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1882发布日期:2021-03-19 10:4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悬置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悬置装置用来连接动力电池箱及车架,将动力电池箱安装在整车上给整车提供动力源。但是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扭转振动亦会通过动力电池悬置装置传递到动力电池箱,从而对电池系统的结构强度及电芯的抗扭转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悬置装置出现问题,不仅会缩短动力电池箱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影响整车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由车架连接支架、电池箱连接支架及固定于二者之间的硫化橡胶构成装置本体,所述车架连接支架的上部背面通过紧固件与车架固连,所述电池箱连接支架的底部通过紧固件与动力电池箱相连,所述车架连接支架底部及电池箱连接支架的顶部均开有安装硫化橡胶的通孔,所述硫化橡胶穿过通孔后连接车架连接支架及电池箱连接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共6组,对称安装于车架两侧,由相同的电池箱连接支架、硫化橡胶及尺寸不同的车架连接支架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连接支架具有四种尺寸,均由背板及背板两侧的侧板焊接而成,所述背板上部沿整车yz平面开有若干与车架孔位相匹配的车架安装孔,所述背板的下端具有沿整车xy平面的折弯,所述折弯上开有用于安装硫化橡胶的通孔a。

进一步的,车架连接支架1与3结构相同,车架连接支架4与6结构相同,且车架连接支架1、3与车架连接支架4、6镜像对称,车架连接支架2与车架连接支架5镜像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硫化橡胶呈圆柱状,由橡胶外圈及橡胶内圈构成,所述橡胶外圈的外部套接有与车架连接支架固连的支撑板,所述橡胶内圈的沿径向穿有轴管。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呈梭型,其两端对称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分别穿有m8螺栓螺母与车架连接支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轴管由上至下穿有m12螺栓,所述m12螺栓的底部通过m12螺母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轴管的上下两端还设有用于夹紧硫化橡胶的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箱连接支架包括与车架连接支架底部相对应的第一u型板,所述第一u型板的背部焊接有平直钢板,所述平直钢板与第一u型板构成室腔内侧中焊接有第二u型板,所述第一u型板上开有通孔b。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悬置装置,使用了柔性的橡胶与车架支架和电池箱支架连接,增大了动力电池箱的抗扭转能力,延长了电池箱体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方式连接电池箱体时可以减薄减轻电池箱体材料,对整车而言,可以起到节能、增大续航里程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硫化橡胶a-a向示意图,(b)为本实用新型的硫化橡胶剖视图,(c)为本实用新型的硫化橡胶俯视图,(d)为本实用新型的硫化橡胶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连接支架第一种形态正视图,(b)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连接支架第一种形态侧视图,(c)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连接支架第一种形态俯视图,(d)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连接支架第一种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连接支架第二种形态正视图,(b)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连接支架第二种形态侧视图,(c)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连接支架第二种形态俯视图,(d)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连接支架第二种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连接支架b-b向示意图,(b)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连接支架侧视图,(c)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连接支架俯视图,(d)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连接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的垫片结构示意图,(b)为本实用新型的垫片a-a向示意图。

附图说明:1、2、3、4、5、6-车架连接支架,7-m12螺栓,8-垫片,9-硫化橡胶,10-m12螺母,11-m8螺母,12-m8螺栓,13-电池箱连接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车架连接支架1-6,m12螺栓7,大垫片8,硫化橡胶9,m12螺母10,m8螺母11,m8螺栓12,电池箱连接支架13组成。

如图2所示,车架连接支架1-6分别通过螺栓螺母与车架相连,六个硫化橡胶分别与六个车架连接支架通过硫化的支撑板用m8螺栓,m8螺母固定。固定在车架连接支架上的硫化橡胶通过m12螺栓、m12螺母与电池箱连接支架固定。使用两个大垫片分别置于橡胶的两端,用于夹紧橡胶,增大橡胶在压缩变形时的接触面积以及螺栓头与垫片的接触面积。六个电池箱连接支架通过螺栓螺母与动力电池箱相连。

