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7792发布日期:2020-09-23 00:40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陆两栖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水陆两栖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船大多只有一种功能,只能在陆地或水上行驶,其使用功能单一,体验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水陆两栖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陆两栖车,它包括有车体,车体内设有动力系统以及由动力系统驱动的动力轴、螺旋桨,动力轴驱动车轮运转,车体的车轮位置内凹形成轮槽,动力轴为两条,分别位于车体两端,动力轴两端端部连接有万向联轴器,万向联轴器与车轮轴连接,车轮安装在车轮轴上,安装后的车轮位于轮槽内,轮槽内设有挡水板,车体顶部边缘处设立柱,立柱顶部活动安装有顶棚,车体前端为驾驶室,车体后端设有爬梯。

所述的顶棚呈水平安装的方框形,车体两侧的顶棚内设有槽体相对的限位槽,两条限位槽之间活动安装有拉杆,顶棚后侧安装有绕卷轴,绕卷轴上绕卷有罩面,罩面其中一端与拉杆连接,驾驶室上方的顶棚上设有与拉杆连接的拉绳。

所述的挡水板呈n形,其两侧侧壁下部通过铰轴活动安装在车体内,车体同一侧相邻的两条铰轴之间通过同步轴连接,同步轴上安装有同步齿轮,同步齿轮由安装在车体内的动力电机带动运转。

所述的立柱内安装有顶棚升降气缸,顶棚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立柱与顶棚底部连接。

所述的动力轴上方的车体内安装有车轮升降气缸,车轮升降气缸活塞杆向下与升降座连接,升降座两侧各铰接一条中间铰臂,中间铰臂通过万向连接件与车轮轴连接。

所述的驾驶室两侧的车体内呈水平安装有伸缩杆,伸缩杆外端与车体侧壁之间连接有渔网。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正常行驶时,车轮升降气缸活塞杆向下伸出,通过升降座和中间铰臂推动车轮轴,使车轮下降与地面接触,通过动力轴带动车轮在陆地上行车,当形成水上行驶时,车轮升降气缸活塞杆向上收缩,通过升降座和中间铰臂拉动车轮轴外端上升,车轮随同上升至轮槽内,同时动力电机带动同步齿轮旋转,使挡水板向外下方旋转至车轮下方,使轮槽底部堵住,从而减少轮槽的阻力,顶棚通过顶棚升降气缸带动升降,便于高度调节,罩面采用帆布制作,绕卷轴采用自绕式机构(卷尺芯机构),使用时通过拉绳拉动拉杆,通过拉杆带动罩面前行至驾驶室上方,形成车棚,不使用时松开拉绳,绕卷轴将罩面收至车体后上方,根据不同天气打开或关闭,形成敞棚式,顶棚四周与车体之间根据需要通过罩面连接形成密封(根据需要开窗),渔网不使用时收藏在车体内,使用时通过伸缩带带动张开,便于水面捞鱼,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铰臂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轮轴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至附图4,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包括有车体1,车体1内设有动力系统以及由动力系统驱动的动力轴、螺旋桨,动力轴驱动车轮3运转,车体1的车轮位置内凹形成轮槽2,动力轴为两条,分别位于车体1两端,动力轴上方的车体1内安装有车轮升降气缸,车轮升降气缸活塞杆向下与升降座7连接,升降座7两侧各铰接一条中间铰臂8,中间铰臂8通过万向连接件9与车轮轴5连接。动力轴两端端部连接有万向联轴器4,万向联轴器4与车轮轴5连接,车轮3安装在车轮轴5上,安装后的车轮3位于轮槽2内,轮槽2内设有挡水板6,挡水板6呈n形,其两侧侧壁下部通过铰轴活动安装在车体1内,车体1同一侧相邻的两条铰轴之间通过同步轴15连接,同步轴15上安装有同步齿轮16,同步齿轮16由安装在车体1内的动力电机带动运转。车体1顶部边缘处设有立柱10,分别位于中部两侧、前部两侧、后部两侧,车体1后部两侧呈水平安装有轨道,后部两侧的立柱10底部活动安装有轨道上,使其可前后滑动,方便放倒,同时后部两侧的立柱10之间连接有后挡风玻璃,前部两侧的立柱10之间安装有前挡风玻璃,前部两侧的立柱10底部与车体铰接,可以放倒;立柱10顶部活动安装有顶棚11,车体1前端为驾驶室,车体1后端设有爬梯,驾驶室两侧的车体1内呈水平安装有伸缩杆17,伸缩杆17外端与车体1侧壁之间连接有渔网18。顶棚11呈水平安装的方框形,车体1两侧的顶棚11内设有槽体相对的限位槽12,两条限位槽12之间活动安装有拉杆13,顶棚11后侧安装有绕卷轴,绕卷轴上绕卷有罩面14,罩面14其中一端与拉杆13连接,驾驶室上方的顶棚11上设有与拉杆13连接的拉绳。立柱10内安装有顶棚升降气缸19,顶棚升降气缸19的活塞杆向上伸出立柱10与顶棚11底部连接.

