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背靠联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7095发布日期:2020-04-24 22:1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背靠联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背靠联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越来越普及,乘车出行已成为人们的首要选择,汽车座椅是影响舒适性和美观性以及汽车nvh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乘客对汽车的第一感受,前后排座椅的乘坐体验往往体现着此车的品质。

汽车座椅要求调节的可靠性,平顺性,方便性,舒适性,目前汽车已不仅仅是代步工具,人们对汽车驾驶往往是享受其中的乐趣,因此汽车座椅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汽车品质上升的步伐。

现阶段汽车前排座椅已趋于完善,但是后排座椅的调节还没有普及,乘员不同的身位和舒适程度因人而异,后排乘员对后排座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为克服上述弊端,提供一种座椅背靠联动结构,通过结构优化,使靠背在后倒过程中坐垫副滑道通过联动机构向前滑动,两者联动,使得可调行程加大,用户体验度高,能够完整的实现后排座椅完全放倒。

同时座椅本身能够主动前后调节,配合联动调节机制,能够适用多种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座椅背靠联动结构,包括背靠、座位骨架、滑动底座、主动调节滑轨和固定底板,座位骨架后端设有两侧对称的设有调节器,调角器上与连接杆中部连接,连接杆上侧连接背靠下侧依次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三连杆与滑动底座后端固定,第二连杆中部与座位骨架铰接,座位骨架可滑动的设置在滑动底座上,滑动底座设置在主动调节滑轨上。

进一步地,座位骨架底侧设有滑轨与滑动底座上的滑槽连接。

进一步地,调角器控制背靠与座位骨架的调节角度为100°-180°。

进一步地,主动调节滑轨为电动主动调节滑轨,电机控制滑动底座在其上滑动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优化,使靠背在后倒过程中坐垫副滑道通过联动机构向前滑动,两者联动,使得可调行程加大,用户体验度高,能够完整的实现后排座椅完全放倒。

同时座椅本身能够主动前后调节,配合联动调节机制,能够适用多种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联动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3所示,一种座椅背靠联动结构,包括背靠1、座位骨架2、滑动底座3、主动调节滑轨4和固定底板5。

其中,座位骨架2可滑动的设置在滑动底座上,具体的,座位骨架2底侧设有滑轨22与滑动底座3上的滑槽31连接,滑动底座3设置在主动调节滑轨4上,主动调节滑轨4为电动主动调节滑轨,电机控制滑动底座3在其上滑动调节。

继续参照附图1,并结合附图2,座位骨架2后端设有两侧对称的设有调节器21,调角器21上与连接杆6中部连接,而连接杆6作为联动传动的主要部件,上侧连接所述背靠1下侧依次铰接有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和第三连杆9,即第一连杆7末端与第二连杆8前端铰接,第二连杆8末端与第三连杆9前端铰接。

第三连杆9与滑动底座3后端固定,具体是第三连杆9末端与滑动底座后端铰接,并形成固定结构。

第二连杆8中部与座位骨架2铰接。

结构其工作机制进一步说明,调角器通过驱动电机得到动力,能够在100°-180°控制背靠1与座位骨架2的调节。

而在调角器工作的过程中,连接杆6带动第一~第三连杆作用,而在第二连杆8中部与座位骨架2铰接的作用下,当进行角度调节时,连接杆发生位移,此时座位骨架2通过其上的滑轨在滑槽31形成位移,即形成联动调节,能够在不改变安装空间的情况下,增大前后方向的可调行程。

而且,电动的主动调节滑轨4能够实现座位的整体调节,而联动调节则是主动调节不进行调节的情况下,更合理的应用车内空间。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座椅背靠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靠(1)、座位骨架(2)、滑动底座(3)、主动调节滑轨(4)和固定底板(5),所述座位骨架(2)后端设有两侧对称的设有调角器(21),所述调角器(21)上与所述连接杆(6)中部连接,所述连接杆(6)上侧连接所述背靠(1)下侧依次铰接有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和第三连杆(9),所述第三连杆(9)与所述滑动底座(3)后端固定,所述第二连杆(8)中部与所述座位骨架(2)铰接,所述座位骨架(2)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滑动底座上,所述滑动底座(3)设置在所述主动调节滑轨(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座椅背靠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骨架(2)底侧设有滑轨(22)与所述滑动底座(3)上的滑槽(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座椅背靠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器(21)控制所述背靠(1)与所述座位骨架(2)的调节角度为100°-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座椅背靠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调节滑轨(4)为电动主动调节滑轨,电机控制所述滑动底座(3)在其上滑动调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背靠联动结构,包括背靠、座位骨架、滑动底座、主动调节滑轨和固定底板,座位骨架后端设有两侧对称的设有调节器,调角器上与连接杆中部连接,连接杆上侧连接背靠下侧依次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三连杆与滑动底座后端固定,第二连杆中部与座位骨架铰接,座位骨架可滑动的设置在滑动底座上,滑动底座设置在主动调节滑轨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优化,使靠背在后倒过程中坐垫副滑道通过联动机构向前滑动,两者联动,使得可调行程加大,用户体验度高,能够完整的实现后排座椅完全放倒。

技术研发人员:尤建飞;俞金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嘉友吉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2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