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碟形弹簧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8779发布日期:2021-04-09 12:44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碟形弹簧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碟形弹簧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碟形弹簧呈圆锥盘状,既可以单个使用,又可以多个串联或并联使用,在被压缩时,其上内缘和下外缘处承受沿轴向作用的载荷,碟形弹簧由于其形状呈圆锥形盘状在运输使多将其堆叠成摞后进行运输,由于路途颠婆,碟形弹簧容易上下窜动,导致碟形弹簧混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碟形弹簧运输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碟形弹簧运输装置,包括位于底板顶部的定位杆和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套设在所述定位杆上并与位于所述底板顶部的碟形弹簧抵触,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板、移动筒、螺纹筒、若干增阻块和若干移动块,所述移动筒套设在所述定位杆上,且所述压紧板设置在所述移动筒的底端并与所述碟形弹簧抵触,所述螺纹筒螺纹连接在所述移动筒的顶端,所述螺纹筒底端的内部呈圆锥形,所述移动筒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通孔,每个所述增阻块和每个所述移动块均对应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增阻块背离所述移动块的一侧与所述定位杆的外壁贴合,所述移动块背离所述增阻块的一侧呈向上的倾斜状,当所述螺纹筒向下旋动时,所述螺纹筒底端圆锥状的内壁与所述移动块的倾斜端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碟形弹簧通过定位杆堆叠在底板上后,向上旋动螺纹筒,使螺纹筒的底端不与移动块的倾斜端接触,将移动筒套设在定位杆上,并将压紧板移动至碟形弹簧的顶部,向下旋动螺纹筒,使螺纹筒的底端对移动块的倾斜端挤压,从而推动通孔内的增阻块朝定位杆进行移动,使增阻块与定位杆贴合,从而将移动筒固定在定位杆上,且压紧板与碟形弹簧接触,进而能对碟形弹簧进行在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固定,针对不同高度的碟形弹簧摞,调整移动筒在定位杆上的位置,就能实现对碟形弹簧在定位杆竖直方向上位置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碟形弹簧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碟形弹簧运输装置的压紧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碟形弹簧运输装置的压紧组件立体图。

图中:1为底板、2为定位杆、3为碟形弹簧、4为压紧板、5为移动筒、6为螺纹筒、7为增阻块、8为移动块、9为通孔、10为导向孔、11为导向杆、12为牵引环、13为橡胶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碟形弹簧运输装置,包括位于底板1顶部的定位杆2和压紧组件,压紧组件套设在定位杆2上并与位于底板1顶部的碟形弹簧3抵触,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板4、移动筒5、螺纹筒6、若干增阻块7和若干移动块8,移动筒5套设在定位杆2上,且压紧板4设置在移动筒5的底端并与碟形弹簧3抵触,螺纹筒6螺纹连接在移动筒5的顶端,螺纹筒6底端的内部呈圆锥形,移动筒5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通孔9,每个增阻块7和每个移动块8均对应设置在通孔9内,增阻块7背离移动块8的一侧与定位杆2的外壁贴合,移动块8背离增阻块7的一侧呈向上的倾斜状,增阻块7和移动块8的数量可为四个,呈圆周阵列分布在移动筒5上,其中增阻块7背离移动块8的一侧呈圆弧形,能与定位杆2的外壁紧密接触,当螺纹筒6向下旋动时,螺纹筒6底端圆锥状的内壁与移动块8的倾斜端接触,移动块8的倾斜端与螺纹筒6的圆锥状内壁进行配合,使移动块8能朝靠近定位杆2的一侧进行移动,从而推动增阻块7与定位杆2的外壁接触,进而将移动筒5固定在定位杆2上,为了保证定位杆2与增阻块7在接触的紧密性,两者的相互接触面可为粗糙设置,从而增大两者接触时的摩擦力,同时为了保证螺纹筒6与移动块8配合的稳定性,螺纹筒6下端内壁表面粗糙度小于ra0.8,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同时移动块8与螺纹筒6的接触端设有聚四氟乙烯层。

其中,这里采取一个假设,若将定位杆2更换成一根螺杆,然后通过一个螺母与定位杆2进行配合来对碟形弹簧3进行压紧时,存在许多弊端,首先螺杆在与螺母进行螺纹配合时,螺母需要持续旋动至与碟形弹簧接触;再者碟形弹簧与螺杆会接触,会对螺杆上的螺纹槽产生磨损,导致螺母不能与螺杆进行螺纹配合,最后,螺杆中的螺纹槽也会对碟形弹簧进行磨损,降低碟形弹簧的质量,而采取本说明书中的方案则不会出现这些弊端,利于碟形弹簧的生产。

