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的控制开关总成及座椅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90943发布日期:2022-01-29 11:2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集成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的控制开关总成及座椅扶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内部功能调节开关技术领域,适用于车辆的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具体涉及集成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的控制开关总成及座椅扶手。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智能化座舱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车内环境的要求不仅仅是局限于代步需求,乘客对车辆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3.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汽车空调系统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为了满足使用者对车内空气的多样化需求,汽车空调系统配有调节空气温度及空气流动量(即风速)的控制开关,为了同时满足落座在车辆前后排人员的调节需求,在车厢的前后排分别配有空调控制开关。
4.基于人们身材体态的差异性,现代的汽车座椅已完成从固定式到可调节式的演化,以此同时,随着汽车座椅功能结构研发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汽车座椅舒适度要求的增加,座椅调节在过去的座椅前后位置和靠背倾斜度的简单调节的基础上,增加了非驾驶位的腿托调节等高级调节控制,以增加乘坐人员的乘车舒适度。
5.后空调及后座椅直接关乎后排乘客的舒适度体验。在现有的车辆后排对应的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过程中,乘坐人员在后排座椅落座后,当需要对后排座椅进行调节时,需要对设置安装在座椅侧面的控制开关进行操作,故不免需要侧身,并徒手伸入座椅侧面试探性地调节座椅各位置形态,使座椅达到满意的舒适度;相类似地,乘坐人员在后排座椅落座后,当需要对后排空调进行调节时,需要起身对设置安装在两个前排座椅背板上,或左右两个前排座椅中间位置上的后空调控制开关进行操作,使后排空气达到满意的舒适度。
6.上述现有的后排空调及后排座椅调节,都需要乘坐人员在半躺或休憩状态下起身对分别位于不同位置的后空调控制开关和后座椅控制开关进行操作,难以满足乘客的“懒人模式”操作,故而无法进一步实现对后排空间的舒适性享受。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的控制开关总成及座椅扶手,使用户能够在半躺或休憩时准确控制空调和座椅状态,提升车辆后排的感知功能及舒适性能,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8.集成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的控制开关总成,由一组开关底板、若干调节单元以及一组安装面板组成,所述控制开关总成上分别集成设置有后空调调节区ⅰ和后座椅调节区ⅱ;
9.控制后排左侧位置的左温度调节单元2、控制后排风量的风量减调节单元3和风量加调节单元4,以及控制后排右侧位置的右温度调节单元5集成安装在所述后空调调节区ⅰ内对应的开关底板上;
10.控制后排左侧座椅的左靠背调节单元6,以及控制后排右侧座椅的腿托调节单元7、右靠背调节单元8和半躺模式调节单元9集成安装在所述后座椅调节区ⅱ内对应的开关底板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后空调调节区ⅰ和后座椅调节区ⅱ沿车辆行驶的方向前后布置。
12.更进一步地,所述左温度调节单元2和右温度调节单元5分别布置在后空调调节区ⅰ的左右两侧边缘位置;
13.所述风量减调节单元3、风量加调节单元4并排布置在后空调调节区ⅰ的中间位置。
14.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后空调调节区ⅰ的中间位置还布置有空调调节显示单元14。
15.更进一步地,所述左靠背调节单元6、腿托调节单元7、右靠背调节单元8和半躺模式调节单元9呈线性分布;
16.所述左靠背调节单元6和右靠背调节单元8分别布置在后座椅调节区ⅱ的左右两侧区域内。
17.进一步地,所述左温度调节单元2、风量减调节单元3、风量加调节单元4、右温度调节单元5、左靠背调节单元6、腿托调节单元7、右靠背调节单元8和半躺模式调节单元9均采用物理按键开关。
18.进一步地,安装面板10设置安装在控制开关总成的外表面;
19.所述安装面板10顶部通过螺钉与开关底板1对应设置的顶部连接耳板11固定连接
20.所述安装面板10底部通过螺钉与开关底板1对应设置的底部连接耳板12固定连接;
21.安装面板10中部与安装面板10中部的中间卡槽13卡接固定;
22.在所述安装面板10表面与后空调调节区ⅰ和后座椅调节区ⅱ相对应的区域均开设窗口。
23.一种座椅扶手,所述座椅扶手位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位置,所述座椅扶手上安装有上述的集成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的控制开关总成。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5.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开关总成,在对后排空调的风量及温度进行调节的同时,还可以对后排座椅的舒适度进行调节,实现后排乘客对空调和座椅的相互交叉调节,便于调节控制,提高后排乘客的乘车舒适度。
