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防堵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4244发布日期:2020-04-07 22:1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防堵坐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垫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防堵坐垫。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汽车上都安装有汽车冷暖坐垫,而这些汽车冷暖坐垫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部分是用于供人们坐的坐垫主体;现有的坐垫主体的内部一般采用一条导管来进行对液体的输送,设置这条导管时将其弯曲地设置在坐垫主体内,通过液体在导管内流动从而使液体遍布坐垫主体内,从而使得坐垫主体变冷或者变暖,进而使得人们坐上去的时候更舒适,提高人们的使用感受。但是,这种利用一条导管来进行液体输送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当人们坐上去之后很容易会把这条导管的某一个位置压住,从而使得液体不能流动,这样就会影响到坐垫主体的变冷或变暖,使得这种汽车冷暖坐垫的使用效果不佳,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防堵坐垫,其结构简单合理且液体能够在坐垫主体内均匀地流动,不容易堵塞在某一个位置上,从而提高了坐垫主体的使用感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防堵坐垫,包括坐垫主体;所述坐垫主体包括有可拆卸连接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所述第一坐垫和所述第二坐垫均包括有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之间由热压形成的多条条形带复合连接,在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之间形成有多条相互连通的且能够防止所述坐垫主体内部堵塞的水道;多条所述水道呈网格状设置。

对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附加结构,还包括以下方案: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上软胶层和所述下软胶层的同一侧热压形成有一用于阻挡液体的阻隔带,所述阻隔带由边缘位置向中间位置延伸,在所述阻隔带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水道相通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坐垫中的进水接口与所述第二坐垫中的进水接口通过一个三通连接;所述第一坐垫中的出水接口与所述第二坐垫中的出水接口通过一个三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坐垫中的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出水接口靠近所述第一坐垫连接有所述阻隔带的那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二坐垫中的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出水接口靠近所述第二坐垫连接有所述阻隔带的那一侧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坐垫中的阻隔带与所述第二坐垫中的阻隔带分别由所述第一坐垫与所述第二坐垫相对的那一端往相背的那一端延伸。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上层包括有通过热压方式复合连接的上软胶层和上布层,所述下层包括有通过热压方式复合连接的下软胶层和下布层,多条所述水道位于所述上软胶层和所述下软胶层之间。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坐垫和所述第二坐垫之间通过拉链连接。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条形带的形状包括有正方形、圆形、梯形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合理,通过设置多条相互连通的水道使得坐垫主体内部不容易堵塞,液体可以在相互连通的水道中流动,避免了出现因为某一位置的水道被堵住后液体就不能流动的情况。而通过阻隔带的设置使得液体由进水接口进入后只能向前流动,亦即阻隔带起到了导流的作用,使得液体能够在坐垫主体内部更均匀地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坐垫或第二坐垫内的液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坐垫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坐垫或第二坐垫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坐垫;2、第二坐垫;3、拉链;11、上层;111、上软胶层;112、上布层;12、下层;121、下软胶层;122、下布层;13、条形带;14、水道;15、阻隔带;16、进水接口;17、出水接口;18、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下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汽车防堵坐垫,包括有坐垫主体;坐垫主体包括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优选的,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2利用拉链3连接;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1均包括有上层11和下层12,上层11和层12之间由热压形成的多条条形带13复合连接,在上层11和下层12之间形成有多条相互连通的且能够防止坐垫主体内部堵塞的水道14;多条水道14呈网格状设置。通过设置多条相互连通的水道14使得人们即使坐上去时把上层11压在下层12上也不容易将所有水道14堵住,即使有某一位置的水道14被堵住,液体也可以从相邻的水道14中流动,从而可以使得液体能够充分地在坐垫主体内部流动。

其中,如图1-图3所示,在上层11和下层12的同一侧热压形成有一用于阻挡液体的阻隔带15,阻隔带15由边缘位置向中间位置延伸,在阻隔带15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水道14相通的进水接口16和出水接口17,优选的,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上的阻隔带15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的一侧边的中间位置;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中的进水接口16和出水接口17均设置在坐垫主体的背面;而第一坐垫1中的进水接口16与第二坐垫2中的进水接口16通过一个三通18连接;第一坐垫2中的出水接口16与第二坐垫2中的出水接口16通过一个三通18连接,两个三通18分别用于进水和出水,使的液体能够同时进入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也能够同时在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内排出。第一坐垫1中的进水接口16和出水接口17靠近第一坐垫1连接有阻隔带15的那一侧的边缘;第二坐垫2中的进水接口16和出水接口17靠近第二坐垫2连接有阻隔带15的那一侧的边缘。优选的,第一坐垫1中的阻隔带15与第二坐垫2中的阻隔带15分别由第一坐垫1与第二坐垫2相对的那一端往相背的那一端延伸。如图3所示,通过设置阻隔带15使得液体能够更充分地在第一坐垫1和第二坐垫2内流动,防止液体在进水接口16处进入后直接在出水接口17处流出,亦即起到了导流的作用;当然,阻隔带15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调整。当液体从进水接口16处流入时,由于阻隔带15的阻挡,所以液体只能向前在网格状的水道14中流动(图3中的箭头为液体可流动的方向),随着液体的不断增加,最后液体在出水接口17处流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上层11包括有通过热压方式复合连接的上软胶层111和上布层112,下层12包括有通过热压方式复合连接的下软胶层121和下布层122,多条水道14位于上软胶层111和下软胶层121之间。通过设置上布层112和下布层122使得人们坐上坐垫主体时更舒适。

条形带13的形状包括有正方形、圆形、梯形等。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防堵坐垫,包括坐垫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坐垫主体包括有可拆卸连接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所述第一坐垫和所述第二坐垫均包括有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之间由热压形成的多条条形带复合连接,在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之间形成有多条相互连通的且能够防止所述坐垫主体内部堵塞的水道;多条所述水道呈网格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堵坐垫,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同一侧热压形成有一用于阻挡液体的阻隔带,所述阻隔带由边缘位置向中间位置延伸,在所述阻隔带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水道相通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防堵坐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坐垫中的进水接口与所述第二坐垫中的进水接口通过一个三通连接;所述第一坐垫中的出水接口与所述第二坐垫中的出水接口通过一个三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防堵坐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坐垫中的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出水接口靠近所述第一坐垫连接有所述阻隔带的那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二坐垫中的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出水接口靠近所述第二坐垫连接有所述阻隔带的那一侧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防堵坐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坐垫中的阻隔带与所述第二坐垫中的阻隔带分别由所述第一坐垫与所述第二坐垫相对的那一端往相背的那一端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堵坐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包括有通过热压方式复合连接的上软胶层和上布层,所述下层包括有通过热压方式复合连接的下软胶层和下布层,多条所述水道位于所述上软胶层和所述下软胶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堵坐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坐垫和所述第二坐垫之间通过拉链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堵坐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形带的形状包括有正方形、圆形、梯形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防堵坐垫,包括坐垫主体;所述坐垫主体包括有可拆卸连接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所述第一坐垫和所述第二坐垫均包括有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之间由热压形成的多条条形带复合连接,在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之间形成有多条相互连通的且能够防止所述坐垫主体内部堵塞的水道;多条所述水道呈网格状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合理,通过设置多条相互连通的水道使得坐垫主体内部不容易堵塞,液体可以在相互连通的水道中流动,避免了出现因为某一位置的水道被堵住后液体就不能流动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肖会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肖会斌
技术研发日:2019.07.02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