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顶中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2228发布日期:2020-06-02 20:5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顶中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顶中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顶中控装置。



背景技术:

车顶中控是设置在车内顶部的控制台,一般在车顶中控上设置有阅读灯开关、天窗开关、小型储物槽等。为了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汽车内饰功能多样化及前卫科技感的需求,现有车顶中控的控制模块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集成更多的控制模组,同时保证产品功能和结构强度合格,车顶中控通常采用多个零件组合装配在一起,综合采用卡接、热熔等多种装配工艺。

现有的车顶中控,零件数量多,重量较重,一般集中在500~600g之间,同时车顶中控为满足方便拆装的设定,前部采用卡爪,后部采用金属卡扣嵌入注塑件的结构,通过前部的卡爪与顶棚卡接,后部的金属卡扣通过弹性膨胀与顶棚上对应的卡孔抵紧,实现车顶中控与顶棚的安装。由于装配的各种功能件杂乱无章,例如车偏传感器、手势传感器、入侵传感器等功能部件主要集中在车顶中控的后部,导致后部重量较重,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金属卡扣脱落力值衰减,当脱落力值衰减超过初始设定值时,金属卡扣与顶棚脱离,致使顶棚中控将从顶棚中脱落掉下,影响驾驶安全。

其次,由于提供功能件装配特征的部件过多,总成装配配合间隙控制质量效果不佳。

再次,由于提供功能件装配特征的部件过多,安装工序繁杂费时,增加安装、工装治具及工艺作业等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顶中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顶中控后部重量较重,长时间使用,金属卡扣容易与顶棚脱离,影响驾驶安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顶中控装置,该车顶中控装置包括:

主框,所述主框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的边缘处设有多个卡爪,所述卡爪用于和顶棚卡接,所述后部的背面凸设有多个卡凸;

多个金属卡扣,多个所述金属卡扣与多个所述卡凸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金属卡扣均设于对应的所述卡凸,所述金属卡扣用于和顶棚卡接;

中控组件,所述中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前部的背面;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前部的背面。

作为车顶中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控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前部的背面的基座,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主pcba,以及与所述基座连接且盖设于所述主pcba的后盖。

作为车顶中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上设有容纳腔,所述主pcba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后盖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封闭,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设有左按键孔,所述中控组件还包括左硅胶按垫和左按键,所述左硅胶按垫位于所述主pcba和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之间,所述左按键穿设于所述左按键孔,且所述左按键与所述左硅胶按垫相对设置。

作为车顶中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还设有右按键孔,所述左按键孔和所述右按键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中控组件还包括右硅胶按垫和右按键,所述右硅胶按垫位于所述主pcba和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之间,所述右按键穿设于所述右按键孔,且所述右按键与所述右硅胶按垫相对设置。

作为车顶中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顶中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部的两个阅读灯组件,两个阅读灯组件分别位于所述传感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主框对应各个所述阅读灯组件均设有安装孔,所述阅读灯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

所述阅读灯组件包括透镜、安装在所述透镜上的阅读灯pcba,以及设置于所述阅读灯pcba上的led灯。

作为车顶中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将各个所述安装孔的后端开口封闭。

作为车顶中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阅读灯组件还包括触控膜,所述触控膜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led灯,所述触控膜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前端开口处。

作为车顶中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控组件位于所述卡爪和所述传感器之间。

作为车顶中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顶中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部正面的装饰条和盖板。

作为车顶中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顶中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部正面的储物盒组件,所述储物盒组件位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金属卡扣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顶中控装置,该车顶中控装置包括主框、多个金属卡扣、中控组件和传感器。主框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前部和后部,前部的边缘处设有多个卡爪,卡爪用于和顶棚卡接,后部的背面凸设有多个卡凸;多个金属卡扣与多个卡凸一一对应设置,各金属卡扣均设于对应的卡凸,金属卡扣用于和顶棚卡接;中控组件设置于前部的背面;传感器设置于前部的背面。该车顶中控装置,通过主框对其他部件进行支撑,主框则通过前部的多个卡爪以及后部的多个金属卡扣和顶棚连接,由于中控组件和传感器均安装在前部,可以减小后部的重量,从而车顶中控装置对于顶棚的作用力主要集中于卡爪上,进而改善金属卡扣的受力,防止金属卡扣脱落力值衰减,保障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顶中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顶中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顶中控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隐藏后盖);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顶中控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顶中控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阅读灯组件的分解示图。

图中:

1、主框;11、卡爪;12、卡凸;

2、金属卡扣;

3、中控组件;31、基座;311、左按键孔;312、右按键孔;32、主pcba;33、后盖;34、左硅胶按垫;35、左按键;36、右硅胶按垫;37、右按键;

4、传感器;

5、阅读灯组件;51、透镜;52、阅读灯pcba;53、led灯;54、触控膜;

6、装饰条;

7、盖板;

8、储物盒组件;81、盒体;82、扭簧;83、安装阻尼;84、按压式阻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左”、“右”、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左位置”和“右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左特征在右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左特征在右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左特征水平高度高于右特征。左特征在右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左特征在右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左特征水平高度小于右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顶中控装置,该车顶中控装置包括主框1、多个金属卡扣2、中控组件3和传感器4。主框1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前部和后部,前部的边缘处设有多个卡爪11,卡爪11用于和顶棚卡接,后部的背面凸设有多个卡凸12;多个金属卡扣2与多个卡凸12一一对应设置,各金属卡扣2均设于对应的卡凸12,金属卡扣2用于和顶棚卡接;中控组件3设置于前部的背面;传感器4设置于前部的背面。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顶中控装置,通过主框1对其他部件进行支撑,主框1则通过前部的多个卡爪11以及后部的多个金属卡扣2和顶棚连接,由于中控组件3和传感器4均安装在前部,可以减小后部的重量,从而车顶中控装置对于顶棚的作用力主要集中于卡爪11上,进而改善金属卡扣2的受力,防止金属卡扣2脱落力值衰减,保障行车安全。

