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充气轮胎轮辋浮动减振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781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非充气轮胎轮辋浮动减振车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车辆车轮领域,涉及非充气轮胎轮辋浮动减振车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用轮胎大都是充气轮胎,易被扎胎漏气,容易造车翻车,在野外无法补胎影响行走。因而,也出现了防爆轮胎(非充气),在橡胶轮胎中夹钢丝,二者结合在一起,依靠钢丝变形减振,再由轮辋辐条活动式随钢丝变形而变形解决轮胎减振问题,但是其活动辐条只能在地面处垂直运动,在轮辋其它不问不起减振作用,还是为刚性拉力这种轮胎损坏后不能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现有车辆广泛应用非充气车轮,使车辆的行驶安全性高、轮胎使用寿命长,散热性好,减振性好,轮胎能更换,本发明提出非充气轮胎轮辋浮动减振车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非充气轮胎轮辋浮动减振车轮,由浮动式减振轮辋、非充气轮胎组成,其特征在于:浮动式减振轮辋,包括内轮辐板、外辐支环,外辐支环与内轮辐板之间设有多个沿圆周均布的侧向及径向复合支撑单元;

所述侧向及径向复合支撑单元的结构为:包括径向弹性支撑和侧向缓冲支撑;

径向弹性支撑:径向压簧的一端支撑在内轮辐板的外圆周凹形槽中,径向压簧的另一端支撑在外辐支环的周向凹槽中,并列设置的拉簧的一端挂在内轮辐板的外圆周凹形槽的侧壁上,拉簧的另一端挂在外辐支环的周向凹槽侧壁上;

侧向缓冲支撑由对称设置在径向弹性支撑两侧的侧向缓冲支撑单元组成,

侧向缓冲单元的结构:内轮辐板的外圆周凹形槽中的两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外辐支环的周向凹槽中设有第二通孔,外辐支环的一侧向外延伸出连接壁板,连接壁板上安装有凸柱;第一辐条通过螺栓、球推力轴承、油封在轮辐板的第一通孔中定位;第二辐条通过螺栓、球推力轴承、油封在外辐支环的第二通孔中定位;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对应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构成完整的侧向缓冲支撑单元;

在相邻之间的侧向缓冲支撑单元之间由横向压簧的两端支撑在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的铰接点位置,从而把侧向及径向复合支撑单元衔接为有机整体;

外辐支环与轮圈通过螺栓固连为刚体,轮圈上与外辐支环相对的一侧向外延伸出连接板,连接板上沿圆周均布安装有多个连接凸柱;

非充气轮胎由轮胎、衬套组成,衬套沿周向压制在轮胎内,衬套是钢丝或尼龙线制成的,轮胎在内环沿圆周均布设有多个散热腔,轮胎的两侧面沿圆周方向安装有多个沉孔;

轮胎套装在浮动式减振轮辋的外圆上,并通过外辐支环上的连接凸柱、轮圈上的连接凸柱插入轮胎两侧周向多个孔中,使二者结合在一起。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浮动式减振轮辋设置,提供好的减振效果,轮胎使用寿命长;设置散热腔,散热性好;当轮胎磨损后,能单独拆卸并换装;并且,本发明比现有技术相比,容易制造,制造成本低,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d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如下:非充气轮胎轮辋浮动减振车轮,由浮动式减振轮辋1、非充气轮胎2组成,其特征在于:

浮动式减振轮辋1,包括内轮辐板1-1、外辐支环1-2,外辐支环与内轮辐板之间设有多个沿圆周均布的侧向及径向复合支撑单元;

所述侧向及径向复合支撑单元的结构为:包括径向弹性支撑和侧向缓冲支撑;

径向弹性支撑:径向压簧1-10的一端支撑在内轮辐板1-1的外圆周凹形槽中,径向压簧1-10的另一端支撑在外辐支环1-2的周向凹槽中,拉簧1-11的一端挂在内轮辐板1-1的外圆周凹形槽的侧壁上,拉簧1-11的另一端挂在外辐支环1-2的周向凹槽侧壁上;

侧向缓冲支撑由对称设置在径向弹性支撑两侧的侧向缓冲支撑单元组成;