26.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开关总成,将后空调控制开关和后座椅控制开关集成于一处,并设置在后排两侧座椅中间扶手位置,且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的相对分区设置,通过按压物理按键开关的声音反馈,用户能准确的实现功能按键的盲操作,达到在半躺或休憩时能准确的控制空调和座椅,提升车辆后排的感知功能及舒适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后排乘坐舒适性及用户认可度。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成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的控制开关总成的外部三维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成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的控制开关总成的主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成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的控制开关总成的安装结构主视
图;
30.图4为图3中a-a处剖视图。
31.图中:
32.1-开关底板,
ꢀꢀꢀꢀꢀꢀꢀꢀꢀꢀꢀꢀ
2-左温度调节单元,
ꢀꢀꢀꢀꢀꢀ
3-风量减调节单元,
33.4-风量加调节单元,
ꢀꢀꢀꢀꢀꢀ
5-右温度调节单元,
ꢀꢀꢀꢀꢀꢀ
6-左靠背调节单元,
34.7-腿托调节单元,
ꢀꢀꢀꢀꢀꢀꢀꢀ
8-右靠背调节单元,
ꢀꢀꢀꢀꢀꢀ
9-半躺模式调节单元,
35.10-安装面板,
ꢀꢀꢀꢀꢀꢀꢀꢀꢀꢀꢀ
11-顶部连接耳板,
ꢀꢀꢀꢀꢀꢀꢀ
12-底部连接耳板,
36.13-中间卡槽,
ꢀꢀꢀꢀꢀꢀꢀꢀꢀꢀꢀ
14-空调调节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及其具体工作过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1.实施例一:
42.本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集成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的控制开关总成,即该控制开关总成集成有后空调调节控制与后座椅调节控制功能,所述控制开关总成包括:一组开关底板、若干调节单元以及一组安装面板组成。其中:
43.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开关总成上划分有两个调节区域,分别为后空调调节区ⅰ和后座椅调节区ⅱ,所述后空调调节区ⅰ和后座椅调节区ⅱ呈车辆行驶的前后方向分布;
44.如图2所示,用于调节后空调温度及风量的相关调节单元集中设置在后空调调节区ⅰ内,包括:左温度调节单元2、风量减调节单元3、风量加调节单元4和右温度调节单元5;所述左温度调节单元2和右温度调节单元5分别布置在后空调调节区ⅰ的左右两侧边缘位置,以便于落座在后排左右座椅上的乘客均可方便调节对应一侧的后排空气温度;所述风
量减调节单元3、风量加调节单元4并排布置在后空调调节区ⅰ的中间位置,以便于落座在后排左右座椅上的乘客共同调节后排空调的输出风量;此外,在所述后空调调节区ⅰ的中间位置还布置有空调调节显示单元14,以实时显示后空调温度及风量大小。
45.如图2所示,用于调节后空座椅形态的相关调节单元集中设置在后座椅调节区ⅱ内,包括:左靠背调节单元6、腿托调节单元7、右靠背调节单元8和半躺模式调节单元9;所述左靠背调节单元6、腿托调节单元7、右靠背调节单元8和半躺模式调节单元9呈线性分布,且左靠背调节单元6和右靠背调节单元8分别布置在后座椅调节区ⅱ的左右两侧区域内,以便于落座在后排左右座椅上的乘客可方便调节自己对应一侧的靠背形态;所述左靠背调节单元6和右靠背调节单元8分别用于调节相应的座椅靠背角度形态;位于车辆后排右侧位的座椅通常被成为“老板座椅”,所述老板座椅的调节更加多样,以满足乘坐的舒适性,其中,所述腿托调节单元7用于调节后排右侧位置座椅底部腿托的角度形态;所述半躺模式调节单元9用于控制后排右侧位置座椅的靠背及腿托角度形态,使座椅呈现预设的半躺形态。
46.上述包括左温度调节单元2、风量减调节单元3、风量加调节单元4、右温度调节单元5、左靠背调节单元6、腿托调节单元7、右靠背调节单元8和半躺模式调节单元9在内的功能调节单元均采用物理按键开关,用户可通过按键的声音反馈,准确地实现功能调节单元的盲操作,达到在半躺或休憩时准确的控制空调和座椅。
47.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安装面板10设置安装在控制开关总成的外表面,安装面板10顶部通过螺钉与开关底板1对应设置的顶部连接耳板11固定连接,安装面板10底部通过螺钉与开关底板1对应设置的底部连接耳板12固定连接,安装面板10中部与安装面板10中部的中间卡槽13卡接固定,且在安装面板10表面与后空调调节区ⅰ和后座椅调节区ⅱ相对应的区域均开设窗口。
48.实施例二:
49.本实施例四公开了一种座椅扶手,该座椅扶手位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位置,在所述座椅扶手上安装有实施例一所述的集成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的控制开关总成。
50.通过安装所述集成后空调和后座椅调节的控制开关总成,坐落在后排的乘客可同时对后排空气及后排座椅进行调节,且能够在半躺的懒人模式下,实现盲操,无需起身或侧身,极大程度地提升车辆后排的感知功能及舒适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车辆后排乘坐舒适性。
5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52.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