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6919发布日期:2019-03-30 08:5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胎侧部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为了提高岩石地带等的通过性,并且抑制胎侧部的损伤,而在胎侧部的外表面配设向轮胎轴向外侧隆起的突状部的充气轮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突状部中,由于其橡胶厚度增加,所以存在向内部蓄热的趋势,进而存在对耐久性能产生影响的担忧。另外,期待泥泞地等上的驱动力进一步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58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胎侧部的耐久性能以及泥泞地等上的驱动力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侧部,在上述胎侧部的外表面沿轮胎周向并排有多个向轮胎轴向外侧隆起的突状部,在各突状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从轮胎周向的一侧的第一端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在上述突状部的内部具有端部。

在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在包含轮胎旋转轴在内的任意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形成有上述突状部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凹部的沿着上述第一端的宽度随着朝向上述端部而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凹部的沿着上述第一端的最大宽度为上述第一端的全长的0.4~0.6倍。

在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各上述突状部包含:具有第一隆起高度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小于上述第一隆起高度的第二隆起高度的第二部分。

在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二隆起高度为上述第一隆起高度的0.5~0.7倍。

在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一部分包含:位于上述凹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外侧筋条部;位于上述凹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内侧筋条部;以及连结上述外侧筋条部与上述内侧筋条部的基部。

在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各上述突状部在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具有第二端,上述第二部分形成于上述基部的上述第二端侧。

在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二部分的轮胎周向的长度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外侧而连续或者阶梯性地增大。

在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二部分:具有窄幅部以及宽幅部,其中,窄幅部从上述突状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且轮胎周向的长度恒定,宽幅部配置于比上述窄幅部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且轮胎周向的长度大于上述窄幅部的轮胎周向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宽幅部的沿着上述第二端的最大长度为上述第二端的全长的0.3~0.5倍。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侧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突状部。多个突状部沿轮胎周向并排,在各突状部形成有从轮胎周向的一侧的第一端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在突状部的内部具有端部的凹部。通过凹部,降低突状部的内部的蓄热性,从而降低行驶时的突状部的内部温度。由此,充气轮胎的耐久性能提高。另外,在泥泞地上行驶时,能够在凹部内有效地抓住泥等,因此能够提高充气轮胎的驱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突状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2的突状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充气轮胎;3…胎侧部;8…突状部;9…凹部;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外侧筋条部;14…内侧筋条部;15…基部;16…窄幅部;17…宽幅部;30…胎壁面;81…第一端;82…第二端;91…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正规状态下的包含轮胎旋转轴在内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此处,正规状态是指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省略图示),并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无负荷的状态。以下,在未特别言及的情况下,轮胎的各部的尺寸等是在该正规状态下测定出的值。

“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为“designrim”,若为etrto则为“measuringrim”。

“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存在简称为“轮胎”的情况)1具备从胎面部2经由胎侧部3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胎体6、以及配置于该胎体6的轮胎径向外侧且胎面部2的内侧的带束层7,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轿车用的轮胎。

胎体6例如由一张胎体帘布6a构成。该胎体帘布6a在跨越胎圈芯5、5之间的主体部6a的两端具备与其连接的折返部6b,该折返部6b绕胎圈芯5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而卡止于胎圈芯5。在胎体帘布6a例如作为胎体帘线采用芳香族聚酰胺、人造丝等有机纤维帘线。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c例如以70~90°的角度排列。在主体部6a与折返部6b之间,配置有从胎圈芯5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呈末端渐细状地延伸的胎圈三角胶。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c例如以15~45゜的角度倾斜地排列的两张带束帘布7a、7b以带束帘线相互交叉的朝向在轮胎径向重叠而构成带束层7。该带束帘线例如优选采用芳纶或者人造丝等。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在胎侧部3的外表面具有多个突状部8。各突状部8形成于胎侧部3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亦即胎壁面30。多个突状部8沿轮胎周向并排。突状部8提高胎侧部3的耐切割性能,而抑制胎侧部3的损伤。

图3以放大的方式示出了突状部8。在各突状部8形成有从轮胎周向的一侧的第一端81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在突状部8的内部具有端部91的凹部9。通过凹部9,使突状部8的内部的蓄热性降低(即,提高散热性),从而使行驶时的突状部8的内部温度降低。由此,充气轮胎1的耐久性能提高。另外,在泥泞地上行驶时,能够在凹部9内有效地抓住泥等,因此能够提高充气轮胎1的驱动力。

如图2所示,在包含轮胎旋转轴在内的任意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形成有突状部8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对于滚动中的充气轮胎1而言,不管是哪一个轮胎子午线剖面,都能够通过突状部8抑制胎侧部3的损伤。

如图3所示,凹部9的沿着第一端81的宽度随着从第一端81朝向端部91而逐渐减小。由此,能够容易提高突状部8的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胎侧部3的耐切割性能。

