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芯注塑脚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2672发布日期:2020-06-30 19:4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芯注塑脚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芯注塑脚轮。



背景技术:

在运输传动过程中,为了使运输更为简便地运行,经常会用到小推车、平板车等运输装置。这些运输装置一般采用各种形状的橡胶或者塑胶材质的轮子,由于橡胶及塑胶材质质地柔软,在运输过程中能减轻与地面接触而发生的颠簸、抖动。但是橡胶和塑胶材质的轮子,存在不耐磨、与金属骨架粘结性差、易老化、载重不高等缺陷,不得不经常更换磨损的旧轮子,造成材料的大量消耗及成本的增加。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车轮结构单一,重量较大,这对橡胶和塑胶材质的老化也带来不良影响,同时还不易散热,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脚轮,解决了车轮表面塑胶材质容易脱落和损坏的技术问题,利用粘合层和注塑尼龙层,避免塑胶材质脱落,同时两个车轮相互对接连接,有利于增加车轮运动的稳固性,减少了因为车轮的晃动而给塑胶材质带来的损害。

一种钢芯注塑脚轮,包括脚轮本体以及与所述脚轮本体连接的铰接座,所述脚轮本体包括侧面相互对接的两个车轮、设置所述车轮中心的定位轴承、穿过所述定位轴承的铰接轴、设置在所述车轮外侧面的粘合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粘合层外侧的注塑尼龙层,所述铰接轴的两端与所述铰接座连接。

设置有两个车轮,通过两个车轮的相互对接连接,增加了脚轮运动的平稳性和连接的强度,设置有粘合层和注塑尼龙层,即在高温下,将尼龙注塑到粘合层的表面,一方面增加了粘结或者连接的稳固性,另一方面,粘合层和注塑尼龙层分子发生相互的扩散,使得连接更加紧密。

所述车轮包括环形外罩、设置在所述环形外罩一端的固定环以及与所述固定环连接的圆台筒,所述圆台筒的上下底贯通,所述圆台筒呈壳状且壁厚均匀。

环形外罩、固定环和圆台筒均为壳状,一方面有利于减轻了重量,另一方面,该结构便于散热,发热性降低。此外,类似圆台筒的圆形鼓包结构与其它的结构相比,在重量相同的条件下,产品的承重更高。

所述圆台筒的大端面与所述固定环的端面连接,所述圆台筒的小端面朝向所述环形外罩的外侧设置,所述圆台筒的小端面内设置有所述定位轴承,所述圆台筒设置在所述环形外罩内;

所述圆台筒的大端面开口尺寸与所述固定环的内径尺寸一致。

所述固定环的两侧面呈圆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凹凸通孔,两个所述车轮的所述通孔相互靠近对准设置;

所述通孔为铆接孔,所述铆接孔为自身拉伸翻孔而成,两个所述固定环通过所述铆钉连接。

若干个通孔通过冲压拉伸反孔而成,优先地,通孔数量为平面、凸面若干个,车轮通过钢材料制备,上述通孔采用镂空鼓包型设计,自铆使轮子的同心精确度高,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坚固。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材料均为现有技术材料,并且发明点不是在材料本身,可以是在于材料与材料相互之间的位置或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达成以下显著效果:

(1)两个车轮相互对接连接,有利于增加脚轮运动的稳固性;

(2)设置有粘合层和注塑尼龙层,避免了以往塑胶层从车轮上的脱落;

(3)车轮的轻量结构设计,有利于减少车轮的重量,优化其结构,也使得车轮更容易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芯注塑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脚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铰接座;2、铰接轴;3、车轮;3-1、外罩;3-2、固定环;3-3、定位孔;3-4、圆台筒;3-5、定位轴承;4、注塑尼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和图2,一种钢芯注塑脚轮,包括脚轮本体以及与脚轮本体连接的铰接座1,脚轮本体包括侧面相互对接的两个车轮3、设置车轮3中心的定位轴承3-5、穿过定位轴承3-5的铰接轴2、设置在车轮3外侧面的粘合层以及设置在粘合层外侧的注塑尼龙层4,铰接轴2的两端与铰接座1连接。