侧向缓冲单元的结构:内轮辐板1-1的外圆周凹形槽的两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b;外辐支环1-2的内圆周周向凹槽的壁上设有第二通孔a,外辐支环1-2的一侧向外延伸出连接壁板,连接壁板上沿圆周均布安装有多个凸柱;第一辐条1-5通过螺栓1-6、球推力轴承1-7、油封1-8在轮辐板1-1的第一通孔b中定位;第二辐条1-4通过螺栓1-6、球推力轴承1-7、油封1-8在外辐支环1-2的第二通孔a中定位;第一辐条1-5与第二辐条1-4对应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标记c),构成完整的多个侧向缓冲支撑;

在相邻之间的侧向缓冲支撑单元之间由横向压簧1-9的两端支撑在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的铰接点位置,从而把侧向及径向复合支撑单元衔接为有机整体;

外辐支环1-2与轮圈1-3通过螺栓1-12固连为刚体,轮圈1-3上与外辐支环1-2相对的一侧向外延伸出连接板,连接板上沿圆周均布安装有多个连接凸柱;

非充气轮胎2由轮胎2-1、衬套2-2组成,衬套2-2沿周向压制在轮胎2-1内,衬套2-2是钢丝或尼龙线制成的,轮胎2-1在内环沿圆周均布设有多个散热腔g(多个网状、相互交错、互不连通的散热腔),轮胎2-1的两侧面沿圆周方向安装有多个沉孔;

轮胎2-1套装在浮动式减振轮辋1的外圆上,并通过外辐支环1-2上的连接凸柱、轮圈1-3上的连接凸柱插入轮胎2-1两侧周向多个孔中,使二者结合在一起。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1、减振传力工作顺序:内轮辐板——第一辐条——第二辐条——外辐支环——轮圈——横向压簧——径向压簧——径向拉簧——轮胎;

汽车将扭矩传递给内轮辐板,依次传递给第一辐条1-5、第二辐条1-4、外辐支环1-2、轮圈1-3,使它们联系在一起,在此条件下最大作用是保证内轮辐板和外辐支环之间的侧向刚度支撑;

由多个横向压簧1-9的两端支撑在相邻之间的侧向缓冲支撑(第一辐条1-5与第二辐条1-4对应的一端铰接在一起)之间,在轮胎受到压力时,轮胎2和外辐支环1-2的刚性不会变形,第二辐条1-4与第一辐条1-5之间的夹角变化,使轮胎2和外辐支环1-2呈刚性上、下浮动减振;当弹性刚度不够时,由径向压簧辅助支撑;

2、采用本发明,当轮胎及外辐支环1-2上浮动时,它与地平面为车轮水平中心线,车轮水平中心线以下弹簧受压缩变形减振;车轮水平中心线以上弹簧受拉力,横向压簧1-9、径向压簧1-10不起作用,这时有拉簧1-11完成部分减振;两种压簧、一种拉簧合成完成轮辐减振,两种压簧和一种拉簧结合第一辐条1-5、第二辐条1-4共同完成轮辋的侧向刚性和承载传扭、减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采提出了非充气轮胎轮辋浮动减振车轮,由浮动式减振轮辋、非充气轮胎组成,浮动式减振轮辋,包括内轮辐板、外辐支环,通过在二者之间设置多个侧向缓冲支撑;浮动式减振轮辋的径向弹性支撑功能:由横向压簧的两端支撑在相邻之间的侧向缓冲支撑之间,及径向压簧、拉簧共同实现;非充气轮胎由轮胎、衬套组成,衬套沿周向压制在轮胎内,衬套是钢丝或尼龙线制成的,轮胎在内环沿圆周均布设有多个散热腔,轮胎的两侧面沿圆周方向安装有多个沉孔;轮胎套装在浮动式减振轮辋的外圆上,二者结合在一起。本发明通过浮动式减振轮辋设置,提供好的减振效果,轮胎使用寿命长;设置散热腔,散热性好;当轮胎磨损后,能单独拆卸并换装。

技术研发人员:周殿玺;虞明;鞠传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十堰戎马汽车特种传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15
技术公布日:2018.0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