在碟形弹簧3通过定位杆2堆叠在底板1上后,向上旋动螺纹筒6,使螺纹筒6的底端不与移动块8的倾斜端接触,将移动筒5套设在定位杆2上,并将压紧板4移动至碟形弹簧3的顶部,向下旋动螺纹筒6,使螺纹筒6的底端对移动块8的倾斜端挤压,从而推动通孔9内的增阻块7朝定位杆2进行移动,使增阻块7与定位杆2贴合,从而将移动筒5固定在定位杆2上,且压紧板4与碟形弹簧3接触,进而能对碟形弹簧进行在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固定,针对不同高度的碟形弹簧摞,调整移动筒5在定位杆2上的位置,就能实现对碟形弹簧3在定位杆2竖直方向上位置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碟形弹簧运输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压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通孔9内部的导向杆11,且导向杆11垂直于移动块8,移动块8的内部位于导向杆11的外壁开设有导向孔10,将移动筒5从定位杆2上移出时,通过导向杆11与导向孔10的配合,使移动块8不会从通孔9内移出,从而避免移动块8掉落,提高结构的紧密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一种碟形弹簧运输装置,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导向孔10的截面和导向杆11的截面呈相互配合的矩形状,当移动块8受到螺纹筒6的推动朝靠近定位杆2的方向进行移动时,由于导向孔10与导向杆11呈矩形状,从而保证移动块8在朝定位杆2的方向进行移动时呈水平状,提高了移动块8在通孔9内部移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一种碟形弹簧运输装置,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还包括位于定位杆2顶部的牵引环12,牵引环12呈开口朝下的u字型,在对成摞的碟形弹簧进行搬运时,由于碟形弹簧的重量过重,多通过起吊机对碟形弹簧进行搬运,在定位杆2的顶端设有牵引环12,便于起吊机上的挂钩与牵引环12进行配合,从而便于碟形弹簧进行搬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一种碟形弹簧运输装置,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压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压紧板4底端的橡胶环13,通过橡胶环13与碟形弹簧3接触,利用橡胶环13可压缩的特性,避免压紧板4与碟形弹簧3刚性接触,提高对碟形弹簧3的防护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碟形弹簧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底板(1)顶部的定位杆(2)和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套设在所述定位杆(2)上并与位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碟形弹簧(3)抵触,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板(4)、移动筒(5)、螺纹筒(6)、若干增阻块(7)和若干移动块(8),所述移动筒(5)套设在所述定位杆(2)上,且所述压紧板(4)设置在所述移动筒(5)的底端并与所述碟形弹簧(3)抵触,所述螺纹筒(6)螺纹连接在所述移动筒(5)的顶端,所述螺纹筒(6)底端的内部呈圆锥形,所述移动筒(5)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通孔(9),每个所述增阻块(7)和每个所述移动块(8)均对应设置在所述通孔(9)内,所述增阻块(7)背离所述移动块(8)的一侧与所述定位杆(2)的外壁贴合,所述移动块(8)背离所述增阻块(7)的一侧呈向上的倾斜状,当所述螺纹筒(6)向下旋动时,所述螺纹筒(6)底端圆锥状的内壁与所述移动块(8)的倾斜端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形弹簧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通孔(9)内部的导向杆(11),且所述导向杆(11)垂直于所述移动块(8),所述移动块(8)的内部位于所述导向杆(11)的外壁开设有导向孔(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碟形弹簧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10)的截面和所述导向杆(11)的截面呈相互配合的矩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形弹簧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定位杆(2)顶部的牵引环(12),所述牵引环(12)呈开口朝下的u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形弹簧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紧板(4)底端的橡胶环(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碟形弹簧运输装置,包括位于底板顶部的定位杆和压紧组件,压紧组件套设在定位杆上并与位于底板顶部的碟形弹簧抵触,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板、移动筒、螺纹筒、若干增阻块和若干移动块,移动筒套设在定位杆上,且压紧板设置在移动筒的底端并与碟形弹簧抵触,螺纹筒螺纹连接在移动筒的顶端,螺纹筒底端的内部呈圆锥形,移动筒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通孔,每个增阻块和每个移动块均对应设置在通孔内,增阻块背离移动块的一侧与定位杆的外壁贴合。本实用新型能对碟形弹簧进行在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固定,针对不同高度的碟形弹簧摞,调整移动筒在定位杆上的位置,就能实现对碟形弹簧在定位杆竖直方向上位置的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宁立峥;雷启文;何茂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大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7
技术公布日:2021.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