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联车及新型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2.现有的道路交通,仅有轨道和陆路两种。对于轨道交通,其运输成本低、运货量大,但是其转运过程耗时长,而且只能够定点卸货,即停在货运车站。对于陆路运输,其运输灵活,适用于小批量,但是其运输成本高,耗时长,货车司机的劳动强度大。上述两种方式均各有其优缺点,为了更高效和低成本的运输,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联车,包括车本体,所述车本体的轮毂外侧安装有钢轨轮。
4.上述智联车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车本体的车轮直径。
5.上述智联车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轨轮的直径比所述车本体的车轮直径小10cm。
6.上述智联车的进一步设置为:用于安装所述轮毂的螺栓贯穿所述钢轨轮以将所述钢轨轮和所述轮毂固定在一起。
7.上述智联车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本体的前防撞梁和后防撞梁上分别安装有相适配的车钩。
8.上述智联车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本体的顶部安装有受电弓,所述车本体内部安装有供电模块、电池以及电力驱动装置;所述供电模块将受电弓传导的电能存储到所述电池中,所述电池向所述电力驱动装置供电以供所述车本体行驶。
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型交通系统,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智联车,还包括相连接的轨道和公路,对接所述公路的轨道末端伸入到所述公路中。
10.上述新型交通系统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轨道的轨道标高高于所述公路的路面标高。
11.上述新型交通系统的进一步设置为:行驶在所述轨道上并且目标城市一致的所述智联车连接成一列。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3.相比于现有的公路运输,能够极大的降低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相比于现有的轨道运输,又能够省去现有的停站、卸货、转运的环节,节省时间、最终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轮与钢轨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的爆炸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公路与轨道对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车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系统框图。
19.附图标记:1、车轮;11、轮毂;2、钢轨轮;3、螺栓;4、公路;5、轨道;6、车本体;7、受电弓;8、供电模块;9、电池;10、电力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实施例1
22.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联车,其包括车本体6,车本体6的轮毂11外侧设置有钢轨轮2,用于安装轮毂11的螺栓3加长设置,该螺栓3贯穿钢轨轮2并将钢轨轮2和轮毂11固定在一起。钢轨轮2用于行驶在轨道5上。钢轨轮2的直径小于车本体6的车轮1直径,具体小10cm。智联车即能够在轨道5上行驶,又能够在公路4上行驶。在车本体6的前防撞梁和后防撞梁上分别固定有相适配的车钩,通过相适配的车钩可以将多辆车辆连接成一列。结合图4和图5,在车本体6的顶部安装有受电弓7,车本体6内部安装有供电模块8、电池9以及电力驱动装置10;供电模块8 将受电弓7传导的电能存储到电池9中,电池9向电力驱动装置10供电以供车本体6行驶。其中供电模块8是向电池9智能充电,其根据电池9的剩余电量选择是否向电池9充电。
23.本陆轨两用智联车是一种无人驾驶车辆,其车本体6上设置有控制终端,控制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连接,控制终端根据服务器发来的指令控制车辆的行驶路线,并且车本体6在按照设定路线行驶时,控制终端操控车本体6进行避障,其即能够在公路上无人行驶,也能够在轨道上无人行驶,并且在轨道上行驶更为简单。
24.实施例2
25.结合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交通系统,包括相连接的轨道5和公路4,其中,对接公路4的轨道5末端伸入到公路4中。该新型交通系统还包括实施例1中的智联车,智联车能够形式在公路4和轨道5上。轨道5 的轨道标高高于所述公路4的路面标高,这样在轨道5与公路4过渡时能够减少智联车的颠簸。在城际或省际间行驶时,智联车在轨道5上行驶,并且多辆智联车通过车钩连接成一列。行驶过程中受电弓7受电,并通过供电模块8向电池9充电,同时电池9向电力驱动装置10供电以供车辆行驶。当智联车行驶到目标城市后,路轨两用车从轨道5转到公路4上行驶,依靠电池9存储的电能继续行驶。成一列的智联车分散开独立的车辆并驶向各自不同的目的地。基于本新型交通系统,由于车辆借助轨道5进行长途行驶,并且能够在轨道5和公路4间切换行驶,相比于现有的公路4运输,能够极大的降低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相比于现有的轨道5运输,又能够省去现有的停站、卸货、转运的环节,节省时间、最终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综上所述,依靠本新型交通系统,车辆能够更加快速的到达目的地,降低运输成本。使用在本新型交通系统中的智联车可以进行货物运输,但同样可以载人。
26.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
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30.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智联车,包括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本体(6)的轮毂(11)外侧安装有钢轨轮(2);所述车本体(6)的顶部安装有受电弓(7),所述车本体(6)内部安装有供电模块(8)、电池(9)以及电力驱动装置(10);所述供电模块(8)将受电弓(7)传导的电能存储到所述电池(9)中,所述电池(9)向所述电力驱动装置(10)供电以供所述车本体(6)行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联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车本体(6)的车轮(1)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联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轮的直径比所述车本体(6)的车轮(1)直径小1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联车,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所述轮毂(11)的螺栓(3)贯穿所述钢轨轮(2)以将所述钢轨轮(2)和所述轮毂(11)固定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联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本体(6)的前防撞梁和后防撞梁上分别安装有相适配的车钩。6.一种新型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联车,还包括相连接的轨道(5)和公路(4),对接所述公路(4)的轨道(5)末端伸入到所述公路(4)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5)的轨道标高高于所述公路(4)的路面标高。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行驶在所述轨道(5)上并且目标城市一致的所述智联车连接成一列。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联交通工具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道路运输的缺点而做出改进,其提出一种智联车,包括车本体,所述车本体采用摩擦受电,智能充电,无人驾驶,智联以及组列行驶,其车轮采用钢轨轮和胶轮一体或组合。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新型交通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智联车,以及智能供电系统,还包括相连接的轨道和公路,对接所述公路的轨道末端伸入到所述公路中,实现智联车组列行驶,并且单个车辆也可以在公路和轨道上行驶。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避免了疲劳驾驶带来的安全隐患,改变现有的交通方式。改变现有的交通方式。改变现有的交通方式。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建刚
技术研发日:2020.12.30
技术公布日: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