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及共地接地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83897发布日期:2019-12-21 03:37阅读:3927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及共地接地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器系统的接地装置和接地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及共地接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由于增加了动力能源提供的电池堆(如燃料电池堆)、动力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和整车电控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均工作在高电压状态,在接地及高压绝缘方面均呈现出新的挑战。整车电路中,接地对整个电路而言非常重要,接地回路的优劣是新能源汽车高低压电器系统工作好坏的关键。新能源汽车高低压电器接地点分布在汽车全身,控制系统在前舱,驱动系统在后舱,动力电池系统在中舱,目前采用各电器部件直接接地的方式,接地点多而分布广,其位置及每个接地点连接的负载主要集中在仪表板管梁、车身舱体、底架、后舱等部位,有些接地部位容易沾泥水、油污或生锈,接地线紧固螺栓松动,或者接地端子腐蚀电阻增大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引起接地不良,从而出现功能性故障,严重影响高低压电器的正常工作,且检修不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以及新能源车各系统部件等接地的方法,可有效解决接地点分散、检修不便捷等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由若干片的导电金属材质板构成,由一块横向金属板和与横向金属板垂直方向的若干块纵向金属排形成的整体结构,形成整体的方式通常为在横向金属板上焊接纵向金属板成一体化;在横向金属板上开有一个主穿孔和至少2个第二穿孔,主穿孔的孔径大于第二穿孔的孔径,每块纵向金属板上开有至少2个穿孔。通常横向金属板被称为主金属板,纵向金属板为分金属板。

通常地采用导电性能优良的金属铜作为材质,一般称主金属板为主铜排,纵向金属板为分铜排。

采用纵向金属板的数量为4个,即由一个横向金属板与4个纵向金属板构成的整体结构的方案较简洁实用。

为方便加工,横向金属板的第二穿孔和每块纵向金属板的若干穿孔的孔径相同;通常地,纵向金属板的宽度小于横向金属板的宽度,且所有纵向金属板的宽度相同时更方便加工。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共地接的方法,在车辆的前部位置的车底架或车身骨架位置固定一个上述接地共地的装置,用导线通过主穿孔将装置与蓄电池负极连接,每块纵向金属板按顺序分别与车载模拟信号部件、can总线屏蔽层、线束总成和低压电器的接地共地。

较佳的方案是在车辆的后部位置的车底架或车身骨架位置还固定一个上述接地共地的装置,用导线通过主穿孔将装置与蓄电池负极连接,每块纵向金属板按顺序分别与动力电池壳体、整车控制器壳体&bms控制器壳体&五合一控制器壳体、驱动电机壳体&电机控制器壳体和动力能源提供的电池堆&dcf壳体接地共地。

更佳的方案是在车辆的中部位置的车底架或车身骨架位置再固定两个上述接地共地的装置;其中第一接地共地装置用导线通过主穿孔将装置与蓄电池负极连接,每块纵向金属板按顺序分别与动力电池壳体、整车控制器壳体&bms控制器壳体&五合一控制器壳体、驱动电机壳体&电机控制器壳体和动力能源提供的电池堆&dcf壳体接地共地;第二接地共地装置用导线通过主穿孔将装置与蓄电池负极连接,每块纵向金属板按顺序分别与车载模拟信号部件、can总线屏蔽层、线束总成和低压电器的接地共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本发明的这种装置及本发明的接地方法,可分模块实现多部件的接地共地,克服接地点分散、分散的接地端子易腐蚀、检修不便捷的弊端;同时克服了现有技中高压电器系统的壳体、低压电器系统的电源地接地、can总线及模拟信号接铁共地与车身接地点要做专项防腐蚀处理的缺陷;并且本装置的主金属板通过导线可与蓄电池负极连接,增加第二道接地共地点,提升高低压电器系统接地共地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接地共地的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2接地共地方法中位于车前端及车中部第二的接地共地的装置的接线原理图

图3实施例2接地共地方法中位于车后端及车中部第一的接地共地的装置的接线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一块的主铜排1上通过焊接四块分铜排2板构成一个整体结构,铜排的厚度均为3mm。主铜排宽度为30mm,在其上开有一个主穿孔11,孔径为¢10mm,还开有四个第二穿孔12,孔径均为¢8.5mm,主穿孔11用于将装置与蓄电池负极连接的导线连接,四个第二穿孔12用于将装置固定于底架或车身骨架;每块分铜排结构和规格完全相同,其宽度为25mm,每块分铜排上开有两个第二穿孔22,孔径均为¢8.5mm,第二穿孔22也用于将装置固定于底架或车身骨架。