本实施例中,前后方向如图1中的ab方向,左右方向如图1中的cd方向。传感器4可以为车偏传感器、手势传感器以及入侵传感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卡爪11和两个金属卡扣2,两个卡爪11和两个金属卡扣2均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卡爪11前部设有45°倒角,并且伸出主框1约10mm,能够保证卡爪11较强的承力能力。

可选地,中控组件3位于卡爪11和传感器4之间。

可选地,中控组件3包括安装于前部的背面的基座31,设置于基座31上的主pcba32,以及与基座31连接且盖设于主pcba32的后盖33,本实施例中,基座31通过螺钉或螺栓与主框1连接。优选地,基座31上设有容纳腔,主pcba32位于容纳腔中,后盖33用于将容纳腔封闭,容纳腔的腔壁上设有左按键孔311,中控组件3还包括左硅胶按垫34和左按键35,左硅胶按垫34位于主pcba32和容纳腔的腔壁之间,左按键35穿设于左按键孔311,且左按键35与左硅胶按垫34相对设置。进一步优选地,容纳腔的腔壁上还设有右按键孔312,左按键孔311和右按键孔312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中控组件3还包括右硅胶按垫36和右按键37,右硅胶按垫36位于主pcba32和容纳腔的腔壁之间,右按键37穿设于右按键孔312,且右按键37与右硅胶按垫36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左按键35和右按键37上均设有按压凸起,且左按键35和右按键37上的按压凸起均通过硅胶按垫对主pcba32上的开关部件进行按压。具体地,左按键35和右按键37均位于主框1的正面,基座31设置于主框1的背面,左按键35和右按键37上的按压凸起均穿设于容纳腔的腔壁上对应的按键孔。本实施例中,左按键35为sos按键,右按键37为双闪按键。

可选地,车顶中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前部的两个阅读灯组件5,两个阅读灯组件5分别位于传感器4的左侧和右侧,主框1对应各个阅读灯组件5均设有安装孔,阅读灯组件5设置于安装孔中。阅读灯组件5包括透镜51、安装在透镜51上的阅读灯pcba52,以及设置于阅读灯pcba52上的led灯53。本实施例中,透镜51通过热熔工艺与主框1装配,阅读灯pcba52同样通过热熔工艺安装于对应的透镜51上。优选地,基座31将各个安装孔的后端开口封闭。如此设置,可使车顶中控装置结构紧凑,进一步优选地,阅读灯组件5还包括触控膜54,触控膜54用于开启或关闭led灯53,触控膜54设置于安装孔的前端开口处。

车顶中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前部正面的装饰条6和盖板7。装饰条6和盖板7可起到装饰作用。本实施例中,装饰条6和盖板7均呈u形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强美观效果,装饰条6和盖板7上均设有热熔柱,相应地,主框1上对应各个热熔柱均设有热熔插孔,通过热熔工艺,将各个热熔柱热熔于主框1上的对应的热熔插孔中,实现装饰条6和盖板7与主框1的装配。需要注意的是,安装孔穿过主框1和盖板7,触控膜54设置于盖板7上。

车顶中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后部正面的储物盒组件8,储物盒组件8位于传感器4和金属卡扣2之间。储物盒组件8包括与主框1枢接的盒体81,并且盒体81与主框1之间的枢接轴上设有扭簧82和安装阻尼83,扭簧82用于驱动盒体81相对主框1打开。储物盒组件8还包括按压式阻尼84,盒体81上设有插接部,插接部能够与按压式阻尼84配合,按压盒体81时,按压式阻尼84能够将插接部卡紧,再次按压盒体81时,按压式阻尼84能够将插接部松开。该储物盒组件8可用于储存眼镜,此时,盒体81内还铺设有衬垫。

该车顶中控装置的装配顺序如下:

1)、用工装分别将两个金属卡扣2压合到主框1上的两个卡凸12上。

2)、将两个触控膜54预先粘贴到盖板7上,通过热熔工装将装饰条6与盖板7分别与主框1热熔在一起,然后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保证盖板7与装饰条6接合面间隙均匀一致。

3)、将两个透镜51分别热熔到主框1,再分别将两个阅读灯pcba52分别热熔到两个透镜51。

4)、将左按键35和右按键37分别与基座31装配,再用螺栓将基座31安装到主框1上,然后将左硅胶按垫34与右硅胶按垫36分别装入基座31中,最后将主pcba32压合到基座31上。

5)、将已经安装好的触控膜54、阅读灯pcba52的排线插入主pcba32对应的fpc中。

6)、安装好排线后,盖上后盖33,将后盖33用螺栓锁紧于主框1。

7)、将安装阻尼83、扭簧82和按压式阻尼84分别安装到主框1上,并将衬垫粘贴到盒体81内,最后扣上盒体81。

在该车顶中控装置的装配过程中,装饰用的装饰条6与盖板7采用热熔工艺为主,超声波工艺焊接为辅进行装配,简化产品结构。并且在实际的装配操作过程中将各个部件分功能模块进行装配,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参与到装配工序中,消除流水线式生产的弊端,起到了节省工时成本的作用,同时还降低了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产品品质降低的风险,并提升了工艺制造水平,实现生产成本最优化,保障良好的产品一致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