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7102发布日期:2019-12-06 16:28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为一种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



背景技术: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如地图技术,视觉识别技术,无线网络控制控制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好,无人驾驶技术科技的逐步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在无人送货、巡检巡逻等领域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在送货、巡检巡逻等领域,还是人工操作占极大比例,所以存在需求大,人工用量大的问题,无人驾驶智能车的存在减少了用人量的问题,但无人智能车在遇到坑洼或突起时,各轮子的震动容易同时受其他轮子的影响,使智能车本身平衡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具备采用方向电机控制智能车的转向,不需要人工驾驶或者人工干预,同时由于安装有独立悬挂系统,智能车的平衡性增强,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包括底盘车架、车轮,还包括转向电机、摆臂机构;摆臂机构左右对称的安装于底盘车架上,摆臂机构包括上叉臂、下叉臂、转向节和减震器,上叉臂与下叉臂分别与底盘车架铰接,转向节一端设有第一球关节,另一端设有第二球关节,第一球关节与上叉臂铰接,第二球关节与下叉臂铰接,上叉臂位于下叉臂上方,减震器一端与底盘车架铰接,另一端与下叉臂铰接,转向电机固定安装于底盘车架上并可驱动转向节水平转动,转向节一端还可转动的安装有车轮;当上叉臂或下叉臂受外力作用时,可相对于底盘车架上下摆动。

优选地,上叉臂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和第二杆一端均与底盘车架铰接,另一端相连并与第一球关节铰接。

优选地,上叉臂还设置有加强杆,加强杆设置在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并连接二者。

优选地,下叉臂与上叉臂结构相同。

优选地,该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还包括方向机,方向机的输入轴与转向电机驱动连接,输出杆与转向节驱动连接,转向电机可驱动方向机运转从而带动转向节水平方向转动。

优选地,该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还包括转向节连杆,转向节连杆两端均为球关节结构,其中一端与方向机的输出杆铰接,另一端与转向节铰接。

优选地,转向节连杆包括前杆和后杆,前杆一端为球关节状并与方向机连接,另一端设有内螺纹,后杆一端为球关节结构并与转向节连接,另一端设有外螺纹,前杆与后杆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优选地,该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还包括后桥摇臂、后桥和后桥减震器,后桥摇臂与底盘车架铰接,后桥固定安装于后桥摇臂上并且两端均安装有车轮,后桥减震器一端与底盘车架铰接,另一端与后桥铰接。

优选地,后桥摇臂为u字形结构,其开口端与底盘车架进行双节点铰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包括底盘车架、车轮,还包括转向电机、摆臂机构;摆臂机构左右对称的安装于底盘车架上,摆臂机构包括上叉臂、下叉臂、转向节和减震器,上叉臂与下叉臂分别与底盘车架铰接,转向节一端设有第一球关节,另一端设有第二球关节,第一球关节与上叉臂铰接,第二球关节与下叉臂铰接,上叉臂位于下叉臂上方,减震器一端与底盘车架铰接,另一端与下叉臂铰接,转向电机固定安装于底盘车架上并可驱动转向节水平转动,转向节一端还可转动的安装有车轮;当上叉臂或下叉臂受外力作用时,可相对底盘车架上下摆动。该设置能使智能车各轮子之间的震动互相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整体效果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方向机结构图;

图5示出了上叉臂的结构图;

图6示出了转向节连杆和方向机的连接结构;

图7示出了后轮减震结构;

图中:1底盘车架、2车轮、3转向电机、4摆臂机构、5方向机、6转向节连杆、7后桥摇臂、8后桥、9后桥减震器、40转向节、41上叉臂、42下叉臂、43减震器、401第一球关节、402第二球关节、410加强杆、411第一杆、412第二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包括底盘车架1、车轮2,还包括转向电机3、摆臂机构4;摆臂机构4左右对称的安装于底盘车架1上,摆臂机构4包括上叉臂41、下叉臂42、转向节40和减震器43,上叉臂41与下叉臂42分别与底盘车架1铰接,转向节40一端设有第一球关节401,另一端设有第二球关节402,第一球关节401与上叉臂41铰接,第二球关节402与下叉臂42铰接,上叉臂41位于下叉臂42上方,减震器43一端与底盘车架1铰接,另一端与下叉臂42铰接,转向电机3固定安装于底盘车架1上并可驱动转向节40水平转动,转向节40一端还可转动的安装有车轮2;当上叉臂41或下叉臂42受外力作用时,可相对底盘车架1上下摆动。