实施例2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共地接的方法,将实施例1的接地共地的装置通过主铜排上的第二穿孔12和分铜排上的第二穿孔22将其固定于车辆的前部位置的车身骨架位置处,如图2所示的接线原理图,用导线通过主铜排1上的主穿孔11将装置与蓄电池负极连接,分铜排2从左至右分别与位于车辆前部位的车载模拟信号部件、can总线屏蔽层、线束总成和低压电器接地共地;在车辆的后部位置的车底架位置还固定一个实施例1的接地共地的装置,如图3所示的接线原理图,用导线通过主铜排1上的主穿孔11将装置与蓄电池负极连接,分铜排2从左至右分别与位于车辆后部的动力电池壳体、整车控制器壳体&bms控制器壳体&五合一控制器壳体、驱动电机壳体&电机控制器壳体和燃料电池堆&dcf壳体接地共地;在车辆的中部位置的车身骨架位置固定两个实施例1的接地共地的装置,其中一个接地共地装置如图3所示的原理,用导线通过主铜排1上的主穿孔11将装置与蓄电池负极连接,分铜排2从左至右分别与位于车辆中部的动力电池壳体、整车控制器壳体&bms控制器壳体&五合一控制器壳体、驱动电机壳体&电机控制器壳体、和dcf壳体接地共地,另一个接地共地装置如图2所示的原理,用导线通过主铜排1上的主穿孔11将装置与蓄电池负极连接,分铜排2从左至右分别与位于车辆中部的车载模拟信号部件、can总线屏蔽层、线束总成和低压电器的接地共地。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若干片的导电金属材质板构成,由一块横向金属板和与横向金属板垂直方向的若干块纵向金属排形成的整体结构,在横向金属板上开有一个主穿孔和至少2个第二穿孔,主穿孔的孔径大于第二穿孔的孔径,每块纵向金属板上开有至少2个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为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金属板的数量为4个。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金属板的第二穿孔和每块纵向金属板的若干穿孔的孔径相同。

5.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金属板的宽度小于横向金属板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纵向金属板的宽度相同。

7.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共地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辆的前部位置的车底架或车身骨架位置固定一个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用导线通过主穿孔将装置与蓄电池负极连接,每块纵向金属板按顺序分别与车载模拟信号部件、can总线屏蔽层、线束总成和低压电器的接地共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共地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辆的后部位置的车底架或车身骨架位置还固定一个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用导线通过主穿孔将装置与蓄电池负极连接,每块纵向金属板按顺序分别与动力电池壳体、整车控制器壳体&bms控制器壳体&五合一控制器壳体、驱动电机壳体&电机控制器壳体和动力能源提供的电池堆&dcf壳体接地共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共地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辆的中部位置的车底架或车身骨架位置再固定两个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其中第一接地共地装置用导线通过主穿孔将装置与蓄电池负极连接,每块纵向金属板按顺序分别与动力电池壳体、整车控制器壳体&bms控制器壳体&五合一控制器壳体、驱动电机壳体&电机控制器壳体和动力能源提供的电池堆&dcf壳体接地共地;第二接地共地装置用导线通过主穿孔将装置与蓄电池负极连接,每块纵向金属板按顺序分别与车载模拟信号部件、can总线屏蔽层、线束总成和低压电器的接地共地。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接地共地的装置及共地接地的方法,由若干片的导电金属材质板构成,由一块横向金属板和与横向金属板垂直方向的若干块纵向金属排形成的整体结构。在车辆的不同部位布置接地共地装置,将车上低压电器系统、高压电器系统的各部件分模块的分别与装置接地连接。通过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可分模块实现多部件的接地共地,克服接地点分散、分散的接地端子易腐蚀、检修不便捷的弊端,同时采用本发明的主金属板通过导线可与蓄电池负极连接,增加第二道接地共地点,提升高低压电器系统接地共地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明;王光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飞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7
技术公布日:2019.12.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