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9058发布日期:2020-12-08 13:19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通常是将充电头与车身的充电口连接,长长的充电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充电完成后再将充充电头与充电线收纳起来。这种方式,一是充电过程比较麻烦,二是充电器容易丢失或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车身容腔,所述车身容腔设置在车身的一侧,所述车身容腔内设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的后部设有凸起,所述车身容腔内设有与该凸起相应的凹槽,所述充电头可通过该凸起沿凹槽纵向移动,当充电头移动至车身容腔的底部时,其可与汽车充电口连接;所述车身容腔内还设有绕线杆,所述绕线杆上安装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用于缠绕充电线。

优选地,所述车身容腔的外部设有启闭门。

优选地,所述凸起为t型,所述凹槽与之相应。

优选地,所述绕线杆与绕线轮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充电头的前部设有拨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该充电装置使用时,打开启闭门,将缠绕在绕线轮上的充电线拿出,与外部电源连接,然后按压拨块,将充电头与车身充电口连接,充满电后,将充电头拔出,再将充电线绕在绕线轮上,关闭启闭门即可,本充电装置使用方便,且可有效避免充电器丢失或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左视图。

附图中,1车身容腔,2充电头,3凸起,4凹槽,5充电口,6绕线杆,7绕线轮,8充电线,9启闭门,10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3,本实施例的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包括车身容腔1,所述车身容腔1设置在车身的一侧,所述车身容腔1内设有充电头2,所述充电头2的后部设有凸起3,所述车身容腔1内设有与该凸起3相应的凹槽4,所述充电头2可通过该凸起3沿凹槽4纵向移动,当充电头2移动至车身容腔1的底部时,其可与汽车充电口5连接;所述车身容腔1内还设有绕线杆6,所述绕线杆6上安装有绕线轮7,所述绕线轮7用于缠绕充电线8。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容腔1的外部设有启闭门9,启闭门9与车身通过铰链连接,且启闭门与车身之间可增加手动锁具或电动锁具,不使用时,启闭门处于封闭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3为t型,所述凹槽4与之相应,当然并不局限于t型凸起,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具有卡槽的凸起及凹槽,另外,还可在凸起3的上下增加半球型凸点,在凹槽4上下设置半球型凹点,从而起到限制充电头2移动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杆6与绕线轮7可拆卸连接,可将绕线轮7从绕线杆6上拿下,将充电线绕在绕线轮7上之后,再将绕线轮7挂在绕线杆上,将绕线轮7安装在绕线杆6上之后,绕线轮7应固定在绕线杆6上,避免汽车在行进过程中,绕线轮7转动,充电线在绕线轮7上松动;所述充电头2的前部设有拨块10。

该充电装置使用时,打开启闭门,将缠绕在绕线轮上的充电线拿出,与外部电源连接,然后按压拨块,将充电头与车身充电口连接,充满电后,将充电头拔出,再将充电线绕在绕线轮上,关闭启闭门即可,本充电装置使用方便,且可有效避免充电器丢失或损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容腔,所述车身容腔设置在车身的一侧,所述车身容腔内设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的后部设有凸起,所述车身容腔内设有与该凸起相应的凹槽,所述充电头可通过该凸起沿凹槽纵向移动,当充电头移动至车身容腔的底部时,其可与汽车充电口连接;所述车身容腔内还设有绕线杆,所述绕线杆上安装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用于缠绕充电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容腔的外部设有启闭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t型,所述凹槽与之相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杆与绕线轮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的前部设有拨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窗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车身容腔,所述车身容腔设置在车身的一侧,所述车身容腔内设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的后部设有凸起,所述车身容腔内设有与该凸起相应的凹槽,所述充电头可通过该凸起沿凹槽纵向移动,当充电头移动至车身容腔的底部时,其可与汽车充电口连接;所述车身容腔内还设有绕线杆,所述绕线杆上安装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用于缠绕充电线。本充电装置使用方便,且可有效避免充电器丢失或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胡克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技师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5.15
技术公布日:2020.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