设置有两个车轮3,通过两个车轮3的相互对接连接,增加了脚轮运动的平稳性和连接的强度,设置有粘合层和注塑尼龙层4,即在高温下,将尼龙注塑到粘合层的表面,一方面增加了粘结或者连接的稳固性,另一方面,粘合层和注塑尼龙层4分子发生相互的扩散,使得连接更加紧密。

参见图3,车轮3包括环形外罩3-1、设置在环形外罩3-1一端的固定环3-2以及与固定环3-2连接的圆台筒3-4,所述圆台筒3-4的上下底贯通,圆台筒3-4呈壳状且壁厚均匀。

环形外罩3-1、固定环3-2和圆台筒3-4均为壳状,一方面有利于减轻了重量,另一方面,该结构便于散热,发热性降低。此外,类似圆台筒3-4的圆形鼓包结构与其它的结构相比,在重量相同的条件下,产品的承重更高。

圆台筒3-4的大端面与固定环3-2的端面连接,圆台筒3-4的小端面朝向环形外罩3-1的外侧设置,圆台筒3-4的小端面内设置有定位轴承3-5,圆台筒3-4设置在环形外罩3-1内;

圆台筒3-4的大端面开口尺寸与固定环3-2的内径尺寸一致。

固定环3-2的两侧面呈圆形阵列设置有若干通孔3-3,两个车轮3的通孔3-3相互靠近对准设置;

通孔3-3为铆接孔,铆接孔内设置有铆钉,两个固定环3-2通过铆钉连接。

若干个通孔3-3通过冲压拉伸反孔而成,优先地,通孔3-3数量为平面、凸面若干个,车轮3通过钢材料制备,上述通孔3-3采用镂空鼓包型设计,铆使轮子的同心精确度高,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坚固。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材料均为现有技术材料,并且发明点不是在材料本身,可以是在于材料与材料相互之间的位置或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过程:

车轮3本体采用钢铁冲压而成,表面进行电镀处理和喷砂处理,并设置孔位铆接,随后钢芯表面涂粘合层,放置注塑机器内外包尼龙pa,经过160℃-178℃的高温及高压,注塑而成,最终使得脚轮的材质密度更大,不脱胶,不损坏。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钢芯注塑脚轮,包括脚轮本体以及与所述脚轮本体连接的铰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本体包括侧面相互对接的两个车轮、设置所述车轮中心的定位轴承、穿过所述定位轴承的铰接轴、设置在所述车轮外侧面的粘合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粘合层外侧的注塑尼龙层,所述铰接轴的两端与所述铰接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芯注塑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包括环形外罩、设置在所述环形外罩一端的固定环以及与所述固定环连接的圆台筒,所述圆台筒的上下底贯通,所述圆台筒呈壳状且壁厚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芯注塑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筒的大端面与所述固定环的端面连接,所述圆台筒的小端面朝向所述环形外罩的外侧设置,所述圆台筒的小端面内设置有所述定位轴承,所述圆台筒设置在所述环形外罩内;

所述圆台筒的大端面开口尺寸与所述固定环的内径尺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芯注塑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的两侧面呈圆形阵列设置有若干通孔,两个所述车轮的所述通孔相互对准连接;

所述通孔为铆接孔,所述铆接孔为平面、凸面孔位相对自铆,两个所述固定环通过所述通孔自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芯注塑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具有两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芯注塑脚轮,包括脚轮本体以及与脚轮本体连接的铰接座,脚轮本体包括侧面相互对接的两个车轮、设置车轮中心的定位轴承、穿过定位轴承的铰接轴、设置在车轮外侧面的粘合层以及设置在粘合层外侧的注塑尼龙层,铰接轴的两端与铰接座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脚轮,使得车轮表面塑胶材质不容易脱落和损坏,利用粘合剂和注塑尼龙层,避免塑胶材质脱落,同时两个车轮相互对接连接,有利于增加车轮运动的稳固性,减少了因为车轮的晃动而给塑胶材质带来的损害。

技术研发人员:许健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许健鸿
技术研发日:2019.09.20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