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54770发布日期:2021-06-15 19:5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缓冲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装置和具有这样的缓冲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工业中,缓冲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应用在车辆衣帽板的情况下,车辆衣帽板通常设置成可反转式结构,其前端例如固定在后箱侧饰板上,而后箱侧饰板安装在钣金上,整个尺寸链较长,因此对衣帽板的定位结构的要求较高。在关闭后行李箱盖时,衣帽板可能与后行李箱盖发生碰撞并产生噪音。作为衣帽板定位结构的一部分,缓冲装置能够很好地吸收碰撞过程中的冲击力和噪声,所述缓冲装置布置在衣帽板的尾端。

缓冲装置的材料、硬度以及与其它的部件、例如后行李箱盖之间的干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尤其对于缓冲装置的硬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硬度过小会导致缓冲作用失效,反之,硬度过大容易弹出并且在低温条件下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基于如下任务,即提供一种具有改善了的硬度的缓冲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缓冲装置,具有本体和用于固定的根部,所述本体与所述根部连接,在所述本体中开设有钻孔,其中,在所述钻孔中还布置有用于加强所述缓冲装置的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缓冲装置,所述加强筋沿在碰撞过程中外力加载的方向进行布置,以用于防止所述缓冲装置在碰撞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缓冲装置,所述钻孔能够是贯通孔,所述加强筋布置在所述贯通孔中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缓冲装置,所述贯通孔具有呈椭圆形的横截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缓冲装置,在所述本体与根部之间还布置有颈部,所述颈部与所述本体以及与所述根部的过渡部相应地被倒圆,以防所述颈部在外力加载时发生断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缓冲装置,所述本体的在碰撞过程中承受外力的部位构造成向外突出的弧形部,以用于在外力加载时抵抗挤压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本体能够由具有缓冲作用的橡胶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缓冲装置,所述加强筋在其横截面上呈工字形。

根据

本技术:
的缓冲装置,通过加强筋的装备和结构的优化,在满足缓冲作用的基础上提高了缓冲装置的硬度和强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因此能够具有上面所描述的优点。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示出根据图1的缓冲装置的横截面;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在衣帽板处的缓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的条件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图1以立体图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缓冲装置1。缓冲装置1包括有本体11、根部12以及布置在这两者之间的颈部13,所述本体11和根部12借助于颈部13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根部12用于固定缓冲装置1,例如以插入的方式固定在图3中所示出的衣帽板2中。当然,所述根部12还能够设置有螺纹,以用于旋拧到相应的部件、例如衣帽板中。在装配状态下,所述根部12连同颈部13嵌入到相应的部件中。

从图1中还能够看出的是,在缓冲装置的本体11中还开设有钻孔111用于使所述本体在碰撞过程中更容易通过变形来吸收冲击力,以便实现更好的缓冲作用。所述钻孔111的结构包括深度(贯通孔或非贯通孔)以及横截面的形状在内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在图1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钻孔111能够设置成贯通孔并且具有椭圆形的横截面。

结合图2,为了加强所述缓冲装置,以便使其在满足缓冲要求的情况下不发生塑性变形(也就是说过度的挤压变形),在所述钻孔111中还布置有加强筋112,所述加强筋尤其布置在所述钻孔111的中间。可选地,所述加强筋112能够在碰撞过程中外力加载的方向上进行布置。例如在应用在衣帽板2中的情况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1布置在衣帽板尾部,更确切地说布置在靠近后行李箱盖的部位处(参考图3),在关闭行李箱盖时,其与缓冲装置1发生碰撞并从车后方向前施加外力。在图1中,所述加强筋112沿椭圆的长边进行布置。沿所述外力加载的方向布置加强筋112,能够更好地提高缓冲装置1的硬度。可选地,所述加强筋112能够具有工字形的横截面。

另外,缓冲装置的本体11在承受外力加载的部位处设置成向外突出的弧形部113,也就是说所述部位被倒圆加工处理。相比于有角度或成直角的轮廓,在碰撞过程中,所述本体11能够更好地抵抗挤压变形,防止过度变形以及缓冲装置的损坏。

在装配过程中,缓冲装置1借助于根部12例如以插入的方式进行固定,相比于本体11,根部12和颈部13的硬度较高。可选地,颈部13与本体11和根部12的过渡部相应地被倒圆处理,以防在碰撞过程中颈部13发生断裂,参见图2。

可选地,所述缓冲装置的本体11能够由具有缓冲减振的柔性材料制成,例如由橡胶制成,以便在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车辆,具有根据前述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实施方式的缓冲装置,其因此具有的技术特征以及具有的技术效果相应于前面的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所有以上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对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出的各种改型或变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法律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缓冲装置,具有本体和用于固定的根部,所述本体与所述根部连接,在所述本体中开设有钻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钻孔中还布置有用于加强所述缓冲装置的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沿在碰撞过程中外力加载的方向进行布置,以用于防止所述缓冲装置在碰撞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能够是贯通孔,所述加强筋布置在所述贯通孔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具有呈椭圆形的横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与根部之间还布置有颈部,所述颈部与所述本体以及与所述根部的过渡部相应地被倒圆,以防所述颈部在外力加载时发生断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在碰撞过程中承受外力的部位构造成向外突出的弧形部,以用于在外力加载时抵抗挤压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的本体能够由具有缓冲作用的橡胶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在其横截面上呈工字形。

9.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装置,具有本体和用于固定的根部,所述本体与所述根部连接,在所述本体中开设有钻孔,其中,在所述钻孔中还布置有用于加强所述缓冲装置的加强筋。根据本申请的缓冲装置,通过加强筋的装备和结构的优化,在满足缓冲作用的基础上提高了缓冲装置的硬度和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韩夏冰;王东;李亮;刘佳音;杨东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3
技术公布日:2021.06.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