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蓄电池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206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蓄电池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蓄电池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由于发动机舱的空间,动力系统的尺寸,各种线束的走向不同,蓄电池的布置位置也不相同。在狭小的空间内,蓄电池的布置位置偏离了车体主要承载纵梁,而蓄电池通常作为一个自身重量较重的零部件,在汽车使用的恶劣环境中,存在上下左右的振动力,所以蓄电池支架的强度、牢靠性、耐久性要求较高,用以连接蓄电池和纵梁。介于以上原因,蓄电池支架不仅要考虑到安装方便,也要考虑到零件材料的强度,冲压可行性,避免出现内在裂痕等因素。现有的蓄电池支架结构复杂,支架较多,承载力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蓄电池支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蓄电池支架、蓄电池支架加强板和车体固定板,所述蓄电池支架、蓄电池支架加强板和车体固定板焊接形成一个三角形的腔体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蓄电池支架包括矩形板状的蓄电池支架本体,所述蓄电池支架本体其中相对的两侧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连接有用于与蓄电池支架加强板和车体固定板焊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第一侧沿竖直,所述连接板的第二侧沿向第一侧沿倾斜布置。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蓄电池支架加强板包括顶部焊接部分和侧板部分,所述顶部焊接部分和侧板部分的两侧设有第二翻边,所述顶部焊接部分和侧板部分之间的夹具为钝角;所述顶部焊接部分与蓄电池支架本体底面焊接,所述第二翻边与连接板的第二侧沿内侧焊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车体固定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焊接板和第二焊接板;所述第一焊接板与第一翻边底面焊接,所述第二焊接板与连接板的第一侧沿内侧焊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电池支架本体上开有用于固定蓄电池的蓄电池固定孔和用于与车身固定的第一车身固定孔。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电池支架本体侧沿设有加强筋,上表面设有工字加强筋。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第一焊接板外沿开有内凹的方形减重孔。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车体固定板的第一焊接板和第二焊接板上分别开有与车身固定的第二车身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蓄电池支架是作用于蓄电池和车体承载纵梁之间,起到连接固定作用。零件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能不降低的同时,减少了支架、固定点,降低了Z向高度,减少了Y向悬臂长度,提高了零件的刚度,承载力,重量轻,安装工时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蓄电池支架1、蓄电池支架加强板2和车体固定板3,所述蓄电池支架1、蓄电池支架加强板2和车体固定板3焊接形成一个三角形的腔体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蓄电池支架1包括矩形板状的蓄电池支架本体1.1,所述蓄电池支架本体1.1其中相对的两侧设有第一翻边1.2,所述第一翻边1.2连接有用于与蓄电池支架加强板2和车体固定板3焊接的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的第一侧沿1.31竖直,所述连接板1.3的第二侧沿1.32向第一侧沿倾斜布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蓄电池支架加强板2包括顶部焊接部分2.1和侧板部分2.2,所述顶部焊接部分2.1和侧板部分2.2的两侧设有第二翻边2.3,所述顶部焊接部分2.1和侧板部分2.2之间的夹具为钝角;所述顶部焊接部分2.1与蓄电池支架本体1.1底面焊接,所述第二翻边2.3与连接板1.3的第二侧沿1.32内侧焊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车体固定板3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焊接板3.1和第二焊接板3.2;所述第一焊接板3.1与第一翻边1.2底面焊接,所述第二焊接板3.2与连接板1.3的第一侧沿1.31内侧焊接。所述第一焊接板3.1外沿开有内凹的方形减重孔3.3。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池支架本体1.1上开有用于固定蓄电池的蓄电池固定孔1.7和用于与车身固定的第一车身固定孔1.6。所述电池支架本体1.1侧沿设有加强筋1.4,上表面设有工字加强筋1.5。

上述方案中,所述车体固定板3的第一焊接板3.1和第二焊接板3.2上分别开有与车身固定的第二车身固定孔3.4。

如图3、图4所示,蓄电池支架1、蓄电池支架加强板2和车体固定板3安装过程。焊接时,所述蓄电池支架加强板2的顶部焊接部分2.1与蓄电池支架本体1.1底面焊接,所述第二翻边2.3与蓄电池支架1的连接板1.3的第二侧沿1.32内侧焊接;所述车体固定板3的第一焊接板3.1与第一翻边1.2底面焊接,所述车体固定板3的第二焊接板3.2与蓄电池支架1的连接板1.3的第一侧沿1.31内侧焊接;整体形成一个三角形腔体结构。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