至刃口8,移动基座34根据载货总量调整移动基座及铁板9与刃口8之间间距;切削、压缩多片铁板9,撞击力至动轴5;连杆臂6;连杆摆臂16;连杆臂30;推板11;储气筒14;备胎15;底板12;调整栓13;车架横梁17;气囊触发开关18;主安全气囊19;触屏面板20;姿态摄像头组21;车距探头22;风挡视线传感器23;智能驾驶、控制系统24;气泵25;电源26;半月板27;合页轴28;连杆臂30;储气筒褶皱32;气压传感器33;固定基座10;低压储气筒35。

若因困倦驾驶员向前方瞭望的视线较长时间离开前风挡玻璃,嵌入前风挡玻璃的传感器接收不到视线感应信号,摄像头组监测到驾驶员瞳孔处于非正常状态,车辆立即进入已设定的预警状态及智能驾驶模式;鸣笛惊醒困倦的驾驶员、开始减少发动机燃油供给、自动刹车减速、自主确定靠右侧行驶路线及停靠位置并开启警告灯,当车前端与其它车真正面碰撞;追尾大型车及撞障碍物;保险杠平面的上端围绕偏转轴偏转后移,平面下端的鳄鱼嘴向内压缩诸多片s型钢板或低压储气筒,消减碰撞能量同时保险杠平面总保持向前受力平面,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据发动机牵引力矩评估总载货量,液压固定栓跟据总载货量确定目前应由多少片扭曲钢板参与工作,通过扭曲钢板变形吸收撞击能量,s型铁板置于可伸缩移动基座,跟据总载货量,智能驾驶、控制系统确定目前应由多少组移动基座前;后移带动s型铁板参与工作,刃口切削铁板吸收撞击能量,撞击力驱动保险杠及异形件偏转带动两连杆臂;连杆摆臂;推板;半月板挤压储气筒及备胎,电动机驱动调整栓,调整底板与推板和半月板之间间距,调整参与动作时机,智能驾驶、控制系统跟据货车总载货量调整储气筒及备胎气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客货车智能化减损系统是涉及监测行驶中驾驶员困倦,自动预警;自动驾驶、减速、安全停车,通过设置于车前部与保险杠一体的异形钢结构件的后移;偏转动作,主动吸收车祸的撞击能量,将冲击力通过多组结构件动作转化为对多组钢板挤压、扭曲、对多组铁板的切削、对储气筒及备胎的挤压、冲击的方式,抵消、吸收撞车瞬间的撞击能量,减小车体形变幅度及乘员伤亡。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洪军
技术研发日:2017.05.17
技术公布日:2018.0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