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性能好的汽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9217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性能好的汽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轮毂,特别涉及一种抗震性能好的汽车轮毂,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轮毂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是连接制动鼓(制动盘)、轮盘和半轴的重要零部件。轮毂又叫轮圈、轱辘、胎铃,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同样的直径,但宽度不一样,有着相反的,但二者数据都不同的轮毂,适合各自不同的轮胎。专利号为201520312223.1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避免失圆或断裂的减震轮毂,包括轮辋及轮轴;所述轮辋与轮轴之间通过轮辐连接;所述轮辐包括固定杆和活动套,固定杆一端固定于轮辋上,另一端滑动插入活动套内,活动套远离固定杆的一端固定于轮辋上,所述固定杆外套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轮辋和活动套,起到了减震的作用,但此专利还有一些不足。减震弹簧直接安装于轮毂的外部,不仅不够美观,且容易因外界因素而受到损伤,影响轮毂的使用寿命,且固定杆和活动套滑动连接,导致轮毂外圈和内圈连接不紧密,轮毂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抗震性能好的汽车轮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震性能好的汽车轮毂,包括外轮辋和内轮辋,所述外轮辋和所述内轮辋之间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内轮辋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安装孔,所述固定轴的内部设置有减震槽,所述减震槽的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减震槽内部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上减震轴和下减震轴,所述上减震轴和所述下减震轴的表面套装有减震弹簧,所述卡槽内安装有密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减震轴和所述下减震轴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减震弹簧未形变时的原始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密封垫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轮辋的表面设置有一层加强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轮毂中安装有减震弹簧,在汽车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弹簧不断的复位紧压,使汽车更好的达到减震的效果,且减震弹簧安装于轮毂固定轴的内部,既不影响轮毂的美观效果,也不影响轮毂的安全性能;该轮毂的轮辋内设有加强圈,能增强轮毂的强度,使其在行驶过坑洼地面时不易出现失圆或断裂,提高了轮毂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轮辋;2、内轮辋;3、固定轴;4、密封板;5、安装孔;6、卡槽;7、上减震轴;8、下减震轴;9、减震弹簧;10、减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震性能好的汽车轮毂,包括外轮辋1和内轮辋2,外轮辋1和内轮辋2之间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固定轴3固定连接,内轮辋2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安装孔5,固定轴3的内部设置有减震槽10,减震槽10的表面设置有卡槽6,减震槽10内部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上减震轴7和下减震轴8,上减震轴7和下减震轴8的表面套装有减震弹簧9,卡槽6内安装有密封板4。

上减震轴7和下减震轴8的长度之和小于减震弹簧9未形变时的原始长度,使弹簧拥有足够的形变量不断复位紧压来完成减震过程。卡槽6内设置有密封垫圈,使密封板在卡槽内安装得更加紧密,防止灰尘等进入减震槽内。外轮辋1的表面设置有一层加强圈,能增强轮毂的强度,提高了轮毂的安全系数。安装孔5为螺纹孔,轮毂通过螺纹孔和螺栓安装到汽车上。

具体工作原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减震弹簧9受到间断性的挤压力,从而不断的完成挤压复位工作,以此达到减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轮毂中安装有减震弹簧,在汽车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弹簧不断的复位紧压,使汽车更好的达到减震的效果,且减震弹簧安装于轮毂固定轴的内部,既不影响轮毂的美观效果,也不影响轮毂的安全性能;该轮毂的轮辋内设有加强圈,能增强轮毂的强度,使其在行驶过坑洼地面时不易出现失圆或断裂,提高了轮毂的安全系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