如图3(a)至(d)所示,硫化橡胶的支撑板固定在橡胶外圈,支撑板上的孔位用于将其固定在车架连接支架上。橡胶内圈有轴管,螺栓穿过此轴管固定在电池箱连接支架上。此橡胶各向刚度相同,均为1200n/m,与车架振动扭转工况以及电池箱重量相匹配,可有效降低车架振动和扭转给动力电池箱带来的应力,增大动力电池箱的抗扭转能力,延长了电池箱体的使用寿命。垫片8厚3mm,内径12.5mm,外径50mm。如图7所示,用于夹紧橡胶,增大橡胶在压缩变形时的接触面积及螺栓头与垫片的接触面积。

如图4(a)至(d)及图5(a)至(d)所示,车架连接支架有4种不同尺寸,其中车架连接支架1和3完全相同,车架连接支架4和6完全相同,车架连接支架1、3与车架连接支架4、6镜像对称。车架连接支架2与车架连接支架5镜像对称。其中车架连接支架1、3、4、6为s型,目的为避开车架其他支架的干涉。所有车架连接支架均由三块4mm厚钢板焊接而成,在整车yz平面有若干安装孔位与车架孔位匹配,在整车xy平面开有一个通孔a用于安装硫化橡胶,有两个螺丝孔用于固定硫化橡胶支撑板。

如图6(a)至(b)所示,小电池箱连接支架由两个4mm的u型板及4mm平直钢板焊接而成。其中在整车yz平面有3个安装孔位与动力电池箱孔位匹配,在整车xy平面开有一个通孔b固定安装硫化橡胶。

硫化橡胶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弹性可减少车架传递来的各项力,通过车架连接支架与车架连接,同时通过电池箱连接支架与动力电池箱连接,缓冲由车架通过硫化橡胶传递给动力电池箱的各种振动及扭转力等因素。同时硫化橡胶具有一定的刚度,又可起到承载动力电池包的垂直悬挂力,保证动力电池包在车辆形式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位移。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车架连接支架、电池箱连接支架及固定于二者之间的硫化橡胶构成装置本体,所述车架连接支架的上部背面通过紧固件与车架固连,所述电池箱连接支架的底部通过紧固件与动力电池箱相连,所述车架连接支架底部及电池箱连接支架的顶部均开有安装硫化橡胶的通孔,所述硫化橡胶穿过通孔后连接车架连接支架及电池箱连接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共6组,对称安装于车架两侧,由相同的电池箱连接支架、硫化橡胶及尺寸不同的车架连接支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连接支架具有四种尺寸,均由背板及背板两侧的侧板焊接而成,所述背板上部沿整车yz平面开有若干与车架孔位相匹配的车架安装孔,所述背板的下端具有沿整车xy平面的折弯,所述折弯上开有用于安装硫化橡胶的通孔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车架连接支架1与3结构相同,车架连接支架4与6结构相同,且车架连接支架1、3与车架连接支架4、6镜像对称,车架连接支架2与车架连接支架5镜像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橡胶呈圆柱状,由橡胶外圈及橡胶内圈构成,所述橡胶外圈的外部套接有与车架连接支架固连的支撑板,所述橡胶内圈的沿径向穿有轴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呈梭型,其两端对称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分别穿有m8螺栓螺母与车架连接支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管由上至下穿有m12螺栓,所述m12螺栓的底部通过m12螺母紧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管的上下两端还设有用于夹紧硫化橡胶的垫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连接支架包括与车架连接支架底部相对应的第一u型板,所述第一u型板的背部焊接有平直钢板,所述平直钢板与第一u型板构成室腔内侧中焊接有第二u型板,所述第一u型板上开有通孔b。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柔性抗扭转悬置装置,由车架连接支架、电池箱连接支架及固定于二者之间的硫化橡胶构成装置本体,所述车架连接支架的上部背面通过紧固件与车架固连,所述电池箱连接支架的底部通过紧固件与动力电池箱相连,所述车架连接支架底部及电池箱连接支架的顶部均开有安装硫化橡胶的通孔,所述硫化橡胶穿过通孔后连接车架连接支架及电池箱连接支架。本实用新型增大了动力电池箱的抗扭转能力,延长了电池箱体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方式连接电池箱体时可以减薄减轻电池箱体材料,对整车而言,可以起到节能、增大续航里程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杨佼源;季余良;叶进;徐芙蓉;宋伟;张汤赟;袁刘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4
技术公布日:2021.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