本实施例正常行驶时,车轮升降气缸活塞杆向下伸出,通过升降座和中间铰臂推动车轮轴,使车轮下降与地面接触,通过动力轴带动车轮在陆地上行车,当形成水上行驶时,车轮升降气缸活塞杆向上收缩,通过升降座和中间铰臂拉动车轮轴外端上升,车轮随同上升至轮槽内,同时动力电机带动同步齿轮旋转,使挡水板向外下方旋转至车轮下方,使轮槽底部堵住,从而减少轮槽的阻力,顶棚通过顶棚升降气缸带动升降,便于高度调节,罩面采用帆布制作,绕卷轴采用自绕式机构(卷尺芯机构),使用时通过拉绳拉动拉杆,通过拉杆带动罩面前行至驾驶室上方,形成车棚,不使用时松开拉绳,绕卷轴将罩面收至车体后上方,根据不同天气打开或关闭,形成敞棚式,顶棚四周与车体之间根据需要通过罩面连接形成密封(根据需要开窗),渔网不使用时收藏在车体内,使用时通过伸缩带带动张开,便于水面捞鱼,采用本实施例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陆两栖车,它包括有车体(1),车体(1)内设有动力系统以及由动力系统驱动的动力轴、螺旋桨,动力轴驱动车轮(3)运转,其特征在于:车体(1)的车轮位置内凹形成轮槽(2),动力轴为两条,分别位于车体(1)两端,动力轴两端端部连接有万向联轴器(4),万向联轴器(4)与车轮轴(5)连接,车轮(3)安装在车轮轴(5)上,安装后的车轮(3)位于轮槽(2)内,轮槽(2)内设有挡水板(6),车体(1)顶部边缘处设有立柱(10),立柱(10)顶部活动安装有顶棚(11),车体(1)前端为驾驶室,车体(1)后端设有爬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顶棚(11)呈水平安装的方框形,车体(1)两侧的顶棚(11)内设有槽体相对的限位槽(12),两条限位槽(12)之间活动安装有拉杆(13),顶棚(11)后侧安装有绕卷轴,绕卷轴上绕卷有罩面(14),罩面(14)其中一端与拉杆(13)连接,驾驶室上方的顶棚(11)上设有与拉杆(13)连接的拉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挡水板(6)呈n形,其两侧侧壁下部通过铰轴活动安装在车体(1)内,车体(1)同一侧相邻的两条铰轴之间通过同步轴(15)连接,同步轴(15)上安装有同步齿轮(16),同步齿轮(16)由安装在车体(1)内的动力电机带动运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立柱(10)内安装有顶棚升降气缸(19),顶棚升降气缸(19)的活塞杆向上伸出立柱(10)与顶棚(11)底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动力轴上方的车体(1)内安装有车轮升降气缸,车轮升降气缸活塞杆向下与升降座(7)连接,升降座(7)两侧各铰接一条中间铰臂(8),中间铰臂(8)通过万向连接件(9)与车轮轴(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驾驶室两侧的车体(1)内呈水平安装有伸缩杆(17),伸缩杆(17)外端与车体(1)侧壁之间连接有渔网(1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它包括有车体,车体内设有动力系统以及由动力系统驱动的动力轴、螺旋桨,动力轴驱动车轮运转,车体的车轮位置内凹形成轮槽,动力轴为两条,分别位于车体两端,动力轴两端端部连接有万向联轴器,万向联轴器与车轮轴连接,车轮安装在车轮轴上,安装后的车轮位于轮槽内,轮槽内设有挡水板,车体顶部边缘处设有竖直向上的立柱,立柱顶部活动安装有顶棚,车体前端为驾驶室,车体后端设有爬梯。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文斌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