凹部9的沿着第一端81的最大宽度w1优选为第一端81的全长l1的0.4~0.6倍。第一端81的全长l1是指从第一端81的轮胎径向的内端至外端的距离。在上述最大宽度w1不足上述全长l1的0.4倍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地抑制行驶时突状部8的内部温度上升的担忧。在上述最大宽度w1超过上述全长l1的0.6倍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地提高胎侧部3的耐切割性能的担忧。

图4是突状部8的立体图。在该图中,便于作图,而利用直线描绘轮胎周向的圆弧以及沿着轮胎径向的胎侧部3的外表面的圆弧。

突状部8包含具有第一隆起高度h1的第一部分11、以及具有小于第一隆起高度h1的第二隆起高度h2的第二部分12。通过在突状部8形成有第二部分12,从而突状部8的内部的蓄热性进一步降低,进而行驶时的突状部8的内部温度进一步降低。另外,在泥泞地上行驶时,能够通过第二部分12有效地抓住泥等,因此能够提高充气轮胎1的驱动力。

第二隆起高度h2优选为第一隆起高度h1的0.5~0.7倍。在第二隆起高度h2不足第一隆起高度h1的0.5倍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地提高胎侧部3的耐切割性能的担忧。另一方面,在第二隆起高度h2超过第一隆起高度h1的0.7倍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地抑制行驶时突状部8的内部温度上升的担忧。

第一部分11包含:位于凹部9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外侧筋条部13、位于凹部9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内侧筋条部14、以及连结外侧筋条部13与内侧筋条部14的基部15。由外侧筋条部13、内侧筋条部14以及基部15构成c字状即马蹄铁状的第一部分11。由此,能够提高泥泞地上的充气轮胎1的驱动力。

如图3所示,突状部8在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具有第二端82。第二端82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突状部8的第一端81对置。而且,第二部分12形成于基部15的第二端82侧。上述的第二部分12保护胎侧部3的外表面,并且抑制行驶时的突状部8的内部温度的上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12的轮胎周向的长度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外侧阶梯性地增大。由此,能够抑制内部温度在突状部8的轮胎径向外侧上升。第二部分12的轮胎周向的长度也可以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外侧连续地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12具有:从突状部8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且轮胎周向的长度恒定的窄幅部16;以及配置于比窄幅部16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且轮胎周向的长度大于窄幅部16的宽幅部17。在泥泞地上行驶时,能够通过设置于突状部8的第二端82侧的宽幅部17有效地抓住泥等,因此能够提高充气轮胎1的驱动力。

即,在突状部8的一侧的第一端81形成有凹部9,在另一侧的第二端82形成有隆起高度小于第一部分11的第二部分12的宽幅部17,因此即使轮胎的驱动方向在泥泞地上行驶时反转,凹部9或者宽幅部17也有效地抓住泥等,从而能够提高充气轮胎1的驱动力。

宽幅部17的沿着第二端82的最大长度l3优选为第二端的全长l2的0.3~0.5倍。第二端82的全长l2是从第二端82的轮胎径向的内端至外端的距离。在上述最大长度l3不足上述全长l2的0.3倍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地提高充气轮胎1在泥泞地行驶时的驱动力的担忧。另一方面,在上述最大长度l3超过上述全长l2的0.5倍的情况下,存在无法有效地保护胎侧部3的担忧。

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凹部9形成有具有比第一隆起高度h1小的第三隆起高度的第三部分18。第三部分18从凹部9的端部91朝向第一端81延伸,并连结外侧筋条部13、内侧筋条部14以及基部15。通过第三部分18,能够提高突状部8的刚性,从而更进一步有效地保护胎侧部3。

在内侧筋条部14的末端部形成有具有比第一隆起高度h1小的第四隆起高度的第四部分19。通过第四部分19,能够提高突状部8的刚性,从而更进一步有效地保护胎侧部3。

以上,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更成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形成图1的基本构造的尺寸265/70r17的充气轮胎,测试了耐切割性能、散热性能以及泥泞地上的驱动性能。

测试方法如下。

<耐切割性能>

将安装于轮辋17×8.00的各供试轮胎以内压240kpa的条件安装于排气量4000cc的4轮驱动轿车,测定了在散布瓦砾等的差路行驶1500km后的胎侧部所产生的切割伤,计算各切割伤的长度与深度之积,进一步计算其总和。用将实施例1作为100的指数来表示结果,数值越大,表示耐切割性能越优越。

<散热性能>

使安装于轮辋17×8.00的各供试轮胎以内压240kpa的条件在转鼓试验机上以时速100km/h行驶24小时,测定了加强部的温度。用将实施例1作为100的指数来表示结果,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低,散热性能越优越。

<泥泞地上的驱动性能>

将安装于轮辋17×8.00的各供试轮胎以内压240kpa的条件安装于上述车辆,并带入泥泞地的测试路线,根据驾驶员的感官评价测定了驱动性能。用将实施例1作为100的指数来表示结果,数值越大,表示驱动性能越优越。

【表1】

如根据表1明确的那样,能够确认实施例的充气轮胎与比较例相比,耐切割性能、散热性能以及泥泞地上的驱动性能均衡且有意地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