具体的,无人车通过车载传感系统辨别方向,并经由转向电机3来改变行驶方向,其中,转向电机3可以驱动转向节40水平方向转动,以带动车轮2水平转向实现智能车转弯的功能。若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轮2碰上路面的坑洼或凸起时,车轮2出现上下晃动,转向节40随车轮2上下晃动,并带动上叉臂41和下叉臂42上下摆动;由于转向节40与上叉臂41和下叉臂42是以球关节铰接,故不论转向节40是上下摆动或是左右摆动,转向节40与上叉臂41和下叉臂42的铰接关系均不受影响;当车轮2向上晃动时,减震器43处于蓄力状态,当车轮2向下晃动时,减震器43处于释放状态。由于摆臂机构4左右对称的设置在底盘车架1上而且左右两边并不直接相连,故当其中一侧车轮2出现晃动时,该侧的摆臂机构4运作,而另一侧的摆臂机构4和车轮2不受影响,使智能车的车身平衡性得到增强。

进一步的,上叉臂41包括第一杆411和第二杆412,第一杆411和第二杆412一端均与底盘车架1铰接,另一端相连并与第一球关节401铰接。多杆相接的结构形成v字形结构使上叉臂41与底盘车架1的铰接更加稳固且不易折断,降低了对材料的刚性要求。

进一步的,上叉臂41还设置有加强杆410,加强杆410设置在第一杆411和第二杆412之间并连接二者。加强杆410的设置使上叉臂41形成a字形结构,进一步的加强了上叉臂41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下叉臂42与上叉臂41结构相同。该设置使单侧摆臂机构4与底盘车架1存在四个铰接点,大大增加了摆臂机构4与底盘车架1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的,该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还包括方向机5,方向机5的输入轴与转向电机3驱动连接,输出杆与转向节40驱动连接,转向电机3可驱动方向机5运转从而带动转向节40水平方向转动。具体的,转向电机3通过转动万向联轴器驱动方向机5运转,使方向机5的输出杆做水平方向的伸缩运动并带动转向节40水平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该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还包括转向节连杆6,转向节连杆6两端均为球关节结构,其一端方向机5的输出杆铰接,另一端与转向节40铰接。转向节连杆6作为转接结构连接转向节40和方向机5,使转向节40在上下摆动或左右摆动时,方向机5不受影响而跟随运动,或当智能车负载时,车身下压但不影响转向节40的运作。

进一步的,转向节连杆6包括前杆和后杆,前杆一端为球关节状并与方向机5连接,另一端设有内螺纹,后杆一端为球关节结构并与转向节40连接,另一端设有外螺纹,前杆与后杆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通过转动后杆可在一定程度内调节转向节连杆6的长度。当更换车轮2时,若需要调整左右轮子的平行度,可通过调节转向节连杆6的长度来完成,以螺纹的形式来调节转向节连杆6的长度,既方便又稳定。

进一步的,该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还包括后桥摇臂7、后桥8和后桥减震器9,后桥摇臂7与底盘车架1铰接,后桥8固定安装于后桥摇臂7上并且两端均安装有车轮2,后桥减震器9一端与底盘车架1铰接,另一端与后桥8铰接。由于现有技术中,大部分车辆运用的是后驱结构,后轮无法像前轮一般使左右轮子分别设置有独立悬挂系统,故运用后桥8来使左右后轮连接并可被同步驱动转动,将后桥8固定安装在后效摇臂7上,同时后桥减震器9的设置使智能车后轮的减震效果得到保证,而且与前轮互不影响。

进一步的,后桥摇臂7为u字形结构,其开口端与底盘车架1进行双节点铰接。该设置对构成后桥摇臂7的材料刚性要求降低,并可有效地增强后轮的行驶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